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上人口锐减的四段时期
中华历史源远流长,创造出了璀璨的文明,中华民族的发展至世界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汉族作为中国主要的民族,在各朝代,其人口数量也随着社会水平的提高而逐步增加。但汉族人在历史上也经历过几次人口最少的几个时段。下面我们就详细了解一下这几段历史:
第一次,三国时期
秦朝大一统时,全国人口有约3000万人口,虽经秦末汉初战乱,但是全国人口基本在1500万以上。两汉鼎盛时期,全国人口一度达到6000万人口以上。但是经过东汉末年战乱,三国时期的连年战争,据史料记载,天下人口不足十分之一,人口一度降到600-700万左右,尚不如现在北京市人口的三分之一。倘若这个时候遇到强大的异族入侵或者是严重的瘟疫疾病,大汉族都有可能亡族灭种,这也是汉族第一次面临的危难时刻。
三国时期人口减少的原因,主要为战乱。连年战乱,青年劳动力被迫参军,造成良田无人耕种,婴儿出生率降低。粮食产量的降低又加剧了大饥荒的蔓延。据《三国志》卷1《武帝纪》载,战乱期间,曹操军队没吃的,程昱供他三天伙食,餐餐混有人肉;袁绍在河北吃桑椹;袁术在江淮吃水草;刘备被袁术打败后,在广陵人相食;可见当时的惨状,军队都没有吃的,可见当时的百姓生活有多艰难。
董卓
还有战争伤亡和屠城,如董卓经常以杀人为乐,经常出城打猎,其实就是去杀人取乐,回来必将人头挂满战车。还有曹操,曹操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他是三国时期首屈一指的人屠。陶谦部下杀了曹操的父亲,曹操为父报仇雪恨时,“凡杀男女数十万人,鸡犬无余,泗水为之不流”,在曹操征战过程中,凡曹军攻破城邑,就实施屠城,不仅全城丁壮被戮,即使妇孺亦不能幸免。以后曹操又下令:“凡围而后降者不赦,以示威天下。”敌方必须在曹操大军包围城池前放弃抵抗,否则即使投降也照杀不误。此外,曹操在官渡之战中“凡斩首七万余级”。次年他自己也承认:“国中终日行,不见所识,使吾悽怆伤怀。”
第二次,安史之乱
在历史教科书上有安史之乱的介绍,当时华夏大地,遍地烽烟,外族横行,肆意杀戮。
1、唐朝将领安禄山与史思明发动的内乱,安禄山和史思明都是胡人,叛军也主要由同罗、契丹、突厥等胡族组成。
2、河北、山东、河南等华北、中原大部地区,洛阳、长安等沦陷区,战争造成了大量人口的非正常死亡。战争造成黄河流域人口锐减,生产遭到破坏,民不聊生。
3、755年12月16日开始的安史之乱,直到960年宋朝建立,中间两百年几乎都处于乱世。
4、深刻影响了后世中国,宋朝建立之时,面临的局面一点也不乐观,面临辽国的威胁。
5、客观上再次推动北人南渡,促进南方进一步发展,中国的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第三次,崖山之战
崖山之战是张弘范灭宋的地方,从此蒙元统治了中华,在此过程中,汉族差点被灭绝。因为当时蒙元宰相认为,如果灭绝了汉人,就没有可以收税的对象了。
1、元朝灭掉了宋朝,也断绝了繁荣的经济科技文化,从此华夏不再如此繁华。
2、四等人制度,这个大家都知道,汉人位于最末等,价值不如一头羊。
3、十户一把刀,十户人家,只准用一把菜刀,就是控制汉族造反。
4、屠杀,当时对百家姓中前几位,如“赵钱孙李”姓氏的人,实行抓住就杀。
5、初夜制,新娘初夜要交给蒙人,所以民间有“摔头胎”的说法,至今仍有。
6、大牧场设想,当时蒙元认为无需种植庄稼,想把华夏变成大牧场,但后来实施难度太大。
崖山之战
在元朝的诸多制度中,对华夏文化影响非常大,实施了诸多恶政,如诸色户计、投下制、驱口制、匠籍制、籍没制、人殉、宵禁、海禁等,中断了唐宋变革的进程,深刻地重塑了宋后中国的历史。
第四次,明末悲歌
对于明清换代,现在争议很大,有说是历史发展必然,笔者认为只是偶然而已,也是野蛮征服文明。
1、各种屠杀,扬州十日、嘉定三屠、广州屠杀、“江阴八十一日”等等。
2、文字狱,采用文字狱这种阴狠手段,禁锢思想界,扼杀中华文明的创造力。
3、毁书无数,一部《四库全书》,毁掉的书和收录的书差不多,可见危害之深。
4、抑制科学,有人说康熙喜欢科学,但他推广了吗?相反他喜欢科学动机不纯,实际是打压!
5、剃发易服,毁掉汉族衣冠,可以说是“满化”了汉族,并非“汉化”了满族。
6、卖国无数,在晚清时代,将中华5000年的积蓄,出卖无数,让洋人在中华大地上肆虐。
扬州屠城造成上百万人死亡
以上四次汉民族所遇到的黑暗时刻,每次都对汉民族的生存与延续构成重大威胁,特别是第二次和第四次。通过了解历史,正视历史,促进汉民族的不断壮大,发展到今天,汉民族和其它少数民族一起,定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