荐读:最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与治疗

本文为作者整理,

概况

1、腰椎间盘突出症

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在椎间盘发生退行性变之后,在外力的作用下,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邻近的神经根、脊髓或血管等组织而出现一系列腰痛并常伴坐骨神经痛等临床症状的一种病变。

2、发病率

多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农村基层地区发病率较高, 发病年龄 20~40岁,男性多于女性,约6~8:1。在我国腰腿痛门诊中大约10%-15%的患者被诊断为腰突症,因腰腿痛收治住院患者中诊断该病的病例大约占25%-40%,而且,随着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腰突症的发病率正在逐年增高。

解剖结构

1、腰椎的结构

(1)椎体肥厚;棘突呈方板状,水平向后伸。

(2)腰段椎管的形状

从上而下为卵圆形----三角形---三叶形

(3)腰椎上下关节突关节面呈矢状位(内、外关系)。

2、腰椎间盘的结构

3、韧带

a.前纵韧带:限制脊柱过伸

b.后纵韧带:限制脊柱过屈

c.黄韧带:协助围成椎管,限过屈

d.棘间韧带

e.棘上韧带

f.横突间韧带

4、腰部肌肉

5、椎间盘与神经根

病因病机

1、病因

(1)内因:椎间盘本身退变(髓核脱水、韧带松弛)

(2)外因:损伤(急性损伤、劳损、腰骶部持续震动),风寒侵袭。

(3)其他因素:遗传因素,吸烟、饮酒、妊娠等。

2、病机

机械性刺激                       化学性无菌性炎症

(压迫、牵张)                       自家免疫反应

\              /   ( 髓核突出)

神经根内损伤

(缺血、水肿、纤维化及脱髓鞘)

神经功能改变

/               \

神经功能减低              神经根痛敏-疼痛

(肌肉无力、感觉障碍)          (异位冲动)

急性损伤:

慢性劳损:

临床分型
一、根据髓核突出方向分型

1、向椎体内突出;多发于青年期。

2、向前突出;不引起症状

3、向前下方突出

4、向后方突出;多见

5、向后侧方突出;与神经根关系密切,可引起放射痛。

二、根据向后突出的部位不同分型

1、单侧型

2、双侧型

3、中央型

三、根据突出物与神经根的关系分型

1、肩上型   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外上方。

2、腋下型   突出物位于神经根内下方。

3、肩前型   突出物位于神经根的正前方。

4、椎间盘破裂病理分型:

  • 膨出型——纤维环未破裂,膨出为生理退变,纤维环松弛但完整,髓核皱缩,表现为纤维环均匀超出椎体终板边缘。

  • 突出型——纤维环破裂,后纵韧带完整。髓核经纤维环裂隙向椎管内突出,后纵韧带未破裂,影像学表现为椎间盘局限性向椎管内突出,可无症状,部分患者出现典型神经根性症状、体征。此型通过牵引、卧床等保守方法可缓解,但由于纤维环裂隙愈合能力较差,复发率较高。

  • 脱出型——纤维环、后纵韧带均破裂;纤维环、后纵韧带完全破裂,髓核突入椎管内多有明显症状体征,脱出多难自愈,保守治疗效果相对较差,大多需要微创介入或手术治疗。

  • 游离型——脱出的髓核在椎管内游走。脱出髓核与相应椎间盘不连接,可游离到椎管内病变的上或下节段、椎间孔等,其临床表现为持续性神经根症状或椎管狭窄症状,少数可出现马尾神经综合征,此型常需手术治疗。

5、根据突出间隙的多少分型

  • 1单发型    仅1个腰椎间盘突出者占85%,仅压迫相应的一个神经根。

  • 多发型    2个或2个以上腰椎间盘突出者占15%,可压迫多个神经根。

临床表现
一、症状

1、腰痛  腰间盘突出症的常见症状,也是早期症状,以持续性钝痛为多见,也有腰痛急性发作,呈痉挛性剧痛,难以活动,各种活动均受影响。

2、坐骨神经痛  由于50%的腰椎间盘突出症发生在L4/L5及L5/S1椎间隙,故多有坐骨神经痛。疼痛多为钝痛,并逐渐加重,呈发射痛。

3、腹股沟及大腿前内侧痛  高位腰椎间盘突出时,突出的腰椎间盘可压迫2、3、4神经根,导致支配区域疼痛。

4、间歇性跛行  由于腰及下肢的疼痛及麻木突然加重所致。多出现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继发腰椎管狭窄,或原发性腰椎管狭窄的表现。行走时腰椎管内受阻的丛静脉逐渐扩张,加重了对神经根的压迫,引起缺氧。

5、马尾综合征  主要表现在中央型腰椎间盘突出症。有巨大突出时,可压迫附近平面以下的马尾神经,出现严重的双侧或左右交替的坐骨神经痛、会阴区麻木、排尿排便不利、双下肢的不全瘫痪等。

6、其他  有的患者的患肢可出现发凉、尾骨痛、小腿水肿等。

二、体征

1、腰部畸形  

由于髓核向后突出,腰部被动前屈可缓解神经根所受的压迫,腰椎侧屈发生较晚。

2、活动受限   急性期因保护性腰肌紧张,腰椎各方向活动受限。慢性期主要以腰部前屈和向患侧侧屈受限明显,强制弯曲时加重放射痛。

3、椎旁压叩痛并向同侧下肢放射痛   腰椎间隙棘突旁有深压痛,压痛点对诊断定位有重要意义。

4、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试验阳性  直腿抬高30度以下为强阳性,40~50度为中等阳性,60度以上为弱阳性。

