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0到8000亿:解析华为光速增长背后的密码
灰度管理,让最伟大的“隐形冠军”——华为不仅跑得快,还跑得很久,如今成为傲视群雄的巨头。而当灰度被个人用在生涯管理时,又造就出一批聪明、宽容、有担当的领军人物。
灰度就是一个对人性的认知,一个朴素的处世道理,一个不断迭代的过程,把它应用到任何场景中,都能指导企业和个人走向最后的成功。
灰度的成功早已被事实验证,而它今天作为一种体系化的理论,目的就是让这份成功可以被复制、被借鉴。这份成功包括两个维度,一个是企业的成功,一个是人的成功。
讲述:冉涛(华为全球招聘前负责人、《华为灰度管理法》作者)
综编:胸怀天下
企业管理的本质都是人的问题,对于像华为这么大盘子的企业来说,管理的问题基本都是人性问题,这需要企业管理者对人性要有深刻的理解。员工跟着你为了什么?无非是求名求利,这是人性使然。这需要企业去建立起这种导向的分配体系,引导员工跟着你奋斗、打仗,仗打赢了,名利双收。
很多企业讲主人翁精神,华为不讲。我刚进华为的时候,我的领导就给我上了深刻的一课,他说什么是主人翁?创造价值的人是主人翁,不创造价值就是空谈。华为不需要你去高喊口号绑架员工。你能给公司创造价值,那你就是奋斗者,给你应得的回报。主人翁和奋斗者是不一样的视角,以奋斗者的姿态,员工会更踏实。
所以,把握人性,将其制度化,告诉员工明确的成功路径:一个奋斗,一个做出贡献。当你奋斗了做出贡献了,公司就会给你足够的回报。
“灰度”的三个层面
2009年,华为任正非首次在内部提出“开放、妥协、灰度”。
当时,华为一些优秀人才成长很快,30出头就成了很多领域的一把手,甚至海外国家的总经理。年轻人成长太快,经历不够,做事情比较冒失。
任正非就提出:要做一个成熟的将军,就要开放,不要老觉得自己很牛,适当时候要学会妥协。放弃、妥协是最高程度的竞争。将军只解决一个问题——进攻。但是元帅要解决退让的问题。所以,他告诫年轻干部要学会妥协,不是说什么事情一条道走到黑就是对的。
这就是灰度理论的来源。
在这个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对事情要清晰,但对人要有灰度。“灰度”体现了三个层面的含义:
第一、看待问题要全面。
第二、以目标为导向的容忍不完美。
第三、人性是复杂的。
“灰度”第一层:看待问题要全面
管理者有时候会陷入一个误区,我这个产品,只要是一流的销售人员就都能卖得动。如果卖不动,就是销售人员不行,或是提成没给到位。
这是典型的黑白思想。
销售不增长其实是一个全面、系统的问题。华为就不搞提成制,但很多老板不搞提成,就不知道用什么办法来管了。
事实上,行业、销售标的、产品、客户不一样,提成发挥的作用就不一样。华为认为,销售复杂的技术产品,其实背后强调的是“三力合一”:产品力、销售力、交付力。
在过剩经济时代,管理者不要简单认为:只要提成一刺激,员工就能做到。这里说的是做到,而不是意愿的问题。而且,提成制往往还会掩盖一个问题,就是管理者不管过程,只要结果。
其实,管理就是把不确定的东西确定下来。看看华为,华为曾经总结出销售四步法:第一步、参加展会,先链接目标客户;第二步,把目标客户邀请到深圳来;第三步,送公司产品,当时华为就送基站,让用户使用。第四步才能得到投标的机会。这样才能一步一步把销售的动作和工作去量化,从而提高成功率。
的
“灰度”第二层:容忍不完美
每家企业都想要打造一支好“部队”,但没有人会把一支完美的铁军送上门来。所以,管理者需要自己去努力带动和栽培团队。
比如,你起码要容忍三年团队迭代,管理者别说一上来就把不行的人干掉。所有的事情都是在迭代中成功的,不是说要等着把所有机制都建设好,再去行动,再去成功,这是不可能的。
