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上的这个穴位,不仅能缓解腰背痛,还健肺止咳

大杼(zhù),别名骨会。大者,多也。杼,本义是指织布的梭子。《气穴论》中记载:“督脉别经、手足太阳三脉之会,故为经脉之大机杼也”。《难经》中记载:“骨会大杼。”大杼穴的气血物质为人体五脏六腑外输之气的汇合之处,变化为水湿之气,表现出“水曰润下”的特性。

文/张国庆   安徽省针灸医院   副主任医师

大杼穴怎么找?
大杼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首见于《灵枢·刺节真邪》《灵枢·海论》和《灵枢·背俞》等篇中,为手、足太阳经之交会穴,督脉之别络。《针灸聚英》记载:“主膝痛不可屈伸,伤寒汗不出,腰脊痛,胸中郁郁,热甚不已,头风振寒,项强不可俯仰……”
大杼穴位于在人体的后正中线的两旁,第一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左右各一,共两穴。在取穴时,可稍低头,正坐低头或俯卧位,在第一胸椎棘突下,督脉旁开1.5寸处即是。
针对4种症状,治疗保健皆适宜

1

腰背痛

《针灸甲乙经》记载:“腰背痛,大杼主之。”
大杼穴沟通了人体中手足太阳、阳明、少阳三条阳经,可以调节全身阳气。其中它所属的足太阳经主一身之表,为一身之藩篱。腰背疼痛为风寒湿邪侵袭人体,阻滞于足太阳经脉,导致背部气血运行不畅,营卫不和,“不通则痛”。因此针灸大杼穴可以激发全身阳气,具有通阳散寒、活血通经之功。
在治疗上,通常与委中穴(腘横纹的中点处)配合使用,“腰背委中求”,取意为上病下取。腰背疼痛的患者常常在大杼穴附近按压触摸可以找到条索状物,可以在此处用拇指进行点按,以局部酸胀感为度,持续5分钟左右,可以缓解症状。

2

膝关节痛

《素问·骨痛论》记载:“膝痛不可屈伸,治其背内,大杼穴在其背内。”中医学上将膝关节疼痛的病机概括为本虚标实,以肝肾亏虚为本,风寒湿邪侵袭为标。
大杼穴为“骨会”,气血精微物质在此处汇聚。因此,针刺大杼穴可以调节气血的运行,强筋健骨。且大杼穴为水湿之气的汇合之处,针刺大杼穴可以通利膀胱、三焦、小肠,可通利湿邪,因此常用大杼穴来治疗膝关节疼痛,僵仆不能久立的患者。
在治疗上,通常将大杼穴与阳陵泉穴配合使用,因为阳陵泉穴为“八会穴”中的“筋会”,大杼穴为“骨会”,两者配伍使用,为筋骨同治。
膝关节疼痛的患者在按揉、弹拨大杼穴的同时,还可以采用艾灸疗法,借由艾灸的温热作用来温经散寒、祛风除湿。自我保健时,通常使用艾条进行温和灸:取一条艾条,点燃后,将点燃的一端置于大杼穴的上方,约2~3厘米,以有温和感而无灼痛为宜,一般艾灸约10~15分钟。

3

项痹

《外台秘要》中记载:大杼穴主“颈项不可俯仰”。大杼穴位于肩背部,可以疏通局部的经络气血运行,且其为手足太阳之会,所以针刺大杼穴还能通阳散寒,是临床上治疗颈项部疼痛的常用穴位。
在治疗上,一般配合后溪穴使用,因为后溪穴为八脉交会穴,通于督脉,大杼穴也是督脉的别络,后溪穴与大杼穴配合使用,可以增强疗效。在自我保健时,可以按摩、拍打大杼穴,每天拍打2~3次,每次持续约10分钟。
按摩以局部有酸痛感为度,按摩之后酸痛感会明显减轻。也可以在局部进行刮痧治疗,在大杼穴周围涂抹刮痧油,然后由上向下进行推刮,直至局部皮肤潮红、出现痧斑,用力均匀柔和,不可过分追求“出痧”,在大杼穴处可以进行重刮,或使用刮痧板进行点揉,每次治疗约10~15分钟。

4

咳嗽、哮喘

咳嗽、哮喘等肺系疾病是由于外邪侵袭,肺气宣发肃降的功能失调。大杼穴位于背部,其前方为肺脏,因此大杼穴可以改善局部脏腑的经气运行,宣肃肺气。
此外,大杼穴位于足太阳膀胱经,可以调节足太阳经脉的阳气,驱邪外出。在治疗上常可配合尺泽穴使用,因为尺泽穴是手太阴肺经的合穴,“合主逆气而泄”。“逆气”就是指气机上逆的疾病,即咳嗽、哮喘。在自我保健上,除了可以进行拍打大杼穴,还通常采用敷贴的方法进行咳嗽和哮喘的治疗。
中医学将皮毛归于肺主管,通过敷贴来刺激局部皮肤,可以达到调理肺气的作用。在操作上,通常将白芥子、细辛按5:1的比例研磨成药粉,用姜汁调和后,贴于大杼穴上,持续约30分钟,以夏季操作为宜。

点击

购买

点击视频观看如何订购

编辑:王志翔

审核:马骏  监制:张旭

来源:《中医健康养生》杂志2019年12月刊(转载需获授权,并注明出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