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为什么会爆炸起火?充电时,先插电源口还是充电口?
近日,电动车爆炸起火的新闻再次登上热搜。
杭州一电动自行车在行驶过程中突然起火,车上一对父女被严重烧伤,令人揪心。
新闻截图
事故原因初步判断为锂电池的起火爆炸。
检索新闻,可以发现电动车爆炸并不是偶然事件。
甚至有人在家里客厅给电动车充电,突然引发爆炸,整个过程仅仅13秒,一个家被烧得面目全非。
那为什么电动车广泛使用锂电池?锂电池为什么会爆炸起火?我们该如何避免事故的发生呢?
今天就一起来了解一下。
电动车为啥要用锂电池?
通常适用于电动车的动力电池,可以分为锂电池和铅酸电池两大类。
而锂电池因为功率密度高、重量轻、对环境友好等特点,成为了电动车的首选动力电源。
锂电池(作者供图)
据中国电子工业标准化技术协会(CESA)统计的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新增电化学储能装机容量中,锂电池占据了97.1%,在市场上具有一定的优势。
那锂电池真的安全吗?又为什么会爆炸起火?
锂电池为什么会爆炸?
锂电池,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移动实现充放电过程,从原理上看,造成锂电池爆炸最主要的因素有过充和短路两大类。
过充,主要发生在锂电池的充电过程,由于电池存在电阻,充电过程中电池会蓄积大量的热量。锂电池中的保护装置可以通过检测电压的方式,对过充进行一定程度的保护。
但是,当过充时间过长,电压持续过高时,锂离子电池内部容易出现枝晶短路,导致锂电池温度和压力不断上升,从而产生爆炸、起火的风险。
短路,则主要发生在锂电池的使用过程中,锂电池在使用时,自身温度会持续上升,同时电池也维护正常的散热。
如果因为外界因素导致电池温度过高,则容易导致电池隔膜损坏,引起短路,从而造成内部热量积累过多,引发链式化学反应,造成电池爆炸燃烧。
因此,有些小伙伴纷纷表示,锂电池不安全,还是及时更换铅酸电池更好,那究竟是真是假呢?接着往下看……
铅酸电池更安全?
铅酸电池在电动车、通讯基站和一些便携式设备中都有应用。
和锂电池相比,铅酸电池的管理系统中缺乏充电时对电池的过充保护,很多充电器也无法做到满电后断电,在过充时爆炸几率比锂电池更高;并且,铅酸电池的电解液为强腐蚀性的硫酸,发生漏液或者爆炸时,危害要比锂电池更大。
总体来说,铅酸电池的安全性并不如锂电池。
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避免铅酸电池直接接触金属制品,以免引起腐蚀,同时避免电池直接接近热源,导致温度过高,引发起火。
私自更换电池,究竟有多危险?
1.电池尺寸发生变化,容易造成内部电池晃动,影响使用寿命。
2.锂电池和铅酸电池的充电器并不通用,一旦混用充电时会存在安全隐患。
3.私自改装很难保证电池的连接完全合乎安全准则,运行时有发生短路、爆炸的风险。
电动车电池一般寿命为1-2年,如果充电时电池发热严重,肉眼可见的破损和变形,如电池鼓包、电池外壳破损,也要到专业的维修点进行更换。
此外,“一充就满,一跑就光”。这是电池硫化最典型的特征,此时电池已经失效,需及时更换电池。
其他电池的使用指南
1.手机电池
给锂电池充电时,需要严格遵守厂家提供的充电时间,满电后及时终止充电,连续充电不超过8小时。同时,不在过高和过低的温度环境下充电,充电时远离卧室,杜绝可燃物。
尽量选择原装充电器,避免选用不合格的第三方充电器。
2.碱性电池
碱性电池,主要用在家用设备中,如钟表、遥控器、玩具等,也就是我们常说的“5号电池”,“7号电池”。
碱性电池,在过度放电时会出现“漏液”现象,碱液具有腐蚀性,会损坏所使用的设备。
因此,在使用碱性电池时,需要注意及时更换低电量电池,切不可将电池长期存放在设备中,同时避免将电池放入明火中,以免引发爆炸。
如何避免事故发生?
1.合理充电,避免过充
充电时,先插电池插头,再插电源插头;
拔电时,先拔电源插头,再拔电池插头,注意时间不宜过长。
2.选用正规厂商的电动车和电池产品
正规厂商的电动车和电池产品往往进行过严格的安全测试,更有安全保障。
非标准电动车往往在电池和电路连接上大概率会存在一定的问题,充电和使用过程中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3.切勿私自改装电动车
私自扩容电池和电瓶在拼装工艺和电芯选择上难以保证原厂的质量,从而使得电池在使用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短路问题。
4.使用电动车配备的原装充电器
原装充电器往往会与电池的充电保护功能相适配,而第三方充电器在此方面缺乏保障,可能会导致电池损坏,引发安全事故。
5.尽量选择统一配置的充电、停放地点
充电、停放电动车时尽量选择统一配置,具有较高安全保障的地点,切勿在楼道、公共门厅等民用公共区域充电和停放电动车。
6.避免在阳光下直接暴晒电池
外界温度过高容易影响锂电池本身的散热,从而导致电池内部温度过高,引发隔膜熔穿和短路现象。
因此,应该避免电池直接暴晒,同时也不要靠近温度过高的热源。
综上所述
日常生活中
一定要注意正确使用电池
电动车不要私自更换电池
尽量安放在统一配置的停放地点
切记不要放在楼道和公共门厅
本文专家:褚昱昊,北京化工大学博士,中国石化北京化工研究院工程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