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批国保--古遗址(47)
本篇要目:
*********************************
461.然闹遗址
新石器时代 甘肃省甘南州迭部县
462.磨沟遗址(含墓群)
新石器时代至商 甘肃省甘南州临潭县
463.新庄坪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甘肃省临夏州积石山保安县
464.边家林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
465.西山遗址
新石器时代至商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
466.缸缸洼遗址
新石器时代、夏、商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
467.火石梁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 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
468.李崖遗址
新石器时代、商、周、汉 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
469.石沟坪遗址
新石器时代、西周、春秋、汉 甘肃省陇南市礼县
470.桥村遗址
新石器时代、西周、汉 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
******************************************
461.然闹遗址
然闹遗址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迭部县电尕镇然闹村东200米的白龙江二级台地上,面积约50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1985年发现。有新石器时代居住遗址和墓葬。出土有彩陶罐、彩陶瓶、石器等。陶器分为红陶、彩陶和灰陶。
其中,红陶又分为泥质和夹砂两种,纹饰有垂幛纹、鸟眼纹、圈点纹、燕尾纹、鸟羽纹、带状纹和网格纹等。彩陶施内外彩。遗址出土彩陶的器型、质地和彩绘花纹图案,与庙底沟类型、大地湾类型、马家窑类型同时期文物有其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是马家窑文化中的一个新类型。另有齐家文化的泥质红陶和夹砂红陶片,纹饰有篮纹、绳纹、刻划纹,器形有高领罐、鼓腹折肩罐、盆、壶等。遗址范围内还有唐叠州城址及烽火台。
2013年3月,国务院将然闹遗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62.磨沟遗址(含墓群)
磨沟遗址及墓群位于甘肃省甘南藏族自治州临潭县陈旗(今王旗)乡磨沟村,出土的墓葬以齐家文化、寺哇文化墓葬为主,还有零星的明清墓葬,总面积约40万平方米。磨沟遗址是目前甘南地区发现最早的人类居址,也是目前洮河流域发现的仰韶文化和马家窑文化分布最西端的一个遗址,对研究三种文化的分布及延续变异关系具有重要价值。基葬区,研究齐家文化的性质、丧葬习俗及阶级的起源具有较高学术价值。
2013年3月,国务院将磨沟遗址(含墓群)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63.新庄坪遗址
新庄坪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回族自治州积石山保安族东乡族撒拉族自治县。面积45万平方米。属齐家文化,杂有少量马家窑文化遗存。遗址分居住区和墓葬区两大部分,在小水沟以西一带还发现少量马家窑文化马厂类型的彩陶残片掺杂在齐家文化灰层之中。出土文物主要为齐家文化的陶器、骨器、石器、玉器和大量灰层、灰坑和墓葬。
2013年3月,国务院将新庄坪遗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64.边家林遗址
边家林遗址位于甘肃省临夏州康乐县关丰村边家林社西60多米处的三岔河第一台地上,面积约24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和齐家文化。鉴于该遗址墓葬葬式及其器物组合特征明显,且在康乐、广河、永靖和兰州等地都有分布,具有典型意义,曾一度被命名为“边家林类型”。这一考古学文化类型填补了马家窑文化马家窑类型至半山类型之间的缺环。
