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视听指北」三张唱片带你认识“不一样”的卡拉扬 |《柔板名曲集》、《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晚年版《贝...

有“指挥帝王”之称的卡拉扬,以刚硬统一的音色与冷厉强势的指挥风格著称,其20世纪60年代演录的《贝多芬交响曲》全集被奉为“欣赏贝多芬9首交响曲的基准”,当中那股杀伐果断的王者之气,几乎成了卡拉扬的“标签”

实际上,卡拉扬的指挥风格并不全是清一色的“狠”,纵览他生前留下多达千款、录制于不同时期的录音,你会发现他的包容性其实非常强,既有开阔时大起大落的豪放,又有细腻时引人入胜的精巧。壮年和晚年因人生感悟有所不同,对曲目的演绎方式也有所出入。下面三张专辑或许可以领你去认识一个更为多面的卡拉扬。

1 《柔板名曲集》

卡拉扬 / 柏林爱乐乐团

都说卡拉扬是一位唯我独尊的“指挥帝王”,这张唱片却展现了他温柔的一面。十一首温暖闲适的管弦乐小品,囊括马勒、马斯奈、勃拉姆斯、维瓦尔第、格里格、莫扎特、贝多芬、巴赫、西贝柳斯等名家作品的柔板乐章。在贝多芬、柴可夫斯基的交响曲中,卡拉扬是凌厉、激昂、君临天下的。而在这些抒情的乐曲中,我们可以更清晰地听到卡拉扬指挥艺术中高贵优雅的气度,以及他对音乐形式美一如既往的追求。

卡拉扬的柔版系列专辑推出后,大受乐迷欢迎,在全球销量已逾两百万张。柔板是一种速度,总体基调庄严、缓慢、凝重,但同时凝练着热情、力量与蓄势而发之势,是交响曲中最为细腻以及非常考验指挥和乐团控制力的一环。卡拉扬对这些柔板乐章的诠释,可谓炉火纯青,他以简洁的手法,严正并充分地描摹作品的思想实质与艺术境界,乐曲细节精炼处理,与柏林爱乐的配合可谓臻达水乳交融之境。

2 《莫扎特小提琴协奏曲No.3&5》

卡拉扬 / 穆特 / 柏林爱乐乐团

1976年,穆特与哥哥一起亮相瑞士琉森音乐节,在听完她演奏的莫扎特奏鸣曲后,时任音乐节艺术总监的卡拉扬对这个小女孩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数日后,穆特再一次以《恰空》征服了卡拉扬,大师喜出望外并当即邀请她参加第二年的萨尔茨堡音乐节。

从此,卡拉扬成了穆特音乐生涯中的“保护神”。在卡拉扬的安排下,她以莫扎特《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为自己首次亮相萨尔茨堡音乐节的曲目,并大获成功,这也是他们一老一少长达13年合作的开始。这样的关系一直持续到卡拉扬去世。

在录制这张专辑时穆特才14岁,她的演奏充满天使般的美感和甜蜜,温暖而自然。不过,彼时穆特毕竟只是一个刚刚开蒙的小孩子,整个琴声单薄了些,线条感似乎粘了些,但女孩那种天真烂漫的童真足以弥补这些缺陷

而从另一个角度来看,正是有这种“缺陷”,才让人感觉到童真的可人。看来,让纯洁无邪的小孩表现莫扎特音乐中淳朴真挚的情感是再恰当不过的了。就连一向霸气的卡拉扬也尽可能地配合这份难得的纯真,乐声柔和,流露着慈爱

有人评价,由格鲁米欧与克雷默尔拉奏的这两部作品有浓郁的法国味和德国味,如果他听听小穆特的演奏,那些“派别”就会荡然无存,留下的仅仅是清纯与甜美,以及天籁般的“莫扎特味”

3 卡拉扬金装系列

《贝多芬第5,6交响曲》

卡拉扬 / 柏林爱乐乐团

1993-1995年,为了纪念卡拉扬以及他生前对数字唱片的贡献,DG公司使用了一种称为Original Image Bit Processing(原像比特处理技术)的先进数字处理技术,重新处理了25辑32张卡拉扬晚年的录音,并以正价CD的形式再版发行,这就是著名的卡拉扬金装唱片系列。

卡拉扬的《贝多芬交响曲》一直被奉为他一生中最伟大的诠释之一。他曾多次演录这套作品,20世纪80年代的这次与以往的录音相比,收音显然要好得多,颗粒感、层次都更分明了。

晚年的大师倾向唯美主义,音色光亮细致,铜管放得比较开,与他以往刚硬统一的管弦形成对比。这种特质用于演奏第六交响曲《田园》无疑是绝妙的,更开阔、柔和与明快的色彩,将乐曲中那种返璞归真的自然呈现得更为生动。第五交响曲《命运》虽没有以往版本那般激昂,但多出一份难得的、对人生的内省

【原装进口】

卡拉扬《柔板名曲集》

(德版CD)

卡拉扬&穆特《莫扎特:第三&第五小提琴协奏曲》

(德版CD)

卡拉扬金装系列《贝多芬:第五&第六交响曲》No.5&6

德版CD)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