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专栏】马丽君|乡间的年事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童年长于乡下,青年辗转城市,浸染草木之气。始于书画,陷于文字,在主业之外觅得半亩花田。年少遍读缠绵与江湖,后缤纷杂阅,一枝枯笔蘸淡墨,也曾涉猎小说、诗歌,唯愿从散文始终。

乡间的年事

商铺传出的丝丝缕缕喜庆的旋律,街上行色匆匆来往购物的人们,乍然响起的爆竹的硝味,多么熟悉的场景,多么倏忽的流逝,年,就这样悄然而近了。
在熙熙攘攘的人流里,在迷离缤纷的灯影里,我遥想儿时对年的热切向往,以及空气里氤氲着的那股浓浓的年味。
小时候,年的气息是从祖母颤微微的身影中蔓延开来的。一进腊月,祖母就忙开了。先是让父亲把旧的整钱换成一沓五毛、一块的崭新的纸币,小心地用纸包好,压在炕席下。接着再挎一筛子的海带去泉边洗,我眼看着那干枯褐色的东西在泉水的滋润下,慢慢舒展成油油的翠绿,天虽冷,泉边的水草却长得很嫩,泉上还有热气在升腾,祖母洗菜,我就把手伸进温热的泉水玩水草,听三三两两同在洗菜的乡亲们说笑。订做的豆腐取回来了,还热着,祖母说足有半坨。大锅就支在院里,柴火架起来了,祖母把豆腐切片投入油锅,毕毕剥剥声中油烟四起,待两面焦黄时,祖母用笊篱捞起,傍晚时分,油煎豆腐片堆满了筛子,能吃整个正月。同时,母亲用煤火细煮的海带丝也熟了,晾在笸箩里待干。父亲找出攒下的春联书,将红纸叠好裁开,倒墨执笔,求对联的乡邻说笑着,父亲点上一支烟,就开始写对联了,在烟雾缭绕中,对联也写完晾干了。
祖母还将大块的猪肉切片,用铁锅煎炒,加入海带慢炖,最后分盛在几个盆罐里,放在最冷的东屋,炒菜时挖一勺加入即可。随吃随放,能长
时间放置。这是一种祖辈流传的吃法。
很长一段日子,自家的小院,四邻八舍的瓦房、窑洞,甚至乡间的小路,都弥漫在油煎豆腐、海带炖肉的香气之中。
腊月二十三,送敬奉的神灵上天;腊月二十四,全家翻扫,清除灰尘污垢。之后,家家户户就忙着炸“细果”(家乡过年时的传统食品,可作供品,多用来待客),这可是个大工程。清早一睁眼就见祖母和母亲在和面,一盆是白面,放鸡蛋、苏打、盐等,一盆是要用熟透的柿子来和的,母亲把柿子剥皮盛放在盆里,就招呼我和弟弟帮着拣柿浆内的籽,那是透明、软而筋道的一瓣瓣的薄片,如今我也不能准确说出它的称呼。柿浆必须择净才能和出光滑的面来,祖母和母亲和好的柿子面有着柿红的颜色和特有的甜味。她把白面和柿面各切一块,叠在一起擀成均匀的薄片,再切成红白相间的细丝,几根合在一起,手指一绕就是一个“细果”。父亲已把大锅的油烧沸,我和弟弟端着簸箕出出进进,炸好的细果已堆得小山一样,空气都变成甜丝丝的了。祖母把新炸的细果分出一碗供在灶边,说是供俸辛苦了一年的灶王爷(现在想起来,这真是一种善良的迷信),再分出更多的装袋子密封,等初一、十五时上香用作供品,然后才让馋嘴的我们吃。甜咸相间、又酥又脆的“细果”被我和弟弟拿出去和小伙伴们换着吃,相同的做法,各家做出来的味儿却不同。除了细果,祖母和母亲还要用擀好的面皮做风筝、花车等油果子,不过这些是来点缀的,并不及细果好吃。
忙完了,年也到了。大年三十晚上,祖母和母亲包饺子,父亲领着我和弟弟贴对联,除了所有的屋子,还要给祖母经营的鸡舍贴上“鸡肥蛋多”,给院中的石榴树贴上“枝繁叶茂”或“果实累累”。十二点的钟声一敲,此起彼伏的鞭炮声就响彻了整个山村。每个年末的晚上我都不想睡,最终还是睡实,直到被窗外燃柏树枝的声音和闪烁的火焰惊醒。这是家乡的传统习惯,有祈福的意味,家家都在初一凌晨点燃柏枝,熊熊的火光把漆黑的夜空都照亮了,还有一股特别的清香。我和弟弟就在这柏树的烟光火味中给本家亲戚的长者送饺子,刚出锅的饺子热气腾腾,不是很好端,我们要费很大的劲,交替着端,才能平安送到,磕头领了压岁钱后,我们又端着空碗高高兴兴回家。背着馒头走亲戚从初二开始直到十五以前才结束。
正月十五要闹花灯、走“灯山”的。祖母戴着老花镜在一堆彩纸上描好花样、剪好,用玉米秸插好灯的骨架,打好浆糊,一片一片地粘上,还要挂上皱纹纸扎成的各色纸花,缀上穗子。做过白菜灯和萝卜灯。十五晚上,八音会一吹,各家各户就出一个人挑着自家做的灯游街,最后集合在戏台下,挂灯评比。然后,全村的老少就随着八音会进入“灯山”,灯山其实是按流传下来的图纸用木桩围成的一个迷宫,入口也是出口。每根木桩上都点着蜡烛,四面有彩纸装饰,还有柏枝花灯装成的彩门。这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走“灯山”会带来一年的吉祥如意,直到现在,我仍清晰地记得当时在喧闹的锣鼓声中、在摇曳的烛光里随着人流慢慢走“灯山”的情形。
多少年的岁月流逝,多少年的物是人非,我在年的回眸里,回味乡间的年事,回味那一个个充满温情的细节,依然有一股暖流在心中激荡、翻腾,让那些溜光溢彩的街灯黯然,让那些流行前线的服饰失色。

