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

于谦(1398年5月13日明太祖洪武三十一年-1457年2月16日明代宗景泰八年正月二十二日),字廷益,号节庵。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人。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于谦登进士第。明宣德初授御史,曾随宣宗镇压汉王朱高煦之叛,平叛后,身为御史的于谦因数落朱高煦有功,被宣宗升任巡按江西,颂声满道。明宣德五年(1430年),以兵部右侍郎巡抚河南、山西。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因进京觐见时不向王振献媚送礼,遭其党羽诬陷,下狱论死,后因两省百姓官吏乃至藩王力请复任。明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亲征瓦剌蒙古,他力排南迁之议,坚请固守,进兵部尚书。代宗立,整饬兵备,部署要害,亲自督战,率师二十二万,列阵北京九门外,破瓦剌之军,加少保,总督军务,瓦剌太师也先挟英宗逼和,他以社稷为重,君为轻,不许,也先以无隙可乘,被迫释放英宗,英宗既归,仍以和议难恃,择京军精锐分十团营操练,又遣兵出关屯守,边境以安。其时朝野多事,乃独运征调,悉合机宜,号令明审,片纸行万里外无不惕息。他忧国忘身,口不言功,自奉俭约,所居仅蔽风雨,但性固刚直,颇遭众忌。明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陷于谦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明成化初,复官赐祭,明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明万历中,改谥忠肃。《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诗词结为《于忠肃集》。

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王若水点评:

  这首诗是于谦十六岁时的诗作,相传有一天,他信步走到一座石灰窑前,观看师傅们煅烧石灰。只见一堆堆青黑色的山石,经过熊熊的烈火焚烧之后,都变成了白色的石灰,他深有感触,写出了《石灰吟》这首脍炙人口的诗篇。这首诗通过对石灰制作过程的拟人化描绘,抒发自己的志向,热烈地表达了青年诗人不怕艰险、勇于献身的大无畏精神和为人清白正直、胸怀坦荡的崇高志向。诗作不只是石灰形象的写照,更是诗人人生的追求。

  石灰是由石灰岩烧制而成,石灰岩的开采,要经过石工们千锤万凿,将整块整块的岩石凿开击碎,然后将它们运出险峻陡峭的深山。接着石灰岩被投入石灰窑中烧,而且要用高达九百多度的烈火,才能烧成坚硬的生石灰。石灰岩经过了火的洗礼,还得经过水的考验,生石灰被投入水中,坚硬的生石灰经过一阵爆烈,逐渐解体,最终溶化成粉末状的熟石灰。人们用石灰粉刷墙壁,出现了一座座银玉雕琢般的白色宫殿。“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粉骨碎身”这一系列磨炼,石灰“若等闲”、“全不怕”地泰然处之,全因为有着崇高的理想——“要留清白在人间”。

  这首诗运用借喻的手法,借物喻人,咏物言志。整首诗笔法凝炼,一气呵成,语言质朴自然,不事雕琢,感染力很强。诗篇表面上是句句咏石灰,实际上是句句比人,写自己。勉励自己要以石灰为榜样,要经得起任何严酷的考验,为了执着热烈的追求,坚守清白,不惧牺牲,准备为社会贡献自己的全部力量。他是这样说的,更是这样做的:他为官正直,“两袖清风”,不畏强暴,忧国忧民,在国家危亡时勇于挺身而出,深得人民爱戴。他的《入京诗》:“手帕麻菇及线香,本资民用反为殃;清风两袖朝天去,免得闾阎话短长。” 便是一生廉洁的写照。

观书

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

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活水源流随处满,东风花柳逐时新。

金鞍玉勒寻芳客,未信我庐别有春。

李都蔚点评:

  “书本是人类知识的积累,故而开卷有益。书本使人充实,使人心胸开阔,使人眼界提高,因而开卷有益。”而于谦这首诗便很好的阐释了这一真谛。关于读书,古人留下很多劝学读书的警句名篇,儒学大师朱熹的“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唐代王贞白的“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等等;而宋真宗的名句 “安居不用架高堂,书中自有黄金屋。娶妻莫恨无良媒,书中自有颜如玉” 劝勉读书人读书科举,参政治国,正如我们现在的应试教育,不免带有更多的功利性,缺少了于谦这种发自内心的热爱去读书的乐趣。

  唐宋时期大力推行科举,为朝廷选拔一批出身中下层的贫寒而有作为的知识分子进入统治阶层,起了积极作用。但到了明代,科举进入后期,不少人将读书当作敲门砖,只要敲开了做官的大门,就将心思用在如何升官发财上,不再对书感兴趣了。而于谦对读书如此热爱则不同凡响,他酷爱读书,养成了读书的习惯,深知读书的益处。面对以做官为目的,达到目的而后放弃书本的官场恶习,酷爱读书的于谦题下《观书》一作抒发胸臆,批评读书现状。

  这首诗的首联两句写书本好似感情真挚的老友,每日从早到晚和自己形影相随、愁苦与共,形象地表明诗人读书不倦、乐在其中。颔联集中写自己读书之乐。眼前的书,一读即是无数字,读书之多之快,表现诗人读书如饥似渴的心情,胸中顿觉爽快,全无一点杂念。朱熹曾写“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便是此意。颈联活水句,化用朱熹《观书有感》“问渠那得清如许,谓有源头活水来”句,是说坚持经常读书,就象池塘不断有活水注入,不断得到新的营养,永远清澈。“东风”句是说勤奋攻读,不断增长新知,就象东风催开百花,染绿柳枝一样,依次而来,其乐趣令人心旷神怡 。尾联中“金鞍玉勒”是指富家浪子,这些人成日以寻花问柳为能事,他们和作者是两个不同世界之人,故而他们自然不会相信书斋之中别有一个烂漫的春天。

  读书可以明理,可以赏景,可以观史,可以鉴人,可谓是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这美好至情之境,不是为追求名利而读书者所能达到的境界。直至现代,应试教育沉重的学业负担,让青少年自发读书成为奢侈;而成年人娱乐方式的丰富多彩,醉心于读书者寥寥无几。于谦如身处现代社会,大概也是免不了要大发一番议论的。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