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课程作为学校的产品,读《重新定义学校》有感

《重新定义学校》这本书是李希贵校长大胆改革实现新学校美好蓝图的实践过程,记载了李校长在追寻“ 学生快乐,教师幸福,社会满意”的新学校旅程中的尝试和挣扎,对于我们而言有些做法似乎遥不可及,但李校长做教育的这种情怀和理念着实令我们敬佩,值得我们学习。如何让孩子们喜欢学校,让学校成为孩子们向往的地方,这是李校长做新教育时刻在思考的问题,他把学生放在了学校的正中央,透过李校长的实践我们读懂了做教育一定要遵循学生的成长规律,要保护学生的天性,我们读懂了做教育一定要全神贯注并全力以赴,我们读懂了做教育一定要把学校还给学生,要让学校中朝夕相处的学生和老师感到幸福快乐,这应该就是师生家长向往的理想学校。读这本书有三点体会记忆犹新,引发了我对教育新的思考。

一、学校的产品是课程而不是学生

李校长提出课程是学校最为重要的产品,这引发了我们新的思考。产品是为人服务的,产品的产出应该是基于人的需求,这样的理念无形中就改变了我们的思维方式,我们常讲要努力用各种方式来塑造学生,其实是过分的夸大了教育的力量,是试图把学生都培养成我们希望的样子,我们的目标带有更多的统一性。而当我们改变思维方式做为一个服务者的角色来从事教育的时候,为了满足学生这个客户的需求,我们就会在开发课程上进行深入的思考,这样的思考就是基于学生的需求,满足学生的需要。而学生也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进行选择。所以做为教师的我们就要专心的开发课程,做课程这一产品的设计师和工程师,这样就能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可以发现学生的潜能、特长、发现学生未来的发展的方向,从而开发出更适合孩子的课程,满足了孩子对课程的需求,这才是老祖宗提到了因材施教。把课程作为学校的产品,这是李希贵校长和十一学校的追求,这也应该成为我们的追求。

二、学校发展不能只靠管理要靠领导

十一学校4000多名学生就有4000多张课表,他们有近300种可选择的课程,形成了1300个教学班,这样的学校形态怎样管理?这是我们最好奇的地方,用管理的老方法肯定无济于事,李希贵校长认为,这样的学校只能靠领导。通过领导力,使每一个头脑都显现出智慧,使每个领域都有一批精英骨干在发挥着持续的领导力。当一所学校不再是通过一个脑袋,一种想法来管理的时候,才会有希望。如,让每一个环节的干部都成为自己的CEO,所有的选择都要出于我们的学生立场,不要奢望统一思想,要致力于统一目标等等,细细感悟很多观点说到了我们的心坎里。比如当听不到统一声音的时候,你的风险就已经存在了,比如校长不要把自己太当回事,你没有那么大的能力,在很多领域里你真的应该把权力交出去,这些经典的观点值得我们思考。如何培养教师的领导力需要我们给每位教师赋能。在赋能的过程中我们要学会寻找力量,启动引擎,而不是撬动轮子。改革不是改掉谁而是盘活人员,最大的发挥人的潜能。比如教师专业成长是学校的一件大事,每个学校都十分重视,我们用了很多方式去推动,包括师徒结对,教研活动,听课评课,体会,随笔,专家报告等等,但说实话,这些都是一般的驱动点,并没有将力气用在引擎上,基本上是在推轮子。那么引擎在哪里呢?我们的体会是这个引擎就是分享。分享每个人的收获,分享每个人的经验,分享每个人的智慧,分享每个人的教学创新,分享了,他就会有一种成就感。在分享的过程中,通过互动收获一种成就感,会使人感到幸福,这就是一个关键的驱动点。分享是教师成长的引擎。我们平时更多的是在一般驱动点上活动,而没有真正的抓住关键的驱动点,所以这种领导力就很难发挥出来。

三、寻找育人的核心要素用好“三把尺子”

