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1217
黄瓜丝瓜胡萝卜防治糖尿病
黄瓜 黄瓜是热能低,脂肪低,含糖量也低的优质食物,它含钾量很高,且含钙,镁,磷矿物元素均较高。黄瓜还含有维生素C,可改善糖代谢。黄瓜含有的丙醇二酸,能有效地抑制糖类物质在体内转变为脂肪,而脂肪在体内聚集,堆积过多会形成肥胖症,这对防治糖尿病及其发生发展有重要意义。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经常适量服食黄瓜,不仅可改善症状,还有助防治高血压病,肥胖症等合并症。
丝瓜 含蛋白质,钙,镁,磷,铁和胡萝卜素,维生素C,氨基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中医认为,经常适量服食丝瓜对燥热伤肺,胃燥津伤型糖尿病患者尤为适宜,还兼有防治中老年患者合并高血压病,皮肤病症的作用。由于丝瓜性寒滑,过食能滑肠致泻,故凡脾胃阳虚,大肠不固者慎用。
胡萝卜 含有钙,磷,镁,钾,铁,铜,锰,钴,碘,氟等人体必需的矿物质,还含有多种维生素和胡萝卜素。胡萝卜提取物中有一种能降低血糖的成分,人体摄入后,有明显的降血糖作用。经常适量服食胡萝卜不仅有助于降低血糖,而且对糖尿病并发高血压病,神经组织损伤,视网膜损伤等病症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常食胡萝卜对糖尿病的防治非常有益。
穿结药
【别名】 穿结散
【处方】 蟾酥、麝香、轻粉各等分,巴豆少许(另研)。
【制法】 上为细末,以乳汁为丸。
【功能主治】 大实大满,心胸高起,气塞不通。
【用法用量】 穿结散(《医学纲目》卷三十二)。
【摘录】 《洁古家珍》
穿骨散
【处方】 白芥子不拘分两。
【功能主治】 贴骨疽,又名缩脚疽,皮色不异,肿硬作痛者。
【用法用量】 用白酒酿调敷患处。
【摘录】 《古方汇精》卷二
旋耳疮;外耳湿疹,黄水疮
穿粉散
【处方】 轻粉(研,隔纸微炒)3钱,穿山甲(炙)3钱,铅粉3钱,黄丹(水飞过)3钱。
【制法】 上为极细末。
【功能主治】 旋耳疮;外耳湿疹,黄水疮。
【用法用量】 香油调敷。
【摘录】 《金鉴》卷六十五
葶苈子治肺气上逆咳嗽喘促
《金匮要略》之葶苈大枣泻肺汤治“肺痈,喘不得卧”,历代医家解释此方之大枣都说是为缓和葶苈子峻猛之性而设,似乎葶苈子药性峻猛,非壮实者不可使用。其实葶苈子药性平和,肺气上逆之喘咳属于实证者基本都是可以使用的,15g以内我还没见到过明显的不良反应,当然有痰浊者更宜,盖“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降之”。
今天阅读《颜德馨经验辑要》一书,发现关于葶苈子有这样一句话十分贴切,可谓先得我心:“葶苈子能疗肺壅上气咳嗽,止喘促,除胸中痰饮,集降气、消痰、平喘诸作用,凡宜肃降肺气者,不必见痰壅热盛,即可投之”。
五味药治疗耳鸣
五味药治好耳鸣,并不是中医爱炫技,而是治病追求的就药简力宏。
方子:白术,泽泻,石菖蒲,补骨脂,王不留行。
我用这个方子治好了不下百名耳鸣患者,有的人不相信,觉得我吹牛,区区五味药,怎么可能治好耳鸣?自己吃的方子几十味药都治不好。
其实这些人进入了一个误区,大家都以为方子中的药越多越好,其实不然,在中医界流传着这样一句话:药过十三,大夫不沾,药过十八,医生该杀。
这个有点绝对,但是它能说明的问题是:方子的好坏并不是以药的多少作为衡量标准的,药用对了,一味药也能治病,药用不对,就算把病人变成药罐子,也休想治好病。
这个方子中的前两味药是健脾的,主要是为了驱散体内的水湿,因为耳道内的水湿不除,就会和耳道相撞发出声音,耳朵将永无宁日。
第三味药是石菖蒲,它是开窍药,耳朵也属于九窍之一,作用无需赘言,第四位是补骨脂,主要是为了补肾,因为历代医家认为,肾开窍于耳,我的观点是,治疗耳鸣,不能只补肾,也不能不补肾。
第五位药是王不留行,很多人没听说过这味药,这味药,用一个字形容,就是通,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是它的拿手好戏,这也从侧面说明了它的功效非凡。
