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首例泄露国家级非遗技术侦破始末:差点毁掉一个民族产业

金子的厚度最小可以是多少?

如果是在古老的华夏,那么答案大概在0.12微米左右。它有个很好听的名字,叫金箔,始于一千余年前的东晋,俗称“南京金箔”。

等到了明末清初,有一个名魏良的人改良技艺,发明一种唤“乌金纸”,又名“黑纸”的金箔铺垫产物,大大提高了金箔的质量保证。

至现代,金箔的用途愈加广泛,除却如同古人一样,把它贴到金碧辉煌的大殿中当装饰外,也能够用于高科技领域,像是军事红外设备和反导装置等。

再加上它的制造技艺相当复杂繁琐,共计12道工序,足以将一块厚重的金砖打磨制作成一张轻薄的“纸张”,所以逐渐变成中国人非常在乎的“非遗技术”,受到国家重视。

正如俗话所言,宝贵的东西总是容易勾来别人的觊觎,金箔技艺和“黑纸”同样未有例外。

南京金线金箔厂乃一家制作金箔的专业工厂,核心技术是金箔生产用新型乌金纸,为国家保密技术。谁知,2008年某天,它的专用“乌纸”居然开始在市面流通,吓坏了该厂厂长李宝祥。

01,黑纸售卖震惊中央:只有五个工人的神秘古老工艺

时间推回到那年7月,正在家中休息的李宝祥突然接到一个陌生电话,来电者单刀直入,问李宝祥:

“我在市面看到黑纸售卖,是你们厂子生产的吗?如果直接从你们这里收购,价格会不会便宜一点儿?”

李宝祥的心瞬间漏跳一拍,冷汗直流。他语气凝重地问对方可不可以买下那几张“黑纸”,带过来给他看看。对方欣然应允。李宝祥遂与对方约在自己的厂子,并迅速赶了过去。

他的厂子叫南京金线金箔总厂,位于南京郊区一个名龙潭的古镇。那里是古老华夏金箔生产的发源地,也是当下世界最大的金箔制造基地,光是金箔的产量就占全球百分之六十的比例。

李宝祥的厂子“隐”在诸多金箔传承人中并不起眼,但懂行的人却知道,绝对不可轻看李宝祥和他的厂子。

因为他的工厂是华夏金箔行业中首家专业制造工厂、唯一一家被国家保密局保护的秘密技术单位、“南京金箔锻制技艺”非遗项目的唯一管理单位,亦是宗教局唯一指定的少数民族金箔生产企业。

这些“名头”一“压”下来,更显得李宝祥厂子“黑纸”泄露事件严重不已。李宝祥自然也明白当中关键性,他不敢含糊,在和对方约定时间之前即回到工厂,坐立不安地等来对方。

拿过那些于市面流通的“黑纸”反复仔细查看,愈加震惊:为了确保“非遗技艺”的保密性,李宝祥工厂内知道如何制作它的工人不超过5人,且均签订保密协议。

同时,每一包“黑纸”出厂,都会在留有特别编号,坚决不能拿出工厂厂房,就算作废,一样会由工厂相关人员登记保管。

所以,李宝祥工厂生产的“黑纸”不可能流通到市面,可本厂“黑纸”未丢失,为什么市面流通的那些“黑纸”又和他的工厂制造的一模一样,只除了没有编号?

唯一的解释就是“黑纸”制作机密泄露了。机密泄露,比“黑纸”丢失更加恶劣,李宝祥向来客道谢后,急忙致电当地警局,报了案。

警局深知此案重大,当即上报上级,上级亦不敢怠慢,一层层往上报告,直接惊动中央。中央迅速派保密局和科技部相关专家到南京配合破案。

一场调查行动就这样火急火燎地展开了。

02,排查交易收获情报:保密局直接介入调查相关案件

接受上级命令的南京下关检察院工作人员从李宝祥的手中拿到那些和他们工厂制造的非常相似的“黑纸”,送到具有相关检测技术的南京大学评定,发现它们的成分与李宝祥工厂生产的“黑纸”基本相同。

由此证实市面流通的神秘“黑纸”确实是使用李宝祥工厂被国家列为秘密技术的生产方式制造。

破案人员未着急调查李宝祥工厂秘密技艺如何泄露,而是先把目光放到了市面流通“黑纸”的来源处。

那是一家隐藏在一座叫铜山的半山腰的工厂,名字听起来很寻常,唤作“方圆博叶纸业”。

但当破案人员站到工厂门口时,却发现了当中诡异的地方:工厂正对入山路口,一旦发生什么不妙情况,他们就能马上察觉并做出应对措施。

如果“方圆博叶”工厂当真是一家普通纸业加工厂,他们又为甚要给自己选择如此一个地形特殊的地址?

