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妙语摘:学会包容与体谅,调整不同认知之中存在的问题
精妙语摘:学会包容与体谅,调整不同认知之中存在的问题
最难的东西也要从最简单的地方着手,凡是刻意去强求的人往往离真理更远,无心而任其自然的人反而比较接近真理;饿了就吃饭,困了就睡觉,世间最高深的道理就藏在最平凡的事物之中,而人生所要追求的幸福,也都在最简单的日常生活之内。
俗人总是在追求自己所期待的人生,也把幸福寄托在自己所期望的生活上,但是却不知,一个人如果连感受当下幸福的能力都没有,他凭什么能够享受未来不确定的自由呢?人可以有进取之心,但同时也要有足够清醒的智慧,正确的观察和面对当下人生。
一个喜欢读书的人,品格不会坏到哪里去;一个品格好的人,一生的运气不会差到哪里;一个能够不断反省自己的人,智慧不会差,人品也不会差;真正决定人生质量和幸福的东西,并不在你所期望的人生结果出现之后,而在于出现之前,为了还没有得到的快乐生活,而葬送了现在已经拥有的幸福人生。
人生的整个过程和结果,就好像是放了一面镜子在自己面前一样,你自己展现出什么样的姿态,最后镜子之中映射的便是同样的面貌,所以当你期待一个事物或一个人在你面前呈现一个好的状态,哪怕你希望这个世界对你相对友善一些的时候,就要用正确且平和的态度去对待这面“镜子”,最后它才能反射出你所期望的状态。
一个人想面对什么样的状态,想让身边的人成为什么样的人,首先你自己要做到如此,而且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人自身是具备磁场的,当你足够优秀的时候,你吸引的也都是相同类似的人,反之亦然;所以当你想要营造一个平和安稳的人生状态,首先在自己内心就要塑造一个平和的内在心态,以慈悲来感化他人,这样才会由内心影响外在,这才是一个人最合适的觉悟状态。
一个人的心越大,他的痛苦就越小,一个人的格局越高,他所纠结的问题就越少,人生的思维和态度,很多时候都取决于自己所处的位置和环境;人很容易被自己所处的环境束缚了自己的思维,网上有这样一个很有趣的概念,叫做“穷人思维和富人思维”的区别,这两种看似不同的思维决定了不同的人生,但是我们换一个角度去看,何尝不是不同的环境决定了不同的思维呢。
不管是作为一个领导,还是作为一个群体的领路人,或者是一个家庭的主心骨,你想让家人呈现什么样的作风,就要言传身教的去用自己的行为去影响对方;一个单位形成的风气,一个家庭形成整体的教养家风,都是由一个主心骨决定的,如果领导是一个好大喜功的人,那下面必然会产生一群阿谀奉承者,如果领导是一个明智之人,那下面的人必然能够遵守最起码的德行与底线。
在不同的态度之间却会带来不一样的结果,而我们所要做的,就是在面对这世间不同的人生态度之时,学会包容,学会体谅,更重要的是学会调整不同认知之中存在的问题;体谅的是别人的认知,调整的是自己的态度;见识高远的人大多性情疏朗、放荡不羁,这些人必须学会精细严谨的作风,而孤傲耿直的人常常会受到迂腐礼教的束缚,这些人一定需要学会思想活跃,学会变通。
一个人越是焦躁犯的错误越多,而正确的状态就是清醒地审视自身和理智的分析条件之后再做出决定,要么耐下心来沉淀自我;而这两者都有一个核心前提,就是让自己保持内在的宁静与祥和,只有保持内心安宁,才能避免外在行为的问题;所以,将心清空,保持平静,用平和的状态去面对最平常的生活,用心感受当下的空间,这才能领会生命的真谛,并且做出相对正确的决策和态度。
可以停歇下来的时候,就没必要等到自己所认为万事俱备再去停止,如果非要等到主观所认为可以完结的时候,便永远不会有罢休的时候了;学会感受当下,是一种境界,也是一种智慧;在这个世上,很多人很难做到一心一用,就是因为杂念欲望吞噬了自己理智清醒的灵魂,占据了正确思考问题的角度,总在计较利害得失,总在追求自己主观意识之中存在的浮华,并产生了千般妄想,万般罪孽。
人在贪嗔痴慢疑的带领之下,心中存在着无限的杂念和浮想联翩,但是在这浮想联翩之中,却没有任何对人生有益的东西,最后导致丧失了平常心,迷失了自己,迷茫、痛苦皆因此而生,错误的勤奋比不努力还可怕,人并不怕毫无作为,怕的就是盲目冲动,特别是很多人在年轻的时候,容易犯的错误就是急躁,没有考虑自身条件,以及当下客观环境,总是在欲望的挟持下去追逐一个不属于自己的人生。
人生真正的慈悲心,不仅仅是高远的情怀,更不仅仅是为别人解决苦难的工具,而是释怀自己,升华自我的一个过程;当我们与周围的事物自然融为一体的时候,对于那些本不属于自身的事物予以关怀的同时,自己也在无形之中受惠于其中,这是一种更高级别的顿悟和修行;你怎么对待别人,别人就会以同样的方式回敬你,这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的道理,对于我们的今天来说,同样具有非常大的启发意义。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他当下的生活即便没有他所期待的那么好,但是也绝对没有他所想象的那么糟,至少你现在还拥有一种平淡的人生,有健康的身体,或者有一个相对幸福和谐的家庭,但真正的问题则在于,你却没能拥有宁静平和的心去享受当下,并且总将自己的期望放在一个未曾得到的人生状态之中,甚至会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不惜损害自己的身体,或者丧失陪伴自己家人的时间,也就是放弃了珍惜当下幸福的权利,这不就是本末倒置的错误吗。
清除自己内心的杂念和干扰,保持自我内在的清静境界;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人生一切福分的根本,并非完全取决于外在环境,主要来自于自己的本心;当自己的内心能够保持善良,心怀慈悲的时候,愿意通过自己的力量帮助身边正在遭受痛苦的人解脱苦难之中,必然像在风吹落叶之中扫出一条可供人行走的宽阔之路一样,这条路不仅仅方便了别人,也成全了自己,与人方便的同时,自己也不会再受荆棘满布的曲折小径之苦,这也就是种德受德,施惠受惠的道理。
当我们总将人生是否幸福的希望,寄托在能否追逐自己所期待的人生之中时,其实这个态度就已经本末倒置了,因为从人性本身而言,人的欲望是无尺度的;我们在任何情况、任何时间,所面对的问题都是不同的,即便你达到了一个目的之后,也会马上建立一个新的标准,新的追求目标,更何况对于大多数人生来说,都很难到达他所期待的状况,就是说对于命运来说,很少有人能够幸运地轻易满足自己对生命的渴望;人的大多数状态都是在追逐的过程中度过的,如果你只是将幸福的希望寄托在你追求到了某一目标之后,那这样的心态很容易荒废路上的风景。
写日记,记录所思所想、所作所为,就是一种效果很好的自我反省方式;我们把容易事、小事都做好了,难事、大事也会水到渠成、手到擒来;把小事做到了极致,最终便成就了其伟大;真正决定人生质量和幸福程度的东西,不是你能否追求到你所期望的人生,而是你会用什么样的方式去对待人生的追求过程,就好像旅行一样,旅行最大的意义并不是你到达终点之后所欣赏到的风景,而是你能带着什么样的心情度过追逐风景的路程,因为当你到达目的之后,目的本身就已经不重要了。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