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寅|汪端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初论(中)

(二)
汪端是个不平凡的女子,无论文才、妇德、道术都博得时人的赞美,文学方面的成就尤为引人注目。她曾撰成历史小说《元明逸史》八十卷,为古代闺秀中所仅见。学道后她心境变得平和,自言:“愤激何须成谤史,孤危容易著谗书。从今悟彻浮生累,扫地焚香意有余。”[21]又因陈文述已著文为张吴诸臣翻案,于是自焚其稿。现在她传世的作品只有《自然诗学斋诗钞》十卷,收诗1143首。这些诗作几乎贯串了她的整个生命历程,相当完整地记录了一个才女才华的成长和发挥过程。
由传记和《诗钞》卷一的自述,我们得知汪端七岁便开始写诗,并出手不凡。她最初的作品多毁于火灾,但幸运的是包括《家大人命同诸兄伯姊咏春雪》在内的十岁以前的作品,还是保留了十六首在诗集卷一。这些少作都经父亲点定,她自称“存其尚可句读者”,未免过谦。因为诸诗遣词虽稚嫩,但取意颇为不凡,甚至令人疑惑小小年纪怎么会有如此的感觉。比如开卷第一首《乌夜啼》:
乌心思返哺,绕树最依依。不学梁间燕,春深各自飞。
至于扬才女之名的《咏春雪》一首,全文是这样的:
寒意迟初燕,春声静早鸦。未应吟柳絮,渐欲点桃花。微湿融鸳瓦,新泥殢钿车。何如谢道韫,群从咏芳华。
尽管尾联的切题略显得生硬,但前三联炼字造句都已不俗,甚至可以说很老练,令人难以相信是出自七岁女童之手。从这批最早的诗作,已可看出她很会用化实为虚的手法,像“寒意迟初燕”便是一例。《潜山隐几楼待雨》“雨势欲来云意暝”一句,也可以说是异曲同工。而《纳凉》“萤影动边明”、《为伯姊纫青题幽篁坐月画卷》“娟娟凉影侵衫子”的“影”,更显出化静为动的生动意味。《为伯外祖梁山舟学士题画山水》中两联云:“人归空翠外,秋到夕阳边。万木围凉影,孤云化暝烟。”她对“影”似乎有特别的爱好,十六首诗中竟写了九次,很引人注目。
汪端十岁以前的诗作,风格明显处在有意识的模仿中。《拟太白凤凰台置酒》的题目显然是太难为她了,有些力不能支。《秋夕次伯兄问樵初韵》“菊荒彭泽冷,波远洞庭秋;落叶随鸦起,孤云带雁流”数句如明人学唐,一派空腔大套。不过《田家》一首学得还不错:
一夜梨花雨,田畴新水生。邻家饭黄犊,荷锸出柴荆。妇子供晨饁,儿童话午晴。萧萧竹林外,布谷又催耕。
构思取景虽无甚新意,但造语闲适自然,显示出良好的诗歌修养和写作能力。如此早慧殊为尠见,难怪一家长辈惊为奇才,赞叹不已。
汪端才华的早熟是显而易见的,她的心理也很早熟。自幼爱读乙部书,谙熟史籍。陈文述举十七史中隐僻事考问,辄应口对答[22]。又生性僻静,终日独处一室,左图右史,与古人晤对。在平静的岁月中,历史和古人成为占据她内心世界的主要角色,也是她涉笔的重要题材。在那些诗章里,她不光是尚友古人,不知不觉中自己就化身为特定的角色。在卷一的少作十六首后,紧接有《拟古》十六首,是因袭魏晋《杂诗》传统的作品。其中贯串的旨趣并不一致,既有怀才不遇的愤懑、哀伤,也有自甘退隐的愉悦和旷达;既有“物无才不才,荣悴系运会”的排解,也有“苟怀适世才,遇合终得所”的自励;更有“用如违其才,嗟哉徒尔为”的议论和“一朝跻轩冕,昔之皆成虚”的针砭。我们从中读到的是自伤的文士、孤傲的隐者,还有慷慨的侠少和偶堕人寰的谪仙人,一个个虚拟的角色,一个个戏剧化的情境,满足了少女汪端的幻想和寄托,同时也给她带来“一洗闺阁纤秾之习”的评价[23]。然而这并没有引发她对遭受性别压抑的不满,我认为《拟古》的第一首实际上已暗寓了作者对性别及由此形成的社会角色的认同。诗云:
长河泛巨舰,大陂溉平田。奔流不暂息,功在宇宙间。空山松竹静,中有潺湲泉。入夜明月映,照影孤花妍。虽无济物用,澄莹全其天。
这里大河和山泉,一刚一柔,一动一静,一有济物之用,一呈幽独之美,恰好是男女两性社会属性的对照,作者之意显然在于肯定和赞美后者的独立价值。然而正如她题归懋仪诗集所说,“才人自昔悲遭际,莫恨蛾眉称意难”[24],她也清楚地意识到古来才人共同的不幸命运,所以并不特别为女性的命运而悲叹。基于这种心态,她的作品很少显出女性意识,题材更是相当地男性化。这在中国古代女诗人中是很罕见的。当代女性文学研究者强调,尽管女性历史在她们的写作中成为重要素材,但“'女性’或'女性经验’,本身并不构成文学性,并不提供鲜明的区别,以显示'女性文学’与主流或既定文学传统的裂痕”[25]。汪端的写作正是如此,虽然她对女性历史相当关注,女性题材在她的笔下占有很大的比重,但她的写作却明显表现出以时代、社会的共同写作标准(这种标准往往被女性主义者判定为男性标准)自律的意识。这是一种平等姿态的挑战,她有这种自信。
由于体弱多病,汪端平居读书多,写作少。性格的早熟使童稚过早地从她身上褪去,传统的闺阁题材和少女情怀几乎没有在她诗中留下痕迹。她也很少叙写家庭日常生活,直到中年以后才偶尔回味一下少女时代,而那已伴有浓重的苦涩:“斗草心情成昨梦,牵萝况味逼中年”(《春暮雨中作》,卷六)。《诗钞》中所存少作大多是练笔性质的乐府及拟古之作,这部分作品并不能说很成功,但《陇头水》、《琴娘曲》、《春夜曲》等篇已颇见才情。十七岁所作《哭伯兄问樵》五古九十五韵,朴实无华,真情淋漓,浑浑灏灏,一气回荡,很难让人相信出自十七岁少女之手。归于陈氏后,汪端的生活圈子愈益狭窄,题咏成了最主要的写作动机,《铜雀瓦砚歌》、《薛澱湖古剑歌》之类的历史题材占了很大比重,借咏古忠臣孝子、节妇烈女故事来表达自己的伦理观念、历史评价,也成为作品的主要内容。这部分咏史的作品,后来成为她创作中最引人注目之处。张培仁《妙香室丛话》卷九曾摘“汪小韫女史咏史”、“小韫女史读晋史诗”数十联。在咏古或闺秀间唱酬题咏中,历史上的女性不断作为主题或背景涌现在她的笔下,构成她诗歌的另一个重要内容。中年丧夫后,她开始咀嚼到孤凄的况味,诗多单凫寡鹤之音。道光八年(1828)三十六岁时作的《戊子仲冬续刻自然好学斋近作二卷告成感赋即书寄怡珊兰上飞卿耕畹诸姊》比集中所收诗作更清楚地传达了她的心境:“寒月沉烟叶堕林,暮猿征雁有哀音。梦中残锦丝成泪,霜后孤花澹到心。楚雨潇潇怨斑竹,湘云黯黯碎瑶琴。惟将逸史千秋感,并作疏窗五夜吟。”[26]尾联两句是指《张吴纪事诗》(卷六)25首,这组咏张吴群臣、妇女事迹的七律,各以小序述其事,再系以诗,是最集中地表达她的历史评价,凝聚她的才情的一组作品。“一代铁崖诗史在,论人成败亦堪悲”(《自题张吴纪事诗后》,卷六)。像杨维桢那样始附终背、议论无常乃是古代文人习见的行径,而“胜者王侯败者贼”更是正统史观的基本逻辑,汪端焚毁《元明逸史》,却又写下《张吴纪事诗》,或许是要用诗歌来改写历史,用“诗史”来挑战“正史”吧?这样的勇气,从古以来不作第二人想。
