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威点评荷花诗
这10首诗,是魏县诗协征集到的《荷花》诗的其中一部分,尽管点评时很认真,但由于水平所限,肯定还会有失于偏颇的问题。欢迎作者本人或第三方提出自己看法,共同探讨,以利于提高。
一、
益民河一撇
文/张学敬
益民河水泛清波,十里南塘育碧荷。
攘攘千枝擎雨盖,浮香入夏日增多。
第一次接触学敬的诗,感觉句子很老道,可见有一定功力。这首诗最好的一句是结尾,读来如见其美,如闻其香。“浮香入夏日增多”,把人带入一个纯净、清香的世界。
感觉还有不尽人意处:
1、益民河水和十里南塘,语意重复。应把清波与碧荷写在一处,比如:“十里清波育碧荷”,节省出一个句子的地方,去加载其他内容,使作品更充实些。
2、第三句在千枝前面用“攘攘”二字做修饰,似乎不妥。因为全诗是用“清波”、“碧荷”、“浮香”这些清新的句子贯穿的,而“攘攘”的意思是纷乱,这样和全诗景物不协调,破坏了一份好心情。
3、擎雨盖,是指荷叶,而不是枝。藕就是茎,叶子直接生在藕节上,不存在千枝。
4、题目《益民河一撇》,内容有很大的不确定性,还是以荷为题好。题目中的“一撇”应是“一瞥”字之误。
二、
咏小荷
文/无章
田田碧浪托红妆,炫舞满池情势狂。
近岸一支方吐蕾,欲施粉箭射骄阳。
这首《咏小荷》与学敬那首一样,都是站在客观立场上吟咏的。这首读来意境更高放,文字更清空,想象更飘逸。一改其他作品只写荷的“濯清涟而不妖”的特点,而别开生面,把一池小荷写得不仅美丽而且活泼。在表现手法上也有其独到之处,以物象取胜,以眼界远近落笔,分别勾列出两个画面,颇有情致。先是全镜头,把荷花衣着和神态刻画出来,而后用特写镜头,专门写“近岸一支”,面和点都写到了,从而增加了诗的内容含量。第三句“近岸一支方吐蕾”巧妙的利用了荷花绽放时间有先后不同这一现象,承上启下很得法。末句“欲施粉箭射骄阳”。用意很深,非仔细琢磨不得其中真味。
有个问题,我还不是那么清楚,说出来共同探讨:关于用词,第一句“田田碧浪”直接写田田而不提是荷叶,就像直接写滂沱而不提雨或泪一样,因为我没这个用语习惯,是否妥当可斟酌。
三、
荷塘趣
文/问非
潋滟青莲伏满塘,芙蓉绽艳溢芬芳。
金蛙鼓鼓浮波上,笑视蜻蜓去远方。
这首诗写得朴实顺畅,通晓明白,好像是我们身边事,四种景象都是大家熟知,很有亲切感。
末句意思可再斟酌,蜻蜓从远方来凑趣,还是不感兴趣而到远方去,其意境会大不一样。
四、
荷花
文/崔运强
出水婀娜绽雅容,藕根笑对烂泥丛。
污流未改高洁色,雨打风摇渡众生。
这首诗写得按部就班,娓娓道来,就像拉家常一样平和自然,没有矫揉造作之词,这是很好的。不过,诗是创造的艺术,应该通过自己的思考和创造,塑造新的鲜明的形象和表述深刻的含义,才能令读者感动。也就是,诗贵在道前人所未道,这首有点默守陈规,只是对传统意义上的“出淤泥而不染”的重述。
五、
莲
文/杨丽敏
天性远尘烟,娉婷翠碧间。
出泥衣带露,照水貌羞仙。
做客瑶池上,诵经佛祖边。
人生如有幸,最是伴青莲。
这首五律,读后颇有感慨。特别是中间四句,是整诗的艺术中心,不仅格律整齐,对仗工整,且在节奏上也很讲究:颔联2—1—2,颈联2—2—1。颔联末字名词,颈联末字方位词,很是地道。
从内容上讲,取材明丽,感情真挚,“天性远尘烟,娉婷翠碧间。”难得这份从容和恬淡。从格调上讲,舒缓沉稳,澄清透明,“人生若有幸,最是伴青莲。”彰显出了作者洁身自守的心意,读起来意味悠长,引人深思。在质朴的倾诉中表达出婉转之韵致。
这首诗的第一个特点是“意老言白”的朴素,写荷花却摈弃藻词和脂粉气,不刻意求新求怪。第二个特点是佛心和诗性的融合,悠远简古,清爽干净。第三个特点是清凉的心态,写俏丽的荷花,却不徜徉于儿女情长和人事纠葛。这些都是难能可贵的。
这首诗的结尾虽然有韵致,但是感觉稍欠襟抱,仍有拔高的空间。比如可以将诗托举一下,使自身超然物外,将会为之增色。
六、
咏荷
文/宋艳霞
立根只在水泥中,花瓣凋零露藕蓬。
亦赏亦食人众爱,不枝不蔓伴清风。
正像苏东坡写庐山,“横看成岭侧成峰”。这首诗,也是换个角度看荷花,避免了和别人撞车。前人咏荷者众,如果从同一个角度去写,要超越是很不容易的事。这首诗从选材上,就占据了优势,从而获得了发挥的自由。“尖尖角”是个风景,“别样红”是个风景,同样“露藕蓬”也不失为是另一种风景。
在句子上,尚需认真打磨,才能顺畅。比如,为了押韵,把“众人爱”写成“人众爱”就别扭。比如,说荷花“立根”,就不准确。
七、
丁酉种莲
文/周建岭
泥中种藕节,水下顾莲芽。
意暖春贻叶,心开夏着花。
泠风拂碧玉,皎月照丹霞。
借问出泥者,清香可有涯?