这个方子虽然只有五味药,但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很多患者仅仅用了一个月,就把几年的耳鸣解决了。
足癣
足癣夏季高发,其主要原因为:足跖部皮肤汗腺较丰富,夏季出汗较多,造成有利于霉菌生长的潮湿环境。如果穿着鞋袜,局部环境闷热,脚汗难于透发,从而更有利于霉菌的生长繁殖。
中医认为,足癣多为湿热侵袭、湿热下注所为,当以清热利湿、解毒杀虫为治则。下面介绍几则外治方:
木瓜30克,甘草30克。煎取药汁,待温热时足浴5—10分钟,每日2次,每天1剂,连续5-10天。
藿香30克,黄精、大黄、皂矾各12克,米醋1000毫升。将上药切碎置米醋中密封浸泡一周后,去渣备用(浸泡时每天摇动数次),使用时取药液每天浸泡2-3次,每次20-30分钟,连续5-7天。
丁香15克,苦参、大黄、明矾、地肤子各30克,黄柏、地榆各20克。煎药取汁,待药液温热时足浴,每次10-15分钟,每日5-6次,每剂可用2次。
葛根、白矾、千里光各等量。将上药烘干研末,密封包装,每袋约重40克,每次取粉剂1袋倒入盆中,加温水约1000-2000毫升,混匀足浴,每次20分钟,7日为1疗程,连续1552个疗程。
白藓皮40克,苦参、黄柏、苍术各30克,防风20克,荆芥穗、枯矾各10克,蛇床子、地肤子、黄精、藿香各50克,葱白4枚。上药加水约3000毫升煮沸,待温时将双脚浸泡在温液中10-15分钟,每日2次,一般用药4-5剂即可。
旋耳疮。生于耳后缝间,延及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流黄水。由胆脾湿热所致
穿粉散
【处方】 轻粉(研,隔纸微炒)穿山甲(炙)铅粉 黄丹各9克(水飞)
【制法】 共研极细末。
【功能主治】 主旋耳疮。生于耳后缝间,延及耳折上下,如刀裂之状,色红,时流黄水。由胆脾湿热所致。
【用法用量】 香油调敷患处。
【摘录】 《医宗金鉴》卷六十五
穿肠丸
【处方】 猪胆汁1枚。
【功能主治】 大便7-8日不通,服诸药未效。
【用法用量】 以蜜2两,煮令可丸,入腻粉1钱匕,捏如中指长,纳下部。
【摘录】 《圣济总录》卷九十七
川芎煮鸡蛋
【处方】 川芎8克 鸡蛋2个 红糖适量
【制法】 将川芎、鸡蛋加水同煮,鸡蛋熟后去壳再煮片刻,去渣加红糖调味即成。
【功能主治】 活血行气。适用于气血淤滞型闭经。
【用法用量】 每日分2次服,每月连服5~7剂。吃蛋饮汤。
【摘录】 《民间方》
治疗中风后遗症,别忘了加上路路通
老年人中风后,往往会产生一些后遗症,其中最典型的就是半身不遂后遗症,重者无法起床,轻者只能依靠拐杖慢慢行走。
清代明医王清任(1768-1831年)有一治疗半身不遂的著名药方——补阳还五汤。
传说清代嘉庆年间,军机大臣卢荫溥中风后半身不遂、口角流涎、语言不利、小便失禁,皇上派太医前去诊治,太医用活血祛瘀的方法进行治疗,主要使用当归、赤芍、川芎、红花、桃仁、地龙等,虽然这些药均有活血化瘀通络除痹功效,但久治无效。后有人推荐当时在北京菜市口行医的王清任。王到卢府后诊脉完毕,看完太医的药方后,只说了一句,方是好方,但缺一味主药黄芪。“方无主药何谈见效,因为人体五脏功能赖气血运行。气为阳,血为阴,阴阳调和则人体正常无病。病者属中风之后遗症,多因气虚,无力推动血液运行,气滞血瘀所致。该方缺黄芪,故缺乏补阳之动力药,如果重用黄芪,气行则血行,人体方可复元。”
卢荫溥听完后果断遵王清任改方,加用黄芪,三剂后,症见好转。服药半个月后,便可下床移步,又通过王清任开方调理。外加功能锻炼,顽疾逐渐康复。
后来该方取名为补阳还五汤,成为治疗半身不遂后遗症的名方。
补阳还五汤
【组成】生黄芪四两(120g),当归尾二钱(3g),赤芍一钱半(5g),地龙一钱(3g),川芎一钱(3g),红花一钱(3g),桃仁一钱(3g)。
【用法】水煎服。
【功效】补气活血通络
