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颐和园:大修前的画中游
前面说了万寿山前山,也介绍了后湖,可万寿山中路还没有涉及到。如果从万寿山西边的宿云檐城关处往东走,上山以后就看到一个小亭子。
此亭没有名字,它东侧不远就是丁香院(学名悦欣庄,是慈禧后山小憩之所),由于西御道两侧都是丁香树,花开之际在小亭内看花寻香也是惬意。此亭八方单檐八脊攒尖宝珠顶,坐凳楣子、倒挂楣子、苏轼彩画。原来很多人在这里吹芦笙。沿路向东,路两侧遍种丁香,到了4月中旬,白丁香紫丁香像华盖一样把小路遮蔽,香气四溢,美不胜收。
沿着小亭子旁边的路往南走,上到半山,就来到一个绝佳的去处画中游。说是画中游真是贴切得很。
画中游是万寿山西部一组重要景点建筑。它依山而建,正面有一座两层的楼阁,左右各有一楼,名“爱山”、“借秋”。阁后立有一座石牌坊,牌坊后边的是“澄晖阁”。建筑之间有爬山廊。由于地处半山腰,建筑形式丰富多采,楼、阁、廊分别建在不同的等高线上,青山翠柏中簇拥着一组由红、黄、蓝、绿琉璃瓦覆盖着的建筑群体,酷似一幅中国山水画。
儿子小的时候常常带他来玩,假山上有亭台,下有山洞,孩子钻来钻去,十分开心。站在画中游澄辉阁楼台上,颐和园昆明湖尽收眼底。十七孔桥、西堤都看得非常清楚。
沿着后山中路东行。就看到一个一座四面无墙的三敞轩亭。上悬匾额,题曰:“湖山真意”。“湖山真意”原名“清音山馆”,早在清廷修建清漪园时已有兴建。据说是乾隆皇帝欣赏音乐之所。这里叫做湖山真意其实并看不到昆明湖,也看不到万寿山,应该是远眺玉泉山山水的位置,只是现在因它西边种了一片松林,就什么都看不见了。
沿着山路往智慧海走。就看到沿山修的红墙,墙上有一门,走进去是一处幽静典稚的寺庙,云会寺。它始建于乾隆年间,是一组佛教建筑。全盛时期由香海真源正殿,正殿前面两侧的六角形小亭殿,正殿后面两侧的配殿,坐南朝北的山门,寺院周围红色院墙,东墙的圆门,西墙的长方形门组成。
咸丰十年(1860),云会寺被英法联军焚毁时,寺院内大殿“香海真源”、殿内毗卢佛像及东面小佛殿幸存,所有陈设都在1860年被英法侵略军焚毁掠夺。
它的东边就是智慧海了。它是颐和园最高处的一座无梁佛殿,由纵横相间的拱券结构组成。建筑外层全部用精美的黄、绿两色琉璃瓦装饰,上部用少量紫色、蓝色的琉璃瓦盖顶,整座建筑显得色彩鲜艳,富丽堂皇。尤以嵌于殿外壁面的千余尊琉璃佛更富特色。
众香界位于佛香阁北面,始建于乾隆年间,是一座黄色琉璃瓦歇山顶牌楼。牌楼坐北朝南,4柱7楼,面阔3间,有3个拱形门洞,高5.13米,汉白玉台基,有须弥座。前檐石匾”众香界”,后檐石匾“柢树林”。琉璃牌楼与排云门南北遥遥相对,有红墙相连,排云殿、佛香阁与上述建筑一概被红墙圈入其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