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用短句、多用细节

《说写稿》专栏

(第121期)

多用短句、多用细节

刘 鹏   徐剑桥

  在2019年的时候,楚天都市报曾推出了大型系列报道:“大国栋梁”。

  该报道的的20名报道对象,每个人都是一本厚重的书。在有限的2500字里,如何有效提升报道的深度:坚持用时代精神把脉人物,坚持挖掘反映人物精神特质的触发点,让人物既见性格风骨,更见家国情怀,让报道彰显力透纸背的“大格局”。

  一、尽量将细节情感化

  在具体写作时,楚天都市报要求记者做到:不面面俱到,但求多一点现场感,讲好人物一生中最有代表性的几个故事,尽量将细节情感化。

  比如,《于敏 氢弹之父的姓名绝密28年》一文的导语开头:

  “这份以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名义给予的国家最高荣誉,在于家其实并未惊起波澜。也许是因为于老今年年初离去留下的伤痛还未消散,但更多的原因是,亲人们受他生前宁静淡泊的影响,早已和他一样淡定从容。”

  这种源自记者一手采访所得的真实场景,反差之大,带给读者深深的震撼。

  再如,《布茹玛汗 58年巡边把祖国刻心中》一文中这样写道:

  “如果把中国地图比作一只雄鸡,新疆克孜勒苏柯尔克孜自治州就是鸡尾,乌恰县吉根乡则位于鸡尾的最西端,被誉为'中国最后一缕阳光之乡’。将毕生献给祖国边防事业的护边员——77岁的布茹玛汗·毛勒朵老妈妈,就长年坚守在这里的边境线上。”

  用形象的比喻,准确点出了人物的方位和从事事业之伟大。

  二、细节的作用有多大

  细节是文章的灵魂,文字的张力让人物可感可亲。

  “大国栋梁”报道,除了高标准的政治和导向把关,楚天都市报在采编环节特别注重对内容的打磨,整组报道统一了文章风格,用短句、用细节、用特稿语言,进行了精心呈现。稿件还通过严格送审实现了零差错,获得了采访单位的肯定。

  三、付出辛苦就会打动读者和网友

  2019年 9月19日至11月14日,楚天都市报“大国栋梁”系列报道连续推出,两个月的时间里,9名记者行程3万公里,采写的20个整版重点报道深情礼赞了共和国功勋人物。这组视野高远、写作上乘、包装厚重的重大主题报道,打动了读者和网友。

  在楚天都市报官方微信上,网友为这组报道点赞:“国家栋梁的事迹非常感人。向英雄致敬,向记者致敬。”“致敬大国栋梁,感谢记者的辛勤付出。”“看到记者的写作水平这么高,我也就放心了。”

  读者樊孝权还给记者发来一条热情洋溢的短信:“向大国栋梁致敬!向大国栋梁的采访者致敬!你们为了传播大国栋梁的思想和精神,跋山涉水,风雨兼程,我每次读到你们写的报道,敬意油然而生。”

 (作者刘鹏为楚天都市报副总编辑,徐剑桥为该报机动记者部主任)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