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宵节文化探源
熊春锦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唐] 苏味道《正月十五夜》
元宵节文化意义
元宵节是中国传统文化节日当中一个重要的节日。
每年农历的正月十五日,在春节刚刚过完以后,迎来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就是中国传统节日之一的元宵节。
我们都知道,月亮光是借太阳而产生的,从初一到十五是天光当中的阴柔之光,由无到少到多,再到圆满的过程,产生了每个月的十五月圆之夜这个固有的概念和名词。
一年有十二个月,每个月都有月圆之夜,为什么要将每年新年的第一个月圆之夜作为元宵节呢?
其中这个“元”通“圆润”的“圆”,这个“宵”通“宵昧”的“宵”。
每年农历正月十五,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它也是在一元复始这个易象的修复,重新启动第一道阳爻生成复卦,
然后经历了第二道阴爻重新发挥生机变成阳爻而构成临卦,再经历第三道阴爻连通而构成新一年的地天泰卦,
因此,天地能量升降的自主过程就开始产生了。
元宵节与众多的中国传统文化一样,都是源自于祭祀文化,也就是感恩酬谢的文化。
因为在中国上古时代就有祭天、祭地和祭水的这三种礼仪规定。
在《仪礼》这部书当中,就曾经在《觐礼》篇当中称“祭天,燔柴。祭山、丘陵,升。祭川,沉。祭地,瘗。”
这是祭礼当中描述的祭天、祭山、祭川、祭地。
老子在《德道经》当中郑重地指出“请觐可以为天下正”,可见这个“请”和这个“觐礼”具有使外天下正善治以及使我们生命内天下达成正善治状态的作
用。
上古祭祀天地水,其实也是分为三大列序:
第一大列序,就是官方外求于自然界;
第二大类,就是修身明德的人既内求于身国内,又不失于向外验证,也就是内外同时进行举证的一种方法;
第三类,就是庶民百姓只能祭拜与自己血脉相关的祖先,完成这个上元节文化的一部分。
这三大感恩求助的序列,在历史长河当中随着离道失德,随着慧识悊学文化向智识哲学文化、再向意识哲学文化的流变而逐步地淡化消失了,仅仅剩下民间祭祖的宗亲文化方式。
元宵节民俗简析
元宵节是一个大地回春的夜晚,人们对此举行各种活动加以庆祝,这个活动同样是贺新春的延续。
民间有一个说法,就是大年初一到十五称之为年连过,月半尽,才算是把年过完了。
元宵节的另外一个名称“上元节”在民间而言,目前按照中国的民间传统和民俗习惯,这一天恰逢皓月高悬的夜晚,人们都要点起彩灯万盏以示庆贺,提着灯笼出门赏月,然后燃放鞭炮烟火,并且摆出灯谜,共吃元宵等等。
在古代民俗文化当中,也是相当重视这一天的,据说在元宵节这天的白天或者正月十六的时候,许多的地方还保留着一种习俗,称之为“走百病”。
这个“走百病”,又叫做“游百病”“散百病”“跑百病”“走桥”等等。
这一天,少男少女、男女老幼应该主动地散步,走在田野阡陌之间,在山丘和河岸之旁,进行户外的健康运动,当然这也是一种消灾祈求健康的活动。
元宵节的晚上,有的地方人们还相约一起出游,结伴而行,见桥而过,过了一座桥,跺跺脚,就说将病甩在桥那边了,等等。
这些活动都是主动地通过形体运动的方式,以利于自己的健康。所以,这一天的节日气氛,就是在晚上自然地点起灯笼。
我们继承传统道德根文化,复兴传统道德根文化,要将道德修身文化落实在我们的生命体内,落实到我们的家庭,推广到社会,
提高整个民族的健康素质,这个健康素质包含了精神健康和肉体健康两个层面,从而扫除历史上反反复复带给我们的众多阴霾、迷雾。
寻根问祖,找到道德文化的井泉,正善治而修五德,才能使我们的生命能够进入到一个崭新的时期;
使我们的家庭充满快乐和幸福;
使我们的社会尽快繁荣昌盛;使我们的文化全面复兴;真正去迎接道德文化复兴的春天!
元宵节诗词
[唐]卢照邻《十五夜观灯》
锦里开芳宴,兰缸艳早年。
褥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资料来源:《元宵节与道德修身文化》 熊春锦先生讲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