说起来,诗歌对汪端的意义,决不同于一般闺秀的消闲和寄托,她是以诗歌为性命的。十七岁作《七夕词》(卷二),有“可能乞我鸳机锦,幻作毫端五色花”之句,泄露了心底愿弃女红而从事文学的志向;到了中年,却又感慨“苦耽佳句成何事,镜里流光鹤发添”(《初夏萝月山房即事效放翁体》,卷六),无聊亦复无奈。在艺术上,她心仪的典范自然是高启,“铮铮一卷青丘集,得与香奁共晓昏”[27],乃是人所共知的事实。但她早年所作缺乏高启那种神完气足、意到句成的整体感和浏亮节奏,给人一联一联分别打造的感觉,句法和音节也偶有滞涩喑哑之处,大体是由于缺乏明晰主题和完整构思的缘故。而其中的上乘之作则不乏清隽明丽、流转自然之美,如集中卷一所收《游金鼓洞》:
衣袂湿空翠,笋舆增晚凉。四山无夕照,一径入修篁。清磬石坛静,落花潭水香。鹤飞终不返,松桧自苍苍。
汪端是个志在高远的作家,曾与裴之共勉:“流俗何须矜月旦,与君得失寸心知。”[28]据管筠说,她“自信七律可传,盖学颐道中年以后诗而一变也”[29]。现存1143首诗中,七律竟有565首,《秣陵古迹分赋同小云作》(卷三)、西湖怀古组诗(卷四)、《张吴纪事诗》(卷六)、《元遗臣诗》(卷七)、《和马秋药抵掌八十一吟》(卷十)等力作也都是七律,看得出她确于此体用功最深。早年之作,取意造句尚多脱胎于唐人的痕迹,也不免明人学唐的空腔俗套;入陈门后,想是亲炙于颐道老人,笔调日趋成熟。如《题翁大人花月沧桑录》四首之类,堪称炉火纯青,不同凡响。但遗憾的是,中年以后她诗中常阑入道教的玄言礼忏,不免枯燥乏味。
汪端七律擅长议论,工于用典。由于精详史事,她用典不仅数量丰富,而且驱使自如,分外贴切。如卷七《书王常宗彝文集后》颔联云:“杜牧论文轻白傅,王涯爱士误卢仝。”王彝尝著文斥杨维桢为文妖,后为苏州太守魏观幕客,观被谗连坐诛。诗中用杜牧、卢仝的典故喻之,最为妥帖。就总体倾向而言,汪端七律以格调意趣胜而不以造句胜,但浏览之下,无论赋事写景都佳句迭出,频频入眼。如:
露华涤笔香生纸,花影横琴月上衣。(《赠吴门陈灵箫夫人》,卷六)
竹砌微风疏有韵,花簾斜月澹无痕。(《夜坐与苹香论画次首赋呈松壶舅氏于野鸥庄》,卷十)
萤度暗香荷叶浦,虫吟凉露豆花棚。(《夏夜》,卷十)
如此清逸灵动的景致和语言,固已属超妙不凡。然而就我看,这些一般性的应酬题咏,实在还不足以充分展现汪端的才情,只有那种虚拟情境,才能提供她尽兴驱驰的疆场。临终前一年冬补成的嘉庆二十五年《消寒杂咏》旧稿《寒浦》(卷十)写道:
老树风多聚暝鸦,烟深拳鹭不眠沙。荒桥断岸云如墨,败苇枯荷雪作花。替月一星明蟹火,敲冰夜半响鱼叉。野翁系艇归来晚,霜满蓑衣问酒家。[30]
诗中熔唐人情韵与宋人格调于一炉,造句、用字都非常讲究,虽取寻常之景、寻常譬喻,却有着不寻常的表现力。如此老健的笔力,莫说闺秀诗中难得,就是男性诗人也不易企及。这样的佳作,如果照某些女性主义批评家的意思,用女性自己的文学传统和价值标准——姑且承认它们确实存在——来衡量,就如同国际象棋男女分赛,等于先承认了女性在智力上的弱者地位,非但无助于提高女性的地位和自尊,倒适足贬抑了女性的创造能力。
作为一位女诗人,汪端存诗千余首,数量相当可观。除了七律之外,其他诗体也各有造诣。绝句玲珑剔透;五律萧疏流宕;七言歌行则铺陈开阖,气势淋漓,如《玉笥生歌题元张思廉贤诗集后》,悲壮慷慨,脱尽脂粉气。乐府旧题则往往能摆脱传统主题,自构独特的情境,《猛虎行》是典型的例子。管筠说:“君以选明诗及多病之故,不暇多作。偶一命笔,必以和雅为宗,于选声傅色皆精意出之,得古人清艳之妙。”[31]“清艳”二字道出了汪端诗歌的风格特征,且看卷二《夜坐》一诗:
