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液经法: 大白虎汤(35)

原方:大白虎汤:治天行热病(即温病),心中烦热(指烦热烦躁、发热恶热之类内热的表现),时(时时、有时、时常)自汗出(这里是“时自汗出”而不是小白虎汤证的“大汗出不止”,说明内热有所消散,蒸迫体内津液(水分)外泄以散热、降温的迫切性已经减弱了不少,因此这里去掉了以治实热、燥热为主的知母不用,而改用了以治虚热为主的淡竹叶和以补养津液、治虚热燥涸证为主的麦冬来治疗),口舌干燥,渴欲饮水(以上即小白虎汤证),时呷嗽(衣之镖注为“咳嗽而气急,呀呷有声之状”,即咳嗽、咯痰吐痰之类的表现,有用半夏、杏仁、葶苈子、浙贝母、苏子、瓜蒌皮之类祛痰瘀的机会)不已,久不解者方。

石膏(如鸡子大,一枚,打),麦门冬半升,甘草(炙)二两,粳米六合,半夏半升,生姜(切)二两,竹叶三大握。

上七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粳米,米熟讫,去米,内诸药,煮至六升,去滓,温服二升,日三服。

参考比例:生石膏十六,淡竹叶三,麦冬三,甘草二,粳米三,半夏三;煎汤,分三服。

合方分解:1、大白虎汤=(小白虎汤-知母+淡竹叶、麦冬)(经过这种加减变化之后,本方与小白虎汤相比,清热的作用有所减弱,而润燥补津液的作用则有所加强,更适合用于温热病后期热有所减、燥有所加的证情变化的治疗。从中可以看到古人据证用药时辨证的精准、精细,确实令人佩服,这种认真、仔细的态度值得我们去好好学习、继承和弘扬)+半夏(祛痰瘀)+生姜(这里用生姜是毫无依据的,是完全不对证的,原文或有错简,生姜当删去不用为好。仲景的竹叶石膏汤就是没有生姜的)。

2、大白虎汤=竹叶石膏汤-红参(从本条的“口舌干燥,渴欲饮水”来看,是会有消渴的可能性的,因此也会有用红参治疗的机会,所以本方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据证留用红参而不去掉)。

按:从上面的学习可见,白虎汤(小白虎汤)、白虎加人参汤、竹叶石膏汤、大白虎汤之类,实际是同一个系列的据证加减变化的不同使用方法,宜互参。

另外,本方在实际应用时,也可以据证用杏仁、葶苈子、浙贝母、苏子、瓜蒌皮之类的祛痰瘀药去取代半夏以治疗“时呷嗽”证,不必拘执于原方而去用半夏,这也是本方常用的变化使用方法。

辅行诀的大白虎汤里面的生姜就是伤寒论里面的竹叶石膏汤换了人参,其他的药都一样。也是治疗天行病,心中烦热,时自汗出,口舌干燥,渴欲饮水,时呷嗽不已,干咳久久不解。这是治疗大热病后期气阴两伤的方子,发高烧治疗了十天半月了,已经不太烧了,但是阴液明显伤到了,出现的阴虚燥咳的症状,已经进入调养阶段了。需要用生石膏,不要用煅石膏,否则就会失去作用。煅石膏是收敛用的,张锡纯就着重用生石膏,这里还是用鸡子大小。

不用知母了,改成麦门冬了,麦门冬能养心肺胃的阴液。知母是清肺、入大肠,肺与大肠相表里,用它可以清理干燥的大便。知母还有安神的作用,比如酸枣仁汤中得知母就是起到了凉降安神的作用。大白虎汤的热劲已经小一点了,明显伤到肺胃的津液了,就不用太凉的药了。要用一些滋阴的药,这两味都是养阴的药,区别是知母为苦味的寒药,而麦门冬是养胃的酸味药。麦门冬就是麦冬,跟天门冬也不是一回事,但是作用差不太多。天门冬可以养肺肾,都是肉质的东西,养阴比较好。

再加上炙甘草、粳米、半夏、竹叶、生姜,张仲景看到气血两虚了,就加上了养气的人参。也就是党参,可以补气生津养胃。辅行诀怕伤到胃气,就用了生姜。半夏是右降肺胃关键的东西,胃气降肺气则降,就是把中土旋转一下。半夏本身是辛燥药,用到在这里就非常巧妙。生石膏和麦冬这些纯滋阴的药使胃受不了,半夏可以使阴液充分吸收、化开。

苦味的竹叶可以降心火、清肺,小白虎汤证是实热,而大白虎汤就是虚热了。有一部分就是阴虚内热了,竹叶这种非常轻清的药可以把心火清掉,但它不是燥药。黄连也是清心火的,不用它是因为它是一种苦燥药,这样用药就非常细了。麦冬其实是甘味的,尝着没味,但是辅行诀把它归为酸味了。酸甘化阴,这种药养阴但对胃危害不大。因为气阴两亏的人比较弱了,就加了很多右旋降胃气的药。这种阴虚肺热的干咳一到下午就厉害,因为下午相当于秋金敛降的时候,阳明燥热很重。

白虎汤证一定是阳明证,但阳明证不一定是白虎汤证,大承气汤证也是阳明证。这些方子完全是按照青龙、朱雀、白虎、玄武等时空因素起名的,时空和脏腑是相互呼应的。摸脉和看人面色也是根据时间,如果冬天天气凉降的时候人的脸还发红,那就是秋气不降。肺金凉气降不下来,就证明他的肝阳升的太过了,如果金气厉害就能把肝火大制约住,气短的症状就会减轻。如果是一年四季都是脸红,就可能是脂肪肝的肝上亏虚。老是红光满面的还可能是心火总不往下走的问题,脸红有很多种原因,阳明证、动脉硬化都可能引起,总之还是火郁住了。

口干如果伤到肺阴就可能和发烧有关系,口干也分很多种,五苓散证就是喝水不解渴的口干。真武汤证就是肾水不济,不能正常蒸化引起的口干。中医不能什么病开什么方,必须得根据望闻问切的四诊开出方子来。

下面是竹叶石膏汤网址,谢谢您的光临!

