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望诊大总结
中医望诊大总结
1 望 诊
2 望 诊概念:医生运用视觉,对人体全身和局部的一切情况及其排出物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了解健康或疾病的情况,称为望诊。望全身:神、色、形、态望局部:头面、颈项、五官、皮肤、小儿络脉望排出物:痰涎涕唾、呕吐物、二便望舌:舌质、舌苔
3 一、望 神全身望诊1、神的概念广义——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狭义——人的精神思维。2、望神的意义了解人体脏腑精气盛衰
4 3、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1)得神 概念:又称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 表现:神志清楚,反应灵敏,目光明亮、精彩内
全身望诊3、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1)得神概念:又称有神,是精充、气足、神旺的表现。表现:神志清楚,反应灵敏,目光明亮、精彩内含,面色红润,呼吸平稳,肌肉不削,动作灵活、体态自如。意义:主脏腑精气充足。见于正常人,或轻病而脏腑精气未伤者,预后良好。
5 3、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2)失神 概念: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 表现: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面色晦暗无华,
全身望诊3、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2)失神概念:又称无神,是精损气亏神衰的表现。表现:精神萎靡,或神昏谵语,面色晦暗无华,目暗睛迷,瞳仁呆滞,肌肉消瘦,呼吸微弱,动作迟钝,强迫体位。或见循衣摸床、撮空理线。意义:脏腑功能衰败,预后不良。
6 3、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3)假神 概念:是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的暂时精 神“好转”的虚假征象。 表现:突然目光明亮、神志突然转清、突然
全身望诊3、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3)假神概念:是久病、重病患者突然出现的暂时精神“好转”的虚假征象。表现:突然目光明亮、神志突然转清、突然语言清亮、突然颧红如妆、突然能食。意义:脏腑精气衰竭已极,是阴阳离决的危候。
7 3、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 (4)少神 概念:又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 表现:精神不振,少气懒言,两目乏神,
全身望诊3、神的表现类型及意义(4)少神概念:又称神气不足,是轻度失神的表现。表现:精神不振,少气懒言,两目乏神,面色少华,倦怠乏力,动作迟缓。意义:是正气不足表现。见于虚证或轻病。
8 (1)常色——正常生理情况下的面部颜色与光泽。
全身望诊二、望面色1、面部色诊的原理及临床意义2、常色与病色(1)常色——正常生理情况下的面部颜色与光泽。正常面色:红黄隐隐、明润含蓄。
9 全身望诊(2)五色主病 青色主病 特点 寒证 青紫 痛证 青黑 瘀血 惊风眉间、鼻柱、唇周色青
10 全身望诊(2)五色主病 赤色主病 特点 热证 实热满面通红虚热面部潮红
11 (2)五色主病 黄色 主病 特点 湿证 面黄而垢 脾虚 (血虚) 萎黄:面色淡黄,干萎无泽 (湿阻) 黄胖:面黄虚浮 黄疸 湿热
全身望诊(2)五色主病 黄色主病 特点 湿证面黄而垢脾虚(血虚)萎黄:面色淡黄,干萎无泽(湿阻)黄胖:面黄虚浮黄疸 湿热阳黄:黄色鲜明如橘子寒湿阴黄:黄色晦暗如烟薰
