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柳江水源流长

“独山都柳江源保护区,位于贵州省黔南面依族苗族自治州的独山县境内,东北部与都匀市、三都县交界,是在众多喀斯特丘陵包围之中的一处台地。在大地构造上属杨子准地台黔南台陷,主要地貌类型为构造侵蚀台地和峡谷型河流侵蚀地貌。区内岩石类型均为沉积岩,整体上以质地坚硬的石英砂岩为主,层间夹泥页岩”。听到这些科学但却干涩无味的介绍,要了解紫林山还是很费劲的。简单地说,就是在距今7.8亿年时,今天贵州省区域的大部分地方都还是海,而今天甲定、翁台这一带就已经脱离了海浸过程,成为了古老的陆地,被周边广阔的海洋包围着的小岛,也许正是我们今天看到的翻天印。后来的造山运动,将这一区域抬成陆地,而周边的海相沉积的碳酸盐岩又受到强烈溶蚀作用影响,形成了一个个的锥峰,古老台地也出现了几条长达3公里的峡谷,深度达300米,但宽度仅几十米,最窄处才十余米,是一条真正的地缝,让这里的生态系统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整个区域属于中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气候,但因切割很深,台面上与沟谷里的温差可达7度以上,年平均气温在11.0℃~17.9℃之间,年降水量为996.2 ~1607.6mm,俨然两重天地。在夏季,沟内炎热无比,台面上却凉风习习,早晚还会有几丝寒意。空气湿度大,方便那些假叶没有角质层覆盖的苔藓直接从空气中利用水分,所以在台面上苔藓植物异常繁盛。加上地带性土壤主要为红壤和黄壤两大土类,还有喀斯特发育的非地带性的山地草甸土和粗骨土两大土类,总体土壤pH值都在酸性至强酸性,这就为喜酸的泥炭藓提供了良好的生长条件。

在4000多公顷台地上充斥着各种各样的苔藓,成为了看不见水面的水库,形成了各种沼泽地。不管是在藓类沼泽湿地、草本沼泽湿地、灌丛沼泽湿地、沼泽化草甸湿地,还是在森林沼泽湿地,都有多种泥炭藓分布,什么多纹泥炭藓、拟宽叶泥炭藓、卵叶泥炭藓、尖叶泥炭藓,不下十来种。这些矮林和草甸分布于分水岭附近及高海拔地段,居高临下、视野开阔,似张张巨毯铺呈山上。草甸上的野花从嫩绿中冒出,茵茵的泛出片片红晕。在一些平地上还可以看到成片的黄角苔、褐角苔和地钱,若不是它们那一把把小伞似的孢蒴支在那里,还真就以为是绿地毯了。就是这些低等的生命和草木一起,涵养了宝贵的水源。初步估算,保水量应该不少于812~1015万立方米,相当于一个中型水库的功能。因此有了大大小小的河流和沟渠,有92条河流或水道从台地上泻下来,形成众多的瀑布跌水,森林瀑布神秘莫测。汇集后流入了都柳江,因此被称作都柳江源。不像其它地方,源头就是一股水,而这里,源头却是一片山。

泥炭藓理所当然地成了当地开发的资源,野生资源受到了保护,那几千亩田就不再种植稻谷,全部变成了泥炭藓种植田,既保了水,又给当地带来了很好的经济效益。

有了良好的气候和多样的生境,为动植物生长发育提供了优越的条件。不仅低等植物长得好,森林植被也一样的良好。成片的次生性的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落叶阔叶林以及在地势陡峭地区残存少量的原生性常绿阔叶林。保存了丰富生物多样性。已知有野生高等植物2030种,山茶花、含笑花、三角枫、五角枫、鸡爪槭、蔷薇、凤仙花等植物,就像人为有意栽培来点缀环境一样,这些植物或可观花、或可观叶、或可观果,美丽的红翅槭在林中格外耀人眼目,分外妖娆。漫山遍野怒放的杜鹃花,红色的,白色的,紫色的,交相辉映。花瓣上那晶莹的水珠若集若滴,动感分明。分布有伯乐树、红豆杉、南方红豆杉等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近170种,其中不少树木已经历了几百年风雨,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特别是在甲定乡达头村,小区域内聚集了数十颗南方红豆杉古树,据传那株胸径超过1.7m的南方红豆杉树龄已达千年。

有了丰富的生产者,肯定就少不了野生动物,像竹鼠、野鸡、画眉鸟、寿带鸟、红嘴相思鸟等这些动物总是随处可见,当然也不乏大鲵、猕猴、黑熊、小灵猫、林麝、斑羚、红腹锦鸡等国家级保护动物。每当走进谷底的森林时,总能听到了山上鸟鸣叠起,一不留神,也许就在林沿看到了红腹锦鸡。那金黄闪亮的羽毛,那矫健的体态,美丽而高贵。

极目远眺,满目苍翠,顿感风高云淡,心旷神怡。水平石英砂岩形成的“翻天印”,溪谷河流冲刷风蚀形成的“牛榜角”,矗立悬崖绝壁之上的“风动石”,无不是大自然的鬼斧神功。森林深处,时而是直插云霄的奇峰,时而是险峻幽深的峡谷,那些峥嵘诡谲的岩石,飞珠溅玉的山泉,云蒸霞蔚的飞瀑,让人叹为观止。多姿多彩的生物景观,雄峻奇特的峰石景观,变化万千的气象景观,让人油然而生敬意。

生活在这里的布依族、水族群众具有很好的文艺天赋,上山劳作有山歌,回到酒桌有酒歌,夜晚的寨脚,总能听到年轻人们谈情说爱的情歌。好像这里的一切思想和行动都可以用歌来表达和传递。一但遇到节日,那独具特色的花灯调,肯定让你如痴如醉。当地人的酒文化也是一绝,没有几个人能抵挡得住主家劝酒,很快就会热衷于斗酒的战场,第二天津津乐道的也许就是昨夜的那一场酒会。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