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世哲理】圣贤看重的一个字
让知识回家
一站式收藏您的阅读与创作
【处世哲理】
圣贤看重的一个字
有一个字,是古往今来的圣贤所共同看重的。
这个字是什么?
01.曾国藩
两百年前,清朝名臣曾国藩,除了是政治家、军事家之外,还以善于识人而闻名。
曾国藩统军十数年,与当时的皇亲、摄政王奕訢却无一私下联系。据说就缘于他曾见过这位亲王的一张相片。
看了他的相片,曾国藩徐徐地说:“聪明信有之,亦小智耳,举目轻浮,聪明太露,多谋多改。”又说,“身处周公之位,却无周公之望,这也是国家的不幸。”
一张相片竟能看出国家的不幸,曾国藩别无神仙术,他只是觉得奕亲王“轻佻”,不厚重。
在曾国藩的识人术中,有一个字很重要,甚至可以说,曾国藩识人的要诀,就只在于这一个字!
这个字就是“重”字。真正能领悟这一识人要诀的人,都是识人的高手。
在对家人的要求上,曾国藩也讲究“重”字。他指出儿子素日行为中的两大毛病,一为说话太易,二为举止太轻,都是由“厚重”而引发出的批评。
据后人记载,曾国藩原来说话较快,且喜多说,这正是“重”字的大敌,于是他从“谨言”开始,下苦功改变自己,其容止风范也由此大变。
后来的曾国藩“行步极厚重,言语迟缓”,走起路来脚步很沉稳,说话很慢,但一句是一句,每一字都有一种打动人心的力量。
02.阳明先生
五百年前,阳明先生也同样因这样一个字“重”,而变化了气质。
1483年,阳明先生十二岁,在京城,询问私塾老师“何为第一等事”,私塾老师回答“读书登第”,阳明先生说“恐未是,当读书做圣人耳。”
1489年,18岁的阳明先生携新婚妻子从南昌归乡,路过江西上饶,拜访了大儒娄一斋先生,娄一斋先生的一句话“圣人必可学而至”,给了阳明先生极大的信心。
《王阳明年谱》载有“王阳明拜谒娄谅”一事,并将这一年定为“先生始慕圣学”的源头。
1490年,在家乡余姚的王阳明随几个堂叔和姑父一起学习读书,准备科举考试,白天正常上课,晚上搜集经史子集等各类书籍夜读,经常一读就到了深更半夜。
(先生日则随众课业,夜则搜取诸经子史读之,多至夜分。——《王阳明年谱》)
原本,王阳明是个性格好动、豪放不羁之少年,嬉笑怒骂、谐谑搞怪是常有之事。但是,这一次,周围人发现王阳明变了,变得正襟危坐、恭敬谨言。
一开始,众人并不信,王阳明正色回敬道:“我过去放任不羁,如今知道自己错了。”其他人看见阳明先生庄严的样子,也便跟着神色居敬起来。
(先生接人故和易善谑,一日悔之,遂端坐省言。四子未信,先生正色曰:“吾昔放逸,今知过矣。”自后四子亦渐敛容。——《王阳明年谱》)
1508年,阳明先生37岁龙场悟道,后来成为“立德、立功、立言”之三不朽圣人。
阳明先生给后人留下一句发自肺腑的教诲:“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虽百工技艺,未有不本于志者”。
03.孔子
两千五百年前,儒家学派创始人孔子早已经指出,“君子不重则不威”,君子不能庄重自持就没有威严,君子没有厚重的人格就得不到他人尊重。
除了没有威严,还有什么坏处?
“学则不固”,一个人不能居敬持重,必然会心浮气躁,肤浅散漫,这样的人做学问也不扎实,往往浅尝辄止、纸上谈兵,不肯下笨功夫做深入研究,也不会认真践行。
这段精彩的孔子教诲,出自《论语》学而篇,全文如下:“君子不重则不威,学则不固;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
“重”,不仅仅是神态、仪态的庄重,更深一层涵义是内心的深沉厚重、内心的庄严持重。心-道-德-事,唯有内心庄严,才会有外表仪态的庄严。
内心如何庄严?一个追求君子之道的人,心中对于生命的重大意义必定有深刻认识。所谓“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士人君子必须要有宽广、坚韧的品质,因为责任重大、道路遥远。
君子的重大责任是什么呢?“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
君子的重大责任是践行仁爱之道,君子应当“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
因而,要成为一个君子,首先在心中立志,立下追求光明大道的志向,立下成为君子,乃至朝向圣贤的志向。
立志也是“知止”,大学里讲“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
没有修炼过自己的人,往往容易心神不定,心思恍惚,就在于心中无志,无志则无定,有定则有重,有定则有威,有定则心神安宁、意志坚韧。
君子须要“立志”,君子须要“知止”,唯有如此,君子才能拥有厚重的人格,才能做好深厚的学问。
孔子还说“主忠信,无友不如己者,过则勿惮改”:君子要做到忠、信这两条原则,靠近、亲近那些心灵层面比自己更高的贤者,以更高层面之心为心,观照到自己的过错,要马上改正!
04.老子
两千五百年前,《道德经》第26章里,老子同样谈到了“重”这个字:
“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
重是轻的根基,静为躁的君主。所以君子从早到晚也不会放弃自己的辎重,虽然名利加身,但是却能泰然而对。
君子终日不曾一刻卸下的“精神辎重”,究竟是什么呢?
君子念念不忘的是心中的高远志向,是自己的人生使命,是孜孜以求的光明大道!
“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
与道同行,则为重!背离大道,则为轻。
明心净心,去除内心的不明与贪欲,一个人格厚重的人,必定能够得到上天的垂爱!
赞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