愁煞了的银行
2021年春节前后,憋了好多年的大上海房市,在各种政策利好的叠加下,再一次抽疯似涨了一波。
没料,市场还没嗨几天,限购,限售的政策陆续出台,连这个市场最好用HP都直接被玩成一次性的了,政府的调控手段可谓快,准, 狠。紧接着,房贷流水验真,抽查经营类贷款的风声也越来越紧,也听说了不少人已经收到提前还款通知书,限时一个月,想想都后脊发凉。
离得近,上海的故事总是很容易传到苏州,政策也不例外。
陆陆续续,接到很多银行朋友的通知,接下来,条件宽松的DYD应该成为历史了,这对单纯做小微企业贷款的客户经理来说,应该是毁灭性的,当然包括那些曾经,还有即将成为小企业主的人。
“哎,自从接到上级通知,我们一个部门都一个月没有生意做了,过上了刚毕业那会只拿基本工资的日子!”
那个坐在我对面,唉声叹气的小伙子,满眼都是无奈,难过得直叹气。
一单违规放款罚一万,第二单罚五万,第三单直接滚蛋,这是悬在他和同事们头上的一把剑,随时会掉下来。没项目饿死,有项目作死,两种死法听上去都不那么好受。
“那接下来怎么办?”
这是我最关心,也最敏感的事情。
“先家里躺倒一段时间吧,毕竟没有那么多项目可做,正好休息一下,去年做得太多了,急也没有用!”
这个家伙很着急,着急的还有他们的上司。整个团队窝在办公室,不知道下一步何去何从的感觉,一定令人很是沮丧。
所以,他拿到一份商会的名单,算是银行自己主动意义上的自我救赎。
这些正规经营,合法纳税的生意人,一定需要抵押房子做经营周转吧?这算是他们的共识,也是他们的出路。
然后,作为活跃的商会分子之一,我们有幸接受了某银行的登门造访,荣幸至极。
熟悉我们的人都知道,我们这些家伙的日常,不是在银行,就在去银行的路上。这些年下来,做了不少项目,也认识了不少银行朋友。
天长日久的接触下来,那种路人甲天然的对银行的敬畏感也就少了很多。
除了几个亲儿子,大部分银行还是一个自给自足,自负盈亏的企业或者机构,除了一张银监会给的牌照,和写字楼里的公司,大马路上的小吃店没啥区别。
就算再高大上,银行也得开门做生意,有存款贷款息差,有理财收入才有钱养活上上下下的员工,大到行长,小到保洁阿姨。
那些背着银行KPI的客户经理,说白了就是个销售,和每个行业的销售一样,被考核,被鞭笞,遇到今天的风波还会被审查。走到哪里,这份工作也就是一个养家糊口的工具,和老师,医生,律师一样,没什么高大上可言。
我接触的客户经理大都是非常勤勉的,他们拼命地工作,拜访VIP客户,寻找合作伙伴,努力完成任务的同时,力争多赚点房贷,车贷和生活费,和我们没有任何区别。
这应该是每个企业,每个员工都会面临的现实。
就像当年的西家一样,一边是总部日益增长的销售指标;一边是各种反腐倡廉,合规合法。这家几百年屹立不倒的企业,应该在二者之间寻找到了极佳的平衡点。
回到银行层面,到底把钱贷给谁既能保证本金和利息的安全,还能完全符合国家的指导方针,这是很难抉择的难题,尤其在当下的背景里。
据统计,2004年,中国创业公司的平均存活时间是3.7年,到了2011年,这个数字下降为2.9年。有专家说,在中国可以活到3年以上的企业不到10%。
如果以上企业是银行最后选中的金主爸爸,那么90%的坏账率和一堆因为破产而拍卖的房子会拖垮一个银行,或者至少让你生不如死。
而另外一个数据,则是完全相反的景象。
根据同花顺(121.970, 2.41, 2.02%)数据统计,目前房贷的不良平均水平在0.29%左右。以房贷规模最大的建行为例,2016年其房贷的不良贷款率仅为0.28%,不仅远低于全行1.52%的不良率,在所有贷款的不良率中也是最低的。
从数据上来看,中国的房东真特么太靠谱,太安全了。
毋庸置疑,不需要有人教给银行怎么选。
无奈的是,那把生杀予夺的剑,明晃晃的,真的好吓人。
左也不是,右也不是,此刻的他们直接躺倒装死,应该最安全了。
“银行不让还按揭,让我排队两个月,这是为什么啊?”
粉丝不解,晚上气轰轰打个电话给我。
哈哈哈,金主莫走!你懂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