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人那么爱吃血?
请识别下方二维码加我好友
关于“吃血”这件事,最易让人浮想联翩。毕竟最初野蛮人茹毛饮血只为果腹,西方吸血鬼为永葆青春而吸食鲜血,也总令人觉得惊悚万分。但在中国,却硬深深将这不可描述的结缔组织变成了一门艺术。俗话说的好,好吃不过下三路,美味不过动物血。无论鸭血、猪血、牛血还是羊血,管它翻炒、油烹、佐汤亦或汆烫,统统都能掀起一翻属于味蕾的乾坤。
重庆|毛血旺
毛血旺发源于重庆沙坪坝的磁器口古镇,磁器口水码头历来是嘉陵江下游重要的物资集散地,重庆城的通邑大埠,南来北往的船只都停泊这里。20世纪40年代,沙坪坝磁器口古镇水码头有一王姓屠夫每天把卖肉剩下的杂碎,以贱价处理。他的媳妇张氏觉得可惜,于是当街支起卖杂碎汤的小摊,用猪头肉、猪骨加豌豆熬成汤,加入猪肺叶、肥肠,放入老姜、花椒、料酒用小火煨制,味道特别好。在一个偶然机会,张氏在杂碎汤里直接放入鲜生猪血旺,发现血旺越煮越嫩,味道更鲜。这道菜是将生血旺现烫现吃,遂取名毛血旺。后来慢慢发展,与重庆火锅风味相结合,从咸鲜味变成麻辣味,生猪血改成熟鸭血,就成了现在的毛血旺。
片状的血旺在油汤里起起伏伏,浸透了油汁,一口咬下又滑又辣,未接触到油汁的内部还保留着独特的鲜甜味道。满满一大碗,几筷子就抢完了鸭血,手慢的人只能在大碗里捞到一些“边角料”。但是,油汤里好料还多着呢!毛肚爽脆、鳝段软嫩、豆皮微韧又入味,就连铺底的豆芽都好吃让人“上头”。又热又辣又麻,吃的那叫一个酣畅淋漓!哪怕是没有胃口的人,也要再添一碗饭。
除了毛血旺,四川地区还有一道与之极其相似的小吃——大邑肥肠血旺。这道菜的原料选用的是新鲜猪血,将切成均匀小块的血旺在滚水中汆烫几分钟,顺势捞起放入碗中,浇上以熟油辣椒为基底调成的酱料、撒上满满的肥肠节子、一撮香菜和炒香的黄豆粒,再淋上一勺滚烫的骨汤……一碗让人魂牵梦萦的大邑肥肠血旺,诞生了!欢迎加入厨影美食超级吃货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请入群)。其最大的特点的就是嫩,“入口即化”这四个字简直是毫不夸张,一块血旺、一根肥肠,加上一点豌豆、香菜、葱花,混合着麻辣的汤汁,入口先是麻辣味直窜而来,接着鲜嫩血旺入口即化,最后耙和的肥肠嚼劲十足,吃起来香辣滚烫,相当下饭!
成都|涮鸭血
相较于毛血旺,这涮鸭血就显得更加生猛一些,因为成都人都执着的认为,这种血淋淋呈流动态的的鸭血才是适合涮火锅的。吃过正儿八经的鲜鸭血的人都知道,在红汤锅里煮过的鲜鸭血,那细腻爽滑的口感简直让人着迷。丢入锅中滚出红浪,漂浮起来再煮 5 分钟,内部出现少量的气孔就是最佳食用状态,蘸上香油蒜泥,口感细嫩、吸汁入味,一口咬下,仿佛有汁水迸溅出来。
广州|韭菜猪红汤
在广州,无论冬夏,那一碗「韭菜猪红汤」都是街坊邻居们的心头好。很简单的食材,就只是葱花、韭菜、猪红,再撒上些胡椒粉,食之清润鲜美,补益润肠,老少皆宜。这碗汤因此而深受广州人青睐,无论是早茶还是宵夜,也不管是高档酒店还是路边摊,几乎都能找到它的身影。
