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茶谈(七)

唐/宋/茶/谈
(七)

在封建社会时期,茶不只是一种饮品,更是封建礼教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唐宋时期的茶文化为例,它是普通百姓生活中不可或缺的“柴米油盐酱醋茶”的一份子,亦是人与人相交的礼仪象征,还构建了宫廷茶礼的关键部分。

所以,今天小编将带大家走进唐宋茶礼史,进一步了解中国茶文化吧!

茶与婚俗

在古代,婚姻于男女双方及其家庭都是一桩大事,其中的礼仪也繁多细致,今天我们主要讲一讲其中的茶礼,也被称为“吃茶”。茶在古人婚俗占据特殊的位置,当然与它自身的特性相关。明人许次纾在《茶疏》如此解释:“茶不移本,植必子生。古人结婚,必以茶为礼,取其不移植之意也。今人犹名其礼为下茶,亦曰吃茶。”

因为古时种植技术有限,茶树移植则不生,种下便可产籽,所以在古代婚俗中,茶便成为坚贞不移和婚后多子的象征,常出现在人们婚娶聘物中。

相关资料记载茶叶与婚礼结缘,最早是始于唐朝。据说当年,文成公主入藏时,嫁妆中便有茶叶。之后,茶叶便与金银首饰一块成为出嫁时的必需品,并逐渐成为婚俗礼仪的一部分。另外,婚俗里讲到的三茶六礼中,“三茶”便是指订婚时的“下茶”,结婚时的“定茶”和同房时的“合茶”,与夫妻定情顺序相契合。

宋代著名诗人陆游也在著作《老学庵笔记》中说:“男女未嫁娶时,相互踏歌,歌曰:‘小娘子,叶底花,无事出来吃盏茶。’”体现了茶与婚俗之间的紧密关系。

文成公主入藏
茶与日常交往

细细观察唐宋古画,我们可以发现古人生活中茶楼茶肆出现的频率可不低。寻常人爱品茶,也爱以茶交友,还爱以茶取乐,如令人“热血沸腾”的斗茶比赛。今天我们主要来看看古人是怎么以茶交友的吧!

首先是以茶果待客,这是古人礼仪中的常规礼节,当然“果”一字并非是现代人说的水果,而是指点心的意思。在唐宋之前已有相关记录了,史料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晋书·陈纳传》:“时卫将军谢安欲诣纳,纳兄子椒怪纳无所备,不敢问之,乃私蓄十数人馔。安既至,纳所设唯茶果而已。椒遂陈盛馔,珍羞毕具”,简略提到了以茶果待客的这一礼节。

来到唐宋时期,随着饮茶之风的流行,这个茶俗变得十分兴盛,既可以展示主人的热情好客,还可以表达与朋友的友好情谊。与此同时,可见的文书记载也大大增加。例如,唐朝诗人白居易在《麹生访宿》中写道:“村家何所有,茶果迎来客”,言语虽简单,所备的茶果也不曾繁多,但却暗暗地表达了两人之间的友好情谊。宋代诗人释惟晤在《次韵和酬》写道:“月上更无人语闹,雪深空认虎行踪。诗书共喜灯前论,茗果翻疑梦里逢”,“茗”在这里指茶,也是指以茶果待客这个礼节。

接着谈到惠茶这一习俗,这种茶俗又称寄茶、赐茶、分贶、试新等,又可雅称封题或封缄;也称分甘,意为分享甘香的新茶名品。

这个习俗始于晋代,而兴盛于唐宋时期。原本是流行于王公贵族间,将所得名茶分赠于僚属与亲友,后来在民间也流行开来。

生在茶乡或在茶乡的士者,或获得皇帝赏赐贡茶者,通常在春茶采摘的季节,寄赠茶叶给友人。包裹内也常附以诗,封缄后,派专人或由驿递送达对方。对方收到后,也以诗唱酬,并附寄当地土产,表示感谢。

