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桂松:“发表在前,写作在后”的真相——关于茅盾一篇散文的日期

  前段时间为李辉兄主编的副刊文丛选编一部茅盾的副刊作品集。其中收有茅盾的一篇《回忆是心酸的罢,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散文,这是一篇茅盾回忆自己在辛亥革命前后中学生活的文章。因为是茅盾较早回忆自己中学生时代的文章,所以也是我们写茅盾传记研究茅盾生平需要常常参考的重要史料之一。

  这篇文章中,茅盾回忆自己辛亥革命前在湖州读中学时剪辫子的“革命”行为,当时只认识到辫子是“做奴隶的标帜”,所以“倘有一人对另一同学‘下战书’说:‘你若剪掉,我也剪’,那位被挑战的人便也毅然答道:‘你敢剪,难道我不敢剪么?’于是在双方都不肯示弱,都不肯自认甘为奴隶的相持局面下,两条辫子就同时剪掉了。”这种“不剪则已,剪必成对”剪辫子风潮,给茅盾留下深刻的记忆。1911年暑假,茅盾转学到了嘉兴府中学,茅盾回忆到当时校长是方青箱,老师有朱希祖、马幼渔等,还说当时校风非常开明。茅盾说:“那时的嘉兴府中学校算是民主空气最浓厚的,师生之间,下了课堂便随便谈谈笑笑,有时亦上街吃点心,饮茶。那年中秋,我们三年级的几个同学,便买了些水果、月饼、酱鸭、熏鱼,还有酒,打算请三位相熟的教员共同在校中阳台上赏月。不料一位教几何的先生病了,教代数的先生新婚,自然要在家和新师母赏月,只有一位体操教员赏光。然而我们还是玩得很尽兴,差不多每个人都喝半醉。”但是,茅盾记得,辛亥革命以后,大家感觉到学校失去了原有的宽松和自由,于是茅盾他们这些中学生和新来的学监捣乱一番后,“从此我们也被革出这嘉兴府中学。”

  就是这么一篇茅盾自己回忆中学生时代的珍贵史料,这么一篇研究者常用的文章,都没有觉得它有什么不对。不料,副刊文丛年轻的编辑忽然问我,这篇散文究竟什么时候发表的?为什么发表在前写作在后?

  原来,这篇文章所有的题注,都是说“本篇最初发表于1942年10月10日桂林《大公报》副刊《文艺》第201期‘庆祝双十增刊’,曾收入大地书屋版《时间的记录》”。而文末,又有“1943年”字样。这样连起来看,就是发表在前,写作在后?那么是不是输入时打印错了呢?我赶快寻找手头的茅盾著作,包括两种《茅盾全集》以及解放以后出版的茅盾作品集,发现凡是收入这篇文章的,都是这样标明最早发表的时间和报纸,而且文末都是这样写着“1943年”字样,标明写于1943年。所以显然不是打印错误。现在如此矛盾的时间,是不是发表的时间不是1942年的10月10日?而是1943年的某个时间呢?否则怎么会出现写作在后发表在前这样矛盾的问题呢?

  这究竟怎么回事?年轻编辑的认真和负责,让我感动也让我惭愧,因为我过去从来没有发现过这样的矛盾问题。于是我分头托某大学图书馆和省图书馆的朋友,寻找1942年或者1943年的桂林《大公报》,看看到底发表在1942年还是发表在1943年?如果发表在1943年,那么出处错了。结果,查看当年的报纸,发现1942年10月10日的桂林《大公报》上,确有茅盾的这篇《回忆是心酸的罢,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的回忆辛亥革命的散文!再仔细查看,发现《大公报》发表此文时文末没有“1943年”字样。

  那么,出处查有此文,但文末留下了的年份,是什么时候什么人加上去的呢?

  据孙中田、查国华两位前辈编的《茅盾研究资料》介绍,《回忆是心酸的罢,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1942年10月10日在桂林《大公报》发表以后,最初收在《茅盾随笔》里,1943年7月由桂林文人出版社出版。而随后的《时间的记录》也收入这篇散文。但是,《时间的记录》有两个版本,一是重庆的良友复兴图书印刷公司1945年7月版,里面共四辑,其中第二辑中收入这篇《回忆是心酸的罢,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可惜这个版本当时因为抗战胜利前后,重庆十分混乱,所以印好以后一直没有大规模发行,只有600多册流通在社会上。第二个版本,这就是大地书屋1946年11月初版印行的《时间的记录》,这是作者茅盾从良友图书公司收回版权以后,交给大地印行的。大地版和良友版相比,大地版《时间的记录》增加了七篇,但是,《回忆是心酸的罢,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在两个版本都收在里面。笔者手头正好收藏有大地版的《时间的记录》,是1946年11月的初版本。据介绍,《时间的记录》是“大地文学丛书”的一种,“大地文学丛书”编辑委员会,由洪深、叶圣陶、郭沫若、郑振铎、茅盾五位组成。阵容非常高大上。《时间的记录》版权页上,写有:著作者茅盾;发行者蒋寿同。打开这部《时间的记录》,《回忆是心酸的罢,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赫然在目,但是文章没有说明最初发表在何处,而文末却署了“1943年”的字样,同时,收入这本《时间的记录》的其他各篇文章的文末,都标示了写作时间,有的文章连写作的月、日都标明了。显然文末“1943年”这个日期,是茅盾自己署上去的,而不是别人加的。