2013年3月,国务院将边家林遗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65.西山遗址
西山遗址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中台镇许家沟村唐家河社西侧的西山东南部达溪河流域下游,面积20万平方米。属仰韶文化和齐家文化,间杂有秦汉时期遗存。1987年发现。遗址断面上暴露有较多文化层,厚1~4米。遗迹主要有袋状灰坑、条形灰层、红烧土堆积层、白灰硬面半地穴住室和房屋基址等。遗物主要有石斧、石锛、石刀、石环等石器和尖底瓶、陶钵、陶盆、陶罐、彩陶钵、彩陶盆等陶器,以及大量兽骨和少量蚌壳。陶器典型纹饰有绳纹、篮纹、附加堆塑纹、划纹、线纹,部分为素面磨光或施红陶衣,彩陶以红地黑彩绘圆点勾叶纹为主,并见少量桔红地白彩几何纹。
2013年3月,国务院将西山遗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66.缸缸洼遗址
缸缸洼遗址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大庄子乡永丰村三组东南6.6千米处的沙漠腹地,面积约42.6万平方米。1987年被发现。该遗址文化堆积厚1~2米,地表散布有大量夹砂红陶、彩陶和石器残片。采集有彩陶罐、石刀、石斧等。中部沙梁上残存陶窑4座,灰层中包含有木炭。遗址西部为墓葬,多为竖穴土坑墓。东部风蚀台地上有铜渣、铜器残片及碳釉结块。遗存物为研究我国早期铜器的起源和铜器制作及冶炼技术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缸缸洼遗址文化堆积厚,内涵丰富,是四坝文化的代表性遗址之一,对研究黑河流域史前文化面貌和序列具有重要意义。
2013年5月,国务院将缸缸洼遗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67.火石梁遗址
火石梁遗址,又名炉场,位于甘肃省酒泉市金塔县大庄子乡头墩村东北14千米的沙漠戈壁腹地。遗址中心地区为沙土梁,远眺红如烈火,故名。面积约9.5万平方米。属马家窑文化、齐家文化和四坝文化。1987年被发现。有陶制、石制、铜制、碳结块等遗存。遗址东北部碳烧结块富集区,遗址西部边缘为墓地。遗址文化堆积厚,内涵丰富,包含物多,是研究黑河流域史前文化面貌的重要遗址。遗址发现大量与冶铜相关的遗迹和遗物,为研究我国早期铜器的起源和冶铜工艺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2013年5月,国务院将火石梁遗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68.李崖遗址
李崖遗址位于甘肃省天水市清水县城北侧樊河西岸和牛头河北岸交汇处,是新石器时代、商、周、汉代遗址。李崖遗址面积100万平方米。2009年至2011年,早期秦文化联合考古队先后进行三次考古发掘,发现有白土崖古城、土坑墓、灰坑等遗存,出土陶片、鬲、瓮、盆等文物。10余座西周中晚期的墓葬及30余座周代灰坑的发现是李崖遗址考古的主要收获之一。其中,墓葬考古中专家发现,这批墓葬为东西向,直肢葬,与春秋战国时期秦国高等贵族墓葬习俗一致,部分陶器具有显著的商式风格。
2013年5月,国务院将李崖遗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69.石沟坪遗址
石沟坪遗址位于甘肃省陇南市礼县石桥乡圣泉村,大部分在西汉水和干沟交汇处的台地上,面积约40万平方米。分属仰韶文化晚期、常山下层和齐家文化、寺洼文化、西周、春秋和汉代等。遗址堆积丰富,文化层厚3~4米,断崖上暴露有大量的灰坑、陶窑和大面积的灰层,地表散布大量陶片。石沟坪遗址内涵丰富,是研究西汉水上游史前文化演变和早期秦文化的起源以及西汉水上游地区史前文化与周边地区文化关系等课题的重要遗址。
2013年5月,国务院将石沟坪遗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
470.桥村遗址
桥村遗址位于甘肃省平凉市灵台县西屯乡北庄村桥村社一带,面积70万平方米。发现于1977年。遗址文化层厚1~7米。遗迹主要有齐家文化和西周的袋状灰坑、不规则灰层、白灰面半地穴住室、夯土基址、祭祀坑、墓葬等。遗物有石、骨、陶、玉制的器物,以及卜骨、绿松石琮和项饰。桥村遗址面积大,内涵丰富,是新石器时代齐家文化和周文化聚落遗址,并见汉代以来的遗迹和遗物,是泾渭流域的重要遗址,具有重要的历史和考古研究价值。
2013年5月,国务院将桥村遗址列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