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是首送别诗,却被誉为叛逆者之歌,如此气魄也就骆宾王写得出

送别一直是古代诗词中常见的主题,毕竟古代交通不发达,谁也说不准这一次的分别会不会就是人生最后一次相逢。当然,分别时,我们也更能看出人们之间深厚的情谊,不管是亲情、友情还是爱情,离别也就成了诗歌中长盛不衰的主题。

都说文人矫情,但是也正因为他们的矫情,我们才可以读到许许多多文人分别时相互赠送的诗歌,譬如高适《别董大》中的“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王维《送元二使安西》的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些诗句无一不表达了诗人对友人深厚的感情,对友人的不舍得。有的送别诗是希望友人不忘记自己,有的送别诗是劝友人不要伤悲,换个环境也要开开心心,有的是回忆过去相聚的美好时光,不过我们还能读到很另类的送别诗,与这些诗所表达的感情完全不同于前面提到的感情,比如初唐四杰中骆宾王昔日所作《于易水送人一绝》: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骆宾王早年是道王李元庆的属官,后来入朝做官,一路从长安主簿升任侍御史,有了上书言事的权力,那时唐高宗身体欠佳,朝中大事的处理基本上都是由武则天和大臣们决定,作为传统知识分子,骆宾王对皇后掌权极为不满,多次上书谈论此事,惹得武则天及其党羽极为不满,后来找了一个理由将骆宾王关了起来,直到一年后遇到赦免,骆宾王才重新获得自己,这首《于易水送人一绝》便是写于他这次重获自由后不久。

如果说我们将骆宾王反对武则天参与政务看作是对朝廷的叛逆,那么骆宾王大概天生就是拥有叛逆性格的人,《于易水送人一绝》可以说很充分的表现了骆宾王性格中叛逆的一面。

标题虽然写的是在易水边为人送行,实际上写的是战国末年,“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燕太子丹请荆轲前往刺杀秦王那日,荆轲要前往秦国,临行前,燕太子丹、高渐离等人在易水边为荆轲送行,场面十分悲壮,荆轲口中吟唱着“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让送别场面的寒冷度升级,荆轲不管成功与否,都不会再有回来的机会。

荆轲刺杀秦王并未成功,然其抗击暴秦之心犹在,“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他的精神并没有随着他的肉体消失,他的精神长存于天地间。

今日在易水边送别友人的骆宾王,似乎将自己化身为荆轲,要与命运一搏,事实上骆宾王的确有荆轲的气概,尤其是在反对武则天这件事上。日后年过花甲的他参与徐敬业叛乱,写下名扬天下的《为徐敬业讨武曌檄》,而这首《于易水送人一绝》无疑是一首叛逆者之歌。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