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慧宗杲禅师: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
示东峰居士(陈通判次仲)(二)
士大夫学道,利根者蹉过,钝根者难入。难入则自生退屈①,蹉过则起谤无疑。若要著中②,但将蹉过底移在难入处,却将难入底移在蹉过处③,自然怗怗④地,不作难入、蹉过之解矣。
得如此了,却好向遮里⑤全身放下,放下时亦不得作放下道理⑥。古德所谓:“放荡长如痴兀人,他家自有通人爱。”⑦又清凉云:“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⑧而今人才闻恁么说话,将为实有恁么事,便道我证我悟、将出呈似人不得⑨,一向说高禅⑩,七纵八横,胡说乱道,谩神諕鬼⑾,将谓⑿祖师门下事只如此。
殊不知亲证亲悟底,唯亲证亲悟底人不假言词,自然与之默默相契矣,相契处亦不著⒀作意和会,如水入水,似金博⒁金,举一明三,目机铢两⒂。到这个田地,方可说离言说相,离文字相,离心缘相⒃,不是强为,法如是故⒄。
【注释】
①退屈:退缩、却步、屈服,丧失信心和勇气,不肯向前。
②著中:合乎中道,不偏不倚,踏着实处。
③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利根的人当生难入想,以免生轻忽之心,钝根的人当生蹉过想,以免生退屈之心。
④怗怗:安宁、闲静的样子。怗(tiē)。
⑤遮里:这里。
⑥不得作放下道理:不得作放下理会,不能生放下的想法。有放下的想法,尚未离开二边。
⑦意谓我只做一个顽钝无知的人,让别人去做聪明吧。语见志公和尚《十二时歌》,“人定亥,勇猛精进成懈怠,不起纤毫修学心,无相光中常自在。超释迦,越祖代,心有微尘还窒碍。放荡长如痴兀人,他家自有通人爱。”他家,别人,他人,此指聪明人。通人,学识渊博的人。
⑧“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意思是说,证悟的境界非言语能诠,无法向人说示;要真正把理讲透,非亲自证悟不可。语见《五台山镇国大师澄观答皇太子问心要》一文,云:“至道本乎其心,心法本乎无住。无住心体灵知,不昧性相寂然。包含德用,该摄内外;能深能广,非有非空; 不生不灭,无终无始;求之而不得,弃之而不离。迷现量则惑苦纷然,悟真性则空明廓彻。虽即心即佛,唯证者方知。然有证有知,则慧日沉没于有地;若无照无悟,则昏云掩蔽于空门。若一念不生,则前后际断,照体独立,物我皆如,直造心源,无智无得,不取不舍,无对无修。然迷悟更依真妄相待。若求真去妄,犹弃影劳形;若体妄即真,似处阴影灭。若无心忘照,则万虑都捐;若任运寂知,则众行爱起。放旷任其去住,静鉴觉其源流。语默不失玄微,动静未离法界。言止则双亡知寂,论观则双照寂知。语证则不可示人,说理则非证不了。是以悟寂无寂,真知无知。以知寂不二之一心,契空有双融之中道。无住无著,莫摄莫收,是非两亡,能所双绝,斯绝亦寂,则般若现前。般若非心外新生,智性乃本来具足。然本寂不能自现,实由般若之功。般若之与智性翻覆相成,本智之与始修实无两体。双亡正入,则妙觉圆明。始末该融,则因果交彻。心心作佛,无一心而非佛心。处处成道,无一尘而非佛国。故真妄物我举一全收,心佛众生浑然齐致……。”
⑨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我所证所悟的,无法言表,无法拿出来给他人看。将出,拿出来。呈似,呈给他人看。似,与,给。
⑩高禅:故作高深、空洞无物的狂禅、口头禅。
⑾谩神諕鬼:欺骗、糊弄人。谩(màn)。諕(xià),欺骗。
⑿将谓:以为、认为。
⒀不著:不用,不必。
⒁博:交换。
⒂目机铢两:即“目机于铢两”,能从极微细的事物中洞见事物发展变化的征兆。目,洞见。机,事物变化的迹象或征兆。铢两,极轻微之量。铢,古代的衡制单位。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殊不知,亲悟亲证的人,当他遇到同样有亲悟亲证的人,自然心心相印,不假言语,而且,这种默默相契不是有意而为,完全是自然而然的,好比把水放入水中,用金子交换金子,彼此间没有任何隔阂。双方都能举一反三,能从极微小的事物中洞见出事物发展的迹象来。
⒃心缘相:起心攀缘外境。
⒄强为:勉强。
禅林网
公众平台声明
以上内容并不反映或代表禅林之意见及观点,转发及引用请自行核实或抉择。本平台所有影音图文,都各自注明来源及作者,如有缺漏,敬请联系本平台及时增补。重编录用者请注明出处及作者,以尊重著作劳动,否则将被视作侵犯著作权及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