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庄
韦庄(约836年唐文宗开成元年-约910年五代十国时期前蜀高祖武成三年),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省西安市)人。晚唐诗人、词人,五代时前蜀宰相。韦庄是唐朝著名诗人、苏州刺史韦应物四世孙,出身京兆韦氏东眷逍遥公房。早年屡试不第,直到唐昭宗乾宁元年(894年)年近六十时方考取进士,任校书郎。李询为两川宣瑜和协使时,召韦庄为判官,奉使入蜀,归朝后升任左补阙。唐昭宗天复元年(901年),入蜀为王建掌书记,自此终身仕蜀。唐哀帝天佑四年(907年),韦庄劝王建称帝,任左散骑常侍,判中书门下事,定开国制度,举荐张道古等忠直文人。官终吏部侍郎兼平章事(宰相),卒谥“文靖”。宋代张唐英撰《蜀梼杌》曾高度评价:“不恃权,不行私,惟至公是守,此宰相之任也。”韦庄工诗词,与温庭筠同为“花间派”代表作家,并称“温韦”。其诗多以伤时、感旧、离情、怀古为主题;其律诗圆稳整赡、音调浏亮,绝句情致深婉、包蕴丰厚,发人深思;其词多写自身的生活体验和上层社会之冶游享乐生活及离情别绪,善用白描手法,词风清丽 。所著长诗《秦妇吟》反映战乱中妇女的不幸遭遇,在当时颇负盛名,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有《浣花集》十卷,后人又辑其词作为《浣花词》。《全唐诗》录其诗三百一十六首。
《菩萨蛮·人人尽说江南好》
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
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
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
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
王若水点评:
韦庄晚年寓居蜀地,回忆江南旧游,创作了五首《菩萨蛮》词,这是其中的第二首。
上阕以直白的语言写江南的美丽:江南好,是人人夸赞的,既然这样,游人就应该在江南待到老去。这里春天的江水清澈碧绿比天空还要明净,躺在游船画舫之中,和着雨声而眠,是何等之美,何等之空灵。下阕先用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典故写江南美女:汉时蜀人司马相如,与巨富卓王孙之女卓文君私奔,因卓王孙宣布与文君断绝关系,司马相如就和自己美貌的妻子文君当垆卖酒,羞臊卓王孙。词中夸赞江南的女孩子人如皎月、肤色白嫩有如凝雪。于是词人感慨的说出:韶华时节一定要珍惜江南风光,不要离开此地回去家乡,如果回去了,会使人悲痛不已的。
这首词虽是上下两阙,却浑然一体。上阕后二句与下阕前二句更成为一个有机整体,写出江南的美好难忘,前面是江南的景,后边是江南的人:“春水碧于天,画船听雨眠。垆边人似月,皓腕凝霜雪。”而全词的头两句与最后两句:“人人尽说江南好,游人只合江南老。未老莫还乡,还乡须断肠。”则是互相照应,用朴素的语言不事雕琢地写出莫恋家乡,终老江南的劝慰,藏巧于拙,以真情动人。
《台城》
江雨霏霏江草齐, 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 依旧烟笼十里堤。
李都蔚点评:
唐僖宗中和三年(883年),韦庄客游江南,于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因钟山又名金陵山,故称为金陵)凭吊六朝遗迹,感叹历史兴亡,作成此诗吊古伤今。
台城:位于六朝国都建康(即建业、金陵)城内,原为三国时期孙吴苑城故址,东晋南渡后于咸和年间开始扩建,晋太元三年(378年),谢安主持彻底改建。是东晋至南朝时期的台省(中央政府)和皇宫所在地,自东晋至南陈,均为国家政治中心所在。“台”指当时以尚书台为主体的中央政府,因尚书台位于宫城之内,因此宫城又被称作“台城”。台城宫殿壮丽巍峨,殿阁崇伟,台城内由多重城垣构成,包括百官议政的尚书朝堂区、皇帝朝宴的太极殿区以及后宫内殿区、宫后园囿区等。隋文帝开皇九年(589年)隋军攻入台城灭亡陈朝,将建康的宫苑荡平为耕地,原来绮丽宫室都化为废墟。此后多有文人以台城与南朝的兴废为题怀古咏史。
六朝:222年-589年期间,中国历史上三国至隋朝前的南方的六个朝代。即三国时期的孙吴(或称东吴、三国吴)、东晋、南朝宋(或称刘宋)、南朝齐(或称萧齐)、南朝梁、南朝陈这六个朝代。六朝京师均是金陵(孙吴时期名为建业,晋改名建康)。
隋唐两代,金陵虽受到北方刻意贬抑,但地理上的优势使这一地区的经济、文化不断发展强大起来。金陵地处江南,梅雨季节,长江烟雨氤氲,江岸绿草如茵,诗人感叹这自然景色依旧,昔日繁华的台城宫殿却已经湮没,六朝的虚荣如梦幻一般,真切的唯有这江鸟空空的啼叫。古今的景色对比中,最使人伤心的是不见台城楼阁斗角,空余长堤柳树繁茂。
抚今追昔,自然风景如旧而人事沧桑凋敝,两相对照,惆怅满怀,迷惘如梦。长安杜陵韦氏是当时世家大族,韦庄的远祖韦待价曾为武则天朝宰相,四世祖是著名诗人韦应物,他自己却生不逢时,半世落拓,况且大唐帝国也风雨飘摇,濒临灭亡,即将再蹈“六朝”覆辙。历史的反思与现实的忧虑,诗人留连踟蹰,托辞台城堤柳,吊古伤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