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续。及时行善

第七章  阅读课的“正宗心法”授课模式的确立,用了一年时间。其实,时间推后约半年,刘卿老师已经开始了另外一个为期一年的“地下工作”——就是培训师资,说是“地下”因为都是不影响那些老师们正常工作的情况下做的工作。是的,一些老师并没有影响其他日常工作,他们通过有意识的学习,就已经初步掌握了讲授阅读课的内在规律、基本“法”。这些基本规律也是所有做父母的应该并可以认真参考的方法。偶然在网上看到下面一段文字,因为在与阅读课的老师们交流时听一个老师说到“心法”这个概念,所以我对相关的字眼儿有了关注,而这段文字恰恰也说到“心法”我就把它复制下来了。……后来,马钰,“全真七子”大师兄马钰,教过郭靖心法。这个事情很有意义,注意“心法”就相当于一个人的心理导向,习武方面的心理导向,就是“你要,你好,你不乱”,培育一种光明坦荡主动积极的精神气质、姿态,这很关键。养成一种广泛吸纳的器识气势,生动愉悦的反映状态,沉静自在的融汇担当——当然,也可能是相反的。这个整体素养是心法,马钰是纯正的心法。如果再和现实结合的话,这就是素质教育和应试教育的区别。也可以说像是股市的投机与投资的区别,有人是赌博一样挖一勺子(或丢一碗)就走,有人是长期认真跟踪、收获。也像那个“挖井”的寓言故事,有人留下一串干坑,有人打出一口水井。同一块地,有人种草有人种树,二十年之后就根本不一样了。再扩展一点,反复讨论这问题,段誉,当年练“六脉神剑”他用的是比较纯正的家传心法,而慕容复“以其之道还其自身”想灭谁就用谁的招式,还有,那个叫什么鸠摩智,也是这样。但是真正高手能看得出来,他的招式不是,不是人家的正宗招式,心法不对徒有外形——那是一种应试教育,他们确实能速成,但是最后,按金庸的说法都“走火入魔”了。走火入魔——这个现象总结得太好了。你心术不正啊,你投机取巧想走捷径,你就是再聪明也不会有好结果。古人说“郢书燕说”(《韩非子·外储说左上》)原来有时候真的是这样,一段本来不相干的文字,几句“打酱油”的话会忽然给我们一点意外的启迪。似乎可以说刘老师就是讲的“心法”吧。第一节 阅读课以孩子发展天性为准则7岁以前就学会阅读的孩子能练出很重要的一种技能:他对字词和句子成分的视觉和思维感知先于发声。读的时候孩子不被词所束缚,他便有可能在那顷刻之间使目光离开书本,并在这个时间去思考和理解读出声的那些东西。这样一来,孩子就能边读边思考、理解和领会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1日第一版,第三卷,第114页   )看看刘卿与李宗磊一段对话。刘卿:我们不给家长和学生书目,不告诉他下次课读什么书,等学生来了,通过我的课堂上50分钟的讲解、引导、知识拓展,兴趣激发,学生自然对这本书感兴趣,另外课堂上还有50分钟的阅读时间,十几个人一块读,有氛围,学生也没有其他事情可以干,自然就会读书,读进去了,兴趣自然来了,也就对这个领域的感兴趣了。我们前一段时间看《恰同学少年》,学生读了对毛泽东主席感兴趣,顺道还对其他的革命人物有兴趣,有个学生自己连续读了《毛泽东传》,《周恩来传》和《邓小平传》。阅读点亮的是心灯,读的多了,灯就开的多了。课堂上读了之后,还有20分钟可以组织学生交流分享讨论,学生们彼此之间有了共鸣,阅读不再是一个人孤独的旅程,学生的兴趣和动力自然就会更强了。李宗磊:哈哈。这么读,有啥明显效果。刘卿:四个月,孩子眼神有变化了。因为脑子有东西了。其实这些学生,这么多年上学,真正完整读完的有些深度的书,可能十本都不到。我们四个月,读完十本书,加上引导和讨论,等于给了孩子多大的心灵滋养啊。一个人心灵有力量了,学习的事情,就变得相对简单了。李宗磊:我看这些学生都喜欢来,坚持两三年是没问题的。刘卿:钻石就在你家后院。我都干了两年了,还有什么比我这个课程更好的呢?我提前都给你培养好老师了,课程实现复制完全没问题。再看一段真实记录的资料,这是对阅读课老师的一次访谈,她对孩子的阅读的认识,以及阅读课的具体成就。访谈对象:吴文文——约读书房阅读课T4级教师,高中教师资格,长期从事约读书房一线工作,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深受学生喜欢。独特的教学风格,能够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充分调动孩子的探索欲和求知欲,给其想象和尝试的空间,开拓孩子学思维并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问:吴老师,你刚开始为什么会选择来“约读书房”做老师呢?答:我曾经在某教育机构代课,每天面对的是做试卷讲试卷,所以略有疲惫。于是,想换一种教学方式。也是在机缘巧合的情况下,来到这里,被这里的自由及热情的氛围所吸引。两年来,我深深的迷上了这里,我学会了如何才能成为一名合格的老师,更重要的是书籍犹如一股清泉洗涤着我原本干涸枯燥的心灵,丰富了我的思想,同时也向更多的孩子传递着满满的正能量。问:阅读给孩子带来了哪些变化?答:余秋雨曾经这样评论过书籍的功能,他说:“只有书籍,能把辽阔的时间浇灌给你,能把一切高贵生命早已飘散的信号传递给你,能把无数的智慧和美好对比着愚昧和丑陋一起呈现给你。区区五尺之躯,短短几十年光阴,居然能驰骋古今,经天纬地,这种奇迹的产生,至少有一半要归功于阅读。”当然,我们在短时间不可能看到孩子们通过读书变得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但我想说这种改变是在坚持读书中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言行举止,甚至是思维模式。举一个例子:一个2年级的小姑娘,叫紫畅,有点羞涩,也不自信。但是课上她听的很认真,自己读的时候也能坐的住,这点为她之后的进步奠定了基础。两个多月下来,我能够感受到她那颗封闭的心慢慢向我敞开了,上课跟我有了眼神的交流,互动时也能听见她的声音了。前几天紫畅的妈妈很开心地分享了孩子在家的表现:最近特别喜欢读书,并主动让我买书,晚上陪她读。还有就是不再让我给她读题了,数学题错的也很少了。当然改变的不仅有孩子,就连一部分家长也慢慢的发生了变化,每天无论有多忙,都会抽出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读书。希望未来的日子里,阅读会改变更多的孩子,会给每个家庭创造一个温馨的交流机会。问:班上的孩子都很喜欢你,为什么呢?答:谢谢大家的认可。对于这一点,我觉得是我的性格原因再就是阅读课本身的性质决定的吧。我一直比较喜欢一种师生关系:“是师生,更是朋友”。有些时候,以我这种年龄段(当然我不是很老,哈哈),不可能嗲声嗲气,像个小孩子一样说话,可是,对于我的学生(1-3年级)他们都是小孩子,课下聊天时,我必须降低自己的姿态,以他们的视角去试着融入他们,学着卖萌,学着他们的样子走进他们的心里,拉近与他们之间的距离。然而课上,必须像一个正常的老师,可以不用那么严肃但必须一本正经,树立一定的形象,说不上让学生畏惧自己,但必须做到尊重。更重要的原因是阅读课程安排本身的魅力,一讲、二看、三分享。讲的目的是提高学生的兴趣,降低读书的难度。当然,不是长篇大论,枯枝乱叶,更不是讲试卷那样枯燥的形式,而是以故事的方式分享给孩子们。孩子都是喜欢听故事的,也自然喜欢讲故事的我。第二个看书的过程,他们在一个安静的读书环境里,会从书上找寻自己喜欢的人物、故事、场景。重要的是孩子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找到问题的答案,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和成就感。第三个分享的过程,按照自己的方式朗读自己喜欢的段落或分享对这本书的感受,这个环节没有对错之分,更没有批评。所以他们在喜欢我的基础上,更喜欢的是我给他们提供了一个展现自己却不会丢脸的机会。问:这几年来,和孩子接触的时候,有没有从孩子身上学到什么?答:当然。在讲《小王子》这本书的时候,书中哲人一般的狐狸在与小王子的交流中提到“驯化”一词,我们是彼此驯化的。大人应该是孩子的榜样,同时孩子也应该是大人的老师。父母与孩子、老师与学生中,是孩子教会大人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合格的父母,学生教会老师如何才能成为更加合格的老师。在与孩子的相处中,我能感受到他们的天真、他们内心深处的执着。问:小班的学生特别活跃,问题一个接着一个的问,可能要总维持课堂纪律,偶尔会不会心累呢?答:这个问题可能出现在上课的第一个环节——讲课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需要老师有一定的控场能力,也需要一定的讲故事的功底,这两点做好了就不会心累。问:为了准备一堂课,每周的时间基本上都安排的满满的,如何给自己放松?答:喜欢上书籍,喜欢上分享,读书备课何尝不是一种放松呢?觉得自己很幸运,因为很享受现在的状态,读书的日子让自己变得无比充实,学到了太多的东西。未来的日子,丢了什么,我也不会丢失那颗读书的心。第二节 阅读课要充分检索、评估图书约读书房的老师们有个公共群。群里经常交流各种信息,我比较关注每周一次的课题交流会。刘卿老师主讲高年级的阅读课书籍,成晓晓等老师主讲低年级的阅读课书籍。