【方解】本方所治素体气虚,不能行血,以致脉络瘀阻,筋脉肌肉失却濡养,故半身不遂,口眼歪斜;气虚血滞,舌体失养,故语言蹇涩,口角流涎;气虚失于固摄,则小便频数,遗尿失禁;苔白,脉缓,亦为气虚佐证。综上诸症,皆由气虚血瘀所致,原书称为“因虚致瘀”。治当补气活血通络。方中重用生黄芪,大补脾胃之元气,令气旺血行,瘀去络通,为君药。当归尾长于活血,且有化瘀而不伤血之妙,是为臣药。川芎、赤芍、桃仁、红花助当归尾活血祛瘀,地龙通经活络,均为佐药。
随着该方被后来医家大量用于半身不遂后遗症治疗外,有人在此方的基础上又加上了路路通一药,使治疗的效果进一步的得以增强。
路路通
性味:苦,性平。入肝、肾经。有祛风活络,利水,通经的作用。
主治:用于关节痹痛,麻木痉挛,水肿胀满,乳少,经闭。
此方加入路路通后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路路通能通全身经络。《本草纲目拾遗》中称:“其性大能通行十二经穴,明目,除湿,舒筋络拘挛,周身痹痛,手脚及腰痛。”
实际使用时上述每剂药加入路路通5一8个,服完后药渣中再加入一些路路通用于泡脚,能收到更好的效果。医书记载:广东乳源云门寺有一老和尚,中风住院一年多都未好转,只能借助拐杖走路。后在云门寺有缘获得补阳还五汤加路路通方剂,服药加泡脚仅一月有余即扔掉了拐杖走路。
路路通通经活络,用于中风后遗症属于气虚血瘀、络脉痹阻所致的偏瘫疗效较好。治疗中风后遗症,千万别忘了加上路路通。此外路路通也可单独用于泡脚,对于一些不太严重的经络气血瘀堵,直接使用路路通泡脚就能缓解。
烧伤两个方
方一:
最简单安全的方法:真蜂蜜,大量涂上,可以立即止痛而且没有感染、疤痕。每天涂到好,疗效一流,我用过很多。
方二:
还有一方,我苗族秘方。
【配方】:寒水石,石膏,虎杖各30克。
【用法】:打粉,兑入鸡蛋清,糊在伤口上。
【疗效】:效果一流,比较严重的可以三天愈合,很严重
也就一周,而且几乎没有疤痕。
主治一切麻木
【配方】:黄芪、当归各20克,老鹳草60克,鸡血藤30克,丝瓜络,生姜各15克,上肢加:桑枝,桂枝各10克。
【加减】:下肢加:牛膝,木瓜各10克;全身加:威灵仙10克;半身加:桂枝汤。
【用法】:水煎服;早晚服下。
【功能】:本方主治一切麻木。
《脑萎缩、记忆力衰退》特效方
【配方】:当归15克、党参15克、黄芪20克、赤芍10克、川芎10克、葛根10克、菖蒲10克、益智仁10克、钩藤15克、天麻10克、白术15克、扁豆10克。
【用法】:其中每付药中的钩藤另包一边,待一付药连续一下熬到第三次时最后五分钟时再放入熬五分钟。因该药药性易挥发,只能熬5分钟左右。
该药方治疗好了很多脑萎缩病患者,最大的80多岁,因此我在患者处抄录记下以行善事,以便有病或有缘者见之广为传之以治病救人。
特别注明:要用该药时,可先请自己当地的中医看下药方,以便安全使用。
川芎止痛汤
【处方】 川芎20-30克,荆芥10-12克,防风10-12克,全蝎10-12克,地龙15-25克,细辛3-6克。
【功能主治】 祛风止痛,活血化瘀。主风邪内侵,瘀阻血脉。(三叉神经痛)
【用法用量】 水煎服,每日1剂,日服2次,重者可每日2剂。
【摘录】 蒋森方
川芎圆
【处方】 川芎、龙脑、薄荷叶(焙干),各七十五。两细辛(洗)五两,防风(去苗)二十五两,桔梗一百两,甘草(炙)三十五两。
【炮制】 上为细末,炼蜜搜和,每一两半,分作五十圆。
【功能主治】 消风壅,化痰涎,利咽膈,清头目。治头痛旋运,心忪烦热,颈项紧急,肩背拘倦,肢体烦疼,皮肤瘙痒,脑昏目疼,鼻塞声重,面上游风,状如虫行。
【用法用量】 每服一圆,细嚼,腊茶清下,食后、临卧。
【摘录】 《宋·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川芎饮
【处方】 川芎 苏叶 枳壳 桔梗 陈皮 前胡 半夏 茯苓 木香
【功能主治】 主感冒风邪,胸满头疼,咳嗽吐痰,憎寒壮热,状似伤寒,脉浮而缓。
【用法用量】 水煎服。
【摘录】 《证治汇补》卷一
虫病诊断精粹
虫病是指寄生于人体的各种虫类所引起的疾病。本病多感染寄生虫后,积久成病,主要表现为腹痛纳差、消瘦乏力等,本节主要讨论蛔虫病、绦虫病、钩虫病、蛲虫病、姜片虫病、肝吸虫病等常见寄生虫病。
虫病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尤以农村为多见,对虫病的治疗主要是驱除虫体以消除病因,健运脾胃以改善症状。