李希贵从1990年当校长后,一直在寻找学校育人模式改革的核心要素,那就是“保障学生中心的治理结构”和“可供学生选择的课程体系”。之所以能在寻找中有所收获,最重要的原因是李希贵在寻找过程中慢慢学会了使用“三把尺子”对工作做出判断。第一把尺子是不要把方式当成目标。很多学校进行改革,把改革的目标定位在“能者上,庸者下”。表面上看改革很成功,事实上,这种设计会给改革增加巨大工作量。李希贵反思到,根本原因在于没有弄清改革的目标是什么。其实,有人“落聘”只是方式,“能者上,庸者下”也是方式,调动教职员工的积极性才是目标。第二把尺子是要明确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学校。通过对职员岗位聘任原则和学生放弃参加国际竞赛两件事的反思,李希贵告诉我们,在一些关键时刻要拿起第二把尺子来判断一下:你是为了学生还是为了学校?“为了学校”这个说法,很多时候是经不住追问的。只有为了学生,才能经得住所有的追问,而且会寻找到更多的同道。第三把尺子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学科。随着网络时代的到来,每个人的学习方式,由于不同的生理原因、心理原因和成长环境习惯等,会形成多样化的方式。此时,我们就要运用好第三把尺子是为了学习还是为了学科?这样的转变才能真正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

在新学校的体系里,把课程作为学校的产品,以此为学生的成长服务,让学生有选择权,唯有如此,我们才会正确定位我们的教育,也才会真正实现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追求。这是李希贵和十一学校的追求,更应是我们的追求。

(0)

相关推荐

  • 李希贵:艰难的道路上不会拥挤

    李希贵,北京第一实验学校校长.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教育部基础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原北京十一学校校长. 2021年5月23日下午在北京师范大学,李希贵校长为"未来教育家成长计划" ...

  • 内地生读国际学校IB课程后申请香港的大学难度大吗?

    之前有不少家长来问过孩子是内地户籍,但在内地国际学校上学,能不能申请香港的大学?凭国际学校考试成绩可以申请香港的大学吗? 答案当然是可以的! 内地国际学校的A-LEVEL和IBDP文凭都是可以直接申请 ...

  • 港籍生在内陆读国际学校课程选择为何以升学方向做参考?

    最近因为疫情的原因,很多留学在外的孩子回来读书上学,对于在国内读书怎样升学很多家长存在着疑问,今天我们先分享一下关于港籍孩子升学的: 家长A:孩子是港籍,但是我想让他参加内陆高考能不能啊? 港籍学生不 ...

  • 《系统化学校课程设计》一书读后

    读完了<系统化学校课程设计----有效研制的实践指南>(韩艳梅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21年5月版)一书.精读方式,用时二个月,刚好是在暑假里读完的. 此书从理论和实践结合的角度对学校 ...

  • 王占伟《重新定义学校》读后感言

    (796) 王占伟<重新定义学校>读后感言 王占伟主任是一位我非常崇拜的.对教育有着独特感觉的人,他在不断跟踪观察教育趋势与动向的过程中,形成了一套独我的教育立场和愿景.<重新定义学 ...

  • 内地港籍学校回香港读中学升学,呈分试有哪些规则?

    昨天宣布全港学校将在5月24日起恢复面授课堂后,许多内地港宝家长开始计划让孩子回港,其中很大一部分是五六年级港宝. 为什么急于让孩子回港插班,而不是升中再回港呢,主要还是为了升中,毕竟在香港,入读一间 ...

  • 往届高中毕业生,想读全日制学校,有什么方法?

    往届毕业生,怎么获得全日制学校就读呢?我们分几种情况来讲: 1.全日制学校就读拿非全日制毕业文凭 1)全日制自考助学班: 相信很多人都听过这个,还有不少的社会考生都去参加了这个,关于这个我之前也写过不 ...

  • 8月主城区预计新开22个楼盘,9个可能入读“新学校”!

    成都8月预计新开楼盘一共22个,其中成华区是主要输出,在赞花儿统计的表格中占了将近一半. 在未来学区预测过程中,赞花儿发现,这些新盘中,有9个未来可能入读新学校(就是上面表格中有颜色标注的那几个),而 ...

  • 非沪籍学生入读国际学校难?恰恰相反!

    魔都的国际学校,实力在全国数一数二.故而竞争十分激烈,很多家长也很顾虑:自己家是非沪籍,孩子在这里读国际学校,会不会从一开始就跑不过别的沪籍孩子? 事实恰恰相反,外地学生在上海就读国际学校,是更有优势 ...

  • 内地读国际学校的港籍生参加哪种考试可申请985/211高校?

    由于疫情反复,许多双非港宝的家长选择了让孩子回到内地上学,考虑到孩子对于学习环境的适应程度,大部分家长都认为让孩子入读内地的国际学校可以减小环境变化对孩子学习带来的影响. 很多家长在拿到香港身份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