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家医院用AI筛查6类常见病 居民3年半内在家就可享受此科技
赞
白内障和青光眼是常见的致盲眼病。为了保护视力,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去做相关来防治上述疾病。除了就诊的不方便外,医院排长龙的队伍也令人心累不已。为提高诊疗的速度,合理分配医疗资源,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以下简称中山眼科中心)率先采用人工智能,即AI筛查和诊断青光眼与白内障。除此之外,中山眼科中心近来研发的AI系统还新增了四类疾病的筛查。
2018年12月29日上午,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人工智能筛查诊断系统研发和临床试验”启动会在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珠江新城院区)成功召开。
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严重影响国民健康 但早期诊治困难
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分别指白内障、青光眼、视网膜病、脊柱侧弯、心脑血管疾病和头面部肿瘤,这些疾病会严重影响国民健康。据统计,在这6种常见病中,盲和低视力度数的人数大于5000万,脊柱畸形人数大于1000万,心脑血管疾病和头面部肿瘤两类疾病致死人数超过3亿。
但这6种疾病诊治的主要依据是外观(影像)形态特征,再加上我国优质医疗资源分布不均、供求矛盾巨大,这些疾病的诊治存在一定的困难。而AI的出现逐渐解决了这一难题。
AI跨专科预测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 通过眼睛能预测疾病发生率
近年来,人工智能迅猛发展,极大推动医学机器人的临床应用,为解决医疗资源紧缺提供新思路。“以往的AI只针对眼科疾病进行筛查和诊断,这次研发的AI系统不止针对眼科疾病,是在眼科疾病筛查基础上的提升。”中山眼科中心人工智能专科林浩添教授提到,眼睛是个体表器官,很多疾病有时看一眼就能发现。
此外,人体是一个整体,眼睛与其他器官的关系密切,同时眼睛是个容易获取信息的途径。很多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在发病早期,就有组织形态和器官外观的表现。通过获取眼底影像学信息能预测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的发生率,并进行早筛、早诊、早防、早治,从而提升患者的生存质量和预期寿命。
“从'眼’走向全身疾病,通过研发跨专科、多病种的医学影像AI 诊断技术,以提供新型医疗服务模式。”据林浩添教授介绍,AI筛查诊断白内障、脊柱侧弯、眼表疾病三类疾病的临床试验将在三年半内完成。“脊柱侧弯并不能通过眼底检查来判断。患者用手机拍摄裸背的照片,并上传至AI系统,才能进行脊柱侧弯的相关诊断。但是为什么要将脊柱侧弯也纳入研发的疾病类别呢?”林浩添教授解释道,眼底检查是微观的,但脊柱侧弯是宏观方面。这实际上是AI从微观向宏观的一大转变,同时也是从不同疾病来完善AI技术,以便更好地预测多种疾病。
而脑血管疾病和头面部肿瘤的推广,为保住其数据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临床试验还需要一定的时间。
AI建立通用数据库服务云平台 未来居民在家就能“看病”
此外,AI不仅能跨专科预测6种常见致盲、致畸、致死疾病,还将建立通用数据库服务云平台。云平台的建立可为医学工作者提供了有用的数据,同时也利于三级诊疗更好地实施。所谓三级诊疗指的是个人或家庭通过使用AI的移动APP软件和智能手机进行初步筛查、社区或基层医院通过使用基本检查设备和云计算平台来完成初步疾病诊断、三级综合及专科医院通过用AI的专业检查设备以辅助专家诊治。因此,云平台建立后,未来居民不用去医院就能了解自身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