【病因病机】
1.蛔虫病 由于误食沾染有蛔虫卵的生冷蔬菜、瓜果及其他不洁食物而引起,蛔虫寄生在肠内,扰乱脾胃气机,吸食水谷精微,致气血虚弱而发病。
2.绦虫病 是人吃了未煮熟的带绦虫卵的猪肉或牛肉,虫卵发育成绦虫吸附在肠壁上,吸食人体水谷精微以及扰乱脾胃运化,引起腹胀、腹痛、消瘦乏力而发病。
3.钩虫病 由于人体皮肤接触含钩蚴的泥土,钩蚴侵入人体,移行于小肠,发育为成虫,扰乱胃肠气机,吸食人体血液,出现胃肠功能失调及气血亏虚的病变。
4.蛲虫病 虫卵经过不洁的手、食物等,经口进入胃肠,在肠内发育为成虫,影响脾胃的运化,且雌虫移行产卵时,使肛门发痒而出现诸症。
5.姜片虫病 由进食生菱角、生荸荠,姜片虫囊蚴进入小肠而发育为成虫,吸食人体水谷精微以及扰乱脾胃运化而发病。
6.肝吸虫病 由于进食未煮熟的鱼肉或生鱼片,虫邪进入人体后,内舍于肝,肝失条达,肝郁乘脾,脾失健运;肝脾不和日久,气血运行不畅,瘀积胁下而发病。
【诊断与鉴别诊断】
1.诊断
蛔虫病
(1)多见儿童,尤其是农村儿童。
(2)主要临床表现为脐周疼痛或嗜食异物。
(3)部分病人有排虫或吐蛔史。
(4)大便检查可查出蛔虫卵。
蛲虫病
(1)多为学龄前或在幼儿园寄住的儿童。
(2)主要临床表现为肛门奇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腹部隐痛,纳减消瘦。
(3)肛门痒时或夜间,在肛门周围可见线状白色小虫。
(4)清晨肛门拭子镜检,可查到蛲虫卵。
绦虫病
(1)在流行区有进食了未煮熟的带虫卵的猪肉或牛肉史。
(2)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大便不正常。
(3)粪便内、内裤、床褥上,可发现绦虫节片。
(4)大便及肛门拭子镜检,可查到绦虫卵。
钩虫病
(1)在流行地区有赤脚下田及手足皮肤瘙痒史。
(2)主要临床表现为善食易饥、食后腹胀、面黄消瘦。
(3)大便中可查到钩虫卵。
姜片虫病
(1)在流行地区进食生菱角、生荸荠史。
(2)主要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消瘦乏力。
(3)肉眼可看到大便中排出姜片虫。
(4)大便中可查到姜片虫卵。
肝吸虫病
(1)在流行地区进食未煮熟的鱼肉或生鱼片史。
(2)主要临床表现为上腹饱胀感、胁痛,日久可出现胁下积块。
(3)大便中可查到肝吸虫卵。
2.鉴别诊断
(1)腹痛:由于腹部为肝、胆、脾、胃、大小肠、肾、膀胱等多个脏腑所在部位,且为足三阴、手足阳明、冲、任、带等经脉循行之处,故腹痛一症涉及范围很广,但腹痛如作为内科一个病证,必须以胃脘以下,耻骨毛际以上的部位疼痛为主症,且多伴有腹泻、便秘等肠病症状。虫病的腹痛尤以蛔虫腹痛为常见,蛔虫之腹痛多位于脐周,发作有时,伴嘈杂吐涎、嗜食异物、鼻孔作痒、睡中磨牙流涎,或有排虫或吐蛔史,大便检查可查出蛔虫卵,以此作为鉴别。
(2)黄胖与黄疸、水肿:钩虫病日久可出现面黄浮肿,此时称为黄胖,应与黄疸、水肿相鉴别。黄胖表现为面黄身黄而虚浮,但目不黄,其色萎黄而不荣,或伴下肢浮肿,但同时有纳食不正常或嗜食异物,小便清长;黄疸则全身皮肤发黄,尤以目黄为特征,一般无浮肿,伴小便黄;水肿皮肤光亮而不发黄,无目黄,小便短少。
(3)胁痛:胁痛病是以一侧或两侧腋以下至肋骨之尽处疼痛为主症,常伴嗳气、口苦、目眩等,与肝吸虫病之胁痛有所不同;肝吸虫病的胁痛有在流行地区进食未煮熟的鱼肉或生鱼片史,且疼痛仅位于右胁腹部,十二指肠引流液或大便中可查到肝吸虫卵,以此作为鉴别。
【辨证论治】
蛔虫病
1.临床表现 脐周疼痛、时作时止,胃脘嘈杂,甚或吐蛔、便蛔,进食而瘦、或嗜食异物,鼻孔作痒,睡中磨牙流涎。
2.治疗原则 驱蛔健脾。
3.代表处方 化虫丸:使君子15克,槟榔、苦楝根各10克,鹤虱6克,白矾(枯)3克,炒胡粉、芜荑各2克。
4.加减应用
(1)如腹中疼痛剧烈,伴有恶心呕吐,汗出肢冷者,为蛔厥证,宜先服乌梅丸安蛔止痛。
