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6)扬之水:既见君子,云何其忧
国风·唐风·扬之水
扬之水 白石凿凿
素衣朱襮bó 从子于沃
既见君子 云何不乐
扬之水 白石皓hào皓
素衣朱绣 从子于鹄hú
既见君子 云何其忧
扬之水 白石粼粼
我闻有命 不敢以告人
《唐风·扬之水》是用诗歌的形式,补充表达一个夺权政治事件:
《左传·桓公二年》也记载了晋昭侯封曲沃给桓叔,桓叔好德,颇得民心。所以晋国那时流行着这样的话:“末(指桓叔)大于本(指昭侯)而得民心,不乱何待。”桓叔封地曲沃的第六年(前739),拥护桓叔的人马杀害晋昭侯,准备迎桓叔入主翼城,但翼城拥护晋昭侯的支持者也展开反击,双方你来我往的惨烈杀戮,直到周僖王四年(公元前678年),桓叔之孙武公,才完全击败晋昭侯的后代,武公改称晋武公,正式掌握晋国政权。曲沃与翼城的流血斗争长达61年,桓叔无法当上晋主的心愿,终可在其孙武公身上达成。
而这篇《唐风·扬之水》所反映的应该就是曲沃势力壮大且有夺位之图谋的诗篇。
扬之水 白石凿凿(白石皓hào皓、白石粼粼)
头两句是比兴。诗人以激流湍急的河水比喻晋君苛政扰民;以鲜明洁净的白石象征桓叔修德洁行,日益强大。
陈奂说:“白石之凿凿,由于水之激扬;桓叔之盛强,实由昭侯之不能修道正国,故诗首句言乱本之所由成耳。”
素衣朱襮bó 从子于沃(素衣朱绣 从子于鹄hú)
素衣朱襮、素衣朱绣
是借代用法,以服饰代人,与《郑风·子衿》“青青子衿”用法一样。
西周时期王姜就赏赐有功大臣带有红色刺绣衣领的服装,“素衣朱襮”“素衣朱绣”这里用来指桓叔
“从子于沃”更突出作者的立场
既见君子 云何不乐
仿佛能看到诗人当时欢呼雀跃的情态。
《史记·晋世家》说桓叔在曲沃“晋国之众归焉”
既见君子 云何其忧
作者因何而忧,没有写,但从最后一句“我闻有命 不敢以告人”不难猜到,听到密令以后,心情十分紧张,与人言谈交往非常警惕,生怕不小心走漏了风声。
诗经中《扬之水》先后有三篇
诗·王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薪。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申。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楚。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甫。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扬之水、不流束蒲。
彼其之子、不与我戍许。
怀哉怀哉、曷月予还归哉。
诗·郑风·扬之水
扬之水、不流束楚。
终鲜兄弟、维予与女。
无信人之言、人实迋女。
扬之水、不流束薪。
终鲜兄弟、维予二人。
无信人之言、人实不信。
不难看出,前两篇,都是以扬之水载不走柴薪,突出扬之水的缓慢无力,而只有《唐风·扬之水》突出清澈可见白石凿凿,这也和我们之前在《郑风·扬之水》中讲过的周人的“水占”有关。《唐风·扬之水》我想应该是在准备进攻晋昭侯之时,作者水占吉兆后,一方面,积极依附桓叔,一方面又担忧,心情紧张的真实心态写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