因为是同事群,所以讲的都是“干货”都是所选书籍的精华解析,有些独特的视角、尖锐的辨驳、深层次的追问;又因为是不间断的叙述,所以一气呵成内容完整。我紧密地跟踪,每次都听得很仔细,感到很有“嚼头”。我真想给更多的朋友分享一下,他们读书的精彩感悟,说实话这样读书才是“把书读透”的典范。但是——我写本书之前签了《保密协议》,我拿不准这个课程定型之前的内部协商的过程是不是属于“保密范围”呢?毕竟这是内部的交流,他们在交流中明确声明有些内容不适合现在直接讲给孩子听。既然这样,所以我也不能随意透露具体内容。其实,这也不遗憾,毕竟还有更多精彩的内容可以给大家披露,以便让我们有所借鉴——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一、分版本、分方式阅读关于选书,刘卿给老师们做过一场具体的分析——小学、初中生阅读“四大名著”的几个不妥之处一)思维导图阅读“四大名著”是另一个方向首先要说,阅读是一种更偏重于感性的修养,而思维导图是一种对知识的分析、整理。因为经典是需要一步步读过来的,不需要技巧意识;又因为经典是需要浑然一体地体会,不需要肢解分剖。所以说以思维导图做工具来“阅读”的说法就不妥,那肯定不是阅读。思维导图很有用途,可以在后期的赏析阶段运用它,但是,青少年阅读不要提倡。二)学校安排全部阅读“四大名著”是不容易完成的比如《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四大部做为作业与任务一次性安排下去,对难度没有顾忌,可是到了学生这里呢?他本来对作业就有抵触心理,没有多大兴趣,因此缺少思维提升动力,虚耗时间。就像游泳,你根本没有教他做由浅入深的适应,更没有教他基本的动作练习,你一下子把他推到深水区,结果会怎么样呢?具体到“四大名著”也是有个循序渐进的设计,我们的经验是“先三国、西游,后水浒、红楼”这与学生年龄、心理阶段有关。三)说绝对一点,这个阶段最可读的“四大名著”是《三国演义》,而阅读“三国”至少在济南我们是最好的。为什么敢这样说呢?第一、我们选用的版本几经筛选,字型、词汇、注释(音)、详略等等是最适合的。第二、我们的导读内容反复磨合,几年时间拿出一个参考模式,然后几个老师又反复切磋,发挥各自特色。(附:参考模式)第三、朗读质与量也精打细算——比如,生字词老师都提前备课,比如,班额15人左右正好达到2小时人均朗读2遍。附:参考模式我们把引导同学阅读《三国演义》归纳成四句话:眼观大势说风云,“三大战役”定乾坤。乱世英雄堪景仰,壮词丽句必为邻。一、眼观大势说风云讲读三国最难掌握的是角度,太“趣味儿”了,则流于戏说;太“知识”了,则泥于讲史。约读书房对这部书的导读设计,经过了三年的磨合,提出“原汁原味的演绎,历史规律的简介”这样一个原则,既给学生讲叙“三国时期”具体的社会历史背景,又紧扣《三国演义》本书,给学生梳理出一条完整的历史故事脉络。二、“三大战役”定乾坤重点讲解赤壁之战、官渡之战和夷陵之战。这也是第一条(天下大势,历史脉络)的标志性事件的具体展开。又是对“三国时期”社会局势走向的深度解剖。通过一幕幕场景,展示精彩的历史故事:华容道、草船借箭、水淹七军、横槊赋诗、过五关斩六将……“三国”不止于魏蜀吴,说明为什么?具体是什么?这“三大战役”是三国历史的精华概括。三、乱世英雄堪景仰具体的人物包括刘蜀集团的刘备、诸葛亮、“五虎将”、“廖化作先锋”;孙吴集团的二乔(周瑜、孙权)、鲁肃、吴下阿蒙、二陆父子英雄;曹魏集团的曹氏父子、谋士组合、战将群星……也可以用传统的视角,引导学生兴趣:一吕二赵三典韦,四关五张六马超。我们经常说读史其实就是“读人”,那些英雄人物形象,会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尤其是儿童少年,天生有一种对英雄人物的崇拜向往,引导好了可以给他们整个心灵树立一个美好的起点。四、壮词丽句必为邻我们知道,关于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写作和基础知识是两大根基。我们也充分参考了教育主管部门印发的考试阅读范围。问题是,怎么样把枯燥的数据变换成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怎么样把刻画英雄气概、江山风华的词句灌输于学生心田?怎么样把跌宕起伏、峰回路转的精妙结构展示到学生口角笔端?这个暑假,请到约读书房见证转变的美好轨迹。二、分图书种类阅读关于分图书种类进行阅读的问题,我特意列出一个提问单,邀请部分老师座谈、交流。这个提问单我参考了蒋军晶老师的书,但是我没有透露这个问题的参考背景,希望老师们交谈内容更加本真、落实。一)进入童话,和故事化在一起,给孩子讲童话。老师:关于童话这个话题,我有一个阅读的感受就是,童话,包括儿童文学是孩子们或者说是一个人阅读的奢侈品。因为在一个人人生的过程中,他的童年、青少年是短暂的,童年和青少年,不管是理解心智还是理解角度都是区别于成年人的。人在这个特殊的时期去读富有这种美感、富有这种爱心的童话、富有这种人文气息的这种儿童文学,我觉得是非常珍惜的一个事情,我特别担心,当同学们长大之后再回来读儿童文学或者童话的时候他们会说这是幼稚的给孩子能去读的。所以对这些东西我认为以这种珍稀的角度来看待。在带孩子阅读这一类东西的时候呢,就是,因为他们处在特殊的能够享受童话、享受儿童文学的年龄,所以我个人的建议,是减少干预,让他回归到童话和儿童文学的自动的内容中,尊重他的想象,尊重他的理解。不必要或者没有必要把太多的道德价值观背景安加在童话上。所以呢,童话和儿童文学的意见就是带孩子们走进去,让它自由地翱翔。尊重、赞美甚至我们说是一种羡慕就是关于这个话题的理解。二)以安全的距离来探索一些“巨大”的话题,给孩子讲奇幻故事。老师:关于奇幻色彩的,这样的一种读物,个人觉得这个孩子的奇幻啊,我个人理解是包括这种科幻、魔幻,我们都会把它划为奇幻,主要是一个“幻”字。这一类书籍对孩子们有天生的吸引力。基本上每一个孩子,不管男孩子不管女孩子真的不管年龄差别,看到这样的书的时候都是十分的兴奋、十分的喜欢的。那么,这里的数据最重要,就是一个“幻”字,对于作者为什么要写这样一个东西,他想用这种模仿的奇幻带给我们一种感受是天马行空的想象,还是一个完美地现实不存在的一个国度,还是我们想不到,但是希望有存在的魔法以及未来世界让他们自由的去想象。因为这类题材的也是属于小说,所以呢,我个人觉得在这种奇幻主题的素材中去挖掘人物。去带孩子不光走进奇幻的故事还做为奇幻故事中人物的这种心理、人物的角度和成长以“幻”来看现实以“幻”来看社会。我觉得这是我们在阅读过程中能带给孩子们的,而且发现带给孩子后,他对这本书的理解跟感受是不一样的,比如说有一本书印象非常深刻:《安德的游戏》,真正走进这个科幻小说中安德内心世界,发现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这些想法,每个人都想做这种宇宙超级英雄。但是现实跟理想的差距是怎样的一种无奈,这些东西带进去,往往能使这些色彩变得丰富一些。三)研究人生与文学的种种可能,给孩子讲成长小说。老师:关于成长小说,我特别喜欢带孩子们去看成龙小说。很多儿童文学属于成长小说这样一个范畴,什么是成长小说呢,我觉得放大一点,其实就是我常说的生命教育,生命教育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成长的一种经历,生命教育是什么呢,生、老、病、死,所以通过这些小说就让人回到生、老、病、死这些我每个人都要去经历的这些人生的阶段,特别是病、死。当我们去面对这些东西的时候孩子们会去冷静地思考,比如说我们可以说一本书——成长小说《羽毛男孩》那就是关于死亡啊,孩子如何去面对死亡。在孩子们心目中是神秘的。是啊,是值得尊重,是虔诚的,不要把它变成像中国传统教育中的一种恐惧,一种可怕,一种魔鬼。关于成长小说呢,还有一个呢,就是责任感。凡是优秀的成长小说,主人公一定会体现出这种富有责任感,使命感。能够把自己投身到为别人服务,为他人服务,为他人的幸福快乐这种工作中来。所以呢,读成长小说,我觉得是一种自我的一种反思,甚至是一种自我的一种安慰,我非常喜欢成长小说,成长小说对孩子们的引导一定是要深刻、一定是要严肃和尊重,给他们带来一种生命的神圣感。四)为了丰富我们的生命体验,给孩子讲动物小说。老师:关于动物小说,其实我们带孩子们读的并不多,特别是高年级的。关于动物跟环境的小说,比如说《狼图腾》,这个是我带孩子们读的印象比较深刻的。从人的角度看动物啊,或者从动物的角度来看人,这个是非常有意思的一个现象,借动物的语言,借动物的社会和表达来说出人类的各种善恶美丑,这个我觉得是很有意思,所以呢,读动物小说的时候。了解动物的习性,在这个尊重动物习性同时,如何把动物的习性社会化,这个是比较有意思的。而且因为我们面对的学生是青少年,所以有些话题是不好去展开,如果这些话题放在童话、放在成长(小说)中往往可能会破坏这些小说阅读的感受,所以把它放在动物小说中,所以是以动物来寓意社会,以动物小说来表达我们这个社会的一些实际情况,爱、恨、美、丑,所以这个是比较有意思。所以看动物小说呢,孩子们的这个难度和障碍也是基本上非常非常小的。所以这一类很有意思,但老师们讲的时候呢,思路往往是借这个动物、动物的习性、动物的群体、动物的知识引入到人的这样的一个社会中去。那么这个引得好不好能把它升华出去,这就是看我们老师的功夫了。再一个就是动物小说跟我们的环境。因为比如现在国家提到大的这种环境的治理。