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卷6雍也篇第六诗解1君子周急至仁始终

论语》卷6雍也篇第六诗解1君子周急始终

题文诗: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仲弓,子桑伯子,

曰可也简.仲弓:居敬行简,以临其民,

不亦可乎?居简行简,无乃?子曰言然.

哀公问曰:弟子之中,孰为好学?孔子对曰:

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

今也则无,闻好学者.子华使齐,冉子,

其母请粟,子曰与釜;请益与庾.冉子与之,

粟五秉也.子曰子华,之适齐也,肥马,

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也.

孔子,与粟九百,原思辞之.子曰毋辞,

与尔,邻里乡党.子谓仲弓:犁牛之子,

骍且角也;虽欲勿用,山川舍诸?其父为恶,

不废子善.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

始终至仁,余日月,至焉而已.季康子问:

仲由可使,从政也欤?曰由也果.于乎何有?

曰赐可使,从政也欤?曰财也达,于乎何有?

曰求可使,从政也欤?曰求也艺,于乎何有?

季氏使人,请闵子骞,为费,闵子骞曰:

善为我辞;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

【原文】

6.1子曰:“雍也可使南面。”

【译文】

孔子说:“冉雍这个人,可以让他去做官。”

【评析】

  古代以面向南为尊位,天子、诸侯和官员听政都是面向南面而坐。所以这里孔子是说可以让冉雍去从政做官治理国家。在《先进》篇里,孔子将冉雍列在他的第一等学科“德行”之内,认为他已经具备为官的基本条件。这是孔子实行他的“学而优则仕”这一教育方针的典型事

【原文】
6.2仲弓问子桑伯子。子曰:“可也,简。”仲弓曰:“居敬而行简,以临其民,不亦可乎?居简而行简,无乃简乎?”子曰:“雍之言然。”

【注释】

  1桑伯子:人名,此人生平不可考。2简:简要,不烦琐。

  3居敬:为人严肃认真,依礼严格要求自己。4行简:指推行政事简而不繁。

  5临:面临、面对。此处有“治理”的意思。6无乃:岂不是。7大:同“太”。

【译文】

 仲弓问孔子:子桑伯子这个人怎么样。孔子说:“此人还可以,办事简要而不烦琐。”仲弓说:“居心恭敬严肃而行事简要,像这样来治理百姓,不是也可以吗?(但是)自己马马虎虎,又以简要的方法办事,这岂不是太简单了吗?”孔子说:“冉雍,这话你说得对。”

【评析】

  孔子方张办事简明扼要,不烦琐,不拖拉,果断利落。不过,任何事情都不可太过分。如果在办事时,一味追求简要,却马马虎虎,就有些不够妥当了。所以,孔子听完仲弓的话以后,认为仲弓说得很有道理。

【原文】

  6.3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

【注释】

  1不迁怒:不把对此人的怒气发泄到彼人身上。

  2不贰过:“贰”是重复、一再的意思。这是说不犯同样的错误。

  3短命死矣:颜回死时年仅31岁。4亡:同“无”。

【译文】

  鲁哀公问孔子:“你的学生中谁是最好学的呢?”孔子回答说:“有一个叫颜回的学生好学,他从不迁怒于别人,也从不重犯同样的过错。不幸短命死了。现在没有那样的人了,没有听说谁是好学的。”

【评析】

  这里,孔子极为称赞他的得意门生颜回,认为他好学上进,自颜回死后,已经没有如此好学的人了。在孔子对颜回的评价中,他特别谈到不迁怒、不贰过这两点,也从中可以看出孔子教育学生,重在培养他们的道德情操。这其中包含有深刻的哲理。

【原文】

 6.4 子华使于齐,冉子为其母请粟。子曰:“与之釜。”请益。曰:“与之庾。”冉子与之粟五秉。子曰:“赤之适齐也,乘肥马,衣轻裘。吾闻之也:君子周急不济富。”

【注释】

  1子华:姓公西名赤,字子华,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2岁。

  2冉子:冉有,在《论语》书中被孔子弟子称为“子”的只有四五个人,冉有即其中之一。

  3粟:在古文中,粟与米连用时,粟指带壳的谷粒,去壳以后叫做米;粟字单用时,就是指米了。4釜:音fǔ,古代量名,一釜约等于六斗四升。

  5庾:音yǔ,古代量名,一庾等于二斗四升。 6周:周济、救济。

7五秉:十升为斗,十斗(南宋 末年改为五斗)为斛,十六斛为一秉,

【译文】
子华出使齐国,冉求替他的母亲向孔子请求补助一些谷米。孔子说:“给他六斗四升。”冉求请求再增加一些。孔子说:“再给他二斗四升。”冉求却给他八十斛。孔子说:“公西赤到齐国去,乘坐着肥马驾的车子,穿着又暖和又轻便的皮袍。我听说过,君子只是周济急需救济的人,而不是周济富人的人。”

【评析】

  孔子主张“君子周急不济富”,这是从儒家“仁爱”思想出发的。孔子的“爱人”学说,并不是狭隘的爱自己的家人和朋友,而带有一定的普遍性。但他又认为,周济的只是穷人而不是富人,应当“雪中送炭”,而不是“锦上添花”。这种思想符合于人道主义。

【原文】 
  6.5原思为之宰,与之粟九百,辞。子曰:“毋,以与尔邻里乡党乎!”

