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义:家长理短,作业谁管

近年来,学校老师通过微信群、QQ群布置家庭作业,要求家长督促学生完成作业或批改作业并在群里晒图以示真实,集中公布学生在校表现或成绩排名等,已是司空见惯;通过微信通知家长到校谈话,沟通了解情况,加强学生管理,更是家常便饭。曾就有网友通过一则“老师与家长的对话”截图进行了调侃。
回想当年,没有QQ、没有微信,家长也少有如今家长的高学历、高文化水平,特别是60年代、70年代居于偏远农村的家长,自己都大字不识几个,更不用说指导子女完成家庭作业和批改作业。有人回忆,当年的作业全是课堂上完成,老师都是在放学后批改,或者利用晚上的时间在油灯下批改,时不时还要根据不同学生的进步情况写上鼓励的话语,学生们拿着老师红红的批语,成为回家向父母炫耀的资本。
我们上小学时,正是农村大集体生产的年代。父母要靠参加生产队集体劳动挣工分养活家人,缺工一天都会影响年终收入分成和粮食分配,如果要请家长放下劳动到学校谈话,简直就是要家长的命甚至要这个家庭的命。老师也多出自于农村,深知农村生产生活的不易,不管学生多么调皮,成绩多么落后,都不会请家长到校谈话沟通,而是上门家访。放学之后,徒步数里、数十里山路,只为了解一个学生的家庭状况,或只为挽回一个个可能失学的家庭贫困的学生或者成绩不好的“差生”,通过了解情况、沟通思想、说服教育,让家长们继续送子女上学,教家长如何教育子女、如何帮助改正缺点。
我们村只有一所小学,离家大约有五里山路而且几乎是笔直的陡坡,成人步行都需要半个小时左右的时间。上坡难走,人小怕累,同学们一个个装病逃课是常事,父母要出坡劳动,根本无暇顾及子女是否准时上学。一次,我也躲在家中装病,没想到我的老师竟然来到我家。老师用手摸摸我的额头,发现根本没有生病,什么话也没说,双手抱起我,轻轻把我挪到他的背上,背着我沿着山路走到学校,再把我放在座位上,然后继续上课。我虽然年幼,但我看到老师额头上的滴滴汗珠,心里那种深深的惭愧,成为我一生最为深刻的记忆。从此,我再也没有逃过课,也从没有不完成作业的现象发生。
家长也深知老师的不易。老师们都来自外地,每逢端午、中秋等节日,家长就会接老师到家里过节日,即使没什么好的饭菜可以用来款待老师,但一盘柴火烤红薯或者烤土豆,再加上一盘腊肉,绝对是对老师发自内心的敬重和感激。老师们也不是纯粹为了过节日而到学生家中吃饭,而是利用这个机会,分片将整个大队各个生产队的学生家里全部走访一遍,一次又一次给家长们鼓劲加油,给学生们以决心和信心。
如今,通讯越来越发达,交通越来越便捷,网上互动代替了家访,作业批改由家长进行并在网上签字、晒图,有图有真相,既节约了时间,又促进学生及其家长相互督促、共同进步,不失为一种高效可行的手段,并非是学校不负责任、老师偷懒耍滑的表现。现在,学生及其家长、家庭结构早已不是当年的情形,不能仅用步行家访的里程、用批改作业的次数和强度,来衡量教育教学管理的态度和效果。何况当下的老师还面临着一个又一个自身难以解决的难处——课堂教学的课件要无比精美而且要自己制作,各种评比检查的档案材料要完美无缺而且要自己整理,校园文化建设要标新立异而且要自我探索,职称评定还得想方设法发表数篇论文而且要自掏腰包,如此等等,看似一个作业批改的单一问题,实则是牵涉到教育方方面面的系统工程。
“考考考,老师的法宝;分分分,学生的命根。”这是我上小学就耳熟能详的“教育格言”。几十年过去,这一现象终究没有半点缓解甚至愈演愈烈。一些地方,小升初难度越来越大,名校掐尖已将手伸到小学五年级,尽管就近划片入学的政策设计初衷值得肯定,但自古以来就不缺乏对策,家长无可奈何,老师就一定有可奈何?
作业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学生能不能顺利通过小升初考试,能不能成功通过掐尖进入名校,进而又直接关系到以后能不能顺利考入985、211、双一流。
作业谁管?这已不是一个教学技术问题,也不是一个教学艺术问题。真要把家长从作业批改中解放出来,必须先把老师解放出来,而解放老师还得先解放教育。教育如何解放,教育可以解放吗?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