12 全身望诊(2)五色主病 白色主病 特点虚寒(阳虚)白气血亏虚淡白或萎黄脱血淡白无华夺气 苍白
13 全身望诊(2)五色主病 黑色主病 特点 寒证 青黑 肾虚 阳虚黑而暗淡、黧黑阴虚黑而干焦水饮眼眶黑血瘀紫黑、黧黑痛证
14 三、望形态 (一)望形体 形体的变化及意义: 强——实证、热证 弱——虚证、寒证 胖——形盛气虚,肥人多痰 — 易患中风、眩晕
全身望诊三、望形态(一)望形体形体的变化及意义:强——实证、热证弱——虚证、寒证胖——形盛气虚,肥人多痰 — 易患中风、眩晕瘦——形瘦阴虚,瘦人多火 — 易患劳嗽
15 三、望形态 (二)望姿态 1、动静: 动、强、仰、伸——阳、热、实证 静、弱、俯、屈——阴、寒、虚证 2、痛证的特殊姿态——护处必痛
全身望诊三、望形态(二)望姿态1、动静:动、强、仰、伸——阳、热、实证静、弱、俯、屈——阴、寒、虚证2、痛证的特殊姿态——护处必痛
16 三、望形态 3、异常动态: 中风 — 卒然昏倒,伴口眠歪斜,半身不遂 肝风内动 — 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直,双 目上视
全身望诊三、望形态3、异常动态:痫病 — 卒然昏倒,四肢抽搐,口中如作猪羊叫声中风 — 卒然昏倒,伴口眠歪斜,半身不遂肝风内动 — 四肢抽搐,角弓反张,颈项强直,双目上视痿证 — 肢体筋脉驰缓,肌肉痿软无力痹证 — 关节红肿疼痛,活动障碍者
17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 1、头形 过大——脑积水 过小——小脑儿、囟门早闭 方颅——佝偻病 2、头摇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1、头形过大——脑积水过小——小脑儿、囟门早闭方颅——佝偻病2、头摇——肝风上扰,或气血亏虚
18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 2、囟门的变化 囟填(囟门高突)——实热证(温病火邪上攻)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2、囟门的变化囟填(囟门高突)——实热证(温病火邪上攻)囟陷(囟门凹陷)——虚证(气血精亏、吐泻伤津)解颅(囟门迟闭)——肾气亏虚
19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 3、面部的形态改变 面部浮肿——水肿病 面部红肿——抱头火丹 痄腮——温病火毒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3、面部的形态改变面部浮肿——水肿病面部红肿——抱头火丹痄腮——温病火毒口眼歪斜——中风、风邪阻络
20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4、头发的改变白发 脱发 黄干 稀疏血虚、肾虚
21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 5、望颈项 瘿瘤 —— 肝郁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 瘰疬 —— 实:风火时毒 虚: 肺肾阴虚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一)望头面颈项与头发5、望颈项瘿瘤 —— 肝郁气结痰凝,或与地方水土有关瘰疬 —— 实:风火时毒虚: 肺肾阴虚项强 —— 实证项软 —— 虚证
22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二)望目 1、目的五轮学说及脏腑分属 目眦——心(血轮) 白睛——肺(气轮) 黑睛——肝(风轮) 瞳仁——肾(水轮)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二)望目1、目的五轮学说及脏腑分属目眦——心(血轮)白睛——肺(气轮)黑睛——肝(风轮)瞳仁——肾(水轮)眼胞——脾(肉轮)
