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抑郁症久治不愈,无法上学,往往是因为父母忽视了这个关键点

抑郁症是最常见的,也是目前对青少年、学生群体危害最大的精神心理障碍。

可大众对抑郁症仍然缺乏理性科学的认知,导致很多青少年患者和家长在求医治病时走了弯路。

比如很多青少年刚出现情绪症状时,很多父母不重视,以为只不过是“青春期”、“叛逆”、“学习压力大”、“抗压能力差”;有的还对孩子更加严厉,甚至打骂。

直到孩子的病情不断恶化,无法坚持上学,甚至尝试自残、自杀时,父母才意识到孩子出问题了!到精神科就医时,孩子被诊断为抑郁症。

很多父母以为既然得了病,那就好好接受治疗,把问题交给精神科医生或心理从业人员就好了,然而很快就发现没那么简单。

很多青少年患者去过很多医院、吃过很多药,也找过心理治疗/心理咨询,但效果都不好。医生们也说法不一,有的说孩子是“难治性抑郁症”,很难治愈;有的则说孩子其实是“双相障碍”,一下子又被贴上了“重性精神病”的标签。

如此反反复复,青少年患者与同龄人的差距越来越大,离正常生活越来越远,一家人都非常彷徨绝望。

很多青少年患者拖着拖着,便错过了心理干预的最佳时机,复学失败,病情进一步加重,人生遭受更大挫折。有的孩子甚至抗拒治疗,想通过自杀来结束痛苦。

难道抑郁症这个病真的治不好吗?难道真如一些权威的精神科专家所言,是“慢性复发性疾病”吗?即使从精神医学的角度来说,这种说法也不科学,更何况从跨学科角度来说。

患者家长之所以有这种困惑,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不了解抑郁症背后的心理根源,没有掌握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并因此缺乏清晰的康复思路。

也就是说,很多家长只知道最终目标是康复,但不知道抑郁症的根源,不清楚康复需具备哪些条件、有哪些道路可以实现这个目标,更不知道这个过程的关键因素是什么。反而在四处求医,尝试了各种方法之后陷入迷茫。

所以,如果孩子得了抑郁症,父母首先要做的并不是第一时间求医治病,

而是先尽快认真地了解、掌握抑郁症的相关科学知识。而且不是表面的、照搬教科书的知识,而应是深入的、专业而实用的科学精神心理学知识。

这样的策略看起来比较慢,但能尽量少走弯路,“慢就是快”,这能帮助青少年更快、更高效、更稳定地康复。

我们的晴日知识课堂对抑郁症进行过深入的介绍和分析,提供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正好满足了这部分患者家长的需求。以下简单梳理抑郁症专栏的内容。

文章专栏【深度催眠发现抑郁症本质】

第1篇:这12个话题,带你看清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抑郁症

- 精神医学、心理学和社会大众对抑郁症都有不同的理解,只有从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出发,才能最大限度接近抑郁症的真相

第2篇:你所了解的抑郁症,不一定是真正的抑郁症!

- 抑郁症不是玻璃心、不是懒、也不会伤及无辜;纠正对抑郁症的错误认知,才有可能加快康复

第3篇:大脑异常?遗传?心理?抑郁症的“元凶”到底是什么?

- 神经递质水平的异常不是抑郁症的“根源”,而是“结果”

第4篇:抑郁症确实可以遗传!但这种“遗传”跟你想的很不一样……

- 抑郁症的表观遗传机制是“后天可逆”的,康复后还能打造出优良的遗传因素

第5篇: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抑郁症的“元凶”就在……

- 叠加性心理创伤才是抑郁症的主要根源,所有治疗方法的最终效果都指向创伤修复

第6篇:检查项目多,问诊时间短,精神科医生如何判定你得了抑郁症?

- 抑郁症的判别真没有那么简单,而且只有精神科医生才有资格下诊断!

第7篇:还记得那个被班主任猥亵后跳楼的女孩吗?她不该被诊断为抑郁症!

- 患者真的是抑郁症吗?抑郁症与双相障碍、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尤其容易混淆

第8篇:为什么抑郁症患者会出现幻觉、妄想?

- 精神病性症状的背后,很可能是大量的叠加性心理创伤

第9篇:为什么孩子患了抑郁症之后,浑身是刺,一点点事就发火?

- 因遭受过大量心理创伤,抑郁症患者常伴有偏执型人格:敏感、多疑、容易把别人的好意当坏意

第10篇:孩子学习成绩急剧下滑,还得了抑郁症!这6个步骤有助于打破恶性循环

- 当孩子因严重的学习障碍而继发抑郁症,父母要掌握缓解学习障碍、塑造高效学习状态的方法

第11篇:孩子经历了创伤后,学习成绩突然下降!父母该如何帮孩子摆脱心里的刺?

- 孩子得了抑郁症后学习一落千丈,父母应先帮他们修复创伤,恢复情绪平稳

第12篇:医生给我开了抗抑郁药,到底吃还是不吃?

- 轻中度可先接受专业的心理治疗/心理咨询,重度抑郁症宜先服药,不要盲目崇拜所谓的新药

第13篇:孩子因学业受挫得了抑郁症,还服用着药物,如何才能找回高效学习状态?

- 服药早期可能反而加重了学习障碍,父母要提前了解药物副作用,准备对策

第14篇:这些“电刺激”疗法,对抑郁症的有效率有多高?

- 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可作为辅助;改良电休克疗法(MECT)必要时用;脑深部电刺激术(DBS)最好别试

第15篇:“跑步能治好抑郁症”,这到底是传说还是真实存在?

- 患者处于重度抑郁时不适宜运动;轻中度患者运动前一定要做好这些准备,否则可能恶化病情

第16篇:不说不知道,说了吓一跳:抑郁症可能是一种肠道疾病?

- 营养疗法、服用益生菌可改善抑郁症状,但不能靠这个治愈抑郁症

第17篇:信仰宗教对抑郁症可能有一定缓解作用,但这一类患者最好不要尝试

- 宗教对精神心理的影响是一把“双刃剑”,心智未成熟的青少年应谨慎!

第18篇:为什么说精神分析治疗青少年抑郁症很不靠谱?还有这些坑值得家长注意!

- 认知行为治疗(CBT)、正念疗法、精神分析疗法对抑郁症的效果哪家强?

第19篇:孩子的抑郁症一直治不好,很可能因为家长的第一步就做错了

- 父母先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知识,理清康复路线图,再带孩子求医,少走弯路,加快康复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