环境的注意事项啊,从人的角度不好评判,我们也可以从动物的小说来谈到环境保护,这个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这些话题,这个话题是比较阳光、比较自然,比较亲近自然界的这种感受吧,所以比较清新脱俗吧,从这种角度给孩子展示出来。五)“为了生存”和“生存的背后”,给孩子讲冒险小说。老师:冒险,冒险的故事吧,冒险类的书籍是培养孩子们阳刚、吃苦、耐劳、战胜自我、战胜自然界成长的非常好的故事,冒险小说印象比较深刻的,比如说《鲁宾逊漂流记》,然后关于一个人在海上漂流的《漂》,包括我们后面看到的挖洞的《洞》,这些儿童文学都是关于冒险类的书籍。冒险类的书籍呢,更多的是给孩子们去展示主人公之所以能够冒险、之所以能生长,他有广阔的知识面。比如说鲁宾逊他如何战胜这种自然和森林;那么在《洞》这本书中主人公如何战胜这种干渴、沙漠和高温,每一个冒险小说,他的背后其实都是自然科学的体现。冒险小说的背后都是主人公掌握大量知识去战胜自然的体现,所以呢,我们是把冒险小说的这个科学性和生存的技能、技巧跟科普知识联系在一起——主人公的智慧啊,意志啊,我们以他为核心,以丰富的自然知识为基础,所以呢借冒险小说,让孩子们去亲近、接触到这种科普知识。必须把科普知识活学活用,我觉得这个是我们在课堂中注意的,而且获得了比较好的效果。那最有意思是,在济南市2017年小升初三大附中的考试中就给孩子们提到了一个话题,就是“如果你是鲁宾逊,你在荒岛上怎么生存?”后来我们得到反馈是:阅读书房的孩子,回答那个地方是游刃有余,这些考官和教练呢,是非常非常欣慰的。六)在预测和推断中成为聪明的读者,给孩子讲侦探小说。老师:侦探小说。这个孩子们也是很喜欢,但是侦探小说呢,他的过程有粗糙的推理和精辟的推理,我们包括看侦探电影,我们都是想要最后的结果。所以我们在引导孩子的时候呢,把结果放到一边,把过程的这个推理给孩子们展示出来。甚至我们通过导图、通过模型、通过这种流程图把这些侦探的整个过程——推理过程给孩子们非常细致和深刻、条理地去展示出来。所以呢阅读侦探小说,其实是锻炼我们的大脑,特别是锻炼孩子们对逐字逐句的理解跟挖掘。侦探小说是我们的同学们精细化阅读、深刻阅读最好的范本,因为如果你不精细化不深刻,那么你最后的推理就会有问题,你的条件的理解就不全面。所以这个一到侦探小说的时候,我们发现长期读书的孩子都会自动的把书都买下来,把笔记,把草稿自动地拿出来,自动做各种各样的记号。他们知道这是考验大脑的时候,他们会把这个结果能不能推出来作为自己聪明与否的一种论证和证明吧,所以我们也是借助这一点,在侦探小说中特别强调精细化和深刻化以及大家逻辑和推理的展示。谈到这个地方,其实,我们发现任何书籍只要是孩子们去看了,投入进去是一定能够有收获的。书籍,其实就是把孩子们成长中的方方面面,真的是方方面面,通过故事给孩子们展示出来。孩子们在这个地方体会成长、体会社会、体会他们将要成为大人的每一个方面的内容。所以为什么说读书的孩子的心智是成熟的,因为他长大了工作碰到一个具体的事情他会有类似的、或者似曾相识的一种体验或思想经验,而这个就是阅读给他的。七)群文阅读,——相当于美国“四阶段阅读”的第四阶段:主题阅读。老师:主题阅读。主题阅读这个话题呢,我个人的感觉是只有阅读量达到一定的程度,数据大到一定程度之后才能出现了,比如说他读一本书、两本书,你想分主题,那只是给他分类而已。但是,当孩子们读了一年、读了两年,四十本、八十本书的时候,那这个主题就自然而然出现了。因为分门别类是当我们的样本到达一定程度之后会自动出现的一种思维模式。所以这个不用给孩子们去解释,约读书房的孩子自动就会分别这本书属于历史、这本书属于动物小说,这本书是成长小说,这是侦探小说,这是青春故事……所以他自动会去分类,每一个类别的主旨、立意这些相似的,他都自动的能够去搜索并且提炼。关于主题阅读。第一个就是当大量阅读之后,它会自动地出现、自动地分类,只要稍微提示下就可以。第二个呢,可能就是反过来吧,就是说当他阅读量不大的时候,我们把主题阅读作为他阅读指导科学性的一种参照吧,那么就这两种。做为约读书房来说我们提倡的海量阅读就是一种自然的拿起书就看的那种方式。所以呢,当他读到一定的程度之后,那么这种主题、这种分类我们稍微引导他会自动的出现。但是学校老师作为教学、作为她的这种教学的科学性,那么喜欢把各个主题拿出来。但是当孩子们阅读量不够的时候,我觉得对于他来说他理解是不够深刻的,只是引进来一个分门别类而已,只是给卖书做了一个分类而已,这是我的体会。第三节 阅读课充分综合专业优势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不同专业优势碰撞出绚丽火花我很有幸,全程跟踪了几次阅读书房老师们“磨课”推敲课程的过程。最近的一次是在泉城路总部大会议室,成晓晓、赵楠楠、还有其他几个老师,在一起推敲《居里夫人》这本书的讲课设计。有几个点使我感到很受启发。第一个是赵楠楠老师讲到,西门子公司,在《居里夫人》这本书的前奏做引语介绍用的,讲到西门子(这个人),主要还是西门子公司,在抗日战争时,在南京,救过20万中国人民的命。在讲课的时候,赵楠楠老师刻意点了一下:不管以后西门子公司怎么样了,但是,这件事情我们要了解,要对西门子公司,心存感激,做人要有感激、感恩之心。然后她还征求一下大家意见,这样讲是不是有必要?大家意见是比较一致的。然后赵楠楠老师就再继续讲,她是主要叙述老师,她讲大家提意见。赵楠楠老师继续讲到,居里夫人天天看似单调的劳动在提炼那个镭元素,把沥青在大桶里熬,而且不断地搅拌、持续不断地用大棍子搅拌。赵楠楠说你看,三十年、三十多年单调地重复这个动作!这个时候成晓晓老师在下边用手指头打信号,捏成数字,赵老师就说,哎,是三十九年啊!成晓晓老师便明白地告诉她,说是三年零九个月,三年零九个月不是三十九年。我觉得这个细节挺好。然后,等她讲完,另一个老师也提了个意见,就说赵楠楠老师在讲到居里夫人加工沥青提炼镭的时候说:她天天这样机械地劳动,看起来那么单调重复,啊,在烟熏火燎的状态中不断地搅拌,什么也不想,就是坚持,不知道会什么时候能结束,也不知道能不能提炼出什么来!这个老师提意见,就说,这个说法是不是需要修改?为什么呢,因为居里夫人,作为一个全世界超一流的物理学家,作为这种顶尖的科研人员,她对这个研究是有预感的,她实际上有一个明确的目标,她在设计这个实验时一定是有明确目标的,所以说你不能说她不知道干什么;甚至说,她大概多长时间能做完她也有一个一定的预测。那么你讲也不知道干到什么时候,也不知道可能干多少年,这个说法不太准确吧?提了这个意见之后呢,我发现赵楠楠老师没话说了,看出来她有点茫然,因为她是学文科的。你看关于感恩教育,充分体现了其人文情怀,引导提示的爱憎情感那是相当的浓厚、到位,但是到了科研方面,这会儿看得出来,她的知识储备毕竟没有那么丰富了。这时候,成晓晓老师就开始接过话题,给我们解释:居里夫人首先对当时刚刚发现的放射性进行研究。首先研究的是铀和钍。居里夫人在进一步的研究中发现,可能还有一种物质能够放射光线。这种光线要比铀放射的光线强得多。她认为,这种新的物质,也就是还未被发现的新元素,只是极少量地存在于矿物之中。1898年12月她把它定名为“镭”,在拉丁文中,它的原意就是“放射”。彼埃尔也同意这种见解,可是当时有很多科学家并不相信。他们认为这可能是实验出了错误,有的人还说:“如果真有那种元素,请提取出来,让我们瞧瞧!”为了得到镭,居里夫妇必须从沥青铀矿中分离出镭来。他们怎样才能得到足够的沥青铀矿呢?这种矿很稀少,矿中铀的含量极少,价格又很昂贵,他们根本买不起。后来,他们得到了奥地利政府赠送的一吨已提取过铀的沥青矿的残渣,开始了提取纯镭的实验。在一间简陋的窝棚里,居里夫人要把上千公斤的沥青矿残渣,一锅锅地煮沸,还要用棍子在锅里不停地搅拌;要搬动很大的蒸馏瓶,把滚烫的溶液倒进倒出。就这样,经过3年零9个月锲而不舍的工作,1902年,居里夫妇终于从矿渣中提炼出0.1克镭盐,接着又初步测定了镭的原子量。成晓晓老师说他是学理工的这方面比较熟悉,情况都知道。他解释得很权威,很清晰,然后大家都明白了。赵楠楠老师还有另外几个老师很快把这个点,做为要点,整合到演讲课中去了。我听了这节课之后,感到特别兴奋,我跟好几个人提到这件事,提到这个细节。我说你看吧,赵楠楠老师她是学文科的,她的历史视野还有人文情怀是很深厚的,在这方面引导孩子的意识也很敏感,她能够把感恩教育很细致地贯穿起来给孩子,在约读书房的课程中体现出来。但是呢,因为术业有专攻,所以她物理学的科学知识没有那么丰富,所以有些细节她真的是说不清楚。就好比是你到青岛,你问东西南北你问不清楚,这也是一个道理,因为当地人从小、祖祖辈辈就没有东西南北的概念,那你问他,他答不上来很正常。就是你要问一个历史学家,好比就是史学大师钱穆,你问他相对论,恐怕他也是绝对说不清,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也有每个人的短处!我觉得就在这个地方让我感到很震动!很兴奋!就在这里。我说这是约读书房这些老师们,这是缔造阅读课的老师们,非常宝贵的、具有独特价值的地方。二、金鸡一唱天下晓——“钱学森之问”的一个解答方式为什么我感触这么深刻呢?反应这么激烈呢?因为,近年几次跟朋友们谈起中国的教育,大家都是疑惑重重,感觉仿佛越来越远,渐成无物之阵。大家说:咱就别碰了,不是连著名物理学家钱学森也只能无奈发问吗?钱学森之问——中国为什么不出学术大师的“钱学森之问”,现在竟然可以说,这个问题的意义可以和“费尔马大定理”有得一拼了。费尔马大定理这个所谓“会下蛋的金鸡”,这300多年,多少人类顶尖智慧的大脑因为冲击这个问题的解决而碰得头破血流,但是更应该看到好多好多新的数学方法,因为对它的冲击而不断地开辟出来。你说这是不是有意义?