明河清浅浴疏星,风定珠栊度冷萤。一翦秋花凉影瘦,月波扶上画罗屏。
她笔下的景物常有这种水晶般玲珑剔透的清,秋花般冷淡凄清的艳。为了追求这种趣味,她常刻意描写虚拟的情境,像卷二《秋江词》:
遥山苍,寒荻短。美人愁倚西风楼,欲采蘋花秋水远。黄陵庙下月娟娟,渔唱一声湘浦晚。
汪端履迹不出江浙一带,此诗忽然写到湘浦,自属想像而非写实。写秋江不取江南山水,而虚拟湘江风景,只能说明她存心要描绘一种由屈原、元结、柳宗元、李群玉等众多诗人的作品所共同渲染的印象之美,也是她理想的清艳之美。汪端诗的一个突出特征,就是没有一般闺秀诗的多愁善感,很少涉及自己的日常生活,也很少深入内心的情感世界。即使是《秋雨书感》(卷四)那样的题目,也只是冷淡而平静地描写景物。也许她的心境就是那么平静,也许她只有唯美的关注。直到晚年她的生活和心境都不那么适意时,她笔下的诗章仍是那么清艳:
鹭飞雪影破溪烟,翠络萝花瘦石妍。晓雨嫩凉蒲蕖长,蜻蜓碧点水痕圆。(《书所见》,卷六)
通观汪端的全部作品,“清”、“澹”是她最心爱的形容词,而“影”、“烟”则是她最爱描写的对象。即使在这速写式的短章中,影和烟仍是作者刻意捕捉的意象。其他作品更几乎是无影不成句,无烟不成章。她顽强地要表现她心赏的那种清艳之美的神韵,哪怕烟、影两字连篇累牍也在所不计。这样富有个性的女诗人实在是古来罕见的,难怪舒位要感叹“此才闺阁见尤难”[32],潘奕隽、石蕴玉甚至许为曹大家后一人。男性世界对汪端的接受和赞誉,应该说是十分慷慨的。如果这样的待遇还不算公正和优渥,那么众多男诗人,尤其是《明三十家诗选》中的明代诗人,对自己受到的待遇就不知要怎么忿忿不平了。
【注释】
[21][清]汪端:《寒夜读书感兴》,《自然好学斋诗钞》卷五,页20上。
[22][清]萧纶:《自然好学斋诗钞序》,《自然好学斋诗钞》卷首。
[23][清]梁同书:《自然好学斋诗钞序》,《自然好学斋诗钞》卷首。
[24][清]汪端:《琴河归佩珊夫人懋仪过余白环花阁酌酒焚兰言欢竟夕且出示所著绣余续草因书四律于卷首奉答见赠之作》之三,《自然好学斋诗钞》卷二,页16下。
[25]王侃:《“女性文学”的内涵和视野》,《文学评论》1998年第6期,页88。
[26][清]汪端:《自然好学斋诗钞》卷七,页5上。
[27][清]苏垣:《题汪允庄女史传后》之四,《自然好学斋诗钞》卷首。
[28][清]汪端:《丙子孟陬上旬与小云夜坐以澄怀堂集自然好学斋诗互相商榷偶成二首》之二,《自然好学斋诗钞》卷三,页7上。
[29][清]管筠:《自然好学斋诗钞序》,《自然好学斋诗钞》卷首。
[30][清]汪端:《嘉庆庚辰季冬余与澄怀分题消寒杂咏未及存稿今冬偶于故纸堆中捡得二首纸墨残缺因足成之附存于此以志雪鸿之感》,《自然好学斋诗钞》卷十,页30下。
[31][清]管筠:《自然好学斋诗钞序》,《自然好学斋诗钞》卷首。
[32][清]舒位:《题武陵闺秀汪端次韫自然好学斋诗集》,《瓶水斋诗集》(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年影印嘉庆刊本)卷十七;又见《自然好学斋诗钞》卷首。
原载《国学研究》第八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0月版,有修订
(0)