5、健侧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若健侧直腿抬高活动诱发患侧坐骨神经痛,表明有椎间盘较大的中央型突出或为腋下型突出,肩上型突出常呈阳性。

6、股神经牵拉试验阳性  为上腰部椎间盘突出症的阳性体征。患者俯卧,膝关节完全屈曲,足跟触及臀部,后伸髋关节,则L2-L4神经根张力增加,股神经受牵拉,患者感觉到腹股沟及大腿前方疼痛者为阳性。

7、屈颈试验阳性 

头颈部被动前屈,使硬膜囊向头侧移动,牵张作用使神经根受压加剧,而引起受累的神经痛者为阳性。

8、腱反射异常  腱反射减弱说明L5、S1神经根受压。

9、皮肤感觉异常   突出的腰椎间盘压迫神经根会出现相应的神经所支配区域皮肤感觉减退或麻木。

10、肌力减弱    L3/L4椎间盘突出,股神经受累时,股四头肌肌力减弱,肌肉萎缩;L4/L5椎间盘突出,坐骨神经受累时,腓肠肌肌力减弱,趾伸肌肌力减弱;L5/S1椎间盘突出,骶神经受累时,足跖屈力减弱,病程久者常有足背伸肌群萎缩。

根据体征推算椎间盘突出的部位

诊断及鉴别诊断
一、辅助检查

1、X线片表现:正位片可显示腰椎侧弯;椎间隙变窄或左右不等,患侧间隙较宽。侧位片显示腰椎生理前屈减少或消失,发生椎间盘突出的椎间隙后方宽于前方;后期椎体边缘有骨赘形成,关节突关节退变,上、下关节突交错,下关节突变尖插入椎间孔,使椎间孔变小。

2、CT、MRI检查  可清晰显示椎间盘的影响。

CT示突出的椎间盘高于硬膜囊密度,正中稍偏左,压迫硬膜囊

椎间盘突出(中央型)

椎间盘膨出(较严重,向后有突出)

椎间盘突出症在MRI上的表现

3、肌电图检查

根据异常肌电图的分布范围可断定受损的神经根及其对肌肉的影响程度。L4/5椎间盘突出,主要累及腓骨长肌和胫前肌,L5/S1椎间盘突出,主要累及腓肠肌内侧头和外侧头;L4/5椎间盘突出累及的肌肉比较多,股四头肌可出现异常电位。

二、诊断要点

1、有腰部扭伤后突发的腰腿痛病程,咳嗽、打喷嚏时加重。

2、有典型的直腿抬高试验加重的体征、足腿麻木区、膝与跟腱反射减弱及伸踝、伸足拇趾无力等体征。

3、影响学检查支持诊断,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发现,排除腰椎结核、强直性脊柱炎、脊髓与马尾肿瘤引起的腰腿痛。

三、鉴别诊断

1、急性腰扭伤   有明显外伤史,病程短,局部压痛明显,痛点进行封闭后,疼痛明显减轻或消失,无放射性坐骨神经痛。CT检查无腰椎间盘突出。

2、腰椎结核    可有腰腿疼征象,病程长,常伴有全身症状,如低热、盗汗、消瘦、乏力、血沉加快,下腹部有时可触及冷性脓肿。X线片可显示椎间隙模糊、变窄,椎体相对边缘有骨质破坏。

3、马尾神经瘤  腰腿疼呈持续性,无间歇缓解;白天稍活动可减轻,夜间卧床时感疼痛加剧。脊柱无侧屈,腰部功能尚好。脑脊液检查示总蛋白量增高,脊髓造影有站位性病变。

4、腰椎椎管狭窄   多见于中老年人,以长期慢性腰腿疼和间歇性跛行为主要表现。卧床休息时症状可明显减轻或消失,CT、椎管造影可明确诊断。

5、强直性脊柱炎   病变为进行性,早期腰痛伴坐骨神经痛,病变逐渐向上,血沉加快;晚期脊柱呈竹节样变、关节融合。

6、梨状肌综合征  以臀腿痛为主要表现,压痛点位于环跳穴处,腰部无明显压痛。梨状肌紧张试验阳性,腰部功能正常,直腿抬高试验阳性。

治疗

大多数病人可经非手术治疗缓解,只有少数病人需要手术治疗。非手术治疗是否能使突出之椎间盘回缩,破裂之纤维环愈合,目前尚缺乏足够的根据来作定论。但至少可使神经根的无菌性炎症,水肿消退、黏连松解、压迫部分或全部解除,从而使症状缓解或完全消失。但部分严重病例,因突出的髓核很大,神经压迫严重,需早期手术接触神经压迫。

非手术治疗

一、中药内治

二、中药外治

三、牵引推拿治疗

  • 牵引治疗

  • 推拿治疗

四、针灸疗法

五、其他疗法

  • 卧床休息法

  • 小针刀疗法

  • 椎间盘内封闭与骶管封闭

  • 椎间盘靶点射频治疗

  • 臭氧治疗

手术治疗

常见方法: 

  • 常规腰椎间盘摘除术;

  • 腰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内固定术;

  • 椎间盘假体的运用;

  • 椎间盘切除、椎体间融合术是目前治疗椎间盘源性腰痛的主要手段之一。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