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氏贤良讽太守 凌虚台前著文章

近苏14  苏氏贤良讽太守 凌虚台前著文章
陈希亮一生中另一件比较有名的事迹,就是对于晚辈兼下属苏轼的栽培与教养,其实,也就是他与苏轼在凤翔府工作中的冲突。
陈希亮为官清廉,性格刚毅冷峻,不喜说笑,这一点与苏轼非常不搭。
我们只要想想那种场面,便能理解青年苏轼当时的苦衷了——
陈为正职,苏为副职。市长每天不苟言笑,副市长却特别爱和别人开玩笑。
如果这副市长只是喜欢打哈哈,爱说笑,其实倒也无妨了。
关键在于,苏轼为人,性格中有着极为浓烈的豪爽与骄傲,他的说笑只在平时的生活中。
工作上,遇到与自己意见相左的人事,必须要口争笔斫,而他又是那么爱说、能说,爱写,会写的文豪级的存在,所以与陈太守之间的冲突摩擦,只能愈演愈烈了。
苏轼年轻、帅气、诙谐、文笔又好,在凤翔府的风评极佳,同僚、下属都誉称其为“苏贤良”。
陈太守听说后非常生气,骂道:当判官就好好当判官,干贤良什么事?
苏轼一生诗词书画样样登峰造极,但在他自己看来,最自负的就是文章。
苏文妙处,在于引经据典之巨,常令观者眼花缭乱、目不暇接。但就是这项他最自负的技能,却频遭陈太守否定,在他的公事文章中大肆删改,还经常着令苏轼重写,实在让年轻的文豪不能容忍。
二人的矛盾越来越深,但说到底,陈太守对苏轼,只论公事,谈不上矛盾,他不仅对待苏轼,在任何地方为官,对任何下属,都是一样的做派,不妥协,不媚让,铮铮铁骨。
而苏轼对陈太守,则实在有些年轻人的骄矜意气。
此前提过,这苏子瞻自出洞来无敌手,蜀中至汴京,汴京到凤翔,顺风顺水,少年得志,终于遇到了一位对他不那么客气与赏识的人物,自然一时难以适应。
终于有一天,苏轼找到了报复与捉弄上司的机会。
陈太守的官舍地势较低,为了可以一览终南山,在后院建了一座楼台,定名为凌虚台,并请苏轼作记,这便有了传世名篇《凌虚台记》。
这篇文章的前两段,气势磅礴,旁征博引,行文优美,但最后的落论部分,很明显看出了苏轼的年轻气盛,他没有以公心著文章,字里行间多少流露出一些戾气。
事发在此次为凌虚台作记之前,苏轼曾因一些小事遭到陈太守的批评与惩罚,甚至上报到朝廷,让他非常不爽,所以在凌虚台记中写道:
夫台犹不足恃以长久,而况于人事之得丧,忽往而忽来者欤!而或者欲以夸世而自足,则过矣。盖世有足恃者,而不在乎台之存亡也。
在这段话之前,苏轼引用了很多远古、中古的历史建筑兴衰典故,然后回到凌虚台本作上,行文酸爽:
什么高台总是会倒掉的,做人也一样,如果想以高台炫耀自己,估计您要失望了。
世界上一定是有值得炫耀的东西,但和这种辉煌高大的建筑物没有关系。
这篇文章第一次证明了苏轼实在是一个政治智慧(政商)极低的人——
顶头上司请你写一篇很明显是要歌功颂德的文章,你却如此不识时务,发出这样不清不楚的论调,若是换作任一其他官员,很可能就要对苏轼下狠手、穿更小的小鞋了。
幸运的是,苏轼这次遇到的上司,是有宋一代最清廉刚正的能臣。
陈希亮看完这篇《凌虚台记》,竟然一字不改地让人刻到了石碑上。
苏陈二家其实是世交,在眉山时就已经有过几代的交往。陈太守感慨道:我把苏洵当成儿子一样看待,苏轼就像我的孙子,平时对他严厉,就是怕他恃才傲物,要教他学一些为官之道。
然而,苏轼可能真的要辜负这位长辈的一番苦心了,此后他在官场上一次次地碰壁,灰头土脸,鼻青脸肿,也是不知悔改,真可能应了那句名言:
性格即命运
到了这一年的年底,苏轼的同年兼同事、凤翔当地的法曹(相当于法院院长+检察院检察长的职务)张琥要回京履职,苏轼为他写了一篇送别文章《稼说》,其中借庄稼生长种植之法,来说明人在学识智慧上不应急功近利,贪功冒进。
此时,他对于陈太守的一番苦心已经有所理解,才会有这样的论调,不似之前文章中所显露的那样跋扈与骄扬。(比如祈雨的那篇祝文)
一说到这里,又要带出苏子瞻不识真朋友的老梗了,他在交朋友这件事上真是没啥底限与辨别能力。
就是这位收到他临别赠文的同年、同事,到了宋神宗元丰年间,改了个名字叫张璪(音同糟),也是王安石新政中受益的一众宵小之一。
元丰二年,苏轼遭遇人生大劫,在乌台诗案的审判过程中,这位张璪的表现是真的糟,与其他几个小人联手,欲置苏轼于死地。
王安石的弟弟王安礼向神宗皇帝劝谏宽恕苏轼时,此人竟然原形毕露,当场斥骂安礼。
后面我们还会讲到很多,苏子瞻交到的,类似这样的“好朋友”。
谢谢观赏,再见
无犀 原创
(0)

相关推荐

  • 千古文豪苏东坡的传奇人生(一):百年第一,名动京城

    导语: 九百多年前的北宋年间,一位胸怀天下的巴蜀少年沿长江顺流而下,又经过长途跋涉,来到中原腹地,黄河之滨的都城汴京.当时的东京汴梁人口逾百万,物华集南北,城垣宏大,人才广硕.在这里,他被主考官欧阳修 ...