(2)若患蛔虫病已久,面黄肌瘦,或驱蛔之后,可用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运脾胃。
绦虫病
1.临床表现 腹痛、腹胀、大便不正常,肛门作痒,久则消瘦乏力,粪便内、内裤、床褥上可发现绦虫节片。
2.治疗原则 驱除绦虫,调理脾胃。
3.代表处方 槟榔汤:槟榔、黄连、黄柏各10克,雷丸3克。
4.加减应用
(1)治疗绦虫,须整条虫由头至尾驱除才有效,否则不能治愈。
(2)驱虫之后,可用香砂六君子汤,以健运脾胃。
钩虫病
1.临床表现 善食易饥,食后腹胀,或嗜食异物,面黄虚浮,食少消瘦,大便稀溏,甚或黑便;或有咳嗽咳痰、痰中带血,舌淡、脉细。
2.治疗原则 驱虫燥湿,健脾补血。
3.代表处方 黄病绛矾丸:厚朴、甘草各10克,茅术5克,陈皮6克,绛矾2克,红枣10枚。
4.加减应用
(1)上方可选加雷丸3克,槟榔10克,榧子20克,鹤虱9克,以加强驱虫。
(2)气血两虚者,可加服八珍颗粒冲剂,以补养气血。
(3)脘闷纳差、腹胀者,可加木香、砂仁各6克(后下),以理气调胃。
(4)若咳痰带血丝者,可加白茅根20克,旱莲草10克,以凉血止血。
蛲虫病
1.临床表现 肛门奇痒,夜间尤甚,睡眠不安,夜间肛门痒时在肛门周围可见线状白色小虫,腹部隐痛,纳减消瘦。
2.治疗原则 驱虫止痒。
3.代表处方 追虫丸:槟榔、茵陈、苦楝根各10克,南木香6克(后下),雷丸3克,皂荚、黑丑各2克。
4.加减应用
(1)驱虫后,仍有胃纳欠佳,乏力便溏,面色萎黄者,可用参苓白术散调理脾胃。
(2)本病内服必须配合外治,可用百部、乌梅浓煎作保留灌肠,每晚1次。
姜片虫病
1.临床表现 一般可无自觉症状。有的可有轻度腹痛、腹泻或恶心呕吐,甚者可见精神倦怠,或腹胀浮肿。
2.治疗原则 驱虫为主,佐以健脾。
3.代表处方 驱虫可用槟榔50克,加水300毫升,文火煎1小时取汁,早晨空腹,合黑丑研粉内服,疗效比单用槟榔为佳。
4.加减应用
(1)可加服香砂六君丸以健脾和胃。
(2)若有肢体浮肿者,加车前草、泽泻、云苓,以利水消肿。
肝吸虫病
1.临床表现 胁肋胀痛,纳食不佳,大便稀溏,或见胁下积块,形体消瘦,头晕耳鸣,脉弦细。
2.治疗原则 驱虫,健脾疏肝。
3.代表处方 扶正驱虫方:百部、白扁豆各20克,使君子15克,党参、炒白术、广郁金、枳壳、槟榔、生甘草各10克。
4.加减应用
(1)若患者体质壮者,上方可加榧子20克,苦楝根皮10克,以加强驱虫。
(2)若口苦、小便黄、舌苔黄腻,加茵陈20克、田基黄20克,以清利肝胆湿热。
(3)若胁下积块,可加莪术、土鳖虫各10克,丹参20克,以活血消积。
(4)肝阴不足者,加山萸肉、怀山药各20克,熟地10克,以滋养肝阴。
【其他治法】
1.单方验方
(1)使君子炒香去壳,取仁嚼服,成人10~15粒,空腹服,适用于蛔虫病。
(2)选较大、外皮呈深褐色雷丸,研成细粉,每天服6~9克,连服3天为1个疗程,1周后再服1个疗程,适用于蛲虫病。
(3)狼牙草(仙鹤草根冬芽),洗净去外皮,晒干后研末,清晨空腹服30~60克,适用绦虫病,服后5~6小时后可排出虫体。
(4)鹤虱25克,清水浸1小时后,煎2次并将2次煎液相混,浓缩至60毫升,每晚临睡前服30毫升,连服2天。用于钩虫病。
2.外治法 红石榴皮30克,研成粗末,加水500毫升,煎开后加食醋15毫升,睡前作保留灌肠,10天为1疗程。用于蛲虫病。
【预防调摄】
1.虫病应以切断其传染途径最为重要,如不吃未洗净的凉拌菜、瓜果;不进食未煮熟带虫卵的猪肉或牛肉;不赤脚下田劳动;在流行地区不进食生菱角、生荸荠及未煮熟的鱼肉或生鱼片等。
2.注意饮食及生活卫生,饭前、便后须洗手;勤换洗衣服、被子。
3.搞好粪便无害化处理,提高群众的防虫意识,减少感染机会。
4.治疗后应注意调理脾胃,饮食应富含营养,易于消化。
为父母,为自己识别老年痴呆症
人老了,记忆力下降,表现为丢三落四,重复问相同的问题,但总体认知功能良好,这常不为家人在意,认为这是衰老的正常现象。实际上这是老年痴呆症的早期阶段,如果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机,势必为使患者进入中年痴呆阶段。
那么,我们怎么来区别健忘与痴呆呢?