数学大鳄希尔伯特感慨道:费尔马大定理是一个会下蛋的金鸡。这个“钱学森之问”好像也是,对我们眼前的教育来说,好像也有这么一点意味了——可以说是个会下蛋的金鸡呀。这样说,第一,当然是因为它的难度太大,值得持久关注;第二,解决过程一定会有许多新的不同方面的方法路径陆续开发出来。一定会给中华民族下几个金蛋。现在我觉得约读书房就是解决“钱学森之问”的过程中的一个金蛋。因为我们前期知道了:约读书房选聘老师是兼容并包的,阅读课老师们来自不同大学,来自不同学科。书房选聘老师时对师范类,对教师资格证,反而没有要求,他们要求就是你那种感觉,你对读书的感觉,对演讲能力的那么一种感觉,启发孩子,引导感染孩子的兴趣这么一种能力、感觉,他只要求这种能力。当然他们聘用的老师文凭很高,毕竟现在就业形势在抬高人才门槛,更加上事业本身的吸引力,所以有很多优秀的老师过来,人才过来。可是呢,他们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他们的选人标准不是看表面的硬件这些东西,所以真正的宝贵就在这里,他们能兼容并包不同的学科——文科理科工科农科医科,包括经济财政法律,还有来自建筑大学艺术学院旅游学院等等的这么些老师,汇聚到这里——约读书房,共同打造这个课程。我说太宝贵了,因为什么呢?因为体制内,我们现行教育体制内的这些学校已经不可避免地丧失了这种融汇能力,并且很长时间内也没有恢复的可能了。我们知道这也不能说怨什么应试教育,就是这个现行的体制,整个基础教育体制就这样决定了,前苏联引进的文理分科,语文设教研组,数学设教研组,个人只能深入钻研本科目的内容。本来老师可能有这个视野,但是,这个环境,大的分科体制设计,再加上应试教育的阉割,已经剥夺了他们这种可能!约读书房,恰恰是约读书房,最宝贵的地方就是有这种可能,并且做出了实际行动。这是约读书房存在的一个价值,现在可以说是最宝贵的一个价值。甚至是它能存在的基本要素。约读书房的演讲课,不只是演讲课,是约读书房这个事业,当然这个事业刚刚开始,他们的事业一开始的组织构架就是兼容并包、气魄宏大的,而其行动又是脚踏实地、微风细雨的,时间也许会证明,它能成为钱学森之问的一个解答——其意义真是可以这么理解。把各种学科很好地融会贯通,搭建这么一个平台,深入浅出自然而然地灌输到孩子心田,他们有一个说法,静待花开嘛。主要是这一股清泉汩汩地从地下涌出来,没有污染并且含有各种微量元素,这样洗浇灌出来的花一定会健壮美丽。为什么有这个想法呢?我记得我上中学时最有影响力的老师,我们的班主任,他是德州师专毕业,那时候还是一个专科学校。但是你别忘了,那个阶段是“文革”结束后时间还没有很久,“文革”中中国有好多人才散落各地,“文革”,唉,我们不评价“文革”好坏,但是“文革”客观上把一些优秀、杰出甚至伟大的人才散布到全国各地去。当时在这所师专就有这么一个人,名字我也不知道,当时就没记,我们班主任给我们讲,他这个老师是北京大学的中文系毕业,对《康熙字典》好像就是背得滚瓜烂熟,他说哪个字在哪一页翻开就是。他们在上高中的时候是不分科的,临考大学的时候他自己选的文科,其实你看他的理科知识也是杠杠的,因为他给这些学生们上课时,他讲理科知识尤其是数学,那也是如数家珍啊。你看他们那一代人,怎么都这么历害,都是全才呀!现在回想起来,我们为什么说民国怎么样,有些人会怀念、追思、向往民国,哎,有时候就说西南联大多好多好。仔细从这个细节上分析,任何事情都不是突然出现的,都是长期量变积累的。没有深厚的基础突然就想做出重大成果来,那是不可能的。恐怕——以现在这种教育体制恐怕短时间是改变不了了。希望在哪里呢?其中有一个,我只能说其中有一个解决的方式,就是约读书房的阅读课。从这个意义上来看约读书房,我觉得一点都不夸张。所以说,我们用最大的善意、最大的期待祝愿约读书房能越办越好,希望约读书房这个模式能迅速推到全国。第八章 阅读课的“武功招式”又是一年过去了,授课模式确定之后,叠加的老师队伍训练工作也渐渐确定程序框架,就在直营校区老师队伍训练程序定型的后期(一年时间过去3/4),李宗磊校长开始加盟学校的尝试,刘卿老师马上着手做了新的“一年规划”——把整个校区课程管理整理出完整的流程,打包做加盟推广。推广加盟的信念:标准化的依据,可操作的流程,普度的善念。第一节 你也可以成为阅读课老师阅读课老师的选拔、管理标准。我曾经观摩过一次深度对话,关于阅读课整体运作的深度对话,那是执行校长杨国茂老师与外地合作意向访客的对话。其中有个问题,是来考察的客人比较关注的,她们问:阅读课老师要求条件很高吗?必须是师范类的吗?容易招到吗?可以兼职吗?杨国茂明确地回答他们:你也可以成为阅读课老师。然后,杨老师很客观地给她们做了分析:书房总部的老师条件当然是高的,留学回国的、国内名校研究生毕业的,好几个了。因为大的人才就业局势,以及具体的书房事业发展的势头,保证了我们选择人才的优势。那些高素质的人才他们也在挑选行业、公司,他们关注的是相对长远的发展趋势。真的不是谁的条件高,而是这个事业吸引着大家走向同一个方向。中国海洋大学国际政治学方向的研究生万晓梦应聘来做阅读课老师,她读研期间曾经获得最高奖学金,她用这个资金自己安排了一次去美国的旅行、考察。在那里她无意间看到孩子们读书的情景,然后特意收集了这方面的资料……然后,就像所有“鸡汤”故事一样,她决心在阅读方面对中国孩子做一点贡献,然后,她就查到书房的信息,然后,就来了。关于师范类的问题,我们偏偏把选择范围扩大开,我们可能更欢迎其他专业的毕业生,起码是不拘一格降人才的。于是,很多老师不是师范类,也没有非常高的学历,但是我们招聘他们来了。因为什么呢?因为我们的指导思想很明确:第一、我们需要的是老师的实际才能;第二、更关键的是我们需要不同知识结构的老师来充实我们的队伍;第三,其实是我们最看重的——选择内心热爱阅读、热爱孩子的老师。这样看,招聘老师硬件条件并不高,但是绝对不是那么好找。关于兼职问题,杨校长的回答也很明确:所有阅读老师都是专职的。请看一下我们阅读老师的一周工作安排,你就会明白了。时间地点上午下午备注周一休息周二总部通课集体讨论备课周三总部个人备课小组备课周四总部个人备课小组之间讨论晚,部分有课周五总部课题组长听新老师讲课个人备课晚,部分有课周六分校校区,授课校区,授课晚,授课周日分校校区,授课校区,授课然后,他又给客人详细解释一下:我们的老师的日常工作,可以分为两块:一大块是新入职老师的日常工作;另一部分是成熟老师的日常工作。新入职老师呢,他(她)想成为约读书房阅读课老师,但是入职时间不长,还缺少经验,在能力上还有所欠缺,所以这个时候他的日常工作主要是基础的训练、各种语言的表达和大量知识的补充。可以很骄傲地说,我们阅读书房的教师团队我们是有经验的,关于怎样把一个新手培养成一个合格的能够上讲台的能让家长满意的阅读课老师,在这个地方就不详细说了,也算是我们的小秘籍吧,这个地方就不一一陈述了。现在对成熟老师的日常的工作进行一个细节分析。因为阅读课是每周带孩子去读新书的。每周读的书,基本上都是在升级和变化,所以导致阅读课老师备课是很难的,很难去啃老本儿。所以呢,要求这个每周老师必须是精力投入的。基本的工作的流程是这样的:我们周一一般是休息;周二的时候呢,他(她)会接到任务——甚至有的时候上一周我们就已经接到任务,那周二的时候是把这本书的任务进行明确,这是本什么类的书?什么年级?什么样的书籍?老师开始阅读、思考,然后交流跟讨论;周三的时候呢,是这个过程的进一步深化,因为要讲好一堂阅读课光有了简单的问题不行,必须每个问题都有一个深度跟广度,所以周三是小组的一种交流、讨论,分小段的试讲。周三的时候老师们的课件和课程基本上有一个雏形了,周四是磨课,各个小组之间各个,不同的阶段之间的老师,包括组长和领导,去跟大家磨课——怎么样把这个课能够更好去表达?有没有更好的立意?创新点是什么?哪个地方老师觉得有困难需要去解决?解决一个课成型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周五那就是要练课或者叫“验课”,每个老师都必须把他(她)要的讲课完整地讲三遍,每一个验课有他的程序。只有经过这样的一个过程,我们的老师在周六、周日面对孩子更新阅读课的时候才能够是自信的、流畅的。能够对得起家长和领导检验的。常规的周二、周三、周四、周五作为周末要讲的阅读课做准备是老师的基本的工作。但是呢,由于我们对于老师他的语言表达,对他的知识量是有一定要求的,所以在每一天,有导读;每一周呢,在周二或周三要进行小组的这种比赛或者语言表达的训练这些常规的基本功和小竞赛事的训练,对于老师基本素养是有帮助和保持作用的。只有把日常的工作和基本素养的提升结合在一起,这样的阅读课老师才是一个真正的合格的阅读课老师。周公吐哺——选聘老师一例刘卿老师怎么说呢?刘老师说话有时候直接拎出几个关键词,稍微一串,就是有力的结论。有时候他也讲个简单的哲理段子,这次他说:台湾有个作家写了篇散文,有段话不错——每块石头都是一尊佛、每段木头都是一座菩萨,只要把多余的部分去掉。当年他选定张志慧老师就有一定的戏剧性。那时候,山东籍的张志慧自鲁迅艺术学院毕业回到济南已经有2-3年,换过几个工作了,但是一直没有稳定下来。那天傍晚,她试着打通约读书房的招聘电话,对方礼貌地告诉她:“明天再联系”这个语气很客气,但是明显地有不确定性。——不过,放下电话不一会儿,她的手机铃声响起来了,正是约读书房通知她明天尽早去面谈。哈哈,怎么回事呢?原来是刚刚她打电话的时候,刘卿老师在一边听到了他们的对话,刘卿老师直接说:“我就是需要这个声音!马上通知一下吧,我就是需要这个声音!”然后,张志慧老师就走进了阅读课老师的队伍,接受系统训练。第二节 几种演讲风格的培养每月都有一次全国范围的阅读课老师培训。