这种你来我往的默契约定,成为古人表达亲情、友谊的一种高雅方式,体现了君子之交如水,礼轻情义重,跳脱出官场的樊笼,为生活吹进一股清新脱俗之风。

许多文人雅士也为此留下赞颂的诗词。王安石《寄茶与平父》诗云:“碧月团团堕九天,封题寄与洛中仙”,借茶寄语对兄弟的思念之情。韦骧在诗《谢岩起寄凤团茶》写道:“北苑先春云凤团,封题分寄墨初干”,与王安石对亲情的告白不同,这是借茶表达对朋友的答谢之情。

当然,“分甘”不只是分茶而已,凡佳酿、美食、珍稀土特产品乃至文房四宝、书画等均在“分甘”之列。

除了这些,“客至点茶,客走设汤”也是一项重要的待客之礼,当然它也是从宫廷茶礼流传至民间的,后来不断发展,甚至走出国门。

唐宋宫廷茶礼

宫廷茶礼是中国古代茶礼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展示当时森严的等级制度与朝廷的奖赏制度。以皇帝赐茶为例,它能展示皇恩浩荡,也能成为获赏者高身价与得荣宠的象征。

它的赏赐对象也十分广泛,如大臣、近士、将帅、外交使节等等。宋人杨亿在《杨文公谈苑·建州蜡茶》写道:“龙茶以供乘舆及赐执政、亲王、长主,余皇族、学士、将帅皆得凤茶;舍人、近臣赐金(京)挺、的乳,馆阁赐白乳”,可见赏赐对象不同,所获得的茶品也不同,展示了朝廷中森严的等级制度。

宋代的龙凤茶团

得此荣誉者当然还要写道谢表了。写过道谢表的名人也不为少数,如文人柳宗元、刘禹锡都分别写过三篇道谢表。

接着要谈到的是宣茶赐汤这一茶礼,它是皇帝礼遇近臣时的一种礼仪,始于中唐后,完善于北宋。相关的文史资料也特别多,在唐代张固的作品《幽闲鼓吹》中:“宣宗暇日召翰林学士,时韦尚书澳遽入。上曰:‘要与卿欵曲。少间出外,但言论诗。’上乃出新诗一篇,有小黄门置茶讫,亦屏之……”就像向我们展示唐朝天子如何礼遇学士的。

在宋代,朝廷中有向主持考试的官员赐“七宝茶”的茶礼。这“七宝茶”也是当时的贡茶之一,是以茶与七种甘香佐料为原料制作而成的一道茶饮。宛陵先生梅尧臣也写诗称赞过它,在其作品《七宝茶》中如是写道:“七物甘香杂蕊茶,浮花泛绿乱於霞”。在王巩《甲申杂记》中描述过赏赐七宝茶的场景,文中这样写道:"仁宗朝,春试进士集英殿,后妃御太清楼观之。慈圣光献出饼角子以赐进士,出七宝茶以赐考试官。"

写有关于七宝茶作品的梅尧臣

当然宫廷赠茶也有专门的器具,例如会用到专门的茶具铜叶盏。

茶与文人

文人有七宝——琴棋书画诗酒茶。文人配茶,便可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他们温文尔雅,以茶代礼,以茶为诗,给世人留下了许多美好的模样。文人骚客的茶礼颇多讲究,无论是唐人还是宋人,他们都乐于与志同道合的伙伴一起品茗联谊读诗论文。

那是因为文人们认为茶性清淡,自然协调,品格高尚,独具风味。他们宣扬着茶道精神,将饮茶这一行为从普通的物质生活上升到精神文化境界,举办茶会便是文人独具特色的雅士茶礼的体现。唐朝诗人刘长卿在《惠福寺与陈留诸官茶会》写道:“香飘诸天外,日隐双林西”,向时人展示了茶会的欢愉。

唐朝诗人吕温在《三月三日茶宴序》中写道:“三月三日,上巳禊饮之日也。诸子议以茶酌而代焉。乃拨花砌,爱庭阴,清风逐人,日色留兴。卧借青霭,坐攀花枝,闻莺近席而未飞,红蕊拂衣而不散……”文字华丽,对茶宴的优雅气氛和品茶的美妙韵味,作了十分生动的描绘。