健忘是老年人脑功能衰弱的表现,而痴呆则是病理性的脑器质性智能衰退。
遗忘区别 健忘的老年人对做过事情的遗忘是部分性的;而痴呆的遗忘是完全恶性的,记不起发生过的事情,似乎此事已完全消失。
认知能力 健忘老人虽然记忆力下降,但对时间,地点,人物关系和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丝毫未减;而痴呆老人却丧失了识别周围环境的认知能力,分不清上下午,不知季节变化,不知身在何处,有时甚至找不到回家的路。
生活能力 健忘老人虽然会记不清日期或前讲后忘,但他们仍能料理自已的生活,还能照顾家人;而痴呆老人隨着病情加重,会逐渐丧失自理生活能力。
情绪变化 健忘老人有七情六欲;而痴呆老人的情感世界则变得与世无争,麻木不仁。
思维变化 健忘老人对记忆力下降相当苦恼,为了不致误事,常记个备忘录;而痴呆老人毫无烦恼,思想越来越迟钝,言语越来越贫乏,缺乏幽默感,反应迟缓。是否语言丰富,幽默多彩是区别生理健忘和痴呆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了以上五种区别,很容易识别老年痴呆症。如果你认为父母或自己有痴呆倾向,应该及时到正规医院的神经内科就诊,医生通过检查可以判断记忆力的下降,是与就诊者的年龄相符的正常改变,还是达到了痴呆的标准,以便制订预防和治疗方案。
生病不一定是坏事,经常生这种病,说明你会长寿
身体才是革命的本钱,一生健康平安是每个人的夙愿。但有的人隔三差五就生病,经常往医院跑,在别人眼中简直是病秧子。但这并不代表着生病就一定是坏事,有一种疾病经常生,可能会延长寿命,这并不是夸夸其谈,不妨来看一看。
经常生哪种病说明寿命会更长?
免疫力对人们来说至关重要,从出生的那一刻起,就存在一定的免疫力,这是人体的防御机制,能快速识别和消灭入侵体内的一些病毒和细菌,同时也能处理已经衰老、死亡或变性的细胞。免疫力的强弱并不是靠饮食来获取的,而是不断的受到各种抗原刺激,经过千锤百炼后,激发起免疫系统产生反应。当身体受到外来致病菌刺激时,免疫力就会产生抗体,杀死致病菌。每个人一生中都会经历感冒,这是最普通不过的疾病,感冒能有效激发免疫力。经过研究发现,跟一年感冒四五次的人相比,一年感冒不足一次的人患上癌症的风险较高。因为人们感冒后,病毒和免疫力会在体内发生一场战斗,从而产生干扰素,刺激免疫系统,增强防御细胞能力。只要每一次感冒,免疫力都能得到锻炼,久而久之,增强防御感冒的能力且有利于抗体生成。
怎么做才能长寿?
1、多喝水
医生或长辈常常叮嘱我们要多喝水,这是长寿的第一步。因为身体缺水会加快皮肤老化速度,引起便秘和中暑,同时也会升高血液粘稠度,间接导致脑梗或心梗。所以需养成主动喝水的习惯,若不喜欢喝平淡无奇的水,也可选择果汁或淡茶水。另外喝水也有一定的讲究,早晨醒来后空腹喝杯水,能稀释血液,达到润肠通便效果。午睡后喝杯水能快速补充消耗的能量,帮助降低血脂,保护心脏。睡觉前喝杯水能排出肾脏中毒素,降低患上胆道和肾结石风险,而且也能养阴,防止血液粘稠。
2、多走路
走路是简单又容易掌握的运动项目,几乎适合每个年龄段的人。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99,饭后休息半个小时在走路,走路时必须抬头挺胸收腹,同时配合腹式呼吸,手臂跟随着摆动,能促进全身血液循环,降低患癌风险。
3、多笑笑
笑一笑十年少,大笑能升高血液和唾液中抗体数目,同时也能增加免疫细胞数量,兴奋副交感神经,抑制肾上腺素过度分泌,从而缓解疲劳感。另外大笑时流向心脏的血液比较多,能加快血液循环,降低患上心脏病风险。除此之外,笑一笑也能释放压力,减轻对神经元的伤害,增强记忆力和分析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免疫力。
温馨提示
除了做到以上3点外,也要保证有充足睡眠。因为睡眠是最简单的养生方法,只有在睡眠过程中,一些受损的细胞才开始修复和再生,而且能消除全身疲劳感,使得身体各个器官和组织功能得到修整,同时也能促进组织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
吃橘子皮肤会变黄吗?
每到秋冬天,空气里好像随处都飘着橘子的香味。
皇帝柑、沙糖橘、脐橙、丑橘……柔软多汁、果肉清甜的橘子老少皆宜,吃的根本停不下来。不过橘子吃多了除了上火以外,少有人知道的一个小知识就是皮肤会变黄?
为什么皮肤会变黄?
橘子含有丰富的类胡萝卜素,短时间吃的多,胡萝卜素来不及被转化成维生素A,就可能会引起胡萝卜素血症。
表现出来就是皮肤发黄,成为真人版“小黄人”。
所以不想让自己‘变黄’,记住每周吃橘子别超过1斤!!
除橘子外,南瓜、芒果、哈密瓜、胡萝卜等橙色的果蔬,胡萝卜素也同样丰富,吃多了也会让皮肤“发黄”!
不过别担心,胡萝卜素引起的黄是短期的,停止食用后的4-5天就会减退消失。
皮肤黄了怎么办?