在企业成长和发展的过程中,不完美是常态,不是暂态。所以,管理者一定要以目标为导向的容忍不完美。因为完美的标准,也会随着事情的发展不断变化提升。
管理者要包容失败,容忍不完美。
“灰度”第三层:正视人性的复杂
人本身就是复杂的,不是非黑即白。管理者对人性的深刻认知,是管理的基石。
比如说一个员工离职了,跟老板说:“我要出去学习一下。”背后原因其实是钱没给到位。所以,离职时的访谈基本都是假的。
回归人性,管理的逻辑是什么?管理者一定要知道,员工来你这里工作,是为名和利。如果人家来你这里没发展,既不挣钱,也不升官,他来这里干嘛,那不就成了混日子了吗?所以,要清晰的认知到人性的诉求。
有的管理者喜欢说,你们是来贡献、奋斗的,我给你平台让你成功,你不要跟我提加薪。这就是对人性的理解不够。你不能假定说人性都是恶的,也不能假定人性都是善的。因此我就总结出一句话:你管住了人性的恶,它就是个善的制度,你管住了人性的善,它就是个恶的制度。
管理者要做的事情,就是要建立一套“升官发财”的机制。企业发展了,员工个人也得到了成长。这就是导向充分的机制。
用“灰度”观人、用人
一、灰度观人法:鼓励员工长成参天大树,也允许失败
事实上,灰度并不深奥,它更像是一种不左不右的处世方式、管理方式。然而,让灰度落地,很困难。
作为管理者,想要把企业管理好,该如何运用灰度,把握人性?
1.让员工幸福成长
冉涛说:“管理者对人性的深刻认知,是管理的基石。”
究竟什么是人性?
比如,员工进入一家公司,自然想要有更好的发展,都希望得名得利、升职加薪、快速成长,在物质和精神上均得到满足和提升,这就是人性。
如果只让一个人奉献却不让他获取,这便是违背了人性。因此,管理者要能察觉人性的复杂特点,并基于此,在公司里建立起机制,让干得好的员工名利双收。
这个机制,必须能引导员工走向成功,给到员工想要的名和利,并让员工得到自我成长,收获幸福,这才是人性的管理机制。员工能有所成长,企业的自然也有所发展。
企业只有不断弥补、完善、良性循环切合人性的机制,管理才能走上正向发展;同时,越来越多的员工会被培养为出色的人、伟大的人,成为推动组织前进的引擎。
但企业的发展是会“忽左忽右”的,所以管理者也要不断完善机制,驾好马车,不偏离方向,让企业始终向前迈进。
在冉涛看来,机制是基于人性建立的,因此做好管理就要把握好人性,而想要做到这点,核心在于——寻求平衡。
灰度看似是大家都好,但实际却不是,真正的灰度,是要坚持好的,摒弃不好的,在这两者之间寻求一种平衡。
冉涛说:“在向正确的道路行进时,管理者要团结大多数人,看到组织左偏了就往右拉、右偏了就向左拉。但是管理者不能为了袒护左边的人,打击右边的人,也不能为了右边的人,打击左边的人。要有正确的目标,否则就有可能成为一个老好人,或是结党营私。”
2.容忍失败、容忍不完美
经营企业,就像是经营人生,是一个包容失败的过程。
每一个企业都想要打造一支好部队,但是没有人会把一支完美的铁军送上门来,所以,管理者需要自己去努力带动和栽培自己的团队。
而在打造团队的过程中,管理者最需要做的就是:容忍失败、容忍不完美。
团队从不完美,逐渐变得完美,必定要穿过一条艰苦漫长的荆棘路。这个过程,只能坚持,不能急躁。
二、灰度用人法:管好目标,分好钱
对企业来说,灰度用人,还是离不开绩效管理和分钱。
1.绩效管理要科学,更要有价值
建立科学的绩效管理,既能充分调动员工的积极性,也能让员工更好地完成业务目标,推动企业发展。
很多企业的管理者,80%的时间用在管理80%的人上,付出了大量时间和心血,却成效甚微。
冉涛说:“如果管理者能反过来,用80%的时间管好两端占20%的人,中间部分的人自然会懂得要向前跑。”
他还总结了做好绩效管理的三项原则——
第一,科学的目标。