轮流安排全国各地的加盟学校集体到总部参加培训学习,由校长带队,全部老师、招生人员等,到总部参加大型集训。总部培训是各地老师们既盼望又“有些恐怖”的集会。因为阅读课创始人、教务总监刘卿老师的培训总是出人意料,给人种植下生动的思想;但是他的检验又是那么严格,甚至让人感到难堪……培训时间一般安排4昼夜/次,培训内容分4个独立环节,包括阅读理念、演讲技能、PPT的设计思路、交流技巧、现场竞赛等等,整个培训夜以继日,昼夜连轴转充实而紧张。尤其是其竞赛环节,打破校区、随机组合,“真刀真枪”地PK对抗。学员精彩纷呈,往往有超水平的发挥;考官的点评也是“针针见血”让人痛到骨髓——但是手到病除,真实有效。直营校区的老师有更多“机会”接受培训。比如一次“荒岛求生”训练“荒岛”情景是这样的:6个人,流落在一座荒岛,有一只橡皮气球吊篮,只能容一个人乘坐。这六个人分别是孕妇(怀孕8个月);发明家,有新能源专利;宇航员,曾经远征火山,寻找适合人类生存的新空间;生态学家,主持热带雨林的抢救工作;医学家,马上去抢救一位艾滋病人;流浪汉,生存能力超强。参赛老师分组。平均3人一组,分成6个组,然后再抽签决定每组的角色、演讲顺序,每组代表一种类型的人。第一轮给10分钟的时间,上台做演讲,说服大家让他/她先走。第二轮给5分钟的时间,上台做演讲,继续说服大家让他/她先走。第三轮给3分钟的时间,上台做演讲,继续说服大家让他/她先走。3轮演讲,每次每组换人上台竞技,5个老教师做评委打分,另外除本组外参赛各组也予以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去掉一个最低分,然后计算平均分。虽然都是熟悉的同事,但是进入竞赛的环境之后大家还是各不相让的,并且随着比赛节奏加快,分数拉开,大家“入戏”更深,竞争越来越激烈。每轮竞赛之后,评委老师逐一点评。提炼选手的优秀表现,提醒大家如何开阔思路。哈哈,评委老师也都表现出真知灼见,他们之间的竞争也愈趋激烈,让人看来暗自惊心。就是在这样的反复锤炼中,老师们的风格渐渐形成.低年级的活泼、亲切——启迪这个团队的老师可以成晓晓老师为代表。成老师年轻活泼、对孩子很有亲和力,我们亲眼看到他在进入小学讲授示范课的时候的情景,他一段开场白就把全场调动起来。这个年级讲课一般要求以“活泼、亲切”的形象塑造课程,对小学低年级的孩子形成有力的启迪。高年级的严谨、博学——引导这个团队的老师以高传立老师为代表。高老师个人形象英俊、潇洒,不得不说“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尤其是为孩子求学的时候,学生妈妈们更是理直气壮地表示喜欢高老师。再加上他语速快、思路宽、问题风趣,引得许多学生模仿他的风格,简直是追星的感觉啊。这个年级讲课一般要求以“严谨、博学”的形象塑造课程,对小学高年级或初中的孩子形成有力的引导。老师独特的个人风格举例万晓梦(海大硕士):授课以逻辑严密、资料详实、权威果断见长,再加上女生的亲切,形成了隽永、冲和的风格。丁玉:课堂生动、活泼。甚至丁老师着装都是经过着意设计的,新潮时髦而不失清新。赵楠楠(播音主持专业):美声的运用,稍稍的幽默、顽皮,形成自己特色。还是刘卿老师那句话“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先装成什么样的人。”在约读书房兼容并包、鼓励创新的学术风气的砥砺之下,很多老师都磨炼出来了。第三节 好课程:锻造、复制、更新饭局上?茶话会?,大家随意交谈、聊天。江苏大学xx主任想了想,说:你们这个项目够博士研究生课题的水平了,而你们培训师资的方式超过了指导研究生的细致,你、你太有耐心了,简直是手把手啊,这家伙谁受得了?不出人才才怪呢。——曾经有位江苏大学应用心理学中心主任来济南做项目。他对地方教育界提了一个要求:几十人的标本人群,但是一般学校提供不了。后来记者推荐了约读书房,书房一下子提供了几百人的实验群体。于是很愉快地合作了一把。合作免不了聚谈一下,于是有了上面的那个评语。金字塔是谁建起来的刘卿老师考核时候要求很严格,但是平时的训练他对老师们太细致了,并且采取的启发、培养方式也是“因材施教”的那种,以至于那大学心理学中心的主任问他:“你读过博士吧?导师是谁?这个培训方式正是带博士的训练模式啊。”刘卿老师说他确实感受过的。当年他的女朋友考取北师大研究生,他辞职到北京打工“陪读”,那两年他深深地感受到名校培养研究生的学术氛围,因此回到济南他尽快考取了山大的NBA也算圆了一个梦。然后,他有机会带队做阅读课,他觉得那个圆梦的冲动又一次萌发,人啊,有时候就是这样,仿佛有一种“宿命”——过了很久,有一次书房组织老师们集体旅行,路上他忽然与身边老师说起来:原来他小时候每年其祖父都会带他由湖北回河北省亲,走的就是他们那一时刻走的路,他深情地回忆起当年他们在路上的经历,北京某高校毕业的祖父会给他指点着眼前江山天马行空地讲述,天文地理、文史词曲……祖父一反那种平时地质局高干的严肃神态,忽然间变成风雅、渊博、和缓的导师形象——那个童年的游学“情结”于是烙印在潜意识里,直到他到北师大陪读,忽然又唤醒了那个情结。现在他又把这种气氛、这种启发方式运用在阅读老师培训的活动中。有个新聘任的老师也给我讲过她在培训中的感受,她恰好拿我当听众练手,哈哈,以刚刚训练的演讲标准给我们讲了一个故事:金字塔是什么人建起了的。金字塔究竟是谁建造的?自由人是什么人?1560年,瑞士钟表匠布克在游览金字塔时,做出这一石破天惊的推断。很长的时间,这个推论都被当作一个笑料。然而,400年之后,也即2003年,埃及最高文物委员会宣布:通过对吉萨附近600处墓葬的发掘考证,金字塔是由当地具有自由身份的农民和手工业者建造的,而非希罗多德在《历史》中所记载——由30万奴隶所建造。历史在这里发生了一个拐点,穿过漫漫的历史烟尘,400年前,那个叫布克的小小钟表匠,究竟凭什么否定了伟大的希罗多德?何以一眼就能洞穿金字塔是自由人建造的?埃及国家博物馆馆长多玛斯对布克产生了强烈兴趣,他一定要破解这个谜团。真相一步步被揭开:布克原是法国的一名天主教信徒,1536年,因反对罗马教廷的刻板教规,锒铛入狱。由于他是一位钟表制作大师,囚禁期间,被安排制作钟表。在那个失去自由的地方,布克发现无论狱方采取什么高压手段,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能制作出日误差低于1/10秒的钟表;而在入狱之前,在自家的作坊里,布克能轻松制造出误差低于1/100秒的钟表。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布克苦苦思索。起先,布克以为是制造钟表的环境太差,后来布克越狱逃跑,又过上了自由的生活。在更糟糕的环境里,布克制造钟表的水准,竟然奇迹般地恢复了。此时,布克才发现真正影响钟表准确度的不是环境,而是制作钟表时的心情。在布克的资料中,多玛斯发现了这么两段话:“一个钟表匠在不满和愤懑中,要想圆满地完成制作钟表的1200道工序,是不可能的;在对抗和憎恨中,要精确地磨锉出一块钟表所需要的254个零件,更是比登天还难。”正因为如此,布克才能大胆推断:“金字塔这么浩大的工程,被建造得那么精细,各个环节被衔接得那么天衣无缝,建造者必定是一批怀有虔诚之心的自由人。难以想象,一群有懈怠行为和对抗思想的奴隶,绝不可能让金字塔的巨石之间连一片小小的刀片都插不进去。”布克后来成为瑞士钟表业的奠基人与开创者。瑞士到现在仍然保持着布克的制表理念:不与那些强制工人工作或克扣工人工资的外国企业联合。他们认为那样的企业永远也造不出瑞士表。也就是说:在过分指导和严格监管的地方,别指望有奇迹发生,因为人的能力,惟有在身心和谐的情况下,才能发挥到最佳水平。电光石火,石破天惊,我想到了我们的教育。当前,我们的教育生态,恰恰就是以束缚、控制、压制、监管为特征;以大负荷、高速度和快节奏为根本;以每节课都是最后一课,每次测验都是最后一考相要挟。我们把水灵灵的教育业,弄成了干巴巴的制造业。我们只有制造,没有教育。我们只有统一模型的产品,没有千姿百态的学生。教育,绝不可能在恐惧中产生。恐惧会让学生失去生命的安全感,在这种倾斜之下,学生的心灵只有小心翼翼地自我保全,没有活泼泼地主动发展。这样的制造出来的学生,他们的心灵,既不会完整,更不会幸福。最要命的是,久而久之,一种平和的,充满好奇心的教育禀赋逐渐沦丧了。世界一片黑暗。而真的教育必须是:你的心不再被恐惧占领,不再被理想、符号、词语所裹挟,你必须敞开你所有的心灵和毛孔,直接和世界肌肤接触。你能闻见世界的味道和气息,触摸到它的柔软和质地,你的所见才是真实、永恒、不受时间限制的东西。当然,你要真正的实现它,还需要深刻的洞察力、领悟力以及坚忍力,你得永远保持你的敏感,并且和惯常的习性赛跑。金字塔必须由自由人建造,教育,也必须在自由中产生。唯有自由的人,才有感悟的闲暇,创造的快乐。我们每天都在创造,我们为自己的创造而感动,我们独立赋予自己学习的意义,选择我们自以为有价值的生命质感。这个时候,我们的灵感在飞扬,思维在穿越,微笑和友谊都在潜滋暗长。为了自由,我们还必须摒弃经验。经验不能使人自由,透过经验学习,只是根据个人原有的局限所造出来的新模子,这个模子会阻碍人找到真正的自由。榜样有时候也是。自由是对自己的不断认识,从而达成的对人和世界的认识。遗憾的是,现在教育最缺乏的就是自由。对自由最大的压制就是教训,我们只有教训,没有教育。教训和教育,一字之差,谬以千里。我们往往把“教”与“训”混为一谈;但是在儒家两大作品《论语》和《学记》中,不但根本找不到一个“训”字,甚至连“教”字也用得极为少见。而一个可怜虫注定是教育的残次品。如何制造出金字塔,注定是那些自由的人。