一碗小小的猪红汤,看起来毫不起眼,但要真正做好并不简单,几乎每家店都有自己的独门绝技。为了保证猪红口感的爽口嫩滑,店家往往需要一大早就去到屠宰场,亲自进行调配,盐、水、血三者达到最佳比例,方能做出嫩如豆腐的猪红。猪红汤的汤水看似清澈,其实却是用了多种药材熬制,“越清先够靓”。自炒自磨的胡椒粉更是整碗汤的灵魂所在,辛香而不辣喉,暖胃刚刚好。猪红嫩滑如豆腐,进入口中就顺势滑进食道,吃起来很过瘾。
南京|鸭血粉丝汤
南京人因为爱吃鸭子,本着物尽其用的理念,用鸭内脏,鸭血做出了鸭血粉丝汤,小小一碗粉丝汤,却把鸭的美味包含其中,喝一口汤汁,吸一口粉丝,咬一块鸭血,让你不得不为人类吃的智慧拍手叫绝。一碗刚刚出锅的鸭血粉丝汤,主力军是颜色深沉而浓烈的鸭血,柔滑细嫩,颤颤巍巍地离开汤碗,在舌头的碾压下轻轻地碎裂开来,丝滑的触感给口腔带来丝丝快意;鸭肠天生一副好皮囊,嚼起来清脆柔韧口感十足,欲拒还迎的姿态十分诱人;鸭肝、鸭胗咸香入味紧实弹牙,是整碗鸭血粉丝的口味担当。粉丝则是个“投机鬼”,最后才加入鸭血粉丝汤队伍,却已经吸满了鸭汤的精华。
湖南|血鸭
到了湖南,才是真真的“血类美食大省”,一道血鸭就足以征服天下人的胃口。湖南境内,有血鸭的地方就有“江湖”。看似不起眼的一道血鸭跨过罗霄山脉、幕阜山脉进入湖南后,在湘东、湘中、湘南、湘西南都留有痕迹。攸县、茶陵血鸭,衡东血鸭,永州、郴州血鸭,邵阳血鸭,甚至到了湘桂交界的全州还有血鸭。
其实血鸭的源头在江西西部的莲花县、永新县,随着江西移民进入湖南,跟当地的饮食文化发生碰撞后又呈现出地域差异性。在江西,通常是夏末秋初吃血鸭,以仔鸭为料,斩碎,佐之以姜蒜和红椒,用当地的糯米酒和鸭血搅和。欢迎加入厨影美食超级吃货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请入群)。在当地又因时令、地域不一分出禾花鸭、蚯蚓鸭、陇西酒鸭、上溪盐鸭。跨过罗霄山后,湖南的茶陵、攸县等地则选择在端午左右吃新鸭。新鸭是当地的麻鸭,体重一斤半左右,做法跟江西血鸭相同。到了衡东,做法基本相似,只是将红椒用当地特有的黄贡椒取代。衡阳是血鸭做法的分水岭,往南,到永州、郴州,鸭子是两三个月的嫩鸭,肉切大块,佐之以辣椒、姜、蒜,但是鸭血一定用盐搅拌,不能结块,倒入与鸭同炒,里边放黄豆和花生。衡阳往西南,到邵阳境内的武冈、新宁,这里用端午前后的嫩鸭,斩大块,鸭血通常取坛子里的酸水来搅和,佐以青椒红椒,姜蒜同炒,此外,还需要用到花椒和香叶来提味。
邵阳|猪血粑
它表面乌黑似地雷,还油光发亮,甚是黑暗料理的模样,吃起来却咸中透着熏香,令人欲罢不能。除了米粉,邵阳还有这件宝——猪血粑。也许在外地人看来,猪血粑实在太过怪异,但每个出门在外的邵阳人,都思念着那一盘猪血粑。
猪血粑又称猪血丸子,是湖南邵阳的传统家常菜。每年十一、十二月份,几乎家家户户都制此品,以供数月之需。猪血粑的主要原料是豆腐,先用纱布将豆腐中的水分滤干,然后将豆腐捏碎,再将新鲜猪肉切成肉丁或条状,拌以适量猪血、盐、辣椒粉、五香粉以及少许麻油、香油、味精、芝麻等佐料,搅拌匀后,做成馒头大小椭圆形状的丸子,放在太阳下晒几天,再挂在柴火灶上让烟火熏干,烟熏的时间越长,腊味越浓。
熏干后的丸子切成片就可食用了。黑乎乎的丸子切开后,里面红红嫩嫩,如鲜肉一般,五花肉镶嵌其中,猪血粑咸中带肉香,里面的豆腐外焦里嫩,五花肉肥而不腻。将猪血粑与腊肉一同炒制,腊香和着咸香的口感,再配上红绿辣椒,颇有过年的喜气。
西安|辣子蒜羊血
