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郎中”去世,祖传秘方失传,这才是中医最大之痛!

不久前,灌云县一远近闻名的“土郎中”因意外事故不幸身亡。令人惋惜的是,随着这一“土郎中”的逝去,他钻研几十年摸索出的治疗疑难杂症的偏方因无人继承也随之失传。

民间中医在一定程度上是传统中医文化的代表,其中大部分人是凭借秘方福泽一地的名医,百姓相信他们,上门求诊者络绎不绝。可据笔者了解,尽管口碑很好,但由于这些民间医生年龄都偏大,许多人并没有考取正式的行医执照,所持有的偏方得不到正规医疗部门的认可,子孙后辈对此也大多没有继承衣钵的意愿。中医民间偏方面临传承困境,如何保护和传承中医精华,让传统中医发挥更大的作用,恐怕不能仅仅依靠医者的努力,也应是有关部门重新审视的问题。

中医偏方流落民间受热捧

  
“你这个毛病可以针灸治疗,在我这边持续治疗就能见效。”在海州区浦西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当地居民生活圈颇有名气的冯佳培时,今年64岁,掌握了一手祖传的“冯家针灸治疗手法”,可以用针灸治疗包括身体功能方面、外伤、器质性病症等近200种病症。
  

“听说冯医生最擅长中风后遗症、颈肩腰腿疼痛、胃炎等的针灸疗法,我今天专门来找他看看腰腿疼痛的毛病。”今年65岁的浦西社区居民李金兰说,比起去大医院看西医专家门诊,在这方面她更愿意相信中医偏方。正在接受治疗的几位患者也表达了同样的想法,他们认为,去大医院看病既贵又麻烦,不如在家门口找民间偏方试试。更何况,听说冯医生的确治好了不少人,口碑还是很不错的。
  

“民间偏方或者验方,一般药味不多,对某些病症往往具有独特疗效,而且药源易得、使用方便、价格低廉、疗效显著,几千年来广泛流传于民间。”长期关注民间偏方生存发展的东海县桃林镇卫生院院长李庆敏介绍,包括针灸、拔罐、推拿、牵引、熏洗、刮痧、蜂疗等在内的诊疗技术,虽然没有形成系统的传统医药学理论,但很受老百姓认可。
  
“听说山左口有一位民间医生,有祖传秘方治疗骨科的毛病,有不少患者都觉得疗效很好。我们也很关注同行的验方,博采众长总是好事情。”擅长骨伤疑难杂症的李治罡医生举例说,所谓“偏方治大病”的民间谚语也有力地说明优秀的偏方在基层群众中打下了广泛基础。

民间医生手艺传承堪忧

  
中医药是特色的医学科学和优秀传统文化,民间优秀的偏方、验方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然而随着社会发展,大量偏方、验方散落各地,受多种因素影响,传承堪忧。
  

“我这一手针灸治法,严格来说是祖传第三代,我和弟弟都掌握得很熟练了,治愈的病人不计其数,目前在申报非物质文化遗产。但是,我和弟弟的子女中,却没有一个孩子学习针灸的。”说起传承问题,正在给病人施针的冯佳培叹了口气。据他介绍,后辈中有4个孩子学医,但都是西医临床医学类的,没有一个孩子选择中医。“现在年轻人会认为,中医就是慢郎中,祖传技法这些都是非正规的、没有严格医学标准的,而且学起来很辛苦,不愿意学习。”他说,孩子不愿意正式学,他们也就没有教,不过家里的孩子还是知道针灸怎么使用,只不过掌握程度有限。

  
“说实话,我觉得民间医生队伍和民间偏方是鱼龙混杂的,但不可否认,的确有许多名医散落在民间,而从草根变成名家,除了靠老百姓的口碑,还有一些客观因素是难以跨越的。”李庆敏说,80%民间医生的看病手艺靠师承或者家传,但有些人并没有太多的文化知识,自然也就不符合执业医师资格证的考取范围,现在没有执业医师坐诊的私人诊所是没法生存的,更别谈传承了。所以,许多珍贵的偏方往往散落于穷乡僻壤,基本靠口授相传,一旦年轻一代无意于此,就有失传之忧。

祖传秘方治好了病,郎中却被判了刑

喜马拉雅山雪怪“祖传秘方”被患者使用后确定有效,但因没有生产批文被认定为假药,河南省新密市一乡村医生因此受到法律的制裁。昨天,名叫魏超峰的土郎中被法院依法以生产、销售假药罪判处3个月,缓刑6个月,并处罚金3000元。

今年45岁的魏超峰在新密市开办了一家诊所,并根据岳父传下来的秘方,购买了10余种中药材原材料,配制成胶囊,每粒卖0.2元,专治各类关节痛。

2013年7月,新密市朱某使用了魏超峰配制的胶囊后发现自己的腰疼可以缓解,但该药刺激胃,就向新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打了举报电线日,新密市药品监督管理局执法人员对魏超峰的诊所进行检查,发现其生产、销售的治疗关节痛的药品未取得医疗机构制剂许可证、药品生产许可证,魏超峰也未取得卫生部门颁发的医疗机构执业许可证,按照《中华人民国药品管理法》有关,其所生产的药品应按假药论处。当天,被告人魏超峰被机关传唤到案。2013年9月25日,因涉嫌生产、销售假药被取保候审。

像这种情况,即使手持秘方的“老郎中”在世,恐怕也要被当做“非法行医”而抓起来了!

国内大量民间偏方面临失传

我国的民间医药资源,称得上是一个博大精深的医药宝库,如果能够把这些精髓发掘出来,将为人们的健康提供更为有利的保障。目前,大量优秀的偏方未被充分挖掘,有的甚至面临失传的危险。

山东省政协委员、山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伟介绍说:“偏方一般代代口授相传,散落于民间。1985 年,济南市有关部门曾组织过一二次大规模的挖掘秘方活动并搜集到上千个秘方,经历五年的整理后分类投送到各家医院应用。”

但是现在,偏方却正在逐渐失传。许多以前在农村耳熟能详的中草药现代人见都没见过,掌握在老一辈人手中的简单灵验的偏方,因得不到合理利用和保护,加上后人不愿意学习,时时都有失传的危险。

虽然现在网络上各类民间偏方铺天盖地,但事实上,一些珍贵的偏方往往散落于穷乡僻壤,张伟介绍说,“掌握这些偏方的人也许目不识丁,更别说上网了”!随着时间推移,这些流传上千年的古老偏方将被现代医学所遗忘,长此以往,会造成不可弥补的损失。对此,张伟十分担心,“这些医术、特效药方失传了,今后再想研究出来可就很难了”。

保护和传承不能仅依靠医者

  
民间医生掌握的优秀民间偏方如同散落的珍珠,如何将这些散落的“珍珠”串起来,是中医继承与发展的一个紧迫课题。
  
“根据前两年科学院统计的数字,在我国农村偏远地区至少有15万名民间中医,他们掌握了许多行之有效的民间偏方。在我市,这种情况也并不鲜见,农村地区不乏有点名气的土郎中,但在管理部门看来,他们是属于非法的,因为没有资格证。”市卫计部门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负责人坦言,在民间流传的偏方虽不乏救死扶伤的珍品,但也确实存在着品种混乱、用法不规范、宜忌不明确等现象,面对这样优劣难辨的“宝库”要做到慧眼独具也是令人非常头疼的现实问题。所以,建议相关部门对于确有价值的固定配方,可提供相关政策支持,在正规医疗机构或由具备行医资格的医生进行推广,让患者受益。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