23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二)望目 2、目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意义 目眦淡白 —— 血虚 目眦色红 —— 心火 目眦 白睛红赤 —— 肺热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二)望目2、目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意义目眦淡白 —— 血虚目眦色红 —— 心火目眦白睛红赤 —— 肺热白睛发黄 —— 黄疸白睛
24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二)望目 2、目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意义 黑珠肿痛 —— 肝火 全目红肿 —— 肝火 黑睛 散大 —— 肾精衰竭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二)望目2、目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意义黑珠肿痛 —— 肝火全目红肿 —— 肝火黑睛散大 —— 肾精衰竭缩小 —— 中毒、肝火瞳仁红肿 —— 脾火下垂 —— 脾虚眼胞
25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三)、望耳 耳的色泽形态改变及其意义 耳实证(如红肿、流脓)—— 肝胆火旺 耳虚证(如干枯、瘦薄)—— 肾虚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三)、望耳耳的色泽形态改变及其意义耳实证(如红肿、流脓)—— 肝胆火旺耳虚证(如干枯、瘦薄)—— 肾虚耳后红络 —— 麻疹先兆耳轮甲错 —— 瘀血、肠痈
26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四)、望鼻 鼻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色青 —— 腹痛 红肿 —— 胃热、血热 酒齄鼻 —— 肺胃湿热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四)、望鼻鼻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色青 —— 腹痛红肿 —— 胃热、血热酒齄鼻 —— 肺胃湿热鼻柱塌陷 —— 梅毒、麻风鼻渊 —— 久流浊涕腥臭(风热、肝胆湿热)
27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五)望口、唇 口与唇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口唇樱桃红 —— 煤气中毒 口腔溃疡 —— 心脾积热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五)望口、唇口与唇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口唇樱桃红 —— 煤气中毒口腔溃疡 —— 心脾积热鹅口疮 —— 脾胃湿热口僻 —— 中风、风中经络
28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六)望齿、龈 齿与龈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 牙齿干燥——胃热、肾阴虚 咬牙啮齿——胃热、虫积、消化不良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六)望齿、龈齿与龈的形态色泽改变及其临床意义:牙齿干燥——胃热、肾阴虚咬牙啮齿——胃热、虫积、消化不良牙龈红肿——胃热牙龈出血——胃火、脾虚
29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七)望咽喉实证(如咽红肿、乳蛾)—— 肺胃热盛虚证(如咽嫩红、少痛)—— 肺肾阴虚白喉 —— 外感疫邪