西安的辣子蒜羊血真可谓吃出酣畅淋漓。贾平凹曾为此撰文:
“将羊扳倒,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热血接入盆中。用马尾箩滤去杂质,倒进同量的食盐水,细棍搅之,匀,凝结成块后改切成较小的块,投开水锅煮,小火血固如嫩豆腐,捞出,呈褐红色,舌舔之略咸。
至此羊血制成,可泡在清水盆里备用。
清晨,或是傍晚,食摊安在小巷街头,摆设十分简单,一个木架,架子上是各类碗盏,分别放有盐、酱、醋、蒜水、油泼辣子、香油。木架旁是一火炉,炉上有锅,水开而不翻滚,锅里煮的是切成小方块的羊血。羊血捞在碗里,并无许多汤,加各类调料便可下口了:羊血鲜嫩,汤味辣、呛、咸,花椒、小茴香味窜扑鼻。”
相比猪血,羊血偏腥膻,所以煮制要下重料。作为西安小吃配料的精髓,辣子和蒜当然必不可少,除此之外,花椒、茴香、桂皮、八角、胡椒、丁香等物也不可省。据说,粉丝羊血所用腊汁油的配料有13种之多,非如此不足入味。
除了辣子蒜羊血,西安还有一味小吃粉汤羊血。粉汤羊血的羊血需要切成丝,元代的《饮膳正要》上称之为“血丝”。切羊血的刀法也很有讲究,称之“四平刀”,切料之时刀身的上下前后要平正。先切成血片,每片厚3毫米左右,再把血片相叠,下刀切成长条,粗细如火柴。有些90后可能没见过火柴,再拟个比喻,大概相当于两根牙签的宽度。
粉汤羊血的吃法与杂肝汤之类相似,料有所不同而已。先煮好一锅开汤,有顾客来,则取三五片羊血放入漏勺,入汤锅摇动片刻,盛碗中,再依次放入在汤水中冒好的粉丝、豆腐等物,最后浇上特质的腊汁油、辣椒油,小半勺高汤,撒一撮葱花香菜,一碗热气腾腾的粉丝羊汤就端了上来。前后不过二三分钟的时间,顾客或站立在旁,或坐在临街摆放的小桌边,眼睛死死的瞧着店家的两只手和手上那只大海碗,等到粉丝羊血摆在面前,只听咕的一声吞了口涎水,便开始滋溜溜的连吃带喝了。
东北|血肠
血肠是东北人的传统食品,宰猪(羊)时,用大盆装些盐水接血,然后搅拌血液,使其不凝固,拌上剁碎的猪(羊)油和洋葱末、盐、姜粉、胡椒粉等调料后灌肠,扎紧捆实,放入锅中煮制即成。切片乘热食用,或作酸菜时血肠白肉同时放入,血肠味道浓香,油而不腻。
东北血肠最有名气的当属新民血肠,在当地已经有上百年历史了。据说,新民在沈阳周边算是比较富裕的地方,杀年猪的风俗一直都在,对于下货的处理也更讲究。这样的说法无从考证,但毫无疑问的是,下等食材要登堂入室,其间必然要有传奇和智慧共同成就。做好一根味美可口的血肠,要求十分严格:精选鲜猪血,葱姜磨粉调味,在依照严苛的比例加入老汤,肠衣必须用还带有肥油的大肠,这样做出的血肠才更嫩、更薄,且更有嚼头……
用高压锅烀一锅大骨棒炖酸菜,血肠切片后,放在酸菜锅里,待血的颜色变深,肠衣略微缩紧,就可以吃了。另外,还有一种最原始的吃法,就是拿整根血肠放在锅里热几分钟,看鼓胀程度差不多了,拿出切片,直接蘸蒜酱吃,这种吃法,血肠更新鲜,味道更好。
安阳|灌肠
这是豫北一带的一种小吃,尤以安阳内黄的烧灌肠最为正宗。民谣《内黄灌肠》曰:“肠子猪血白面灌,小刀一拉下煎盘,小铲儿一翻撮一碗,肚里不饥能解谗。”无论早晚,走在内黄县的大街小巷,能看到不少店铺都挂着煎灌肠、筲灌肠的招牌,店铺内不少食客会要上几碗灌肠当饭吃,由此可看出内黄人对灌肠的热爱。作为安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内黄筲灌肠”,深受内黄人民的喜爱,其历史甚至可追溯至清朝咸丰年间,已有一百五十多年的历史。
