哥窑的文献记载

哥窑之名不见于宋代文献。最早出现 “哥窑”一词的文献是刊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孔齐《静斋至正直记》, 该书所述之事在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 年),书中云:

“乙未冬,在杭州时 , 市哥哥洞窑者一香鼎,质细,虽新,其色莹润如旧造, 识者犹疑之。会荆溪王德翁亦云:'近日哥哥窑绝类古官窑,不可不细辨也。 今在庆元见一寻常青器菜盆,质虽粗, 其色亦如旧窑。’”

文中可见在元代杭州即有哥哥洞窑香鼎出售,它与古官窑相似,而同样之器在龙泉所属的庆元县也有,它类似旧窑。 宋官窑即古官窑,哥哥洞窑所烧之物与之相近,此“哥哥洞窑”应是元代仿烧宋官窑的一个窑口,但此窑口在何处作者并未明言。

哥窑青釉鱼耳炉

明代曹昭撰《格古要论·古窑器论》也明确对哥窑进行了解说,指出哥窑的特性:

“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亦有铁足紫口,色好者类董窑,今亦少有。成群队者, 是元末新烧,土脉粗燥,色亦不好。”

此说肯定了哥窑有旧窑和元末新烧窑的区别。王佐在补注此段时又加上了“哥哥窑”的说明,哥窑应是“哥哥窑”的简称。

最早将哥窑列为宋代名窑之一的文献见于明代吕震所撰《宣德鼎彝谱》:

“太子太傅礼部尚书臣吕震於宣德三年三月初三日接到司礼监太监臣吴诚赍出圣谕一道:着臣会同太常寺卿臣周瑛、 司礼监太监臣吴诚汇查本部祠祭册籍以及太常寺禋祀署司礼监内丰积库册籍所载、郊坛太庙内廷供用鼎彝等件。已经会同诸臣参酌遵旨于《博古图录》考古诸 书中遴选款式典雅者,纪得八十有八种。 其柴、汝、官、哥、均、定中亦选得二十有九种,二共一百一十七种,谨写图形进呈御览可否。伏候上裁。”

亦有五大名窑之称,据明代谢肇淛《五杂俎》云:

“柴窑之外,有定、汝、官、哥四种, 皆宋器也。流传至今者,惟哥窑稍易得, 盖其质厚,颇耐藏耳。”

明代陆深进一步对“哥窑”进行考察和探索,其所撰《春风堂随笔》有最早对“哥窑”产地、产品特征、章氏兄弟 的记载。《春风堂随笔》云:

“哥窑浅白断文,号百圾碎,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皆处州人,主处州之 龙泉窑,生二所陶青器,纯粹如美玉, 为世所贵,即官窑之类;生一所陶者色淡, 故名哥窑。”

陆深将哥窑归为龙泉窑系,认为哥窑为龙泉窑系分支,只因釉色较龙泉窑浅淡,所以另行命名窑口。

哥窑青釉弦纹瓶

明代胡宗宪、薛应旂撰于嘉靖四十年 (1561 年)《浙江通志》记载章氏兄弟云:

“(龙泉)县南七十里曰琉华山……山下即琉田,居民多以陶为业,相传旧有章生一,章生二兄弟,二人未详何时人, 于琉田窑造青器,粹美冠绝当世,是曰哥窑,弟曰生二窑。”

嘉靖四十五年(1566 年),浙江杭州人郎瑛的《七修类稿·事物类·二窑 条》进一步明确了章氏兄弟系南宋时人的说法,亦认为哥窑与龙泉窑系出一脉, 将龙泉窑以章姓统称之。文中云:

“哥窑与龙泉窑,皆出处州龙泉县。 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兄弟,各主一窑, 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兄故也;生二所陶者为龙泉,以地名也,其色皆青,浓淡不一,其足皆铁色,亦浓淡不一,旧闻紫足, 今少见焉。惟土脉细薄,油水纯粹者最贵。 哥窑则多断文,号百圾破。龙泉窑至今温、 处人称为章窑。”

明代顾起元撰《说略·工考下》云:

“又宋时处州章生兄弟者皆作窑,兄所作者视弟色稍白而断纹多,号白圾碎。 故曰哥窑。”

明代徐应秋撰《玉芝堂谈荟》云:

“又宋时处州章生兄弟皆作窑,而兄所作者视弟色稍白而断纹多,号曰圾碎, 故曰哥窑……柴窑之外又有定汝哥官四种, 今惟哥窑有之者……哥陶紫口铁足,其色白,其文断碎若折。”

明代高濂撰刊于万历十九年 (1591) 的《遵生八牋·论官哥窑器》⑩中提到哥窑云:

“官窑品格,大率与哥窑相同……所谓官者,烧于宋修内司中,为官家造也。 窑在杭之凤凰山下,其土紫,故足色若铁, 时云紫口铁足……哥窑烧于私家,取土俱在此地。官窑质之隐纹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但汁料不如官料佳耳…… 后有董窑、乌泥窑,俱法官窑,质粗不润,而泑水燥暴,溷入哥窑,今亦传世。 后若元末新烧,宛不及此。”

高濂不仅首次提出了哥窑有别于南宋官窑的民窑性质、所用胎土釉料与官窑一脉相承的说法,更明确了曹昭在《格 古要论》中所提到的董窑乃是仿烧官窑、 哥窑的窑口,至元末仍有烧造。《遵生八牋·论诸品窑器》还从鉴赏审美的角度对龙泉窑器物展开评论,但将略优于 龙泉窑器物的窑口称之为章窑:

“定窑之下而龙泉次之,古宋龙泉窑器土细质薄,色甚葱翠,妙者与官窑争艳, 但少纹片紫骨铁足耳……有等用白土造器, 外涂泑水,翠浅影露白痕,此较龙泉制度更觉细巧精致,谓之章窑,因姓得名者也。”

明代嘉定人张应文所撰《清秘藏》 采用了高濂的说法,将官窑与哥窑并称, 龙泉窑与章窑并称:

“官窑品格与哥窑大约相同,其色俱以粉青色为上,淡白色次之,油灰色最下。纹取冰裂鳝血为上,梅花片墨纹次之,细碎纹最下,必铁足为贵,紫口为良, 第不同者,官窑质之隐纹亦如蟹爪,哥窑质之隐纹如鱼子……均州窑之下有龙泉窑, 古宋龙泉窑器土细质厚,色甚葱翠,妙者与官窑争但少纹片紫骨铁足耳。且极耐磨弄不易茅蔑,第工匠稍拙制法不甚古雅, 有等用白土造器外涂泑水翠浅影露白痕, 乃宋人章生所烧号曰章窑。校龙泉制度更觉细巧精致……又有元烧枢府字号器, 永乐细款青花杯、成化五彩葡萄杯各有可取,然亦尚在龙泉章窑之下。”

哥窑碗

从上述元明文献中我们不难发现,历 史上关于哥窑的争论大约有三种观点:

一 种认为哥窑是近于南宋官窑的民窑,所烧瓷器与官窑相似,窑址在杭州;

第二种认为哥窑属于南宋龙泉窑系,所烧瓷器优于龙泉青瓷,窑址在龙泉;

最后一种认为哥窑是元代仿烧宋官窑的窑口,窑址不明。

关于哥窑的胎骨、釉色、开片等特征的记载,大都转记抄挪且内容贫乏,语多含糊。 因此,哥窑的真面目究竟如何,则需要通过考古实物资料与文献来作比对了。

(0)

相关推荐

  • 民间藏家宋代哥窑瓷器诚意出手

    哥窑之美,宋人之雅,美研君一直心向往之.几年前,以哥窑开片.龙泉青釉.太湖石等文雅之物,结合珐琅工艺创作的<山水之间>,就是美研君在心向往而不可得之际,向中国美学巅 峰时代的致敬之作.也期 ...

  • 民间精品传世哥窑赏析!

    宋代哥窑一词,最早见于明初宣德年间的<宣德鼎彝谱>.嘉靖年间的<七修类稿续稿>也记载:"哥窑与龙泉窑皆出龙泉县.南宋时有章生一.生二弟兄各主一窑,生一所陶者为哥窑,以 ...

  • 官、哥窑相关考

    对官窑和哥窑的认知主要来自两故宫中的清代宫廷遗存,也包括因两次鸦片战争从宫廷散失到海内外各地的博物馆中和私人藏家手中的部分.由于至今仍没有找到确切的窑址,加之对已知的古文献典籍学术上也存在认知上的争议 ...

  • 关于哥窑若干问题的探讨与文献记载

    哥窑之名不见于宋代文献.最早出现"哥窑"一词的文献是刊于元至正二十三年(1363 年)孔齐<静斋至正直记>, 该书所述之事在元顺帝至正十五年(1355 年),书中云: ...

  • 文献记载宋“汝窑佳话”雨过天晴则般美!!

    1990年,河南省考古研究院在段店窑址考古发掘中出土一件天青汝窑洗. 2007年,中国原古陶瓷学会会长.著名古陶瓷专家耿宝昌在<复议宋官窑青瓷>一文中提到关于汝窑窑址时曾说,"不 ...

  • 宋代哥窑瓷器及后朝仿品各什么样,不妨看看

    哥窑是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它与汝.官.定.钧窑齐名,是为宫廷烧造御器的官窑瓷器,其产品历来珍贵.明代宣德时,宫廷藏品目录<宣德鼎彝谱>即有"内库所藏柴.汝.官.哥.定"的 ...

  • 珍贵难得 |“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四)完结篇

    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到现在未找到确切窑址. 哥窑瓷器非 ...

  • 珍贵难得 |“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二)

    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到现在未找到确切窑址. 哥窑瓷器非 ...

  • 珍贵难得 |“金丝铁线”故宫博物院哥窑瓷器展(一)

    哥窑是汉族传统制瓷工艺中的稀世珍品,明代文献中记载的宋代五大名窑之一,历来受到收藏家.鉴赏家.考古学家等专家学者的重视和关注,对哥窑的课题研究从未间断且方兴未艾.然而到现在未找到确切窑址. 哥窑瓷器非 ...

  • 四象指什么金栋按:据传世文献记载,四象之...

    四象指什么 金栋按:据传世文献记载,四象之说有二:(1)指"易"学之四时,即春.夏.秋.冬之老少阴阳--春为少阳.夏为老阳.秋为少阴.冬为老阴.以筮法而言数字(下图一.二),则为七 ...

  • 宋代哥窑“鉴定”技巧最全知识,及故宫博物馆哥窑瓷器鉴赏

    作为五大名窑之一的哥窑,随着文献资料的不断发现和考古资料的不断充实,对哥窑的认识已渐趋清晰. 然而:由于缺乏同代文献,且后代文献常是一鳞半爪,零零碎碎,有的还互相矛盾,仍无法揭开层层面纱,呈现它的真实 ...

  • 金丝铁线“”紫口铁足“,四个步骤带你揭开哥窑的神秘面纱!

    相传,宋代龙泉县,有一位很出名的制瓷艺人,姓章,名村根,他便是传说中的章生一.章生二的父亲.章村根的擅长制青瓷而闻名遐迩,生一.生二兄弟俩自小随父学艺,老大章生一厚道.肯学.吃苦,深得其父真传,章生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