文人们还形成了独属于他们的雅士茶道,中国的四大茶道之一。行雅士茶道的代表人物是中国古代的“士族”们,即已谋取功名捞得一官半职者,或官或吏。

根据史料记载,魏晋之前,雅士茶道并未盛行,当时嗜茶习惯的文人不在多数,诗文中写过茶相关的文人不过汉代司马相如,晋代张载、左思、郭噗、张华、杜育,以及南北朝鲍令晖、刘孝绰、陶弘景等,人数寥寥,真正谈得上懂茶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魏晋时期洒脱的文人作风

但唐以后,著名文人中嗜茶者占多数,不仅能品饮,还咏之以诗。唐代写茶诗最多的是白居易、皮日休、杜牧,还有李白、杜甫,陆羽、卢金、孟浩然等;到了宋代,写茶诗最多的是梅尧臣、苏城、陆游,还有欧阳 修、蔡襄、苏辙、黄庭坚、秦观、杨万里、范成大等人。

为何在魏晋时期受人冷落的茶到了唐宋时代却倍受欢迎和宠爱,还形成相应的茶道文化呢?原因之一是魏晋之前文人多以酒为友,如魏晋名士“竹林七贤”,一个中山涛有八斗之量,刘伶更是拼命喝酒,“常乘一鹿车,携酒一壶,使人荷铺随之,云:死便掘地以理”。而唐以后知识界少有魏晋时期的所谓名土风度,一改那时“狂放啸傲、栖隐山林、向道慕仙”的文人作风,其作风变得更加冷静、务实,以茶代酒便蔚为时尚。这一转变有其深刻的社会原因和文化背景,也是历史的发展把中国的文人推到这样的位置:担任茶道的主角。

中国文人颇能胜任这一角色的原因有多个:一是,他们多有一官半职,特别是在茶区任职的州府和县两级的官和吏员近水楼台先得月,便可借职务之由品名茶。

二是,文人们在品茗中培养了对茶的精细感觉,大多已经是品茶专家,既然“穷春秋,演河图,不如载茗一车”,茶中自有“黄金屋”,茶中自有“颜如玉”,士人们今全身心投入茶事中,学习茶艺,并在在实践中不断改进茶艺,著之以文传播茶艺。

三是,茶助文思,有益于文人吟诗作赋。与李白的“斗酒诗百篇”不同,多数文人以茶怡情,茶令人思勇神爽,继而笔下生花,就此推动了相关的品茶文学、茶文、茶学、茶画、茶歌以及茶戏等的发展,逐步将中国茶道发展壮大。

除了茶会、茶道这些,文人饮茶还有“六境”的严格要求,它们是择茶、选水、配器、佳人、环境以及饮者修养。优质的茶品可让人喜悦之情溢于言表,所谓“从来佳茗似佳人;清轻甘洁的水质方可让人一品茶香,所谓“精茗蕴香,借水而发,无水不可以论茶”;茶客相宜也是十分的重要,茶圣陆羽就在《茶经》中写道:“茶之为饮,最宜精行俭德之人”,可见,品茶与人的德行分不开,高尚的品行少不了,不然便难遇志同道合的的茶友。

茶圣陆羽

“六境”的存在让文人茶礼的整套操作仪式更加完整,洗茶、煮水、投茶、煎煮、分酌、品饮每一步都拥有严格的流程和规范。

也正是因为文人茶礼的完善与严谨性质,它成为了中国茶文化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也相对具有社会属性。首先,古人可借茶表达世俗亲情,例如我们在前文提到的婚俗茶礼;接着是古人可以茶表志,表达入世的儒家思想,例如宋代诗人陆游在《效蜀人煎茶戏作长句》写道:“饭囊酒瓮纷纷是,谁赏蒙山紫笋香?”,借此表达对国家重用无能之辈的无奈。

文人们将茶从物质层面上升到新的精神境界,找到了人与茶的天然契合点,通过诗词、绘画等内容丰富了中国茶文化的艺术性,展示了“廉、美、和、敬”的中国茶道精神。文人茶礼也展示了中国礼仪的本质与核心要求,体现了中国渊博的“礼”。