此外,破案人员从知情人口中得知:该工厂常年大门紧闭,门口栓着几只凶狠的狼狗,不许旁人随便靠近。哪怕是前来购买“黑纸”的顾客,也不能到他们的厂子里近距离查看货源。

几个疑点相加,愈加显现出“方圆博叶”的“与众不同”,勾起破案人员的深深怀疑。几番思考之后,破案人员决定“深入”该厂,看看它的里面究竟隐藏着怎样“奥秘”。

他们从知情人手中拿到工厂销售人员的电话号码,装作熟人介绍的顾客向对方提出购买“黑纸”的请求,一个姓徐的老板没有半点儿怀疑,直接同破案人员敲定交易时间和地址以及货物价格。

未料,那位徐老板看似“心大”,实际上特别谨慎,一连换了3个交易地点,犹如“遛狗”一样,带着破案人员绕着南京城转了一大圈,才在车管所门口同破案人员正式碰面。

破案人员用1800块自徐老板那里购得1包用牛皮纸谨慎包装的“黑纸”。交易完成,徐老板头也不回干脆离开,破案人员则拿着“黑纸”回到南京大学继续检测,证实它和市面流通及李宝祥工厂生产的“黑纸”成分几乎一样。

于是破案人员重新把目光放回李宝祥工厂仅有知道“黑纸”制造技术的5个人身上,锁定其中两人:一个姓陆,一个姓黄,均是女性。

一段时间的隐蔽跟踪,足以确定陆某和黄某便是盗窃“黑纸”制造技术的元凶,理由很简单,她们都曾出现在“方圆博叶”工厂。

破案人员立马向上级汇报相关情况,获得警方配合。

当年10月8日,3个巡捕组、1个搜查组和1个机动组共计30余名成员分坐6辆车抵达“方圆博叶”工厂外,局长吴军和一位民警率先下车顶着狗吠敲响工厂大门。

趁着民警利用登记外来人口的名义牵制开门人员之际,吴军“突破防线”冲入工厂内,亲眼见到工人正在生产“黑纸”的场景,且直接撞破陆某的行迹。

吴军没有打草惊蛇,悄悄躲藏在一旁,向山下同伴发出“行动”信号。几分钟后,大批民警和检察人员涌入工厂,缴获大量非法生产的“黑纸”和半成品、相关设备等。陆某同样被抓获。

至此,“南京金线金箔总厂”非遗机密“黑纸”制造技术泄露一案查破大半。

03,逮捕审问发现真相:为发财梦竟潜伏五年盗窃技术

随后,搜查组赶至陆某的家中,搜查出有关“黑纸”合成工艺的记录和“对比实验记录”、实验器具及上海某研究所出具的某添加剂分析报告等作案证据,陆某的丈夫陶某亦成功落入法网。

对于闻风逃跑的黄某,相关部门则立即下达“通缉”命令。

经调查,案件真相浮现水面:黄某和陆某是南京金线金箔总厂的技术人员,乃当年研制“黑纸”机密制作工艺5人科研核心小组成员,曾为“黑纸”的成功研制付出极大心力和贡献。

2001年,陆某的丈夫陶某,一个负责看管仓库的工厂员工游说妻子利用手中配方和工艺谋取私利,但陆某只有部分配方,遂又暗中拉拢黄某入伙。

2002年,黄某和陆某将分别收集的“新型黑纸”制造配方与技术抄写下来交给陶某,让陶某悄悄购买相关原材料。

待到一切准备就绪,3人便开始趁着夜色在陆某家中阁楼反复试验研究的工作。可由于配方不全,怎么也制作不出工厂生产那样的“黑纸”,导致他们的计划被迫搁浅年余。

2004年,始终不甘心的黄某终于等到机会,从工厂化验室偷盗两瓶关键添加剂再度交给陶某,陶某赶至上海费尽周折破解当中化学成分。

三人继续按照工厂的制作方法和工艺配方进行一次次调制实验。3年后,总共花费5万余元调制费用的他们获取了与工厂几乎相同的成品。

2007年9月,黄某和陆某合作筹建工厂,以陶某哥哥的名义办理营业执照,并给工厂“设立”一个“徐老板”的假形象,混淆视听。

此后,陆某和黄某负责抽空指导工人调配配方、生产“黑纸”,陶某则担负起购买原材料及同卖家联络交易的工作。仅仅1年光景,他们就生产600多包“黑纸”,售卖100余包,赚回大半成本。

5年潜伏、一朝暴露。陆某和陶某得到了他们应得的下场:南京下关法院以涉嫌职务侵占的罪名起诉他们,并施行逮捕措施。

2009年5月,陆某以故意泄露国家秘密的罪名被判处1年半的有期徒刑;陶某则故意泄露国家秘密和职务侵占等数罪并罚,判处2年有期徒刑。

事后,下关区的检察长告诉来访者,此次案件乃全国第一例有关非遗项目故意泄露秘密的案件,幸而破案人员及时查破,否则金箔产业势必迎来一场“灭顶性”重创,会给中国金箔产业造成巨大危机。

文/文史旺旺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