本诗极富生活气息,每一句都是一副画,整诗就是一部连环画,画面感很强。“泥中种藕节,水下顾莲芽”,接下来一句一个时间,由于跨越时间较长,俨然是老师在授课一般,芽、叶、花直到形象碧玉、丹霞依次展开,环环相扣,层次分明。另外,首联和尾联是“我”的行为,中两联是荷的表现,对荷进行了专题刻画,更加深了读者对荷的印象。
如果吹毛求疵,尚有不够完美的地方。中两联节奏没有变化,且末尾四字叶、花、玉、霞都是名词。这些难免有单调之感。还有,“泥中种藕节”和“借问出泥者”,除泥字重复外,语气上也感觉没有变化,把第七句的“出泥”二字,换个词,应当更好。
八、
咏荷
文/苗苗
原本出身厄境中,孤高更展玉仙容。
秋来任是莲心苦,不染世间谄媚风。
这首诗,写得爽朗明快,没有拐弯抹角,塑造了一个开朗、热情、美丽、倔强、逆境中牢牢掌握自己命运的鲜明形象。其表现手法和主题思想,不妨用刘颖诗比较一下(刘颖诗见第九):刘颖诗对环境用了一个“陷”字,来表现心情,而苗苗却直接说是“厄境”。刘颖对未来生活用了一个“待”字,苗苗对生活直接用了一个“展”字。刘颖等待的是“夏”,是荷花展示的最好季节,苗苗表现的哪怕是“秋”,又有何妨。结尾,一个脉脉含情,使人楚楚可怜;一个不染谄媚,使人钦慕有加。结论:两首都是好诗。
在此将两位诗人作品做比较,就算是对苗苗诗点评了。
九、
荷花
文/刘颖
冬藕陷泥生,无言待破冰。
夏来花叶举,风雨亦添情。
诗,最不好写的是五绝,因为篇幅小、含量大。但刘颖写来毫不费力,驾轻就熟。这首小诗,虽然没有浪漫的辞藻,没有鲜明的物象,没有超出常理的描写,没有婉丽的意境,但是,仍能从简洁朴实的语句中感受到作者诗的汩汩涌流,其用词之确切,造句之精炼,都是不可多得的。第一句,对于藕在淤泥中,用了一个“陷”字,来剖析所处环境,第二句,用“无言”来刻画藕的沉静和忍耐,恰到好处的迎合了“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妙论,又不显得重复。转结处,用“举”这个具体动作,用添情来概括心思,使我们对荷的印象有了很大的想象空间,虽然谈不上余音绕梁,但会使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末句使用了“风雨”这个意象,使人稍感不适。按照一般思路,荷花出水、绽放后,应该体现美丽和自由,是一种新的生活的开始。作者偏做好了迎接风雨的准备。非是不知,而是不为,个中情由就靠读者去细细品味了。
十、
荷
文/春暖花开
十亩清凉色,千枝细细香。
瑶宫仙子气,弥漫水中央。
这首小诗写得比较轻巧,文字虽少,看点倒有两个,因而会对读者产生一定的吸引力。第一句用“清凉色”点题,次句“细细香”连接,构筑成一个美妙的画面,有色有味,空灵缥缈,境界全出。作者利用通感,仅看颜色,就感觉清凉。因为只有色,而无风,所以其香味是细细的,合情合理。前两句好像搭建舞台,后面,由仙子亮相,活跃在水面上。布局得当,颇见功夫。
同时,也有不足之处。第一,关于“千枝”在前面说过,可改为“千支”。第二,“仙子气”的气字,如果做气味解释,则与第二句香字意思重复,如果做气质解释,则和第四句的“弥满”不对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