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文旭:我的从医感悟
我于1958年进入医学之门,从故乡基层医院到省级科研机构工作,直至2018年,走过了60年漫长的从医之路,其中经历了诸多苦乐年华,风雨春秋,现在回忆起来,仍觉得感慨万端。
回眸我的一生,可以用这8个字:读书、探索、写作、总结来概括,可以说正是这8个字伴随我的人生,使我活得比较充实。
我一生都是在读书中。从幼年识字开始,我就对文学感兴趣,而在读完家中的启蒙诗文书时,就有一个想当作家的念头。那时我经常手不释卷、如饥似渴的阅读,起初是在学校、图书馆借书读,后来最爱去的地方是书店,甚至有点钱就去买书,但还是不能满足我的求知欲。60年代初,当我在《陕西日报》发表了一篇散文后,我就去邮局订阅了20种全国各地的文艺杂志,这些新杂志的到来,使我阅读后视野大开。同时我还借阅了许多中外文学名著,有了这些文字熏陶,我就开始练习写作,这也是创办“尝试”文学刊物的初衷。由于别有用心的人诬告,认为是“地下刊物”,使我的“作家梦”蒙上阴影。于是,我决心从自己医学专业上下苦功夫,就购买了高等医学院校的中西医教材书,坚持每日不间断的读书、写笔记,这样昼夜苦读,致使视力下降,但我依然无怨无悔,从而养成爱读书的好习惯。因此我的家里到处堆满书籍,直至后来多次搬家时,使得一部分实用的书籍的散失。当我有了自己的住房时,首先想到的是要有书架,于是将原来读过的经典著作重新添置,再购买一些需要的书籍,目前大约拥有数千册图书,但无疑被分为文学、医学两大类,可以说是人在书城,如沐春风。
我一生都是在探索中。无论是在文学和医学方面,我总是一直在探索其中奥秘。在文学方面,我尝试写过诗歌、小说、故事、散文、随笔、游记、电影剧本等,而且也有一些作品在报刊发表,还有《诗选》《游记》印行。而在医学方面,我从开始编写歌诀,整理中草药资料,直至总结名医经验,而且有了术业专攻的方向。如1989年的《妇科条辨》,1994年的《实用中医消化病学》,2010年的《天然药物四百味》的出版,才使我在梳理妇科临床、创建消化学科、发掘本草宝库方面有了新的收获。而令我感到欣慰的是,“文是基础医是楼”,有了文史知识垫底,而创作起来就比较容易,无意之中通过这些探索,也形成一种医文结合的新式文体。
我一生都是在写作中。我总是不停的写,笔耕不辍,认为随时随地把所学所想用文字记录下来,这样做的结果,一是不至于忘记,二是可以在此基础上整理成文,而且写作也成为我的一种乐趣。目前我编写著作30余部,创作总数近1000万字以上。印象最深的是2007年我学习用电脑写作,仅用一年时间,就将原来手写的300万字文稿全部输录完毕,用U盘保存。此后在2008年完成61万字的《天然药物四百味》,2017年编成95万字的《医学传薪录》、78万字的《医文耕耘录》等;值得庆幸的是,我在《中国中医药报》连续6年发文达210篇,平均每年30余篇,其中2009年50余篇,2010年90余篇。此间也为30多名国医名师整理临床、用药经验,为40多名专家同道撰写过书评,均受到中医药界的广泛关注。
我一生都是在总结中。我从50岁起,每隔10年就有一部文集印行,分别为《医药文集》40万字,《医文续集》30万字,《杏苑文华》(三集)50万字;而2017年为筹备从医60周年纪念会,编写8部专著,总计280万字。这些文字编织了我一生都在总结的梦。为什么要这样做?我的想法是,这是一种鞭策,促使自己不断的努力;也是一种交代,随时都在偿还夙愿,使终生不留大的遗憾。
我在工作期间和退休以后,将主要精力用于研究和写作,基本未涉及个人经历的文字回顾,鉴于此,我在己亥年初整理了这本《医事回眸录》,记录经历的人事、所写的医文,并收集老师、学者的文章,也算是从医60年的回忆录,作为人生的永久存念。
2019年2月16日于西安耘斋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