  • 苏洵王安石,为何一见面就互不喜欢?

    360docimg_0_ 齐鲁壹点 2019年02月26日 · 齐鲁晚报官方账号 想了解两人互不喜欢的原因,还得先从苏轼苏辙参加考试说起. 苏轼考中,安石态度 几年一次的制科试,录取名额不过五个.考生 ...

  • 刘阳杰:苏轼与陈慥的逆旅同游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四川眉山人,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中国文化史上的一位"通才",其在文学.书法.绘画.哲学等诸领域精深的造诣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陈慥,字季常,号方 ...

  • 【觅苏记】凤翔东湖:初仕修湖(上)

    宋嘉祐六年,东坡被任命为签书凤翔府判官,此职位的全称为:"将士郎.守大理寺评事.签书凤翔府节度判官厅公事."这年东坡26岁. 签判一职主要是协助正职处理一郡事务,同时整理官署的各类 ...

  • 东坡故事20:当锐气才子遇上刚毅太守,火花四射

    公元1063年的夏天,宋选在凤翔知府任上届满离任,苏轼迎来了一个新搭档--陈希亮.(宋朝习惯于称呼知府.知州为太守.) 陈希亮,字公弼,是一个极为刚毅的人,"目光如水,平生不假人以色,自王公 ...

  • 苏轼初出茅庐,撰文讥骂上司,太守不仅不怪罪,还请人刻石立碑供人欣赏,最终成就千古名篇!

    论怕老婆,苏轼只服陈季常: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怕老婆这事,即使是在男尊女卑的封建时代,亦常有之,比如我们所熟悉的"河东狮吼",说的就是苏轼好朋友陈季常之妻.陈季常怕老 ...

  • 苏联1945年胜利日阅兵彩色版,苏氏正步气势强,钢铁洪流大放光彩

    苏联1945年胜利日阅兵彩色版,苏氏正步气势强,钢铁洪流大放光彩

  • 董其昌《临苏氏六帖》册

    董其昌<临苏氏六帖>册,行书, 一册(蝴蝶装),十二开.现藏于中国台北故宫博物院. 在对"师古"与"创新"问题上,董其昌也提出了很多精辟观点,他曾多 ...

  • 如何评价李承乾与太子妃苏氏之间的感情?

    贞观九年正月甲申,皇太子李承乾娶苏氏为太子妃. 苏氏郡望武功,是曹魏侍中苏则第三子苏遁的后代,因为所在支系在北周.隋唐皆为朝中高官,所以又称"遁公八世". 苏氏的曾祖父苏威,历仕北 ...

  • 姓氏家训 | 苏氏家训

    苏氏简介 苏姓,中国姓氏.当代中国人口排行第41位,宋版<百家姓>中排行第42位.起源于周时武王封颛顼高阳氏后裔忿生于苏国,属以地为氏,后人追尊苏忿生为得姓始祖. 苏姓约有611多万人口, ...

  • 99%的苏氏宗亲了解不全苏氏图腾!

    中国的汉字,变幻莫测,博大精深,一挥笔就有篆,行,楷,隶,草...苏氏自开基至此有着一千多年历史,苏字的写法更是经历了无数的朝代,每个朝代有每个朝代的写法,而每个人对苏字的诠释又不相同. " ...

  • 苏氏疼痛康复医学25大诊疗体系

    苏氏疼痛康复医学25大诊疗体系 第一大系统肌肉运动链系统 一: 1站立前屈肌肉链 颈屈肌群--胸骨前肌--腹直肌--腰大肌--股直肌--小腿三头肌 2站立后伸肌肉链 颈伸肌群--竖脊肌--臀大臀中臀小 ...

  • 修水县黄沙镇瑶村余氏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

    江西行))访修水县余良墓: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 [余良墓介绍] 修水县黄沙镇瑶村余氏,曾出过1名榜眼.2名探花.53名进士.2名丞相.8名尚书,且有一门三太守,四代五尚书,兄弟九人同登龙虎榜,长茅 ...

  • 苏氏家族起源

    姓氏源流 迁徙分布 姓源考证 郡望堂号 历史名人 字辈排行 通用联

  • 苏氏鸡汤

    <姑苏晚报>2021年03月10日 B07版 晓萱 人生需要心灵鸡汤,一可励志,二可安心,名流也不例外.苏轼一生,命运多舛,历经坎坷,还差一点掉脑袋.东坡一生,优哉游哉,自得其乐,这归功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