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多疾病与饮食不当有关 | 今日份饮食养生指南请查收
《抱扑子内篇·极言》中提出了“十二伤”。在这“十二伤”中,饮食必须懂得“过犹不及”的道理,适量、适时、适质的饮食习惯是必须养成的。文中论道:“是以养生之方……不欲极饥而食,食不过饱;不欲极渴而饮,饮不过多。凡食过则结积聚,饮过则成痰癖。”在养生的方法中,不应该在特别饥饿的时候才吃东西,饮食也不能太饱;同时,不能够非常渴的时候才喝水,喝水的时候也不应过量。食物吃得过多就会在肠胃里堆结集聚,水分补充得过多就会形成“痰癖”。同时文中还提到,“不欲多咦生冷,不欲饮酒当风。”不应该吃太多生冷的食物,不可以正对着风喝酒。“冬不欲极温,夏不欲穷凉。”冬天的时候不应该太过温热,夏天的时候也不能太过追求清凉。以上所论的一个核心饮食思想即是保持中和,顺应身体平衡需要。
《养性延命录》中进一步说道:“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销,常如饱中饥,饥中饱。”饮食最好能少食多餐,不应该饱餐多顿,最好的状态是“饱中饥,饥中饱”,六七分饱。合理控制食物摄入的量、时间、次数对人体保健及疗病方面的意义已为现代营养学所论证。过饮过食容易导致能量在体内的积聚并转化成有害于人体的过剩脂肪,导致人类整体肥胖症的出现,增加患心脑血管疾病的可能。同时,若是过饥才食、过渴才饮,且一次摄食太多,就给胃造成很大负担,容易引发肠胃消化系统疾病。关于进食次数和时间,一般来说,个人饮食次数与时间必须有一定的规律性,这样才能够使消化系统的运作总是处于一种规律的状态。
《太清道林摄生论》道:“人当食勿烦恼,如食五味必不得暴镇,令人神惊。”人们在饮食的时候不能受到太大的情绪刺激,也不能太过烦躁,应尽量在心境平和的时候饮食。《修龄要指·起居调摄》中言:“怒后勿食,食后勿怒。”刚发过怒的时候不应该吃东西,吃完东西之后,也要尽量控制自己的情绪,不要太过激动。古代道教养生中即提倡“养生之道,勿久行、久坐、久听、久视,不强食,不强饮,亦不可忧思愁哀。”日常心态平和才是修性要诀,生活中的起居饮食也应该如此,保持平静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