知壬与知人1

  知壬者亦应知人,其理一也。知壬者,观壬象也,知人者,观人相也。其象则稍异,其理则一也。

  知人的功夫,也是知己的功夫。外观的功夫,也就是内观的功夫。所以知人的功夫往往来源于自省的功夫。人常说“人心隔肚皮”,实则肚皮外那个心你难以知晓,自己肚皮里那个心你也不一定就弄懂了。

  能日三省吾身的人不多,所以古人立一些法出来,以便日用。知人的方法,最显著的是相法。相法流传多绪,言词天地之别。相学的大要,首重者神气。

  善相学者,从布衣到公卿都有。善用相者,由相入理,掺以经验天才,知人甚精。

  清曾国藩善相法,旁边的人赞誉他知人“百不失一”。《清史稿》中描述他:“国藩为人威重,美须髯,目三角有棱。每对客,注视移时不语,见者悚然,退则记其优劣,无或爽者。”

  想一想当时的情景,当你被小心翼翼地带进帐内,众目睽睽之下,面对一个位高权重一脸严肃的大胡子,他目光锐利,不说话只是看着你。心中之感觉可想而知。据说能吃住曾氏这么一看,依然从容镇定的的人,还真不多。

  曾氏的这一套观人方法,肯定不是全看三停五岳之类的纯相法,定是一个动态的观察过程。从形相到举止言谈,对答反应,综合考评。以曾氏之聪明,即使不懂相法,对人的估量也不是常人所能及的。

  相法书端绪颇多,真真假假,其中不乏精华之论。有一段写“神藏”,就是精论:“瞻视平正,初如无神,坐久乃现。如美玉明珠光彩蕴蓄,愈视愈清……此谓神藏之上相也。盛德大业之人也。”

  一开头立论的人,如果没有丰富的阅历,敏锐的观察能力是写不出这段话的。

另有一段话,总结的也很精彩:“一看他趋跄而进,步缓情闲,气色垂豫言简,坐不动,情不率者,贵人也;二看他进见之间,人客众多。彼来如傍如无人,见揖舒伸,躬坐如塑者,贵人也;……十看他言不枝蔓,事不泛集者,贵人也。”

  这些话,名为相法,实质是知人识人多次实践的总结。人的气质多数时候是装不出来的。不但庸才装英雄难,英雄装平庸也难。当年,刘皇叔与曹孟德煮酒论英雄,一句“今天下英雄者,唯使君与操尔。”使皇叔的演技遭到很大的考验。

  同期还有一个捉刀的故事也耐人寻味:

  “魏国曹操统一北方后,声威大振,各少数民族部落纷纷依附。北匈奴派使者送来了大批奇珍异宝,使者请求面见曹操。曹操将声姿高扬、眉目疏朗的崔瑛召来,要他代替自己接见使者。接见时,崔瑛正中端坐,接受了匈奴使者的拜贺,曹操却扮作侍卫模样,手握钢刀,挺立在坐榻旁边。
  接见完毕后,曹操派间谍去问匈奴使者印象如何。使者不加思索地说:“魏王俊美,丰采高雅,而榻侧捉(握、提之意)刀的那个人气度威严,非常人可及,是为真英雄也!”

  如果这个间谍回去秉报这个事情,曹操心里作何感想不得而知。大约匈奴使者是不会中国相法的,但一定是个极有阅历极聪慧的人。也可能他本身就是一个政治家,或者军事家,微服而来,以探中土虚实。从空气当中嗅到了某种同类的气味也未可知。

  易辞中说:“将叛者其辞惭,中心疑者其辞枝,吉人之辞寡,躁人之辞多,诬善之人其辞游,失其守者其辞屈。”这种闻言而知其心的相法,实在是很高明的。这个高明之处在于,不单纯地考察一个人说话的内容,而是把说话当成了一种全方位信息的切片。把一个人的话语放在一定的语境中,从而挖掘出更深的隐含语义。

  据此可知我们的民族天生就有一种,由表及理、由形及神的相人能力。

(0)

相关推荐

  • 经典文言文赏析 | 床头捉刀人

    原文 魏武①将见匈奴使,自以形陋,不足雄②远国,使崔季珪③代,帝自捉④刀立床⑤头.既⑥毕,令间谍问曰:"魏王何如?"匈奴使答曰:"魏王雅望非常,然床头捉刀人,此乃⑦英雄也 ...

  • 曹阿瞒之“瞒”

    写在前面: 昨天,在高一年级的年会上,我以伯乐的身份为千里马们颁奖.其中有这样一句:"赞赏你在思维发展与提升上的努力追求与取得的成效."会后,这位同学带她写的两篇论文来听取我的意见 ...

  • 知壬与知人2

    所谓知人的功夫,就是在极短的时间内,利用极少的信息.更多地了解此人的思想,习惯,思维,行为规律.术数上的知人,还包括去推论人的穷通运数. 以前朋友们之间开玩笑抬杠,有人说"人说真话难&quo ...

  • 知壬与知人3

    看到网友王仙客在博客中的留言:"听其言而知其人,不过这需要有一定的人生经验和个人修为了." 这句话很好,他说明了中国学问的一个特点.这个特点就是,术的规定性不很严格,与操术者本身的 ...

  • 知壬与知人4

    知人用人,是一个亘久的话题.古往今来,有好多这方面的论述.也产生了许多的方法和理论. 从古代的相法到现代的人事心理学,以及时尚的各种人力资源测评方法头绪繁多.外国这方面的专家,有很多推祟中国的古老的知 ...

  • 知壬与知人5

    何为"绝嗣兴讼,必有独夫之志"? 书中说:凡四下俱贼上,乃为绝嗣之格.乃是以下犯上,欺君弑父,兴讼之象. 这种人的特征就是不会心平气和地讲道理,古人今人名人周围人一通乱批,兴师问讼 ...

  • 知壬与知人6

    八专不得时不得地,阴阳混杂而无克.无拘无束,无有自制力.阴阳混杂一混,无克无制二混,此类人,俗语称为"混混".等到矾加于水中,雨过了天晴,点石成金,则精神顿现,摇身而成英雄,也是常 ...

  • 一分钟知你啥命,可知天、知地、知人 (第二章)《六十甲子纳音表——知地篇》

    第二部分,知地篇 所谓知地,便是知国家社会发展规律.六十甲子纳音表便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无上法宝.我们的祖先在亿万年历史长河中不断观察.实践.总结,最终将大道化简,隐藏在这个看似无奇的小小表格之中.我们 ...

  • 论语的生活智慧—由知物而知人

    原文: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己不知人也.」 今译:不要忧虑别人不了解我,要忧虑我不能了解别人. 引述:多多认识别人.把别人当做镜子,以便反过来映照自己,使自己更明白真相.知人与被知,孔子认为前者比 ...

  • 知事不声张,知人不评人,知理不争辩

    <格言联璧·接物>说:"修己以清心为要,涉世以慎言为先" 简单来说,就是为人处世,要懂得慎言的重要性. 我们天天说话,不见得就会说话:许多人说了一辈子话,没有说好过几句 ...

  • 警世名言100句: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

    警世名言100句:察己则可以知人,察今则可以知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