【注释】

  1原思:姓原名宪,字子思,鲁国人。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15年。孔子在鲁国任司法官的时候,原思曾做他家的总管。

  2宰:家宰,管家。3九百:没有说明单位是什么。

  4邻里乡党:相传古代以五家为邻,25家为里,12500家为乡,500家为党。此处指原思的同乡,或家乡周围的百姓。

【译文】
原思给孔子家当总管,孔子给他俸米九百,原思推辞不要。孔子说:“不要推辞。(如果有多的,)给你的乡亲们吧。”

【评析】

  以“仁爱”之心待人,这是儒家的传统。孔子提倡周济贫困者,是极富同情心的做法。这与上一章的内容可以联系起来思考。

【原文】

  6.6子谓仲弓,曰:“犁牛之骍且角。虽欲勿用,山川舍诸?”

【注释】

 1犁牛:即耕牛。古代祭祀用的牛不能以耕农代替,系红毛长角,单独饲养的。

(此以牛比喻仲弓之父不善,但是仲弓却成为了贤人

 2骍且角:骍:音xīn,红色。祭祀用的牛,毛色为红,角长得端正。

 3用:用于祭祀。 4山川:山川之神。此喻上层统治者。

 5其舍诸:其,有“怎么会”的意思。舍,舍弃。诸,“之于”二字的合音。

【译文】
孔子在评论仲弓的时候说:“耕牛产下的牛犊长着红色的毛,角也长得整齐端正,人们虽想不用它做祭品,但山川之神难道会舍弃它吗?”

【评析】

  孔子认为,人的出身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在于自己应有高尚的道德和突出的才干。只要具备了这样的条件,就会受到重用。这从另一方面也说明,作为统治者来讲,选拔重用人才,不能只看出身而抛弃贤才,反映了举贤才的思想和反对任人唯亲的主张。

【原文】

6.7子曰:“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

【注释】

  1三月:指较长的时间。2日月:指较短的时间。

【译文】
孔子说:“颜回这个人,他的心可以在长时间内不离开仁德,其余的学生则只能在短时间内做到仁而已。”

【评析】

  颜回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他对孔子以“仁”为核心的思想有深入的理解,而且将“仁”贯穿于自己的行动与言论当中。所以,孔子赞扬他“三月不违仁”,而别的学生“则日月至焉而已。”

【原文】

 6.8 季康子问:“仲由可使从政也与?”子曰:“由也果,于从政乎何有?”曰:“赐也可使从政也与?”曰:“财也达,于从政乎何有?”曰:“求也可使从政也与?”曰:“求也艺,于从政乎何有?”

【注释】

 1季康子:他在公元前492年继其父为鲁国正卿,此时孔子正在各地游说。8年以后,孔子返回鲁国,冉求正在帮助季康子推行革新措施。孔子于是对此三人做出了评价。

2果:果断、决断。3达:通达、顺畅。4艺:有才能技艺。

【译文】
季康子问孔子:“仲由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仲由做事果断,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季康子又问:“端木赐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端木赐通达事理,对于管理政事有什么困难呢?“又问:“冉求这个人,可以让他管理国家政事吗?”孔子说:“冉求有才能,对于管理国家政事有什么困难呢?”

【评析】

  端木赐、仲由和冉求都是孔子的学生,他们在从事国务活动和行政事务方面,都各有其特长。孔子所培养的人才,就是要能够辅佐君主或大臣从事政治活动。在本章里,孔子对他的三个学生都给予较高评价,认为他们已经具备了担任重要职务的能力。

【原文】

 6.9 季氏使闵子骞为费宰,闵子骞曰:“善为我辞焉!如有复我者,则吾必在汶上矣。”

【注释】

  1闵子骞:姓闵名损,字子骞,鲁国人,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15岁。

  2费:音mì,季氏的封邑,在今山东费县西北一带。3复我:再来召我。

  4汶上:汶,音wèn,水名,即今山东大汶河,当时流经齐、鲁两国之间。在汶上,是说要离开鲁国到齐国去。

【译文】
 季氏派人请闵子骞去做费邑的长官,闵子骞(对来请他的人)说:“请你好好替我推辞吧!如果再来召我,那我一定跑到汶水那边去了。”

【评析】

  宋代人儒朱熹对闵子骞的这一做法极表赞赏,他说:处乱世,遇恶人当政,“刚则必取祸,柔则必取辱,”即硬碰或者屈从都要受害,又刚又柔,刚柔相济,才能应付自如,保存实力。这种态度才能处乱世而不惊,遇恶人而不辱,是极富智慧的处世哲学。