相关推荐

  • 给孩子读诗

    果麦文化传媒编写的这本诗集<给孩子读诗>甄选了古今中外100首诗歌,无论是从诗歌的选取,还是排版印刷,都堪称完美. 诗集采用超轻的米白护眼纸印刷,封面加厚,内页轻薄.一册220余页的诗集握 ...

  • 霍洪学诗集选(28):绝 律诗六首(外一首现代诗)

    绝句 · 学诗之路难行走 学诗之路难行走,遥远前方矗立山. 都说世间无难事,古今几位顶峰攀. 七绝 · 奏响铿锵强国篇 (步风影诗原韵) 大地山河铺铁轨,车轮为指弄钢弦. 挥锹抡镐调音准,奏响铿锵强国 ...

  • 诗歌||十 月

    十   月 严新伟||湖南 故村的古松参天 挂着黄昏的一片孤寂 秋风吹枯了枝叶 怀旧的音符不停的张望 犁田的黄牛喘着粗气 驼着金黄的季节 破了肩膀的父亲 沉默思念千里外的儿女 五十亩的收获 难解城市房 ...

  • 蒋寅|汪端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初论(上)

             自女性主义文学批评兴起,女性的文学活动及其历史就被从性别的角度重新审视,女性在历史上遭受性别压迫的认识也自然地投射到文学领域中来,在女性文学传统及文学地位的问题上有时表现为一种情绪化 ...

  • 蒋寅|汪端的诗歌创作与批评初论

    三     如果汪端仅仅是<自然好学斋诗钞>的作者,也许还不能引起我的注意.<诗钞>固然水准不凡,但在女诗人辈出的清代,要举出一连串堪在伯仲之间的女诗人,应该不太困难.我之倾倒 ...

  • 蒋寅:作为诗美概念的“老”(中)

    二."老"的美学内涵 由唐至清,对老的审美知觉和理论认识是逐步深入的,这一历程同时也是"老"的美学意蕴不断丰富的过程. 以老为生命晚境的原始义涵,使对" ...

  • 蒋寅|孟郊创作的诗歌史意义

    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任何一位诗人都是一个独特的存在,任何一种风格和表现都有不可取代的价值.然而实际上,每位诗人.每种风格和艺术表现由于出现的时间不同,对于诗史的意义也是不一样的.向来的研究一直注重于诗人 ...

  • 蒋寅:家数·名家·大家——有关古代诗歌品第的一个考察(上)

    一.引言 作为文学独创性观念的习惯表述,中国古代很早就形成了"自成一家"的说法.其源头可追溯到司马迁<报任安书>的"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quo ...

  • 蒋寅:拟与避——古典诗歌文本的互文性问题(下)

    二.诗歌文本的拟议与变化 互文性概念对于文学研究的重要,在于它指出了先后产生的文本之间存在的一种普遍关联.这种关联在很多时候与模仿无关,事实上,只要一个作者知道某个文本,写作时就会意识到它的存在,诗思 ...

  • 蒋寅: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下)

    五."老"的发现与表现 杜甫不仅是诗歌美学中"老"境的发现者,同时也是身体力行的创造者.他晚年写作的最大特点,就是与持续不断的反省相伴.而对庾信文学老成之美的发 ...

  • 蒋寅:杜甫与中国诗歌美学的“老”境(上)

    文学史上那些伟大的诗人之所以伟大,不只在于道德的纯粹和技巧的完美,更重要的是他们在风格上通常能创造一种新的审美范型.自诗歌的个人化写作开始以来,曹刘.嵇阮.潘陆.陶谢.颜鲍.徐庾乃至沈宋.王孟.李杜. ...

  • 蒋寅|学术史·思想史·批评史——张伯伟《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读后

    <中国古代文学批评方法研究>(中华书局2002年版)是张伯伟的博士论文,初稿完成于1989年,其中有关"推源溯流"和意象批评的论述早在八十年代初就写成,从大学论文到博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