讲究”礼“的儒家思想

中国茶礼文化悠久,从宫廷茶礼、民间茶礼再到文人茶礼,看似各有不同,其始终归到“礼”字上。自古以来,中华民族就以礼仪之邦著称,茶文化正是中国人民在长期从事茶业实践中对世界文明的一种贡献,即是“礼”的体现。其中的唐宋茶礼是茶文化的重要方面,体现了中国传统茶文化的独特魅力,给后世研究中国茶文化留下了宝贵的文化遗产。

(0)

相关推荐

  • 以茶待客、以茶赠友、以茶孝亲:从茶诗中品味北宋茶文化

    中国人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茶虽然排在最后一位,但是对中国人来说绝对是必不可少的的一部分.中国人早在六七万年前就已经开始种植茶树了,中国人发展茶和饮用茶的历史也可以追溯到大约五千年前的神农时代. ...

  • 唐宋茶谈(八)

    唐/宋/茶/谈 (八) 饮茶之风在唐宋时期盛行,带动茶叶贸易发展.在这个时期,茶商各显神通,茶税制度不断巩固完善,一片小小的茶叶在唐宋经济层面焕发出了新的生机. 茶税制度 中国古代茶叶贸易全国统一大市 ...

  • 唐宋茶谈(六)

    唐/宋/茶/谈 (六) 小小的一片茶叶可以反映出一个庞大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发展情况.在唐宋茶文化中,贡茶就是这样的存在,它影响着中央与地方的联系,将高贵的皇家贵族与贫贱的茶农紧密联系,不断推进 ...

  • 唐宋茶谈(五)

    唐/宋/茶/谈 (五) 相比唐朝,宋朝的饮茶之法更进一步.宋人们制出如雪如尘的茶末,将其融入于细腻的点茶技艺中,将其带到精彩的斗茶赛上,哼唱着独属宋朝茶文化的韵律. 如今,虽然寻常人的饮茶之法已经不像 ...

  • 山水印|竹林野茶:七个词来谈喝茶

    山水印:挖掘丽水老底子食材,传承丽水技艺,将竹林野茶发扬光大.打造中国生态产业链第一茶品牌 --山水印 什么是山水印竹林野茶? 环境 中国生态环境第一县 庆元县 森林覆盖率高达86% 口感 与竹相伴 ...

  • 六古茶谈:云南滇红—晒红与烤红的工艺差别!

    云南不止有普洱茶,滇红茶也是云南茶中的瑰宝! 云南滇红,以云南大叶种茶箐为原料制作而成.相较于金骏眉.正山小种这一类小叶种红茶,滇红茶滋味醇厚.经久耐泡.小叶种红茶胜在香,而大叶种滇红胜在香.味兼具. ...

  • 日本铁壶举世闻名:其根源竟是中国唐宋茶器

    日本茶道及茶道具深受唐宋茶文化的影响.据考证,日本铁壶来源于中国唐宋煮水器.日本铁壶最早可追朔至日本江户时期,距今已有数百年之遥. 茶圣陆羽所著<茶经>第四篇·茶之器有言: 鍑:鍑以生铁为 ...

  • 七国之乱是政治原因,还是皇室私怨?谈七国之乱的深层政治背景

    景帝三年,汉帝国爆发了一场以吴王刘濞为首的,旨在推翻中央政权的藩王叛乱,史称"七国之乱".三个月后,叛乱就被周亚夫平定,时间虽然不长,却暴露了汉帝国初年,中央政府与藩王之间不可调和 ...

  • 视频来啦!茶贺七十载,匠心筑未来

    "多彩闽茶,我来助力!我是'闽茶之星'蔡建明." "传承优秀闽茶文化,发扬福建茶人精神!我是'闽茶之星'郑谦益." "我是'闽茶之星'季素英.精于业, ...

  • 茶有七不饮

    喝茶是现代人不可或缺的一种生活方式,然而茶并不是可以随便乱喝的,若不注意一些喝茶的方法,不但不会有任何好处,还会对我们的健康产生不良的后果. 下面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喝茶都有哪些讲究吧! 过浓不饮 浓茶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