一方面,制定绩效目标一定要科学,科学的绩效目标也一定要有科学的方法做保证,同时要跟战略挂钩,否则,绩效管理就无从谈起。
另一方面,在牢牢抓住科学目标的基础上,允许绩效评价的迭代与优化。企业不应该追求数字的完美,而要力求通过评价找到真正能创造价值的人。
第二,公正的过程。
在绩效管理的过程中,如果存在不公正的评价,掺杂了过多的私情,那么员工就会把重心放在钻营人际关系、拍上司马屁上。
因此,管理者在构建公正的绩效评价过程时,要摆脱个人喜好,以结果为导向。
这也是一种管理者克制自身人性之恶,培养人性之善的表现。
第三,刚性的应用。
管理者花费了大量时间去做目标管理,去做公正的过程,但如果评价出来的结果没有得到刚性应用,那么绩效管理仍然是没有意义的
刚性应用,就是要和员工的刚性需求挂钩。员工在企业中,最关心的就是自己能否升职加薪,如果绩效没能这些事挂钩,大家便不会重视绩效管理,因为这没有尊重人性的特点
2.让该拿钱的人多拿钱
在冉涛眼里,分好钱的核心在于——让干得好的人多拿,干得不好的人少拿或不拿;这个核心就是一个度,管理者只要把握好这个度,其它问题就迎刃而解。
他认为,分好钱需要做到2点:
第一,导向清晰,分钱的结果永远也不可能让每个人心服口服,但是因此想要糊弄员工也是不行的,管理者分钱的目的,应该是让该拿的人拿到钱、不该拿的人拿不到钱,而不是让每个人都满意;
第二,容忍不满,但必须有底线,对于干得非常不好的人,一定要让他拿不到钱,严重情况还要将其辞退。这时宁可与他劳动仲裁,也不能发给他几万块钱,打发走便算了,因为这涉及组织导向的问题,随意处理会导致不良的风气。
在《华为灰度管理法》一书中,冉涛写道:
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是管住了人性的恶,而不是回避人性的贪婪、恐惧,要用制度建立起坚固的堤坝,把一个个人都变成善的人。
这里看上去又变成了非黑即白,而冉涛指出,实际上,黑或白也是你在平衡时所体现出来的“灰”。
这与任正非所说的道理相似:黑和白永远都是固定的标准,什么时候深灰一点,什么时候浅灰一点,管理者要掌握这种灰度。
给每个人都发一样的钱,是不现实的,这种熬大锅饭吃最终会导致优秀人才大量流失,而混日子的员工整日在公司里养老。
当然,在这个过程中,作为员工,需要对目标有合理的管理,假如今年想要多拿钱,那么就要规划好,自己要在今年达到怎样的目标;而管理者让付出得多、做得好的员工今年多拿钱,其他员工就都会想在明年做得更好一点。
冉涛总结说:“总之,管理者永远要建立起一个企业成长分享的机制,通过对人性的洞察与管理,识别出谁能与你一起坐江山,谁又能与你一起打江山;让做出成绩的员工,得到相应大小的收获。”
无论时代再如何进步,管理最底层的逻辑还是关注人性、把握人性。
一个关注人性到极致的企业,必定会是一个伟大的企业。
所以,仅仅是企业自身成功,并不是真正的成功,员工与企业双赢,才是完整意义上的成功。企业的最终目标,应该是帮助员工实现目标、获得幸福。
在这个过程中,员工作为个人,既要与企业相辅相成,也要对自身有更加清晰的认知。
冉涛认为:员工喜欢钱没关系,公司提供让员工通过奋斗和贡献挣到大钱的机会,这是正道,员工喜欢名也没关系,公司鼓励大家成长。
作为员工,恪守制度,杜绝不良的行为,用心让公司变得更好,一定能够荣获光耀;企业在把握人性的基础上,选对人、分好钱、排好队形,充分运用灰度,一定会与一般企业不同。
个人追求自我成就,而好的企业恰恰是能够成就个人的平台。赋予个人平台与机会,企业和个人就能实现双赢。这就是“灰度”关切人性的力量。(此部分内容来源笔记侠,ID:Notesm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