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清偌大汉墓历代盗墓贼为何不挖
导读:在历代的墓葬中,汉墓是公认随葬品最为丰富的,这主要是因为汉朝盛行厚葬之风。据史料记载,汉朝皇帝即位一年之后,就要修建帝陵,在此期间,全国税赋的三分之一,都要用作修建帝陵和置办随葬品,汉朝的厚葬之风可见一斑。
按照汉朝“事死如事生”的葬制,实行厚葬的帝王,原本幻想着在死后继续享受生前的权力和荣华富贵。可在现实中,厚葬带给他们的并非是阴间的权力和荣华富贵,而是贪婪的盗墓贼!
正因为汉朝盛行厚葬,所以在历史上,汉墓被盗非常严重,可以说是“十墓九空”。
大墓封土堆
例如三国时期,枭雄曹操为了筹措军饷,就曾组建了一支专门盗墓的部队,有计划地发掘帝王陵墓,其中汉墓就是他们的主要目标。在河南芒砀山,曹操亲自主持盗掘了汉文帝之子,汉景帝之弟,梁孝王刘武的墓葬,获得各类奇珍异宝多达4万斤,足足养活了曹操的军队三年之久。
按照史料记载,曹操设立的“发丘中郎将、摸金校尉”无墓不盗,无坟不挖,所过之地“无骸不露”。
在亲眼见过老爹手下摸金校尉的厉害后,曹操的儿子曹丕曾感慨道:“汉氏诸陵无不发掘,至乃烧取玉匣金缕,骸骨并尽,是焚如之刑,岂不重痛哉!”曹丕在死前,特意交代要薄葬,就是担心厚葬招来盗墓贼,落得一个尸骨无存的下场。
皇帝死后都要担心陵墓被盗,可见在汉末时,盗墓之风有多盛行。在此后的两千多年时间里,汉墓一直都是盗墓贼的首要目标,因此到了现代,已经很难再发现一座保存完好的汉墓了。
一些极少数保存下来的汉墓,大多是因为年代久远,无迹可寻,才躲过了盗墓贼的魔爪。不过山东省境内,有一座大型汉墓,拥有高达数十米的封土堆,好像一个大坟头似的摆在那,明眼人一看就知道是一座大墓,但千百年来却没有被盗,考古发掘时,仅黄金就出土8斤多。
双乳山汉墓出土的金饼
为什么历代的盗墓贼都不挖这座大墓呢?考古队发掘完成后才找到答案。
这座汉墓位于山东省长清区一个村子的小山上,在这座小土山上,坐落着两个几十米高的小土丘(其实就是两座汉墓的封土),远远望去就好像是女人的一对乳房,因此这个村子得名双乳山村。
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双乳山村的村民就开始在两个小土丘上取土,逐渐两座小土丘被移为了平地。之后村民们又在小山上炸山采石,过程中不断有人捡到带有花纹的砖瓦,和小件的金属器物,但都没有引起人们的注意。
到了1995年夏天,炸山采石的村民在山顶,清理出了一个长宽各50多米的长方形石坑,四周有明显人工开凿的痕迹,里面还发现了青铜凿子,这一情况引起了村干部的注意,他们不敢怠慢,立刻将情况对上级做了汇报。
俯瞰墓道
闻讯赶到的考古队到现场后震惊了,这不是一座凿山为陵的大墓吗!由于炸山采石,大墓的墓道已经露出40多米,墓室上的封土已经下挖了2米多,露出了巨大的墓穴岩坑。
从已经露出的墓葬形制,和村民捡到的文物,考古队推断这是一座汉朝诸侯王级别的大墓。据史料记载,汉朝时期,此地属于济北国,并且离济北国的都城遗址很近,因此推断这座大墓很可能是汉朝济北王的陵墓。
1995年10月,在得到上级部门的批准后,考古队开始对大墓进行正式发掘。双乳山汉墓整体坐南朝北,整座墓葬由墓道、墓室组成,从空中俯瞰就是一个“甲”字形。大墓是典型的竖穴石圹木椁墓,即从山顶开凿一个长宽各25米的巨大墓坑,然后在底部修建木棺椁,等到墓主人入葬后,再将墓坑回填。
甲字形大墓
由于墓道已经被破坏,考古队决定采用“大揭顶”的方法,从封土上直接向下发掘,清理完墓坑中的回填土方直达棺椁。但发掘工作进展的并不顺利,仅仅是清理墓顶上残存的封土,考古队就用了10余天,这还是在挖掘机和推土机的帮助下才完成的,足可见墓葬封土堆之大。
清理完封土后,墓口处就露出了一层铺盖整齐的石板,在缺乏大型机械和炸药的古代,这层石板就是最好的防盗手段,盗墓贼在挖到这里时,只能选择放弃。在挖掘机和铲车的帮助下,考古队很快清理掉了这层厚厚的石板,可问题却接踵而至。
原来,在清理完封土和墓坑之间的石板后,考古队发现墓坑中回填的并不是土,而是由大量石块、石渣、泥土组成的混合物,并且进行过夯实,非常坚硬难以挖掘。显然这也是用来对付盗墓贼的,并且效果非常好,因为在墓坑的范围内,考古队没有发现一个盗洞。
石块、石渣可以难倒盗墓贼,却难不倒考古队,大型机器下不到墓坑中挖掘,那就发动群众。经过协商,考古队得到了双乳山村的大力支持,数百名村民携带着铁锨、小推车来到考古现场,帮助清理墓坑中的石块。
可就在墓坑中的填石被清理下去5米多时,竟然发现了坑底。这一发现让现场的考古队员很沮丧,废了九牛二虎之力挖到现在,难道只是一座疑冢吗?