(0)

相关推荐

  • 小孩紫癜不好治吗?!

    某小孩7岁,2021年1月2日初诊 大家先看舌图和脚部紫癜: 当时见证:流清涕,无发热,汗多口渴多饮,纳差,体瘦,大便干,日一次,尿黄,舌红苔白腻. 处方:杏仁石膏汤加减: 杏仁10克,石膏20克,枳 ...

  • 经方中医程医生:三部六病版《伤寒论今释》竹叶石膏汤证之第397

    中部病辩证 一.少阳病 二.少阴病 三.部证 四.合病.合证 12.竹叶石膏汤证 少阳少阴合病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竹叶石膏汤主之. 397.伤寒解后,虚羸少气,气逆欲吐者,竹叶石膏 ...

  • 白发伤寒论|第七十二讲(395.396.397.398)

    第七十二讲 讲述:白发渔樵 编辑:达生    标蓝:原文    标红:药证    标绿:知识点 395.大病差后.从腰以下.有水气者.牡蛎泽泻散主之. 这个散没用过,方子里面有很多海产品,牡蛎.海藻啊 ...

  • 跟我记方剂14-清气分热:白虎汤、竹叶石膏汤

    第四章 清热剂 第四章清热剂[要求]1.清热剂的概念.适应范围.分类及应用注意事项.2.掌握:白虎汤.犀角地黄汤.清营汤.黄连解毒汤.普济消毒饮.导赤散.龙胆泻肝汤.泻白散.清胃散.芍药汤.青蒿鳖甲汤 ...

  • 黄连汤合竹叶石膏汤加减治疗抑郁症医案

    2021-06-07 初诊:女,43岁,双下肢烦.双足恶风冷汗出.后背僵痛不能卧活动后缓解.咽如炙脔. 西医诊断:抑郁症 舌诊:舌淡少苔,舌尖红 脉诊:72次/分,左长右短,左沉取涩,右沉取滑. 方剂 ...

  • 民医讲汤液经法第3,4讲:小补肝汤 大补肝汤

    大补肝汤 讲于大汉医魂QQ群:123637863 医者仁心(544819248)  19:59:55 请民医讲课! 赤脚民医(404993129)  20:01:58 今天没什么好讲的了,因为前面讲的 ...

  • 汤液经法: 大玄武汤(39)

    原方:大玄武汤:治肾气虚疲,少腹中冷(即腹中冷痛,有用附子.干姜的机会),腰背沉重(是水气瘀滞的表现,有用茯苓.白术的机会),四肢清冷(即四肢逆冷之类,有用四逆汤的机会),小便不利(有用茯苓.白术的机 ...

  • 汤液经法: 大朱鸟汤(37)

    原方:大朱鸟汤:治天行热病,恶毒痢(指热痢.血痢),重下,日数十行(指下利严重),痢下纯血(以上即小朱鸟汤证),羸瘦如柴(说明津血耗损严重,有用红枣.胶饴.鸡子黄.阿胶之类去补养津血.补充营养的机会) ...

  • 汤液经法: 小白虎汤(34)

    原方:小白虎汤:治天行热病(指温热病,即现在所说的温病),大汗出不止(同时会有发热(发烧)不恶寒而反恶热.烦热.烦躁的表现,是阳明病内热炽盛.蒸迫体内津液(水分)外泄欲散热的表现,有用石膏.知母清除内 ...

  • 汤液经法: 大阴旦汤 小柴胡汤 (31)

    大阴旦汤   原方:大阴旦汤:治凡病头目眩晕(一是指内热上熏所致的眼花.眼蒙.眼涩的目眩证,有用黄芩的机会:二是指痰涎壅盛所致的呕吐.眩晕证,有用半夏的机会),咽中干(指口苦咽干之类上热的证情,有用黄 ...

  • 汤液经法: 大阳旦汤 黄芪建中汤(29)

    原方:大阳旦汤:治凡病汗出(自汗出)不止(暗示津血虚损严重),身劳(指疲惫.疲劳)力怯,恶风凉(即恶寒.此处没说发热.发烧,临床上常有恶寒而不发热或发热极少而恶寒极重之类的表现,是里虚寒.肌体失养之类 ...

  • 汤液经法: 五脏用药法药大补汤别集(23)

    下面讲五脏用药法药大补汤别集,是张大昌他爷爷留下来的,不知道是不是辅行诀里面的东西,但是辅行诀里面没有这些方子.可能是他爷爷自己发挥的,这本书在文革时被烧了,从废纸堆里拣出来一部分.我理解他的思路特别 ...

  • 汤液经法:救误大泻肺汤 (21)

    救误大泻肺汤是误用火法,其人血素燥,致令神识迷妄,似近于痴,吐血衄血,胸中烦满,气不畅者.病人本身是阴虚血热燥的体质,发高烧老用艾灸烤,热邪进入到血液里面了.有些民间乱用火神派的思路,真正的火神派也不 ...

  • 汤液经法:救误大泻肝汤 大泻心汤(20)

    今天咱们开始讲救误五大泻汤,先说救误大泻肝汤,治疗误用吐法,其人神气素虚,有痰澼发动,呕吐不止,惊烦不止.处方是枳实.白芍.旋覆花.竹叶.代赫石,不该用吐法的病用了吐法.因为心藏神,神气素虚就是心气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