30 四、望头颈五官九窍 (八)望下窍 阴囊肿大 —— 疝气、水肿 子宫脱垂 —— 中气下陷 脱肛 —— 中气下陷 痔疮 —— 大肠湿热、大肠燥热
局部望诊四、望头颈五官九窍(八)望下窍阴囊肿大 —— 疝气、水肿子宫脱垂 —— 中气下陷脱肛 —— 中气下陷痔疮 —— 大肠湿热、大肠燥热
31 五、望皮肤 (一)、色泽形态 红 —— 丹毒 黄 —— 黄疸 白斑 —— 白驳风 肌肤甲错 —— 血瘀 (二)斑疹 斑 —— 阳斑:热迫血行
局部望诊五、望皮肤(一)、色泽形态红 —— 丹毒 黄 —— 黄疸白斑 —— 白驳风 肌肤甲错 —— 血瘀(二)斑疹斑 —— 阳斑:热迫血行阴斑:脾不统血疹 —— 麻疹:风热时邪风疹:外感风邪隐疹:营血亏虚,风邪入络
32 五、望皮肤 (三)白 ——湿郁,汗出不彻 (四)疮疡 痈:—— 湿热火毒 疽:—— 气血亏虚、阴寒凝滞 疔:—— 外感风热,或内生火毒
局部望诊(三)白——湿郁,汗出不彻(四)疮疡痈:—— 湿热火毒疽:—— 气血亏虚、阴寒凝滞疔:—— 外感风热,或内生火毒疖:—— 外感热毒,或湿热内蕴
33 六、望络脉(一)适用年龄——3岁以下小儿(二)三关划分分为风关、气关、命关
34 六、望络脉 (三)形色主病 浮显易见 —— 表证 沉隐模糊 —— 里证 1、浮沉分表里 鲜红 —— 外感表证 紫红 —— 里热
色青 —— 痛、惊紫黑 —— 血络闭郁2、红紫辨寒热
35 六、望络脉 (三)形色主病 色淡 —— 虚证 色滞 —— 实证 3、淡滞定虚实 风关 —— 病情轻浅 气关 —— 病位较深 4、三关测轻重
命关 —— 病情深重4、三关测轻重
36 七、望排出物与分泌物 (一)望痰涎 1、痰 寒痰——清稀色白、灰黑点 热痰——痰黄质稠 湿痰——痰多色白易咯 燥痰——痰少而粘难咯
脓血痰——肺痈痰中带血——肺络损伤
37 七、望排出物与分泌物(一)望痰涎2、涎清稀——脾胃虚寒胶粘——脾胃湿热
38 七、望排出物与分泌物 (二)呕吐物 清稀无臭 —— 寒呕 秽浊酸臭 —— 热呕 呕吐不消化食物 —— 食滞 黄绿苦水 —— 肝胆郁热
清水痰涎 —— 痰饮呕血 —— 胃热、肝火、血瘀
39 七、望排出物与分泌物 (三)大便 清稀如水 —— 寒湿 黄褐稀烂 —— 湿热、食滞 完谷不化 —— 脾虚 脓血便 —— 痢疾
便血 —— 近血(大肠风燥)远血(胃热、脾不统血)
40 七、望排出物与分泌物 (四)小便 清长 —— 虚寒 短黄 —— 实热 尿血 —— 实热、湿热、脾肾不固 尿中沙石 —— 石淋
小便混浊 —— 肾虚、湿热
41 八、望 舌 (一)舌的组织结构 轮廓乳头——分布于舌根部 蕈状乳头——舌尖边部较多 舌 背 丝状乳头——舌苔的主要组成 (舌面粘膜) 舌
八、望 舌(一)舌的组织结构舌 背(舌面粘膜)轮廓乳头——分布于舌根部蕈状乳头——舌尖边部较多丝状乳头——舌苔的主要组成舌 底:舌下络脉。舌
42 (二)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 1、心开窍于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 3、脾开窍于口,脾为气血化生之源。 (三)舌的脏腑分部 舌尖 —— 心肺
舌诊(二)舌与脏腑经络的关系1、心开窍于舌,心为五脏六腑之大主;3、脾开窍于口,脾为气血化生之源。(三)舌的脏腑分部舌尖 —— 心肺舌中 —— 脾胃舌根 —— 肾舌边 —— 肝胆
43 舌诊(四)舌诊的方法和注意事项1、方法(1)伸舌姿势(2)顺序
44 2、注意事项(1)光线(2)饮食影响(3)染苔
45 舌诊(五)舌诊的内容望舌质——脏腑气血的盛衰望舌苔——苔质、苔色邪气的浅深、胃气的有无正常舌象:淡红舌、薄白苔。淡红舌、薄白苔
46 (六)望舌质 1、舌色 舌色的变化有:淡白、红、绛、紫。 (1)淡白舌 舌象:舌色较淡红舌浅,白色多 而红色少。 主病:虚证,寒证
舌诊(六)望舌质 1、舌色舌色的变化有:淡白、红、绛、紫。(1)淡白舌舌象:舌色较淡红舌浅,白色多而红色少。主病:虚证,寒证舌淡苔白有齿印
47 舌诊(六)望舌质 1、舌色(2)红舌舌象:舌色呈鲜红色。主病:实热证——舌红绛苔黄阴虚证——舌红绛少苔或无苔舌红苔黄
48 (3)绛舌舌象:舌色呈深红色。主病:热重。