发掘现场
发掘现场
发掘现场
在进一步勘探后,考古队发现这并不是墓底,而是墓坑的一个二层台。这座大墓的墓室和墓道都分两层,是外大内小,外浅内深的一个结构。上层墓坑长宽各25米,深5米,下层墓坑长16米,宽9米,深17米,也就是说这座大墓的墓坑深达17米。
从二层台向下,墓坑中全部用干净的黄土填充,但由于经过层层的夯实,坚硬程度一点不比上层的填石差,考古队和群众用时数月才完成清理。
由于墓葬没有被盗掘过,因此墓中丰厚的陪葬品都完整的保存了下来,特别是随葬品的摆放位置,与2000年前下葬时的情况如出一辙,这对研究汉朝时期的丧葬制度和文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经过考古队员的清理和统计,墓中一共出土了包括青铜器、玉器、漆器、陶器等,在内的珍贵文物2400多件。其中以玉覆面、玉枕最为珍贵,被评定为国宝级文物。现藏于博物馆的玉覆面,做工精美,造型巧妙,由额、颐、腮、颊、颌、耳等部分组成,是迄今为止发现的汉朝最完整的玉覆面。
玉覆面
在墓主人尸骨一侧,考古队还清理出了汉朝金饼19枚,总重量超过4000多克,相当于8斤黄金。
在墓葬中,考古队并没有发现能够直接证明墓主人身份的文字,但根据出土文物和史料,专家推断这座大墓的主人应该就是西汉最后一任济北王刘宽。
首先,考古队在墓中发掘出了五铢钱。这种钱币是汉武帝元狩五年(公元前118年)发行,能够随葬五铢钱说明这座墓的修建年代应该晚于公元前118年。在西汉的5位济北王中,只有第四任济北王刘胡和末代济北王刘宽符合这个条件。
其次,考古队发现这座墓葬虽然规模宏大,却修建仓促,部分墓室开凿粗糙,底部碎石尚未完全运出,未修建排水系统,种种迹象都表明墓主并非自然死亡,而是仓促下葬,才导致大墓并未完全建成。
据《汉书》记载,末代济北王刘宽在继承王位后,风流成性,与父王的妃嫔有染,有悖人伦,并且在私下里还行巫蛊之术,用来诅咒汉武帝。事情败露后,刘宽畏罪自杀,家人只能将他葬入还未完工的墓葬,这与双乳山大墓修建仓促的情景相符合,因此专家推断大墓的主人就是刘宽。
丰厚的随葬品
那为何随葬品丰厚,仅黄金就有8斤,目标明显的双乳山汉墓逃过了盗墓贼的魔爪,没有被盗呢?
负责此次考古的领队回答称,双乳山汉墓在山腹中开凿墓坑,深达22米,墓坑的凿石量超过8000立方米,整座大墓共发掘土石超过30000立方米,这是迄今为止全国西汉诸侯王墓中规模最大的。
如此大的规模,考古队采用“大揭顶”的方式都挖了几个月,在缺乏工具的古代,小规模的盗墓团伙根本没可能挖开这样的大墓,因此济北王墓才能侥幸保存了下来。
被村庄包围的大墓
结束语:
规模宏大,保存完好,出土文物丰富的双乳山汉墓,在1996年被评为“全国十大考古发现”之一。
如今,在双乳山村,坐落在小山顶上的巨大墓坑,已经荒芜破败,再无往日的荣光,来来往往的看客,只能通过其宏大的规模,来感受一座帝王陵墓的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