鉴赏 | 清代宫廷画家冷枚的《春闺倦读图》
111
冷枚,清代宫廷画家,大约生于1669年,卒于1742年。字吉臣,号金门画史,山东胶州人,焦秉贞弟子。善画人物、界画,尤精仕女。
综观冷枚的仕女画,人物皆有著制式化的脸部:高宽额头、八字眉、凤眼、樱唇,加上极为削肩的纤细身躯,让仕女看起来更显柔媚瘦弱。
冷枚所画人物工丽妍雅,笔墨洁净,色彩韶秀,其画法兼工带写,点缀屋宇器皿,笔极精细,亦生动有致。
春闺倦读图:冷枚
冷枚大约于康熙三十五年(1696)前由其师焦秉贞引荐入宫,时“秉贞奉敕绘《耕织图》,枚复助之”,此图由两人分别绘制而成,共46幅,表现民间的“村落风景,田家作苦,曲尽其致,深契圣衷”。
由于冷枚一生大部分时间生活在内廷,所以外间对他的情况知之甚少。冷枚进入内廷后,在康熙晚年的绘画创作最有名的是《万寿图》和《避暑山庄图》等。
冷枚供奉画院经历了康、雍、乾三代皇帝,且为圆明园奉旨作画多年,直至公元1738年尚在世孜孜绘画不息。
可惜的是,冷枚当年在圆明园的诸多精心遗作,都随着英法联军的抢掠与焚烧,在一场空前洗劫中化为灰烬了!
春闺倦读图:冷枚(局部图)
清朝画家冷枚的《春闺倦读图》中那个美女读书的姿态,很美,具有独特的女人味。
蓦然想起一些清代的才女。
写出过美妙的“绿衣捧砚催题卷,红袖添香伴读书”的随园女弟子席佩兰是这样读书的吗?结着丁香一样愁怨的清代才女贝勒王妃顾太清是这样读书的吗?烟雨蒙蒙的西子湖畔写出著名长篇评弹《再生缘》的杭州才女陈端生是这样读书的吗?
这幅《春闺倦读图》,是国画,但更像油画,把大家闺秀在闺房中读书的柔美姿态写真在画面上,那闲适的静美让人心生爱怜,那独特的气韵风姿让人有一种拿起就放不下的感觉。
春闺倦读图:冷枚(局部图)
冷枚一生的大多数时间供职宫廷,是皇家供养的宫廷画家,他接触到的女人都是中央政府官员的家眷,进入这幅画面的女子绝不是民间的小家碧玉,说不定是位王妃或者格格之类的。
这样的女子不用为柴米油盐操劳,不用苦练一手讲究的女红赢得婆家青睐,从小受过良好的教育。试想几百年前的某个暮春时节的午后,一个旗袍美女静坐案前翻开一本线装书细细读着,长时间的阅读,她有些倦了累了,合卷而坐,似在思索刚刚读过的书中的内容,又好像在默默想些与书中不相干的事。
女子有些文静,有些优雅,有些温柔,还有些娴静秀美,质感很好的素色衣裙衬出她妩媚的身段,衣领和袖口精致的镶边使雅致的服饰生动精美时尚,斜插在鬓角的素色花钿增添了几分妩媚的气韵。
她确实有些累了,慵懒地斜坐着,一只素手托起香腮,另一手握卷轻垂,坐出一份别致的美,坐成一幅绝美的画。淡黄的光晕铺陈在身后的背景中,那古朴精美的家具以及花架上那瓶暗想浮动的牡丹花,把女子衬托得有了些小资情调,但这女子不是小资,她只是久远年代一缕寂寞的嫣红,被画家记录下来,在寂寞中永远美丽着。
窗外春色正浓,但那蝶影翩芊的春天似乎与倦读的女子无关,她仿佛心事重重,有些落寞惆怅,眉弯深处悬挂一抹淡淡的思念,刚刚读完一卷唐诗宋词,是不是勾起一腔云烟飘渺的思念,合上书卷,幽幽的闺怨才下眉头,却上心头,不由得不去想着点什么,思来想去的,半天的时光就快过去了。
女子或许轻叹了一声,惊醒了脚下可爱的宠物狗,画面上那只黄花小狗着实可爱,它半卧着,好像被什么动静惊动了,回头向身后张望,两只耳朵机智地竖起来,读书女子的静和宠物狗的动形成反差,更显出女子的娴静优雅,更感觉韵味十足。
春闺倦读图:冷枚(局部图)
冷枚属于写实类画家,《春闺倦读图》除了具有笔墨洁净,典丽妍雅,精美绝伦的特点,还兼具浓厚气韵,西方油画的特色更突出一些,这和他主张融合东西方画法精髓的画风是一致的。
他创新性地用西方油画画法画国画,讲究透视写实的细腻中,难免把中国传统绘画美学真谛摒弃,这也正是雍正登基以后冷枚受冷落以致被逐出画院的原因。
仕女画为人物画主要题材类型之一,深受市井民众欢迎。清中期的相对繁华稳定,为仕女画的兴盛创造了条件,冷枚及其师焦秉贞就是这一时期的代表画家。与扬州八怪等文人画家明显不同,冷枚等人明显代表的是当时市井社会的审美趣味,除传承唐宋以来的仕女画审美观念外,更体现了明清以后理学意识形态下的女性美观念,更强调女性的柔弱温驯、知书识礼、娴静雅淑等精神气质。
冷枚一生也确实创作了不少好作品,例如《梧桐双兔图轴》、《避暑山庄图》、《东阁观梅图》等都是绘画杰作。《春闺倦读图》这幅作品,给人别样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