【原文】

  6.10伯牛有疾,子问之,自牖执其手,曰:“亡之,命矣夫,斯人也而有斯疾也!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注释】

1伯牛:姓冉名耕,字伯牛,鲁国人,孔子的学生。孔子认为他的“德行”较好。

冉雍(公元前522-?),字仲弓,出生于菏泽市冉贤集。为孔子弟子,与冉耕(伯牛)、冉求(子有)皆在孔门十哲之列,世称“一门三贤”,当地人称为三冉

2牖:音yǒu,窗户。 3亡之:一作丧夫解,一作死亡解。

4夫:音fú,语气词,相当于“吧”。

【译文】

伯牛病了,孔子前去探望他,从窗户外面握着他的手说:“丧失了这个人,这是命里注定的吧!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这样的人竟会得这样的病啊!”

(0)

相关推荐

  • 再读论语滋味长11

    (一)论中庸 论点:顺其自然称之中 论据1: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中庸>原文 论据2:方舟而济於河,有虚船来触舟,虽有惼心之人不怒.有一人在其上,则呼张歙之:一呼而不闻,再呼而不闻,於 ...

  • 一年读一遍《论语》(第12周)

    半解<论语> "一知半解"的"半解". 作者解一半,读者解一半:现在解一半,将来解一半. 雍也第六 6.1 子曰:"雍也可使南面.&quo ...

  • 薛永武:孔子谈“好学”与“三月不违仁”等

    阅读 雍也篇共包括30章.其中著名文句有:"贤哉回也,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 ...

  • 孔门十大弟子

    相传孔子有弟子三千,其中有贤人七十二.其中,最优秀著名的十位学生:子渊.子骞.伯牛.仲弓.子有.子贡.子路.子我.子游.子夏. 颜子(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即颜回,亦称颜渊,字子渊,鲁国人 ...

  • 《论语》卷6雍也篇第六诗解2文质彬彬直道自乐

    题文诗: 孔子喟曰;回也贤哉,其一箪食,一瓢饮也, 在陋巷人,不堪其忧,贤哉回也,不改其乐. 冉求叹曰:吾非不悦,孔子之道,力不足也. 孔子乃曰:力不足者,中道而废,今汝自划. 子谓子夏:为君子儒,毋 ...

  • 《论语》卷6雍也篇第六诗解3仁者乐山推己及人

    <论语>卷6雍也篇第六诗解3仁者乐山推己及人 题文诗: 樊迟问智,孔子答曰:务民之义,人道而已, 诚敬鬼神,而远之也,可谓智矣.问仁子曰: 仁者先难,而后获也,可谓仁矣.孔子乃曰: 智者乐 ...

  • 《论语》卷5公冶长篇第五诗解1君子不佞闻一知十

    <论语>卷5公冶长篇第五诗解1君子不佞闻一知十 题文诗: 谓公冶长,子曰可妻.虽在缧绁,非其罪也, 以女妻之.子谓南容,曰邦有道,见用不废; 邦无道也,免于刑戮,妻以兄女.子谓子贱, 若人 ...

  • 素说《论语》:雍也篇(六)

    素说《论语》:雍也篇(六)

  • 《论语》卷5公冶长篇第五诗解2听言观行不耻下问

    <论语>卷5公冶长篇第五诗解2听言观行不耻下问 题文诗: 宰予昼寝,子曰朽木,不可雕也,粪土之墙, 不可杇也,予与何诛.始吾于人,听其言而, 信其行也;今吾于人,听其言而,观其行也. 于予 ...

  • 《论语》卷5公冶长篇第五诗解3扶老爱幼忠信好学

    <论语>卷5公冶长篇第五诗解3扶老爱幼忠信好学 题文诗: 季文子者,三思后行.子闻之曰:再斯可矣. 孔子有曰:宁武子邦,有道则智,无道则愚, 其智可及,愚不可及.子在陈曰:归与归与; 吾党 ...

  • 《论语》卷8泰伯篇第八诗解1君亲民仁弘毅任重

    <论语>卷8泰伯篇第八诗解1君亲民仁弘毅任重 题文诗: 子曰泰伯,可谓至德.三让天下,民称道焉. 子曰恭而,无礼则劳,慎无礼葸,勇无礼乱, 直无礼绞.君子笃亲,则民兴仁,故旧不遗, 民不偷 ...

  • 《论语》卷8泰伯篇第八诗解2有道则现至德无为

    <论语>卷8泰伯篇第八诗解2有道则现至德无为 题文诗: 子曰乱也,好勇疾贫,人而不仁,疾之已甚, 犯上作乱.子曰如有,周公才美,使骄且吝, 其余则不,足观也已.孔子之曰:三年致学, 不至谷 ...

  •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4利民所利居仁礼义

    <孟子>卷7离娄章句上诗解4利民所利居仁礼义 题文诗: 孟子有曰:桀纣所以,失天下也,失其民也; 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道:但得其民, 斯得天下.得民有道:得其民心,斯得民矣. 得心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