不要慌,高胡萝卜素血症只是一种物理体征,对机体无害,治疗它也不需要什么特殊办法:
第一,根除病因,不要再吃柑橘了;
第二,耐住时间的考验,慢慢等,一般数周到数月皮肤黄染就可以自动消失了。
所以,柑橘吃多了确实会使皮肤变黄,但不必过于担心,只要我们吃的量不大,每天吃一点也是没有问题的。
此外,为了预防该病的发生,应该避免长期大量进食含胡萝卜素高的食物。
川芎行经散
【处方】 羌活4分,白芷4分,防风4分,荆芥4分,薄荷4分,蔓荆子4分,独活4分,柴胡6分,炙甘草6分,当归6分,川芎6分,枳壳6分,桔梗5分,茯苓3分,红花少许。
【功能主治】 目中青,如物伤。状,重者白睛如血贯。眼目被伤,血灌瞳神及积血未散,至生翳膜。
【用法用量】 水2盏,煎至1盏,去滓,食后大热服。
【各家论述】 以枳壳、甘草和胃气为君;白芷、防风、荆芥、薄荷、独活疗风邪、升胃气为臣;川芎、当归、红花行滞血,柴胡去结气,茯苓分利除湿为佐;羌活、蔓荆子引入太阳经,桔梗利五藏为使,则胃脉调,小肠、膀胱皆邪去凝行也。
【摘录】 《原机启微》卷下
川芎香附汤
【处方】 川芎1两,香附子1两,羌活1两,苍术(米泔浸)1两,细辛7钱半,茵陈7钱半,甘菊2两,薄荷2两,白芷2两,荆芥8钱,甘草8钱。
【制法】 上为细末。
【功能主治】 厥头痛,风寒脑后疼,及伤寒伤风,一切头痛。
【用法用量】 每服2钱,食后茶清调下。
【摘录】 《医统》卷五十三
膈上有痰
川芎丸
【别名】 小川芎丸
【处方】 川芎2两(细锉,慢火熬熟),川大黄2两(蒸令极熟)。
【制法】 上药焙干为末,用不至皂角5-7挺,温水揉汁,绢滤去滓,瓦器中熬成膏,和前2味为丸,如绿豆大。
【功能主治】 膈上有痰。
【用法用量】 小川芎丸(《法律》卷五)。
【摘录】 《续本事》卷五
汗症(营卫不和型)
【症状】汗出恶风,周身酸楚,时寒时热,或表现半身或局部汗出。苔薄白,脉缓。
【治法】调和营卫。
【方药】桂枝汤加味。
【配方】桂枝6克 白芍12克 大枣5枝 生姜3片 甘草3克。
【加减】汗出较多者,加龙骨30克、牡蛎30克,以固涩敛汗;兼气虚者,加黄芪15克,以益气固表;兼阳虚者,加附子9克(先煎),以温阳敛汗;半身或局部汗出者,可加浮小麦30克,以甘润缓急。
【用法】每日1剂,水煎,分早晚2次服用。
【见肿消】消炎消肿外用方
【方名】:见肿消。
【配方】:大黄200,芒硝200g,冰片10g。
【用法】:大黄为末加水少许,与芒硝冰片混合,覆患处。
【功能】:主治扁桃体炎淋巴结炎、腮腺炎等各种红肿高大。乳腺炎、胰腺炎、阑尾炎和附件炎也效。
千金三黄汤
原文:
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经日不欲饮食。麻黄五分,独活四分,细辛二分,黄耆二分,黄芩三分。
上五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分温三服。一服小汗,二服大汗,心热加大黄二分,腹满加枳实一枚,气逆加人参三分,悸加牡蛎三分,渴加栝楼根三分,先有寒加附子一枚。
功效】益气解表,除湿疏风。
【主治】中风,手足拘急,百节疼痛,烦热心乱,恶寒,食欲不振,舌质淡,苔薄白而润,脉象浮紧(左大于右)。
【临证加减】
1.方后注有心热、腹满、气逆、悸、渴等证之治法。由于湿热在内,胃肠内有实热积滞,所以常见腹满、便秘,或见大便黏滞而臭。故加大黄泻实热,加枳实行气消满;湿热郁于胃,胃气上逆,加人参补脾胃之气,以运化湿浊而降逆气;郁而化热,心热则悸,故加牡蛎安神;肺胃有热阴气伤,加栝蒌根养阴清热,清肃肺气;素有阴虚不温,不御风寒者,则加附子温肾通阳,随证加减,灵活用之。
2.本方加秦艽、木瓜、当归、鸡血藤治脑血管意外后遗症。
3.本方加去黄芩加羌活、杜仲、海风藤、络石藤治风湿性关节炎。
4.本方治中风:心热加大黄,以泄热,腹胀加枳实,以开郁行气;气逆加人参,以补中益气,心悸加牡蛎,以续静安神;渴加天花粉,以肃肺气在津除热。
刘渡舟医案:
案一:李x,女,25岁。1993年9月29日初诊。
患周身疼痛半年,肩、肘、膝关节无一处不痛,西医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曾服“身痛逐瘀汤”不效。现周身疼痛、无汗、恶风、心烦、食少,大便干燥、数日一行。月经后期,经来时小腹疼痛。舌质红、苔白、脉弦细小数。此风寒湿痹阻经络关节,兼有里热之证,治宜祛风散寒清热。处方:
