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事】舞起来,更精彩!
舞起来,更精彩!
腊月底回家过年,正月初离乡返城,是大多数在外打拼浠水人不可回避又爱恨交织的经历。说“爱恨交织”,不仅有回家的喜悦和离乡的惆怅,还有在过年团圆的热望中产生的些许失望。比如,有车一族在老家遭遇了远胜城市道路十余倍的堵车,经常在梦中浮现的美丽家乡却被鸡屎猪粪充塞沟渠,城市人抵制的一次性碗筷等物品却在家乡泛滥......难免有人因此怀疑:这是我那山明水秀人勤春早的老家吗?
在不少的乡友圈里,也常听人感愤不已,感慨当下的农村废墟萧索了无生机,叹惋留守的老幼妇孺势弱力微,怨责基层政府没能有所作为......这使我想起上中学时候,政治课历史课甚至语文课老师都曾有过一个共同的观点:“WG”十年是中国文化浩劫的十年,农村更是一片文化荒土!但是我分明记得我五岁那年小学的南桂芬老师在台上演李铁梅的时候,下面的观众们被感动得热泪盈眶;我还记得塆里大厚细厚兄弟俩是文工团演样板戏的琴师,他们的家门口常聚集了夜晚乘凉的乡亲,都是被兄弟俩的二胡琴声吸引来的;我更记得小学宣传队每年春节送戏下乡的压轴节目是红剑哥哥等“红小兵”演的《火车向着韶山跑》,最受社员群众欢迎。我儿时朴素的记忆中,农村绝不是文化的芜地(也许有人会据此忿忿地指责我是“毛粉”了,我只有呵呵了)。
我只想说,无论时空变换,乡村的山水之美与文化之厚,她依然还在那里。与其空乏虚无的感叹,莫若尽点绵薄之力,为她添砖加瓦吧。
昨天,我写了几个字,极力鼓吹春节期间出现的舞龙灯等“故事儿”的积极作用:可以召唤老少爷们,离开牌桌,放下手机,敲锣打鼓,举起龙灯,走村串户去拜大年啰;有了舞龙灯,身体动开了,亲情拉近了,过年热闹了,乡村有生机了!今天,我要为活跃在乡村的跳广场舞的大嫂大婶们摇旗呐喊!
想起了豫剧《花木兰》里的几句唱词:“谁说女子享清闲?男子打仗到边关,女子纺织在家园,白天去种地,夜晚来纺棉,不分昼夜辛勤把活干,将士们才能有这吃和穿。”今天的男人们走南闯北在外打拼的时候,留守在老家的妇女们,上要侍奉老人,下要教养孩子,承担了很多男人的责任,她们应该有丰富多彩的物质和精神生活。
众所周知,广场舞最辉煌的地方是城市广场。只要有广场的地方,就有城市大妈们翩翩的舞姿和伴奏的音乐;广场饱和了,街巷里弄稍微开阔的地带也纷纷成为大妈们的次选阵地;更有甚者,把广场舞跳出了国门。由于城市里跳广场舞的大妈们攻城略地,甚至挤压了其他人群的娱乐和锻炼空间,常常被一些人戏谑或者奚落。其实广场舞在中国农村才更有市场。广大农村天高地阔,平坦敞亮的地方到处都是,不需要开辟什么专门的广场;今天农村的妇女已经无需为了生计而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了,她们有充足的时间去学广场舞、去跳广场舞;跟那些三五牌友聚成堆搓麻吊皮的娱乐相比,广场舞的音乐可以陶冶性情,广场舞的律动有益身心健康,对于参与其中的大嫂大婶本身而言,对于她们的孩子而言,对于她们的家庭而言,都是值得推广的运动和娱乐项目。
不免又浮想联翩,在那个举国上下都风行广播体操的年代,学校、工厂、城市、乡村,只要有条件,每天到了上午十点整,广播里准时播放出“广播体操开始了”的指令,随着铿锵的节奏,人们都放下手中的工作,做十分钟的广播体操。那是一个多么积极而又健康的场景啊!
“你是我天边最美的云彩,让我用心把你留下来,悠悠的唱着最炫民族风,让爱卷走所有的尘埃......”
凤凰传奇唱起了欢快热烈的旋律,依然留守在乡村的嫂嫂婶婶们,舞起来吧!舞出属于你们的世界,舞出你们生活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