49 舌诊(4)紫舌舌象:舌色呈青色或紫色。主病:热入营血——舌紫绛苔焦黄阴寒内盛——舌淡紫苔滑血瘀证——舌紫暗或紫斑舌紫暗、紫斑
50 舌形变化有:老嫩、胖大、肿胀、瘦薄、芒刺、裂纹。
舌诊(六)望舌质 2、舌形舌形变化有:老嫩、胖大、肿胀、瘦薄、芒刺、裂纹。(1)老嫩舌象:舌体坚敛苍老者为老舌;舌体浮胖娇嫩者为嫩舌。老舌主病:老舌主实证嫩舌主虚证嫩舌
51 舌诊(六)望舌质 3、舌形(2)胖大、肿胀舌象:舌体大而厚,甚则肿胀而不能回缩。主病:水湿痰饮 —— 舌体胖大色淡胖大舌
52 舌诊(六)望舌质(3)瘦薄舌舌象:舌体瘦小而薄。主病:气血两虚——舌淡白瘦小阴虚火旺——舌红绛瘦小舌淡白瘦薄舌绛瘦小
53 舌诊(六)望舌质(4)芒刺舌舌象:蕈状乳头肿胀高突,甚则形如芒刺。主病:实热证。舌红点刺
54 舌诊(六)望舌质(5)裂纹舌舌象:舌面上出现各种裂纹或裂沟,深浅不一。主病:热盛伤阴——舌红苔黄干有裂纹舌红干有裂纹
55 舌诊(六)望舌质(6)舌下络脉正常舌下络脉色淡红,润而有津。舌下络脉青紫曲张 —— 气滞血瘀舌下络脉青紫曲张
56 (六)望舌质 3、舌态 舌态变化有:强硬、痿软、歪斜、颤动、吐弄、短缩。 (1)强硬舌 舌象: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
舌诊(六)望舌质 3、舌态舌态变化有:强硬、痿软、歪斜、颤动、吐弄、短缩。(1)强硬舌舌象:舌体板硬强直,运动不灵。主病:热入心包——舌强硬而色红绛热盛伤津——舌强硬而色红绛舌强硬色红
57 舌诊(六)望舌质 4、舌态(2)痿软舌舌象:舌体软弱,无力运动及伸缩。主病:气血俱虚——舌淡白而痿软
58 舌诊(六)望舌质(3)歪斜舌舌象:伸舌时舌体不由自主地歪向一侧。主病:中风、中风先兆。
59 (六)望舌质 (4)颤动舌 舌象: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止。 主病:肝风内动。 (5)吐弄舌 舌象:舌伸出口外不收者为吐舌;舌微露出口,
舌诊(4)颤动舌舌象:舌体震颤、抖动,不能自止。主病:肝风内动。(5)吐弄舌舌象:舌伸出口外不收者为吐舌;舌微露出口,旋即收回,或反复舐口唇者为弄。主病:心脾积热(吐舌);动风(弄舌)。
60 舌诊(七)望舌苔 1、苔色苔色的变化有:白、黄、灰、黑。(1)白苔舌象:舌苔颜色呈白色主病:表证——舌苔薄白寒证——舌苔白厚湿润
61 舌诊(七)望舌苔 1、苔色(2)黄苔舌象:舌苔颜色呈黄色。主病:里证、热证。(浅黄热轻、深黄热重、焦黄热极)
62 (七)望舌苔 1、苔色 舌诊(3)灰苔舌象:舌苔颜色呈浅黑(灰)色。主病:里寒证 里热证
63 (4)黑苔舌象:舌苔颜色呈黑色。主病:寒极——舌淡胖嫩苔灰黑热极——舌红绛苔焦黑
64 (七)望舌质 2、苔质 苔质的变化有:厚薄、润燥、腻腐、剥落。 (1)厚薄 舌象:透过舌苔可隐隐见到舌质者称为薄苔;
(七)望舌质 2、苔质舌诊苔质的变化有:厚薄、润燥、腻腐、剥落。(1)厚薄舌象:透过舌苔可隐隐见到舌质者称为薄苔;透过舌苔不能见到舌质者为厚苔。主病:薄苔主表证;厚苔主里证(痰饮水湿等)。薄苔 厚苔
65 (七)望舌质 2、苔质 (2)润燥 舌象:舌苔干湿适中为润; 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者为滑苔; 舌苔干燥无津者为燥苔。
舌诊(七)望舌质 2、苔质(2)润燥舌象:舌苔干湿适中为润;舌面水分过多,伸舌欲滴者为滑苔;舌苔干燥无津者为燥苔。主病:润苔见于正常人。滑苔主阳虚、津液内停;燥苔主津液大伤(热盛、吐泻等)。滑苔 燥苔
66 (七)望舌质 2、苔质 (3)腐腻 舌象:苔质粒大疏松,揩之可去者为腐苔; 苔质细腻致密,揩之不去者为腻苔。 主病:湿浊、痰饮、食积。 腐苔
舌诊(七)望舌质 2、苔质(3)腐腻舌象:苔质粒大疏松,揩之可去者为腐苔;苔质细腻致密,揩之不去者为腻苔。主病:湿浊、痰饮、食积。腐苔 腻苔
67 舌诊(七)望舌质 2、苔质(4)剥落苔舌象:舌苔部分或全部剥落。主病:胃气亏虚——舌淡苔剥胃阴枯竭——舌红绛苔剥
68 舌诊(八)舌诊的临床意义1、判断正气的盛衰;2、分辨病位的深浅;3、区别病邪的性质;4、推断病势的进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