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能是不识字的樵夫,后来成为禅宗六祖,为何六祖过后衣钵不传呢
惠能本是一位目不识丁的樵夫,后来成为了著名的禅宗六祖,他奠定了禅宗的主流地位,更是让佛教中国化,成为了我国禅宗的真正创始人。
他的《六祖坛经》,是唯一一部不是佛祖所说的佛经,可谓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正是他倡导的顿悟法门,用简单、通俗、易懂的修持方法,让禅宗得以快速的发展和传承下去,同时在我国佛教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就是这样一位著名的禅宗高僧,为何在他圆寂前,没有把自己的衣钵传承下去呢?想要探究其中的真相,我们先来了解一下禅宗的发源史。
古有“拈花一笑”、“佛祖传法”,后有“达摩东渡”,禅宗开始“开枝散叶”
昔年,佛祖在灵山法会上,为弟子讲经说法,然后拿出一朵金婆罗花,面对一众弟子,而众弟子不知其意,佛祖却不说话,迦叶尊者则会心一笑,成就了一段“拈花一笑”的典故。
佛祖当时说:“吾有正法眼藏,涅盘妙心,实相无相,微妙法门,不立文字,教外别传,付嘱摩柯迦叶”。这就是禅宗的缘起,佛祖还把紫金钵盂、木棉袈裟传给迦叶,说明他已经继承了此法,以此为衣钵信物,
迦叶得佛祖传授心印,后更是把此法传与阿难、龙树菩萨等人,随着时间的流逝,一直传到菩提达摩,此时已经传到了第28代。
到了公元526年,菩提达摩东渡来到我国,开始传播此心法,后来经过二祖、三祖、四祖等人的传播,到了五祖弘忍,而惠能以“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法偈,得到了五祖的认可,认为惠能已经明心见性,便把衣钵传与六祖惠能。
自此,禅宗开始在我国得到了发展和传播,出现了“一花开五叶”的盛世局面,而六祖惠能更是把禅宗发展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使禅宗奠定了主流地位。
六祖惠能过后为何不在衣钵传承了呢?
当时的南禅宗可谓是得到了人们的认可,还得到了发展和传播,那么为何六祖惠能不在衣钵传承了呢?
基于这个问题,人们提出了不同的见解,但是最流行的有三种看法。
第一种:禅宗传承的衣钵袈裟被武则天拿走了。
当时惠能的南宗禅在传播,而师兄神秀的北宗禅也在发展,两人形成了“南顿北渐”之说,而且当时惠能并没有神秀出名,神秀认为这样不利于禅宗的发展,于是一再强调,自己的师弟惠能才是接法人。
到了长寿元年,武则天曾请六祖惠能前来,而六祖婉言拒绝,到了万岁通天元年,再次邀请,结果惠能不愿前来,于是武则天只能请来袈裟进行供养。
试问一下,这袈裟可是禅宗传承的信物,根据《历代法宝记》记载,从菩提达摩一直到六祖惠能,此袈裟可是作为禅宗传人的唯一信物啊,而且禅宗传承,对内则是“以印证心”,对外则是“袈裟”,现在衣钵传承的信物没有了,怎么去传承呢?又怎么能得到人们的认可呢?
第二种:依据菩提达摩的夙愿
当年,菩提达摩把心法和衣钵传给二祖慧可时,就曾说过:“当我归西两百年以后,衣钵便须止而不传”。到了六祖惠能时,刚好到了200年的时间。
而且达摩曾说:“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花开五叶,结果自然成”。六祖惠能正是领悟了菩提达摩的偈语,所以才会选择“传法不传衣”。
第三种:为了让禅宗更好地得到发展
五祖弘忍当年传衣钵给六祖惠能时,就曾说过:“衣为争端,止汝勿传。若传此衣,命如悬丝,汝须速去,恐人害汝”。
意思是,古往今来,弟子们为了争夺衣钵,而发生争端,只会让禅宗无法发展,弟子也会陷入“明心见性”的业障,只有不传承衣钵,方可断了他们的执念,让他们好好的去修行。
而且禅宗传到四祖和五祖时,他们就已经有了“分头并弘”的想法,还私下给弟子进行讲法。
正如弟子法海曾问六祖惠能这样一个问题,“和尚入灭之后,衣法当付何人”,而惠能说:“今为汝等说法,不付其衣”。直接点明了自己“传法不传衣”。
何况当时,六祖惠能在曹溪大兴禅宗,其座下弟子更是不计其数,而得法者更是有43人,其中最著名的当属南岳怀让禅师与青原行思禅师。
虽然《付法藏因缘传》记载:“一代一人的付法指临终付与”,衣钵只能传与一人,只能一人得法,其他人将无缘,而如果只传法呢?就会让更多的人得法,这样更有利于禅宗的传播和发展。
所以六祖惠能过后,只传法而不传衣钵,至于第一种说法,这是不可信的,第二种说法,也只是为了让禅宗得到发展和传播。
正是为了让禅宗得到更好的传承,所以六祖做出了这个决定,以至于禅宗到了后期,出现了“五家七宗”的局面,可谓是真正的让禅宗开枝散叶,奠定了禅宗的主流地位,同时这也是六祖惠能智慧的一种体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