内黄灌肠是内黄县特有的地方风味小吃,俗名“煎血”,又名“血肠”。制作灌肠,先将猪血放入百分之三十的盐水溶液里用木棍搅拌,不使其凝固。再和四比一的稀水面汁混在一起,分批适量地灌入洗净猪肠之中,待其血浆、面汁混合物在肠内凝固后,即可放入水锅用小火慢煮,还要不断用针刺肠,使其冒出气泡,以防肠衣胀破。欢迎加入厨影美食超级吃货群(加微信 zhp20201112 申请入群)。一般情况下约一个半小时即可煮熟。煮熟后可以直接吃,经过加工味道更好。加工的方法是用手托肠,分剖为适中薄片,根据不同季节、食者爱好,可用蒜汁、香油调味,称之为调灌肠。或放入平底煎盘加油煎,看好火色,待块体由红变紫黑,肠衣向外津油,用小铁铲翻动,即可盛入餐盘食用,用香油煎更好。
煮熟的灌肠,中间是灰黑色的猪血,周围是白色的肠皮,上面是调料。如果灌肠内的血是鲜红的,说明没有煮好。用筷子夹起一片,放在嘴里,猪血像凉粉一样软软的,入口即化,而肠子皮则嚼劲十足。而煎灌肠里,红色的猪血变成黑色,浇上一勺蒜汁,猪血外焦里嫩,肠子皮或焦或劲,香味浓郁。
延边|米肠
米肠,是延边朝鲜族的特色风味小吃。延边人对米肠深刻的印象源自于老西市场后面那个美食胡同,冒着热气出路的米肠被朝鲜族阿玛尼摞的高高的,香喷喷的味道弥漫开来,让路人直咽口水的就是那个味道。
米肠的特色是脂香味厚,软糯嫩滑,蘸味汁食之,香辣味鲜,会有一些油腻。因为它是采用猪肠、大米、糯米、鲜猪血等煮制而成。因用米与猪肠制作而成,故名米肠。这种制法风味独特,曾流行于东北地区的广大民间。因米肠油大油腻,适合于东北寒冷的季节食用,以增加热量。
蒸熟后的米肠还可再加工成形态各异的菜肴,其中最受欢迎的是炒米肠。把米肠和猪肝、大麦芽、大米糕、面条、葱蒜、胡萝卜,再加上辣酱爆炒,就是人见人爱的炒米肠;将米肠清炒后,放一点辣酱用苏子叶包着吃的,叫做白米肠;此外,将米肠放进排骨汤中熬出的米肠汤也是一道令人倾心的名点。
闽南|米血糕
在闽台两地,猪血糕是人人青睐的美味。过去制作血米糕,多以滑嫩的鸭血为原料。不过鸭血并不易得,无奈的厨师只好以口感稍显粗糙的猪血替代。制作时,须先将糯米浸泡一段时间,再加入新鲜、未凝固的猪血搅拌均匀。若见过这个过程的,自然很需要一番强大的心理承受能力:此时的猪血仍是新鲜的殷红色,混着白糯米发出血液特有的腥甜。好在这个过程不会持续太长时间,掌勺的厨师得趁猪血未凝固,快手快脚地将它们请入蒸屉里。
待猪血糕蒸熟,通体已成凝固的块状。猪血包裹着密密的糯米,此时已变成好看的紫红色。迫不及待想尝鲜的,可将刚出锅的猪血糕切块,趁热裹上花生粉食用。这种炮制方法得来的猪血糕软糯绵粘,只是味觉上没有太多惊艳的感受。好在闽台百姓自有办法来挽救这平庸的口感——他们将猪血糕请入油锅中煎炸。经热油一催逼,猪血残余的腥味瞬间被赶得无影无踪。而此时的糯米更是毫不客气地释放出浓浓米香,为猪血糕的味觉层次锦上添花。出油锅后趁热蘸上甜辣酱,咬一口便有香、脆、咸、甜等诸般滋味。当此际,谁也不会记得初制血米糕时的那份血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