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不可趁疫情,强推人民币国际化
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多多。通俗的说:对于个人,出国旅游、出差和学习等不用再到银行换外汇,直接用人民币就可以了;对于企业,进口产品和境外投资,不用再支付美元等外汇;对于国家而言,那好处就更大了:只要开动印钞机,就可以买到其他国家的产品,这也就是所谓的“国际铸币税”。由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好处显而易见,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政府也在持续不断地通过与他国进行货币互换,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由于中国这次率先控制新冠疫情,能够为正在遭受疫情世界各国提供急需、必需的抗疫物资,所以有些人就提出中国应该趁机要求需求抗疫物资的国家采用人民币支付,从而大力促进人民币的国际化,使人民币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笔者认为:切不可趁疫情强推人民币国际化。
首先,人民币国际化,需要其他国家自愿接受,不能搞人民币霸权。如果在人家面临严重疫情,急需抗疫物资的情况下要求人家采用人民币结算,这不是趁人之危、强迫人家接受吗?这样做势必使得人家对我们的不满和反感,严重损坏中国国家形象。即使人家被迫接受,疫情过后,也不会再使用人民币,这岂不是得不偿失,偷鸡不成蚀把米?
其次,人民币是否能够国际化,基础在于持有人民币能否很方便的买到所需要的商品和服务。在提供商品方面,诚然中国现在是世界第一贸易大国、出口大国,但是我们的产品主要是中低端档次,高端产品相对缺乏;在服务方面,我们在文化、教育、医疗等方面与发达国家还有明显的差距。所以人民币国际化的基础还需要长期的巩固和提升。在基础条件不具备的条件下,不能急于强推人民币的国际化。
再次,人民币国际化,必然伴随着金融、资本的开放和货币的可自由兑换。这需要方方面面的配套政策和措施。如果政策和措施不完善,盲目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有可能导致金融危机,到时候可能还没有从人民币国际化中受益,反而深受其害。实际上,人民币国际化是一把双刃剑,它也有负面影响。比如:
1、对中国经济金融稳定产生一定影响。人民币国际化使中国国内经济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国际金融市场的任何风吹草动都会对中国经济金融产生一定影响。
2、增加宏观调控的难度。比如,当国内为控制通货膨胀而采取紧缩的货币政策而提高利率时,国际上流通的人民币则会择机而入,增加人民币的供应量,从而削弱货币政策的实施效应。
3、加大人民币现金管理和监测的难度。
所以适应人民币国际化的金融、资本政策和措施的制定是慎之又慎的事,需要长期、逐步推进。
综上所述,我们作为一个经济大国,第一贸易大国,理应追求与之相应的人民币国际化地位,但是人民币国际化过程有其自身的发展规律,是一个长期的过程,切不可趁疫情而强推人民币国际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