  由此估计茅盾是从1943年7月文人出版社出版的《茅盾随笔》里的《回忆是心酸的罢,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选编进《时间的记录》的,所以,他以为是1943年写的作品。当然,没有找到《茅盾随笔》,只是猜想。如此看来,真相是《回忆是心酸的罢,然而只有激起我们的奋发之心》文末日期是茅盾没有核查最初发表的报纸之误。至此,我感激这位年轻编辑的同时,也同意副刊文丛的年轻编辑删去文末的日期,这样改动,真实反映此文的本来面目,想来茅盾在天之灵也会颔首同意吧。

(0)

相关推荐

  • 【说话】大地良师,温暖大地

    大地良师,温暖大地 --在"大地良师"直播间的首次网络讲课 各位美ren晚上好.该来的都来了吗?不该来的也来了吗?--我很想活跃一下现场的气氛,但是说完之后才发现,随便我怎么说,现 ...

  • 东芳作品/教师节诗两首

    文 /东芳 编辑/清慧 这一天的思念 世界那么大 职业那么多 老师的崇高世间唯一 蜜蜂,蜡烛,老师的代名词 浇灌,培土,老师日复一日 孕育了一代又一代 一颗颗小树苗长成了参天大树 担负起社会的责任 承 ...

  • 林徽因《静坐》原文及赏析

    静坐 冬有冬的来意, 寒冷像花,-- 花有花香,冬有回忆一把. 一条枯枝影,青烟色的瘦细, 在午后的窗前拖过一笔画; 寒里日光淡了,渐斜-- 就是那样地 像待客人说话 我在静沉中默啜着茶. 二十五年冬 ...

  • 钟桂松:南天竺与白杨树

    钟桂松 今年是文学巨匠茅盾先生诞辰120周年,也是他逝世35周年.21世纪的人们站在茅盾故居,将以自己随想的方式庆祝和怀念这位为中国新文化事业做出巨大贡献的伟大作家. 茅盾故居有两处,一是他出生地浙江 ...

  • 鲁迅最后一天:许广平时刻陪伴,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根指头已发紫

    鲁迅最后一天:请内山完造为其寻医,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指头已发紫 1936年10月19日伟大的文学家鲁迅先生永远地离开了这个世界,当时的他尽管饱受病痛的折磨,却依然坚持写作,在死前一天他依然在完成他的作品 ...

  • 16S扩增子数据提交GSA实操手册—发表文章前必备技能

    GSA简介 GSA是Genome Sequence Archive的缩写,即基因组序列存档,由中科院基因组所主办. 网址:http://gsa.big.ac.cn/ 之前介绍过NCBI提交测序数据,- ...

  • 钟积松《在海南乡土文化昌江现场会暨2011年会上的讲话》

    (2011年5月23日) 诸位领导.贵宾,文友们: 你们好.去年8月金秋时节,在万宁市委.市政府的大力支持和万宁乡土文化研究会的全力协助下,顺利召开"大力提升乡土文化在建设国际旅游岛中的地位 ...

  • 鲁迅最后一天:请内山完造为其寻医,死前写作的右手两指头已发紫

    1936年10月18日,鲁迅位于上海施高塔路大陆新邨 9 号寓内一切如常.鲁迅自己和他的同居对象许广平等都不知道,这已是鲁迅生命的最后一天. 当天午后,鲁迅提出:要出去散步. 许广平在楼下听说鲁迅要去 ...

  • 就读这篇 | 冯桂莲:离开前,请叫醒我

    离开前,请叫醒我 冯桂莲 终究还是想念了,终究还是落泪了,没有任何征兆的.我忽然特恨时间,恨它如此.如此不留情面,一场考试,一个人,一座城. 昨日,很晚才休息,我仿佛又回到了高三,回到了那段一个人在无 ...

  • 《付出与收获——一名体育教师的写作和发表之路》听后感

    听完黄老师的报告后,笔者颇有感触,浅谈一下自己的心得体会.单从报告题目就引起了我的共鸣,<付出与收获>.任何一个人的成功背后一定是付出过辛勤汗水的,没有付出哪来的收获?我们很多老师曾经都可 ...

  • 【高秋松:经前乳胀的病机和辨证】

    经前乳胀的病机和辨证 作者/高秋松 <浙江中医药>杂志一九七八年第五期,载有拙作<经前乳胀证治>一文,概略地介绍了个人治疗经前乳胀的经验,并附病例加以佐证.本文进一步就经前乳胀 ...

  • 松鹤堂前瑞气盈 走过冬天

    松鹤堂前瑞气盈 走过冬天 贺双亲八十寿诞之庆 松鹤堂前瑞气盈,椿萱喜度杖朝庚. 和舟共济家声远,茹苦含辛儿女情. 解困扶危多义举,睦邻友好奉真诚. 一心向善人皆仰,天赐遐龄万福生. (写于农历202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