教育,如何真正地发生?注定要让学生获得自由,免于恐惧。在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我们永远不会培养出真正的大师。真正的大师不会在恐惧和束缚中产生。如果不能给教育真正松绑,钱学森之问,会永远问下去,并且成为天问。(甲骨文研究网http://www.yxtvg.com/5049762/20170531A06NMN00.html(王开东2017-05-31 1))随后,我们与这位新老师交流一下,了解到新老师的训练分三个阶段。首先,是语言熏陶阶段,听“四大名著”的广播音像制品,听《百家讲坛》,听其他老师的录制的优质课等,找语感,训练整体节奏感。然后不断地给其他老师演讲,练习、提高。第二个阶段,自选题材讲故事,找技巧、找重点、找主题。或者随机抽选一个题目,做即兴演讲。第三个阶段,观摩老教师的课堂实践,练习。每个阶段都会有严格的考核。新的老师正式上课会有老的教师跟踪几次,另外常规的安排是品宣部负责整堂录像,存档,供老师们观摩。刘卿老师很注重新人的授课,他会认真提取新老师的优点,然后把有创意可操作的优势部分整合到训练程式里面去。推广加盟的信念由来。最早的加盟是模式还不成熟的时候就出现的。老话说“形势喜人,形势逼人,形势不等人。”直营分校区正在红红火火地开起来的时候,有人找上门来了——我看到这是个利国利民的好事情,我也要投资做一个这样的学校,具体做法请你们给我规划、培训。好啊,李校长很高兴,首先说这是对我们多大的认可啊;其次既然他确定要做我们为什么不让他一步就做到最好。那你就加盟吧,总部全力以赴支持你。然后,他们立即开始对加盟这个新生事物做一番思考,梳理标准化的依据,确定可操作的流程,关注普度的善念……阅读的事业越做越大。注:关于加盟已经编制了详细明晰,程序严格的管理运作体系,有兴趣、有需求的朋友可以专门联系约读书房加盟部。此处不展开介绍了。附:优质课展示《纳尼亚传奇》讲课稿张志慧【幻灯图片:“老鹰和小孩”酒馆】同学们好,欢迎大家来到约读书房,今天给大家带来一本超级好看的书,在将这本书之前,老师先卖个关子,大家猜一猜图片中是一个什么样的地方,猜一猜里面发生的故事。【学生开始发言】谢谢同学们的发言,这家酒馆看似普通,但它却是英国最著名的小酒馆之一。直至现在也非常有名气,因为在这曾经发生过一段特别美妙的故事。早在1933年,曾经有这样一帮学生,他们每周三的晚上都会在这个小酒馆开展一次聚会,他们一边喝着酒,一边畅谈文学,有的人会高声朗读一些诗篇,有的人会给其他人去诵读他们最近的著作。就是在这个聚会上,有两个人相识了,其中一个人叫托尔金,而另外一个人叫刘易斯。他们在聊天的过程中表示了对当时英国文坛优秀科幻作品稀少的遗憾,后来,两个意气风发的年轻人有了一个约定,就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各自写出一部优秀的作品出来。时光流逝,两个人都遵守了自己的约定,托尔金写出的著名的作品就是大家非常熟悉的魔戒系列,而刘易斯写出来的著作就是今天我们要给大家推荐的这套书,纳尼亚传奇系列。这套书出版之后,立马引起了轰动。据说哈里波特的作者罗琳最喜欢的书籍就是这套书,她每天晚上都要读几段《纳尼亚传奇》。由于《纳尼亚传奇》一共是七部,所以《哈利·波特》也是七部,而且主人公的姓氏波特,则和刘易斯最喜欢的作家,《彼得兔》的作者一样。【孩子们会比较惊讶】我们今天给大家推荐的这本书是纳尼亚传奇系列当中如果按照故事的发展顺序来说的第一本书,名字叫做《魔法师的外甥》,纳尼亚王国是一个怎样的王国,这个王国又发生过怎样精彩的故事呢?接下来呢让我们一起来分享一下。故事发生在很久很久以前,那个时候可能我们的爷爷还是小孩子的时候,在当时的英国伦敦,他们的房子还是一排一排的房子,显得古老而陈旧。就在伦敦这个城市里,当时住着一个小女孩,她的名字叫做波莉,波莉的年龄跟我们同学差不多大,有一天,在他家的后花园,波莉发现了一个跟她年龄差不多大的男孩,当时波莉非常好奇,他问这个小男孩,你是从哪儿来的呀?我怎么以前从来都没有看见过你啊,小男孩擦擦眼泪说,我从很远的地方来,我的爸爸去了印度,我的妈妈生病了,我自己没有办法照顾他,所以就带着我的妈妈过来投奔我的舅舅。而我的舅舅就是你的邻居呀!就这样,他们成了很好的朋友,一整个夏天他们天天在一块玩,在所有的游戏当中他们最喜欢玩的游戏,就是密室探险,每当有时间,他们就会拿着一截蜡烛,在各个屋子里面穿梭来穿梭去,找寻他们的宝藏。后来有一天他们密室探险的时候,突然走到了一座空房子里面,这个空房子有着大大的书架,有着一个高背的椅子,还有着一张桌子,桌子上有一个红色的托盘,上面放满了亮闪闪的戒指。两个小伙伴当时就惊呆了,他们忍不住走上前去想要一探究竟,但是正当他们走到屋子中间的时候,高背椅子突然转了过来,上面站起了一个高高瘦瘦的老头,这个老头的眼睛乌黑闪亮,冲着他们神秘地一笑,吓的两个小伙伴当时有点手足无措,定睛一看,原来这是安德鲁舅舅呀!安德鲁舅舅说,特别开心,你们两个小孩子能到我的房间里面来,正好我要找你们呢?我呀想送给你们一件神秘的礼物,你们想不想要?当时波莉还是非常期待这份礼物的,后来安德鲁舅舅就从托盘上拿起了一枚黄色的戒指,小心翼翼的放到了波莉的掌心上,波莉特别开心。她迫不及待地戴上了戒指,可没有想到的事神奇的事情发生了,就在她戴上戒指的一刹那,没有任何预兆,没有任何声音,波莉突然间从整个房间里面消失了。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小男孩迪戈雷特别迫切的想要知道答案,这个时候安德鲁舅舅神秘的一笑,他说,除了是你舅舅外,其实我还有一个真实的身份,我是一个魔法师。我一直相信在我们的世界上有另外的一个神奇的国度,为了去探寻那个世界,所以我一直以来都在致力于魔法的研究后来我终于成功的研制出了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办法。带上我研制成功的黄戒指就能够穿梭到另外一个世界,带上我研制的绿戒指就能够从另外一个世界穿梭回来,你的好朋友波莉现在正在另外一个世界玩耍呢!你作为她最好的朋友,要不要去救她呢?【孩子们开始惊叹戒指的神奇并就要不要救展开讨论】迪戈雷想了想,她确实不能够丢下玻璃不管,所以当时他就做了一个决定,他要去拯救波莉,他带上两名绿色的戒指同时带上一枚黄色的戒指,就这样他跟随玻璃的脚步穿梭到了另外一个世界。这是一个怎样的世界呢?这是一片绿色的森林,很安静,像梦境一样,稍不留神,你就会沉沉的睡去,这个世界没有动物没有风只有树木在生长,在不远处小男孩一个找到小女孩波莉,他们两个人交谈着议论着,后来他们发现这个世界除了树木之外,还有很多的水潭,而他们是从其中的一个水潭里面穿梭过来的,这就代表着,其他的水潭可能是通往另外一个世界的入口。爱探险的两个孩子立马引起了极大的兴趣,他们说要不我们就去别的世界去看看吧,约定好之后他们从另外的一个水潭里面跳了下去,过了一段时间,他们穿梭到了另外一片世界,而这个世界,让他们大吃一惊。这是一个好像已经被废弃了的城市,整个城市的光线昏暗,城市的建筑高大全部都是用红色的石头所建造,他们,闪耀着一股神秘的红色,走在街上没有一个人没有一种动物没有一种声音,想想都让人觉得毛骨悚然。他们在街上走呀走呀,过了不久,他们走到了一座宫殿的面前,小男孩第一个人用手缓缓的打开了宫殿,眼前的景象让他们目瞪口呆。在他们的前方坐着一整排的人,这些人高大而美丽,身上穿着长长的袍子,头上戴着高贵的王冠,但唯一不同的是,他们坐在那儿一动不动,像一尊一尊非常精美的雕像。两个孩子太想知道到底发生什么了?正当他们纳闷的时候,他们发现旁边有一个桌子,桌子上有一个钟,旁边有一个锤子,旁边写着这样的一段话,喜欢冒险的陌生人敲响钟吧,等待危险的来临或者你就在想到底会有什么后果?直到想到你发疯。小女孩波莉非常害怕,但是迪戈雷非常想要知道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趁着玻璃不注意拿起了锤子轻轻的敲了下去,随着锤子敲响钟的一瞬间,整个城市剧烈的摇晃起来。宫殿上的石块开始哗哗往下坠落,大地深处有一个巨大的声音开始咆哮,伴随着这声音和剧烈的摇晃,雕像当中有一个女子缓缓地站了起来。这个女子高大而有力量,他就是简蒂丝女巫,女巫张开嘴巴,说出了第一句话,刚才是谁唤醒了我?后来两个孩子得知原来这座城叫做恰恩城,恰恩城在1000年之前是一座特别繁华的都市,后来,简蒂斯女巫跟他的姐姐发生了战争,为了取得战争的胜利他学习了一种灭绝咒,在战争的最后一刻,女巫念响了灭绝咒,所有的活物除了他之外全部灭绝,而作为代价,简蒂斯女王也被尘封在这,直到迪戈雷的一个小动作唤醒了他。这个时候女王非常的兴奋他说整个世界又重新是我的了,而我们的两位小主人公波莉和迪戈雷非常不情愿这样的事情发生,所以他们迫切的想要离开这个世界,但是当他们想穿越回来的时候,却被简蒂斯女王不小心抓住了波莉的一只脚,就这样,他们把女王一起带到了人类的世界。而女王到达人类世界之后大家可想而知接下来会发生怎样的事情?女王在我们的人类世界无恶不作,抢劫了很多的珠宝店,把很多的人沦为它的奴隶,稍微有人不合她的心意,她就能够像这饼干一样把旁边的路灯折断,然后用路灯狠狠的朝着不服从她的人砸去……【孩子们惊呼并发问】两个小主人公看到这样的情况非常的担心,他们想要把简蒂斯女王送走,在混乱之中,他们拿出了戒指,想要把女王拽回到原来的世界,但是他们并没有成功,这次他们穿越到了一个完全陌生的世界。这个世界刚开始一片黑暗,正当大家感到人窒息的时候,天空当中突然传来了一个动物歌唱的声音,随着歌声越来越响,天空当中突然群星绽放。