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血化瘀外用中药处方 活血化瘀药的使用
一、不活血的症状
一般来说,患有冠心病的老年人出现血淤的现象比较普遍。这类人群典型的症状是,常常伴有憋气、心痛等不适;身体某处时常有针刺般的疼痛,夜间更严重些;面色灰暗无光,容易有黑眼圈。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杨力教授说,引起血淤的原因有三种:1.外伤而没有伤口仅在局部造成淤块肿痛。2.血液运行不畅或无力。3.受寒气或热气影响,导致血液滞留。
具体使用该法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① 瘀血症有轻重,治疗时应选用不同的方药。② 祛瘀过猛,易于伤正,因此常辅以益气养血之品,使祛瘀而不伤正。③ 本法能促进血行,故凡出血证,妇女月经过多及孕妇均当慎用。活血化瘀,不能从字面理解,通俗的理解是:各种不同原因引起的脏腑功能失调或者因为外力使局部血脉不通,导致在人体某一部位或组织血行不畅,引起疼痛甚至形成肿块等组织上的变化。中药活血化瘀是一种综合调理作用,可调整脏腑功能,疏通血脉,消除疼痛,使病变部位恢复正常。中医理论认为,冠心病心绞痛证属气滞血瘀,以胸部闷痛、绞痛、固定不移,入夜更甚,时或心悸不宁、气短等为主要症状。因于寒凝、气滞而致气血运行不畅,血瘀心脉而发。故中医治冠心病宜活血化瘀,理气止痛。
二、活血化瘀日常护理和原理
运动是最单纯、有效的活血方式,可以改善血液的高凝状态。每日用半小时左右活动筋骨,促进血液循环和机体代谢,可明显改善不适症状。血淤体质在精神调养上,要培养乐观的情绪。精神愉快则气血和畅,有利于血淤体质的改善。反之,苦闷、忧郁则可加重血淤倾向。多做有益于心脏血脉的活动,如太极拳、八段锦、动桩功、长寿功、内养操、保健按摩术等,以全身各部都能活动,助气血运行为原则。还可按摩膈腧、血海、合谷等穴。
丹参
功效:活血祛瘀,通经止痛,清心除烦,凉血消痈。主治:用于胸痹心痛,脘腹胁痛,瘕瘕积聚,热痹疼痛,心烦不眠,月经不调,痛经经闭,疮疡肿痛。
降香油功效:性味温、辛,有行气活血,止痛,止血的功效。主治:脘腹疼痛、肝郁胁痛、胸痹刺痛、跌扑损伤、外伤出血等疾病。理气止痛、化淤止血。《本经逢原》:降真香色赤、入血分而下降,故内服能行血破瘀,外涂可止血定痛。
三七
功效:散瘀止血,消肿定痛。主治:用于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崩漏,外伤出血,胸腹刺痛,跌扑肿痛。
原理
中医理论多从气与血的关系来阐释冠心病证,常用“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来概括。前者是指气对血的作用,包括气能生血,即营气化血、脏腑精气化血;气能行血,即气的推动作用是血行的动力;气能摄血,即气的固摄作用使血行脉管之中而不溢出脉外。后者是指血对气的作用,包括血能生气,即血不断地为气的生成和作用的发挥提供营养物质;血能载气,即气存在于血中,依附血的运载而达全身。冠心丹参片包含以上三种中药,合理调配。
三、活血化瘀药分类
根据药物作用的强弱和主治病证的不同,活血药可分为活血化瘀药和破血消症药两类。
①活血化瘀药。主要用于血行障碍、瘀血阻滞引起的各种病证。如血滞经闭、行经腹痛、瘀血头痛、外伤及术后瘀血腹痛、风湿痹痛、中风瘫痪、半身不遂;痈疽肿痛、跌打伤痛等。常用药有川芎、乳香、没药、延胡索、郁金、姜黄、丹参、虎杖、益母草、鸡血藤、红藤、红花、桃仁、五灵脂、牛膝、穿山甲、泽兰、凌霄花、自然铜、血竭、王不留行、苏木、茺蔚子、马鞭草、水红花子、石见穿、皂角刺、牛角﨧等。
②破血消症药。较活血化瘀药作用猛烈,有攻逐瘀血蓄结之势。用于大量瘀血停聚的蓄血证和气滞血瘀结为痞块的症瘕证。常用药有干漆、刘寄奴、虻虫、水蛭、?虫、蜣螂、斑蝥、三棱、莪术等。此外,某些活血药还可用治热病神昏、风湿热痹、水肿、黄疸、乳房胀痛、乳汁不下等证。
使用活血药时,首先应根据人体气血之间气行则血行、气滞则血凝的关系,配合行气药,以增强活血散瘀的作用。同时应根据瘀血证的不同成因和病情配伍用药。如寒凝血瘀者,当配温里散寒药;热灼营血、血行不畅、热结血瘀者,当配清热凉血药;若属风湿痹痛,当配祛风湿药;气虚、运血无力、血行不畅者,又当配补气药;跌打损伤、瘀血肿痛,当配行气和营药;对症瘕痞块,当配软坚散结药。
四、活血化瘀药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
一、活血祛瘀药适用于各种瘀血阻滞病症,但要性各有偏胜,需根据具体病情适当选用。二、瘀血阻滞每兼气行不畅,为加强活血祛瘀作用,故常配合理气药同用。如瘀滞疮疡,有可配清热药同用。三、活血祛瘀药每有伤血之虞,故应用时必须注意用量,并宜适当佐以养血药同用。四、瘀血阻滞而气虚不足者,可配补气药同用。五、月经过多、孕妇对于活血祛瘀药应忌用或慎用。
祛瘀功效
一、活血祛瘀:赤芍药、牡丹皮、败酱草(清热药)、大黄、续随子(泻下药)、瞿麦、地耳草(利水渗湿药)、平地木(化痰止咳平喘药)、琥珀、合欢皮(安神药)、山渣(消食药)、茜草(止血药)、当归(补虚药)。二、活血通络:红藤(清热药)、路路通(理气药)、虎杖(祛风湿药)。三、活血止痛:接骨木、透骨草(祛风湿药)。四、活血调经:香附(理气药)。五、活血散结:麝香(开窍药)。六、活血散瘀:玫瑰花(理气药)。七、散瘀消肿:大蓟(止血药)。八、散瘀消积:夜明砂(清热药)。九、化瘀止痛:三七、蒲黄(止血药)、刺猬皮(收涩药)。十、引血下行:牛膝(活血祛瘀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