REVIEW

(0)

相关推荐

  • 话说母亲:婆媳情深

    祖母还是走了.痛不欲生.几次差点哭晕过去的,不是她的亲生儿子,也不是她的亲生闺女,而是并无血缘关系的儿媳--我的母亲.近半个世纪的朝夕相处,婆媳俩早已成为了彼此生命中不可割舍的部分,一朝分离,撕裂感沉 ...

  • 我家的年夜菜:酥锅

    "酥锅上桌了!"随着父亲的一声吆喝,我们家的压轴年夜菜正式登场.除夕夜,我们家除了吃饺子,还有就是这道必备的年夜菜--酥锅. 自儿时起,记得每年腊月二十八前后,我们家就要煮一锅酥锅 ...

  • 当代作家‖【家乡豆腐寄乡愁】◆高烨

    作者简介 高烨,原名:高永友,小学教师,中共党员.<精短小说>签约作家.临沂市作家协会会员.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山东省青少年写作学院特聘写作导师.齐鲁乡村诗人协会会员.中华精短小说学会会员 ...

  • 南瓜糯米饭

    小时候,南瓜常有,糯米却不常有.我们家乡虽是盛产水稻的地方,但因糯稻产量很低,生产队很少种植,每年只种七八亩田的糯稻,收获三四千斤糯谷,按人头分给二十多个农户尝鲜.每年多半是快过春节的时候,母亲才会让 ...

  • 三叔的情糖

    三叔的情糖 刘长军 前     言  鼠年的腊月很忙,忙生意,忙讨帐,还忙着做媒.院子里的三叔说我认识人多,要我给他孙子们做媒.三叔三婶共生四男四女,一共九个孙子十个孙女,竟有七个孙子还没结婚,结婚的 ...

  • 【阅读悦读丨散文】李扬《忙年》

    [雅思轩·随笔]邹开歧<历史告诉我们> --抗战八年三台纪事(下) 文/李扬 [作者简介]李扬,原名李国勇,七十年代生人,居四川绵阳.经历了数十年的漂泊,黄叶归乡,从事教育事业,喜好阅读和 ...

  • 【作家专栏】马丽君|有一种温度以脉相传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童年长于乡下,青年辗转城市,浸染草木之气.始于书画,陷于文字,在主业之外觅得半亩花田.年少遍读缠绵与江湖,后缤 ...

  • 【作家专栏】马丽君|樱桃季节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童年长于乡下,青年辗转城市,浸染草木之气.始于书画,陷于文字,在主业之外觅得半亩花田.年少遍读缠绵与江湖,后缤 ...

  • 【作家专栏】马丽君|​远去的炊烟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童年长于乡下,青年辗转城市,浸染草木之气.始于书画,陷于文字,在主业之外觅得半亩花田.年少遍读缠绵与江湖,后缤 ...

  • 【作家专栏】马丽君|​我的父亲母亲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童年长于乡下,青年辗转城市,浸染草木之气.始于书画,陷于文字,在主业之外觅得半亩花田.年少遍读缠绵与江湖,后缤 ...

  • 【作家专栏】马丽君|遇见大慈寺,遇见曼陀罗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童年长于乡下,青年辗转城市,浸染草木之气.始于书画,陷于文字,在主业之外觅得半亩花田.年少遍读缠绵与江湖,后缤 ...

  • 马丽君:云南大象集体迁徙之人象冲突

    近日,原本生活在西双版纳州勐养子保护区的15头亚洲象一路北上迁徙进入玉溪市红塔区大湾村附近.6月2日21时55分,北迁象群沿玉溪市红塔区春和街道老光箐村北侧前进,进入昆明市晋宁区双河乡. 2020年1 ...

  • 【文学时代微刊】《作家专栏》总第259期:中国北方民族史话 ·理财能手阿合马被谋杀|李铁(北京)

    点击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春天快乐 温故知新.感恩2018,感恩遇见,感恩一路有你!一年来,文友们将自己的心愿.感想.工作和生活体会诉诸文字,发表在微刊,一同见证了自己的成长.微刊的成长.微刊已经成为 ...

  • 【作家专栏】李汉君|​​人生一课

    作家专栏 展示名家作品 推介优秀作者 请输入标题     abcdefg 创|作|心|得 chuangzuoxinde 李汉君 人生一课 过后我才明白,负责门诊内科工作的王大夫,为啥偏要请我吃烧茄子, ...

  • 作家专栏 | 张天敏:昭君,永失望月楼(三)

    花洲文学 文学的百花洲 关注 昭君永失望月楼(三)  文|张天敏 驼队不知走了多少天,昭君的衣裙厚薄不少轮换,蒙沙尘的头巾换下去已塞了半麻袋,仍然是悠远浩荡的大漠风,连绵不断的黄沙丘.从三月起程到秋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