他们呆呆地望着远方,地平线交界的地方开始出现光线,先是白色后来变成粉红再到后来天空变的金光闪耀。一只毛发浓密生气勃勃的狮子站来了句他们300米左右的位置,狮子张着大口高声地歌唱着。它一边歌唱一边缓缓地往前走,每当走一步它的脚下就会发生神奇的变化,有一些青草开始慢慢钻出地面,这些绿色的小精灵像波浪一样蔓延到山顶上河谷里,过了不久,整个世界变成了一片绿色的世界。草地上有一些粉的,红的白的黄的花朵开始慢慢绽放,过了不久,草地上有一些小土丘慢慢的鼓了出来。这些小土丘开始炸裂,随着泥土四溅,一个一个的小动物从土丘钻了出来,有的是一只小白兔,有的是一只小羊,有的是一头大象,还有的是一只长颈鹿。这些动物我们跟随时代的脚步缓缓的走着歌唱着,大地上活跃起来了,这是一片鸟语花香的新世界。纳尼亚王国诞生了,这个王国特别像一个天堂般的世界,但是,因为人类的到来特别是代表着邪恶力量的女王的到来,这个世界还会一如既往充满欢声笑语吗?那他们又会发生怎样的故事呢?答案就在我们的书里面,希望咱们的同学可以去翻阅书籍,找到故事的答案。同学们看书时也要注意一个地方,那就是安德鲁舅舅“魔盒”的净土来源消失的古老王国阿特兰蒂斯也有很多的传说哦。据传说亚特兰蒂斯位于“海洛克斯之柱” (直布罗陀海峡)外的大西洋中,面积比北非和小亚细亚合起来还更宽广。亚特兰蒂斯岛的海岸险峻,中央部位却有宽阔肥沃的平原,在距外海9公里处是首都波塞多尼亚。这座都市十分富裕繁华,其市中心有王宫和奉祀守护神波塞冬的壮丽神殿。另外,在波塞多尼亚的四周还建有三层的环状运河。最外侧的运河宽500米,可通行大型船只,这些运河都以宽100米的水陆和外海衔接。而这文明却在公元前16000年时突然沉入海底,柏拉图认为,亚特兰蒂斯的灭亡是在“一日及悲惨的一夜”发生的;而有的人却认为亚特兰蒂斯的灭亡是经过前后三次大激变所造成的。在第一次、第二次激变后的移民及逃过最后异变大难的亚特兰蒂斯人带着他们超文明的遗产渡过了远海,促使了埃及文明和玛雅文明的兴盛。也许它太过神秘,所以作者在写作时把它作为一个能释放魔力的地方,呈现在了大家眼前。纳尼亚传奇系列的作品出版后,反响特别激烈,半个世界里它的销量达到了8500多万册,现在被翻译成30多种文字在世界广泛传播。现在有很多的大学,例如英国的牛津大学,加拿大的多伦多大学等很多顶尖学府的英文系也会相应开设纳尼亚传奇的选读课程。除了小说外,纳尼亚传奇系列中的四部作品也被相应地拍成了电影,我们今天给大家分享的纳尼亚传奇系列之魔法师的外甥的电影作品也正在筹划拍摄当中,2018年的时候会跟大家见面,大家敬请期待。除了电影,在其他的领域,例如主题公园,很多大型游戏场景的设置等也都会有纳尼亚传奇的影子,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周边产品被相继开发出来。纳尼亚传奇系列,作为魔幻小说界的鼻祖之作,值得我们去用心去品读。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走进纳尼亚的世界,感受大师的风采吧。【学生开迫不及待地打开书籍  】第九章 阅读课之后的引导一定要读完吗?一定要写笔记吗?答案是“不一定”——我们不做引导,我们只是提供展示的机会。第一节 读书课间的观察,理论思考进行时读书应成为最重要的兴趣发源地。学校应成为书籍世界。你可能是在我国遥远的角落里工作,你所在的乡村可能远离文化中心数千公里,你学校里可能缺少很多东西,但如果你那里有充足的书籍,你的工作就能达到与文化中心同样的教育水平,取得同样的成果。你不必担心看书会使学生分心,而影响学知识。(《苏霍姆林斯基选集》[苏]苏霍姆林斯基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1年8月1日第一版,第二卷,第631页)还是要说江苏大学应用心理学中心xx主任,毕竟是专家,他的观点与我们又很不一样——大家通常认为开头的50分钟引导很重要,其次是最后的20分钟分享;但是XX主任语出惊人,他说从学术研究的角度来看,中间阶段是“阅读”阶段最有开发潜力、最具研究价值的“黄金时段”。首先,我们见到的所有沙龙都没有这个环节,这个还原了阅读课的本质。第二,你们肯定是承受了压力的——我要是作为家长也会质问:你按照2个小时受学费,但是中间50分钟你不讲了,为啥捏?哈哈。第三,看书的环节能不能更深入,你们也还没有确定。并且他提出了十分详细的科研建议:这个时段,第几分钟开始有人走神;第几分钟开始有人做动作;第几分钟开始有人说话;第几分钟开始有人瞌睡;第几分钟开始有人重新读书;多少分钟有人始终在读书……这个要大数据统计,较长时间观察对比,会得到很多有价值的判断。嗯嗯,最后他说:即便不考察这些信息,50分钟自由阅读的时间对某些孩子来说比50分钟听讲有更大的想象空间,是不是呢?刘卿老师接纳了他的建议,正在对这段时间做详细的观察。以我们对刘卿团队整体实力的了解——科研水平和执行力度——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个阶段一定会探索出现新的成果,对大多数学生阅读有指导意义的科研成果。第二节 读书后的分享或抢答让孩子能够积极抢答,并且能够热烈讨论起来,是有技巧的。首先,要设计出好的问题一)要多提综括类问题。这样的问题不是直接问书中可以直接找到的答案,或显而易见的事实,而是要选一些需要进行一定的整理、总结的问题,调动起学生的机智、聪明,这样就会更积极、热情地参加。例如:张君老师引导学生讨论《罐头里的小孩》“康拉德后来会是什么样子呢?”这个问题就很受学生响应。二)要多提开放性问题。没有标准答案,但是能够引发学生思考。例如:阅读了《三国演义》之后,高老师设计了一个问题“诸葛亮明明知道关羽可能放掉曹操,但是为什么他还要关羽去守华容道呢?”三)要多提类推式的问题。这种问题与书本内容没有直接关系,需要根据内容进行类比推理,结合自己切身体会才能更深度探索、更有收获。这类问题一般以“假设”来开头,例如:于悦老师讲《一百条裙子》“假如她们再与旺达同学,她们会怎么做?”其次,是营造安全的考虑环境一)不要老用“好坏对错”评判孩子的意见。比如,周惠老师在讨论“海啸”的问题时候,就提出让孩子对大自然的事件保持客观、科学的心态。二)讨论之前先进行“预告”。还是以周慧那节课,她的引导阅读结束之后,在屏幕上打出15道问题,然后让大家休息一下,活动活动,回来读书。等孩子们都回来之后呢,周老师把问题关掉了,她说:“不要在心里带着问题看书,自己放松地读,等这节课结束老师再和大家一起看问题。”三)不要老给“正确答案”。那一回,听高年级班万晓梦老师讲《三国演义》,讲到曹操接见匈奴使者,他怕自己长相难看,特意找当时的美男子崔季扮成自己去接待,曹操则拿着刀站在座位的旁边。接见完毕后,他命令间谍问匈奴来的使节:“魏王怎么样?”匈奴的使节回答说:“魏王风采高雅,非同一般;但是座位旁边拿刀侍立的人,这个人才是个英雄。”曹操听说这件事,连忙派人追赶,杀掉了那个使者。最后的分享阶段,曹操为什么要派人杀匈奴使者的问题被提出来讨论一番,大家各抒己见议论纷纷,场面比较激烈。最后万老师总结的时候说并没有“标准答案”,大家的理解都有一定道理,只要是积极思考,就是进步,有些问题的解答还会随着同学们年龄的增长而改变,为什么非要现在就固化呢?第三,尽可能让孩子多说一)不轻视任何浅显的意见。低年级班的刘新莉老师在这方面做的很有特色,她面对的是低年级的孩子,孩子们的问题往往比较幼稚,但是越是这样越需要认真对待,而她的真诚得到了高度的欢迎——最后,她不得不每天晚上拿出时间在校区的读书群里与小读书迷们(还有孩子妈妈们)继续分享。二)老师别急着发表高见。这个,是约读书房的老师们一致的行为标准,这是刘卿老师刻意训练的一条原则。三)等待,等待,再等待。一定要鼓励每个孩子都发言,重视每一个孩子,相信每一个孩子。耐心对待一个孩子开口;再耐心等待一个孩子开口;耐心等待最后一个孩子开口。每一次等待也要送上一句鼓励。我们跟随王延敏老师家访,学生在家里也是很内向的,但是他见到王老师特别亲切,他的家长很感激地向王老师致谢:您对待每个孩子都那么亲善,我们家这个在学校课堂上很难开口的孩子到了您那里竟然敢大声交谈了,真的感激您啊。第四,语言方面的思考一)避免分享阶段的演讲式语言。主要是指阅读课老师的语言,经过长期对比、筛选,刘卿老师把引导课定义为演讲,这个是经过循序训练的,这样是为了增加凝聚力,控制孩子的注意;但是分享阶段呢,相反,语气要自然、平和了,便于孩子放开思想。二)适当的方言语音是允许的。问答、讨论就是要任性发挥,孩子中间有些是外地借读等原因过来的,普通话并不标准,甚至不会说,这时候一定是鼓励孩子开口为原则,不计较方言。三)鼓励孩子使用一些书面语。实践证明,谈话中使用书面语较多的孩子写作文更容易一些。我们的阅读课虽然是以生成孩子思维能力为主,但是具体到各种实际才能的养成还是要关注的,沿着正确的方向一点一滴地引导孩子。第三节 读书存折与笔记读书存折读书存折是一种特有的记录、约束方式。约读书房的课正式开始了,现公布一下我们的积分奖励政策:一、坚持阅读计划(需要爸爸妈妈辅助)每天发三张照片到朋友圈,一张宝贝读书照片,一张书的照片,一张我们约读书房的照片。例如:发一条说说:“约读书房21天阅读计划,第1天,阅读《天才少年维克多》第1-20页”奖项设置:21天读书计划完成14天,颁发约读书房“阅读明星”奖状、护眼小台灯一个或指尖陀螺。完成21天,颁发约读书房约读书房“阅读明星”奖状、护眼小台灯和指尖陀螺。二、填写阅读存折(父母配合完成)1、每天坚持看书,20分钟起存;2、看书时间即存入时间,如:7月8日看书40分钟,就在存入上填写40;3、如果当天没读书,要扣除20分钟,即在支取填写20;4、每天填写一次,操作员为父亲母亲;5、读书时间累积小时可换取小星星。