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的传统年货

买年货

过年了,家家户户都会准备年货,用来待客也自家吃。现在的年货大多在街上买了,但在我小的时候,每到过年之前,一家人总要围在一起制作年货,主要是糖环、油角、蛋散这三样。这是一个温暖的场景,至今让人怀念。

年前上街去走了走,买了点年货回来。这里来数一数惠州主要的传统年货,并按照它们在家中的重要程度,和我个人的喜好作一个排名。每个人的喜好各有不同,所以这个排名只是好玩而已,不要太当真了。你家乡有什么特色年货,也不妨一起来说说。

一、油角

其实,糖环、油角、蛋散这三样年货,是惠州家庭的必备,可以说不分先后的。不过,我个人喜欢油角多点,所以把它放到第一位。油角,惠州人一般叫做“角仔”,是用面粉做皮,擀成薄片再压出一个个小的圆形,包上碾碎的花生和芝麻、白糖做馅,用手把面皮的边缘捏成花边,这样才结实不会散开。做好后放到油锅去炸。小时候家里包油角,我也学着捏花边,但笨手笨脚的总捏不好,所以始终没学会。幸好我家里姐姐多,她们心灵手巧,我也就乐得坐享其成了。现在街上卖的油角,还有一种是用模具压花边的,估计要便宜一些。但我们还是选择买手工做的,感觉这才更有传统的味道。

油角

二、糖环

糖环,是用面粉加适量的糖或盐,揉成面团。把面粉压到一个刻着糖环模型的木印,用刀沿着木印边切开,把里面的糖环敲出来,集中一定的数量,就可以油炸了。糖环的形状大圆套小圆,有团团圆圆的寓意。糖环有甜味和咸味两种,我记得我家以前主要是做甜的。

糖环

三、蛋散

蛋散,应该写作“蛋馓”才对,但大家约定俗成,也就从众了。蛋散,是将面粉加鸡蛋揉成团,擀成薄片,用刀切成小块的长条形,中间再划开一道口子,将一头从中间的口子翻转过来,就成了。再放到油锅里去炸好。

水东街现做蛋散

四、米糕

米糕不是自家做的,以前过年前有做米糕的师傅轮流到各个村子去做。各家各户带上大米、白糖、柴火,师傅帮忙制作,收取加工费。把米放进一个特制的炉子里加热膨化,使之变成爆米花;把白糖煮成糖浆,把爆米花倒到一个格子里拌上糖浆,压实,再切成一小块。取爆米花撬开盖子时,会发出“砰”的巨响,所以人们都把这过程叫做“砰米糕”,用惠州话讲则比较接近“磅米糕”。

铁炉湖的房叔“砰米糕”,说给城管赶,不让在街上做了

五、牛耳朵

油炸的年货食品还有一种牛耳朵,不过记得我们家没做过,都是买的。牛耳朵是小个的圆形薄片,里面还有一圈黄色一圈褐色,弯弯的,样子看上去是有点像是牛的耳朵。牛耳朵吃起来酥脆,也挺受欢迎的。

前面袋子里是牛耳朵

六、大笼粄

大笼粄就是年糕,是用糯米粉加黄糖蒸成。印象中我家以前比较少做大笼粄,所以制作过程我不大清楚。据说大盆的大笼粄要蒸十几个小时才行。大笼粄又软又韧,耐存放,放好长时间也不会变质。大笼粄除了自家吃外,主要是用作亲戚串门时的送礼。

大笼粄(图片来源于网上)

七、炒米饼

炒米饼也是传统年货之一,不过我家没有做过。印象中以前的炒米饼是很硬的,需要很用劲才能咬开,不过慢慢嚼却是挺香的。跟现在的龙门米饼比较相似,不过龙门米饼比较松化,吃起来没那么费劲,应该是改良过了吧。

米饼

八、麻雀春

童年的年货里还有一种麻雀春。麻雀春是在街上买的,一粒花生米外面裹上糖粉,样子有点像一个个麻雀蛋,惠州话里“蛋”叫做“春”,所以叫做麻雀春。麻雀春有白色和粉红色两种,混在一起卖的。后来知道潮汕地区有一种叫做“束砂”的小吃,就同麻雀春差不多。不过感觉束砂的口感要好一些。

麻雀春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