黄芩10g、黄芪10g、麻黄3g、细辛3g、独活6g
七剂。
服三剂,疼痛大减。七剂服完身痛若失,诸症亦随之而愈。
[按语]本案为风寒湿邪在表,而内有蕴热之证。可见于素有内热之人,感受风寒湿邪气;或外邪入里化热,又复感于风寒湿等。风寒湿外侵,三气杂而合至,痹阻于经络关节,故见周身关节疼痛;风寒外束,营卫郁闭,则见无汗、恶风等表证。心烦、便干、舌红、脉数,为热蕴于里之象。证属表里同病,寒热并存。故在治疗上就不能象一般寒痹或热痹那样单纯使用温热药或寒凉药,而是要寒温并用,表里同治,拟散外寒,清内热之法。所用方药为《千金翼方》之“三黄汤”。本方善治“中风手足拘挛,肢体疼痛,烦热心乱,恶寒,不欲饮食”等症。方用麻黄外散风寒;黄芩内清里热;细辛助麻黄发散风寒止痛为佳;独活祛风胜湿,善搜体内之伏邪,为身痛之要药;妙在黄芪一味,既能扶正走表益卫气,又能散寒祛湿而驱邪气,况麻、辛得黄芪,则发散有力;黄芩得黄芪,则清热不伤中。一味黄芪能一统寒热。刘老常用本方治疗外寒内热之痹痛,或风寒而有化热之象,其疗效可佳。
案二:杨某某,女,77岁。1999年6月30日初诊。类风湿关节炎,手足关节变形,关节疼痛,午后发热,出汗,自述出汗后轻松。舌偏红,苔白润。用麻黄加术汤。麻黄5g、桂枝12g、杏仁10g、炙甘草2g、白术14g。7剂。
1999年7月7日二诊。服麻黄加术汤有效,药后汗出,午后已不发热,现手指关节疼。舌紫黯,苔薄白。用麻杏苡甘汤。处方:麻黄3g、杏仁10g、薏苡仁15g、炙甘草3g、防己10g。7剂。
1999年7月14日三诊。手关节肿大并痒。舌红,苔白。用千金三黄汤。处方:麻黄3g、黄芪10g、黄芩6克,独活10克,细辛3克。5剂
辨证用方思路:虽午后发热,出汗,但苔白润,出汗后轻松,据此辨为麻黄加术汤证,用原方。二诊汗出热解,手指关节痛,从“风湿”考虑,用麻杏苡甘汤。另仿加减木防已汤法加防己除湿痹。三诊根据手关节肿大,改用千金三黄汤。特别提示:刘渡舟先生常用千金三黄汤治疗关节肿痛,此方详见“讨论与小结”之“刘渡舟先生用时方”。本案转自《跟师刘渡舟学用经方》
清上利膈。主肝经风痰
川芎丸
【处方】 川芎3两半,苏薄荷叶3两半,防风1两2钱,细辛2钱半。
【制法】 炼蜜为丸,每丸5分重。
【功能主治】 清上利膈。主肝经风痰。
【用法用量】 临卧茶嚼服下。
【摘录】 《会约》卷八
远年近日,风毒气眼,昏暗赤涩内生疮,翳膜遮障不明。久新偏正头疼,眼目束小,夹脑风下注,多见黑花
川芎丸
【处方】 川芎1两,羌活1两,天麻1两,旋覆花1两,秦皮1两,南星1两,藁本1两(末),黑牵牛6两(取末2两,余者不用)。
【制法】 上为末,后入藁木、牵牛末和匀。生姜自然汁煮面糊为丸,如梧桐子大。
【功能主治】 远年近日,风毒气眼,昏暗赤涩内生疮,翳膜遮障不明。久新偏正头疼,眼目束小,夹脑风下注,多见黑花。
【用法用量】 每服30丸,食后盐酒送下。
【摘录】 《永乐大典》卷一一四一三引《大方》
头风冷泪
川芎丸
【处方】 川芎1分,甘菊花1分,细辛1分,白术1分,白芷1分。
【制法】 上为细末,蜡为丸,如黍米大。
【功能主治】 头风冷泪。
【用法用量】 夜纳1丸,日中1丸,早1丸。
【摘录】 《普济方》卷四十六引《本事》
冰血止痛酊
组成:冰片50克,血竭5克,75%的酒精100毫升。
把冰片,血竭倒入75%的酒精内,搅匀,使之成为超饱和之冰片酒精溶液。静置后冰片逐渐溶解于酒精中,放置备用。
用法:有破口者涂周围,无破口者涂患处。可反复多次涂擦。
疗效:涂药后止痛效果开始时间3—10分钟不等,10分钟后止痛效果明显,持续30分钟—2小时不等,对急性疼痛效果较佳,慢性者次之。轻度疼痛涂擦2—3次即可消失,重度疼痛可反复涂擦直至减轻或消失。无任何副作用。
冰片具有难溶于水而易溶于酒精,局部涂擦后有非常显著的清凉感,而对皮肤无刺激性。
冰血止痛酊外用治疗癌性疼痛和各种常见疼痛
恶性肿瘤疼痛和各种常见疼痛如:中、小手术后切口疼痛,痛风,带状疱疹疼痛,腰腿痛(骨质增生、腰肌劳损等),小面积烫伤疼痛等。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