三、课上读书监督(老师完成)1、按时上课得一颗星2、看书认真投入得一颗星3、分享环节,回答或分享问题的一颗星星。五颗星星及以上可以兑换礼品。阅读是个长期坚持的工作,希望各位家长协助我们,在这21天里能够达到最好的效果。读书笔记书房不提倡做读书笔记。但是,遇到了自发地做读书笔记的同学,并且写得很好,他们怎么对待呢?约读书房针对这个情况专门改版了内刊《约读书房(X季刊)》,每期以1/2以上的篇幅选发各个校区的学生读书笔记。下面是编辑老师给小作者的一封信。Xxx同学:你好你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能够大量阅读的孩子一定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你的各科成绩也都不错吧?另外我猜你一定是个勇于任事的孩子,尊敬老师、帮助家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一些学校和社会的活动,对吧?我为什么这么想呢,因为我看了你的读书笔记。你写出这么好的作品,一定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实践。最后,祝贺你的读书笔记在《约读书房(春季刊)》发表。希望再接再厉哟。关于这封信,后来晨会的时候,编辑老师专门做了一个分享。《传递善念——我为什么这样给孩子们写信》公司招商部的几个老师都是热情、细心的人,这一期,外地有些加盟学校的学生在书房内刊发表了读书笔记,他们计划给每个小作者发一张贺卡。事情确定之后,他们找我帮助拟定一下这个贺卡的内容,写两句话。端午放假前他们把这个事情告诉我,有三四天了,这段时间我写了七遍。最后越来越复杂,写成现在这个样子:你是一个爱读书的孩子,能够大量阅读的孩子一定勤于思考、善于学习,你的各科成绩也都不错吧?另外我猜你一定是个勇于任事的孩子,尊敬老师、帮助家长、团结同学,积极参加一些学校和社会的活动,对吧?我为什么这么想呢,因为我看了你的读书笔记。你写出这么好的作品,一定离不开大量的阅读和丰富的实践。最后,祝贺你的读书笔记在《约读书房(春季刊)》发表。希望再接再厉呦。我把草稿发给招商部的老师。然后,假期结束我们立即面对面地讨论了一下。我先说我的文章行文的思路。我说我化虚为实,直接就写了这个孩子是爱读书的孩子。因为他到我们学校,到我们阅读书房来了。爱读书的孩子,一般情况下他各门课学习成绩都能考好。我就直接肯定地说他各门成绩是好的。而要想写一篇好的文章是一定要多接触社会的,我也直接说他已经做到了。最后我才祝贺他发表这篇读书笔记,如果前面做到了后面写好作文这是水到渠成的事情,并且是只需轻描淡写的事情。我为什么这么写呢?第一个考虑,因为我觉得一个好的学生就应该是这样的。我们书房的学生是小学和初中的学生,我希望他每门成绩都是好的。中国的教育已经走偏了,高中分科,那是法定的了已经,而在这个前提的影响下小学、初中都有偏科的倾向。真正的人才——钱学森大师之问的那种人才是不偏科的。第二个考虑呢,有的老师就问我,万一这个孩子,咱们也可能想象到——万一这个孩子他还不是一个活泼好动的孩子,不参加各种活动,怎么办呢?我说我们想是不是一个好的孩子应该比较积极地参加各种活动,积极地走向社会呢,起码在学校里积极、活泼呢?他说是,我说那样就对了,我们写对了。这句话如果是一个很熟悉的人写出来,他可能不会接受的,甚至是认为是讽刺,而我们作为一个远方的老师这么一个形象,我们这样说是对他的一种引导,一种勉励,对他只有好处,没有什么坏处。然后我又给老师们回忆了一下,我这些年收到的信。我说最近吧,最近的也是二十来年了。我收到《人民文学》给我一个退稿信,手写的,很长将近一整页。说实话,我收到这个退稿信,比我发表文章我都觉得激动,因为我知道编辑部他们的工作状态,如果真的静下心来给投稿者,给我们写退稿信的话,这个稿子他一定是看过的,一定是认真对待的。好多时候,我们并不是非要结果怎么样怎么样,而是这个过程得到了充分肯定,我们也会有一种虚荣满足的感觉吧。我12岁的时候参加一个全国性的征文比赛,写诗获奖,那个获奖证书干巴巴的,实际上没有给我留下多深的印象。我留下印象最深的编辑部给回的信,是那年我在泰安农大上学,我给《百科知识》(也是中文核心期刊),投稿一则关于逻辑学的小论文。结果过了很久,我收到当时复旦大学逻辑学博士尚志英受委托给我回的退稿信。这信用500格的稿纸写了整整的两页。说实话,捧着这个退稿信我很高兴,我反复地看了好多遍,现在信还珍藏在老家的某个安全的地方。它对我的影响,我只说一个吧,就是我从此觉得研究哲学的人有好人;那么,哲学也一定是一个好的研究领域。我从此决心认真学习哲学。到现在我还对哲学保留着一种纯真的热爱,我也很自信地说我在哲学方面得到了源源不竭的精神动力。你看看,就是这一封信影响了我,并且注定会影响我一辈子。就是在这个意义上,我考虑怎么给那些小作者写贺卡写回信。现在我们条件好了,可以打字、可以复印,但是我一定要手写,我给刘老师他们建议一定要手写。我们真诚地说出我们对每一个小学生的鼓励与要求,可能,甚至可能没有一个孩子能读懂。但是万一有一个孩子认真地读了,读懂了,就一定会对他产生影响。哪怕只影响一个人,我们的工作就没有白做。我们这一丝善念就可能结出一大片美丽的果实。这就是行善积德呀!这样想我自己的工作,我还有什么理由不认真地去做呢。第四部分 各年龄段推荐书目及阅读建议(存目)第十章 低年级阅读推荐书单第十一章 中年级阅读推荐书单第十二章 高年级到初一阅读推荐书单第十三章 青少年阅读推荐书单关于书目选择,约读书房有很成熟的方法,经过了反复的实践锻炼,并且还在不断地采纳、吸取新的经验,寻求、借鉴新的理论。专业的理论书籍虽然少但是也有了,比如,号称“中国唯一一部儿童文学教学法”的朱自强的《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上编第四章《儿童文学分级阅读的五个规律》专门讲解了分级问题。分级阅读:以儿童的能力发展为依据:1,感受力;2,想象力;3,理解力;4,分析能力;5,批判能力。关于这五项能力的培养,不同的学年段可以有培养的侧重点:低学段重点培养感受力和想象力,涉及理解力;中学段重点培养感受力、想象力和理解力,涉及分析能力;高学段培养感受力、想象力、理解力、分析能力和批判能力。如果这些能力在语文教育中得到培养,将会凝聚成一种创新能力。儿童文学分级阅读的五个规律:一,从口语到书面语。二,从韵文到散文。三,从“故事”到“情节”。四,从“形象”到“意象”。五,叙事在先,写景、抒情、议论在后(《小学语文儿童文学教学法》朱自强著二十一世纪出版集团2015年9月第一版,192-194页)本书写到这里,忽然要停一下。关于书目出现几个小问题:第一,如果我们对原文做摘引是不是牵扯到版权问题?这个约读书房的老师是有意识的,他们正在设法疏通渠道。第二,全盘暴露我们的书目是不是有泄露商业机密的危险?毕竟还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三,推荐没有经过三次以上使用的书籍是不是不够慎重?有些书籍的选用还需要推敲。另外,透露一个“商业机密”——约读书房的决策层“要做就做最好”他们准备专门组织写一套《约读书房书系》,按照年龄阶段共编写4册,每册介绍50本书。敬请期待吧。Fu:参考书目:《我的教育理想》朱永新著 文化艺术出版社2011年9月第一版《阅读至上》武庆新 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5年5月第一版《让孩子踏上阅读快车道(上下册)》韩兴娥著 江西人民出版社 2015年2月第一版《中国人阅读书目》主编 朱永新 王林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第一版《专注力》(英)于尔根·沃尔夫 著  朱曼 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2015年2月第一版《思考的艺术》(美)文森特·赖安·拉吉罗 著 金盛华 李红霞 邹红 等译 机械工业出版社 2015年1月第一版《左脑中风 右脑开悟》(美)吉儿·泰勒 著 杨玉龄 译 海南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基于认知地图的隐性知识与表达共识》张凌 著 武汉大学出版社2011年11月第一版《普通心理学》彭珃龄主编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3月第三版《语文怎样学》叶圣陶 著 人民文学出版社天天出版社2015年4月第一版《和孩子聊书吧——让孩子爱上阅读》蒋军晶 教育科学出版社 2013年6月第一版《知识大融通》(美)爱德华·威尔逊 著 中信出版集团2016年6月第一版《成绩不好总有原因》赵雪峰 编著 科学出版社2011年1月第一版《阅读点亮孩子人生》一会 著 现代教育出版社2015年8月第一版《好妈妈胜过好老师》尹建莉 著 作家出版社 2014年11月第二版《陪孩子走过小学六年》刘称莲 著 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4年5月第二版《最受孩子欢迎的阅读课》郭志刚 编著 北京工业大学出版社 2014年9月第一版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