严伯均《西方艺术课》古典艺术之美声歌剧

本篇介绍:

  1. 意大利正歌剧的第二春

  2. 罗西尼: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

  3. 多尼采蒂:极富戏剧性的美声歌剧

  4. 贝利尼:以歌剧挖掘女性内心

1.意大利正歌剧的第二春

罗西尼 :意大利正歌剧的第二春

  1. 歌剧是西方的一种戏曲形式,最早出现于16世纪的意大利,作曲家和剧作家分工合作,把故事情节和旋律结合在一起,最终成为一部作品。歌剧这一音乐形式在意大利作曲家蒙特威尔第手上基本成形,并且创作出非常出色的“正歌剧”作品。

  2. 正歌剧(Serious Opera)本义上指严肃的歌剧,内容上多取材于神话故事、帝王将相的英雄传说。大部分的正歌剧结尾都是以悲剧收场,让观众沉浸在悲伤的情绪和无尽的思考中。

  3. 意大利正歌剧在16世纪风靡欧洲,但因为其中有诸多弊病,所以在17、18世纪时逐渐没落,甚至可以说在“协奏曲之父”维尔瓦第之后的150年间,意大利都没再出现过大师级的音乐家。

  4. 意大利正歌剧在长时间的发展中,逐步形成了自己的套路,剧情过于脸谱化、规程化,导致音乐家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炫技之上,越来越以歌唱家为中心。尤其是阉人歌手在舞台中占据主导支配地位,受到观众的追捧,歌剧中纯艺术的部分越来越少,最后迎来了格鲁克对于歌剧的彻底改革。

  5. 意大利的歌剧和德奥的交响曲在艺术上呈现“单线程”和“多线程”的二元对立。德奥音乐的创作方式以整体为重,用多样的声部和配器相互发生反应,是一种具有结构感和逻辑性的音乐形式,非常丰富。意大利歌剧是一种纯粹的主唱和伴奏之间的关系,歌剧中独唱的咏叹调常常最为出色,强调个体的力量。

  6. 罗西尼(Gioacchino Antonio Rossini),被认为是意大利正歌剧的复兴者,是意大利历史上第一位歌剧英雄。罗西尼凭借极其受欢迎的歌剧作品《坦克雷迪》《奥赛罗》等,在欧洲刮起了一阵“罗西尼旋风”,他的演出一时间一票难求,唤醒了意大利正歌剧的第二春。

  7. 罗西尼的歌剧作品集中代表了“美声歌剧”(Bel Canto)。美声歌剧是指一种特定的歌剧形式,和戏剧歌剧相对,在内容框架上几乎是完全以音乐性为主,不太注重故事性的戏剧表演,对唱法和唱腔有着独特的追求。

  8. 美声歌剧中对于声音具体表现形式的要求在意大利文中叫做“Messa di Voce”(Place of Voice ,声音的位置),是指在美声唱法中,不论声音的音高如何变化,演唱者都需要从头到尾保证音色的稳定和柔美,将声线和音量保持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罗西尼《塞米拉米德》中最著名的选段《美丽的阳光令人愉悦》,对于中音区和高音区都做了保持了统一音色的处理。

美声歌剧三杰:罗西尼,多尼采蒂,贝利尼。下面详细介绍。

2.罗西尼:意大利莫扎特

罗西尼,有史以来最受欢迎的歌剧作曲家——罗西尼旋风,意大利莫扎特

正歌剧:《塞米拉米德》《奥赛罗》

喜剧作品:《塞维利亚的理发师》(跟《费加罗的婚礼》故事差不多,有段曲常用在电影里面) 《灰姑娘》《雀贼》《威廉·退尔》(跑马曲,哈哈)

  • 非常具有歌唱性,便于哼唱;

  • 美声唱法:不论声音的音高如何变化,演唱者都需要从头到尾保证音色的稳定和柔美,将声线和音量保持在一个统一的框架内;

  • 罗西尼渐强(“渐强先生”):通过重复渐强的乐曲段片段来逐渐达到旋律中的顶点;

  • 作品难以演唱,需要进行多个音区的来回切换,要求演唱者拥有极好的气息控制能力,并且提前进行欢声设计;《圣母哀悼曲》

非歌剧作品《圣母哀悼》,非常具有歌剧特点,如同一张咏叹调合集

3.多尼采蒂

多尼采蒂:极富戏剧性的美声歌剧

  • 戏剧性极强,在保留美声歌剧的旋律性的基础上,戏剧价值比罗西尼更出色。如“女王三部曲”。

  • 对人物刻画异常深刻,如《拉美莫尔的露琪亚》中的疯狂场景(mad scene),歌唱中加入几句“念词”,巧妙地处理了美声唱法和戏剧性之间的矛盾。

  • 是19世纪向法国人民普及意大利歌剧的功臣,写了大量意大利歌剧形式的法语歌剧。《军中女郎》中的9 high C的唱段,被誉为“高音C之王”。

4.贝利尼

贝利尼:以歌剧挖掘女性内心

创作精力都集中于塑造那些最为精致柔美的旋律唱段。用离经叛道的歌剧选题刻画了众多鲜活而深刻的女性形象。

采用大量Legato(惯音)的创作手法,要求演唱者考虑唱词之间的逻辑性,实现唱段间平滑无痕的转换和总体音质的统一。他与多尼采蒂的区别,正如绘画中和大卫相对的安格尔,线条非常简洁。《诺尔玛》

歌剧选题《清教徒》《海盗》《诺尔玛》《梦游女》,选题上跟天主教的核心价值观相差甚远,却受到当时观众的热烈欢迎。

下篇介绍戏剧歌剧,敬请期待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