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画的出路——黄美尧:中国画的创新之路
今天讲的是中国山水画创新问题。所谓的创新,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创新活动,而是开发,是适应环境需求的发现。几年前,有人说今天的时代是云时代。所谓云时代,即物理世界与想象世界的结合,也就是理性世界与非理性世界的结合。今天,在后殖民时期的国际文化大潮中,中国山水画之路怎样走,需要站在当今中外绘画现状的层面上才能把握。
黄美尧
中国大墨大彩山水国画宗师
当代山水陶瓷教父
世界陶瓷艺术家
当代陶瓷界美术家、理论家
1934年生于四川江油
1955年考入四川美院
1959年任教景德镇陶瓷学校
1961年参与编著《陶瓷彩绘》教材发行全国
2000年收入大型国际交流经典《世界华人英才录》
2001年被新加坡新神州艺术院聘为高级名誉院士,特聘高级画师
2002年作品被收入《当代中国书画名家精典》
2003年作品获“《人民日报》信息中心”主办的“艺术名家金杯奖”金奖
2005年荣获世界艺术家协会授予“世界陶瓷艺术家”称号
2007年作品《剑门雄关》获“紫荆杯”陶瓷艺术大赛金奖
2008年举办“山水情个人陶瓷国画展”,作品被中国美术馆收藏
2008年为景德镇紫荆宾馆会议厅创作大型瓷板壁画《玉林中秀》
2008年作品被收入《2008当代景德镇艺术陶瓷作品集》
2010年作品“青花釉里红”瓷板被收入《中国瓷都景德镇-首届上海陶瓷成就展作品集》
2010年作品收入《陶瓷世界》一书
2011年荣登《中国陶瓷》艺术版封面人物
2012年当选首届“中国瓷在引世界风”景德镇唯一评委
2013年举办当代陶瓷艺术展走进中国宋庄黄美尧教授宋庄艺术展
2016年举办上海、广州、深圳、成都、北京全国巡展黄美尧作品
2017年发行黄美尧艺术人生国画作品集,并在北京工艺美术博物馆举办大型陶瓷国画个展与十场联展
2018年黄美尧“大象无形水墨意 山水无界瓷画情”国画与陶瓷艺术专访线上报道,同年筹建黄美尧艺术馆
2019年海度艺术成为黄美尧陶瓷、国画作品永久代理的唯一机构,并发行《独孤求真——一位划时代的创新艺术家》黄美尧国画从艺八十年作品集图录
2019年北京炎黄美术馆举办“坠墨成山水——黄美尧陶瓷、国画精品展”、北京王府井天伦王朝酒店举行《黄美尧从艺80年艺术价值》分享会
2020年举办“一个时代的宗师——黄美尧”线上直播分享讲座、海度举办“引领陶瓷绘画的一代宗师——黄美尧”线上直播分享讲座
2020年黄美尧自述《中国画的创新之路》并发表在各大网络媒体
中国绘画,历史悠久、种类众多、论说精到、法理高深,是东方文化的代表。中国山水画,从发生、发展历经的千余年中,流派众多,技法多样,在内容和形式上,为后学者提供丰富的遗产。
早期山水画,一般以写字方式,用点线来结构。王羲之以后,有了笔法墨韵的研究,写字变成书法。到宋代,书法与绘画结合,山水画中有了皴法的创新。
山水画进入水墨时代,首先有唐人王洽的“以其痕迹,为山为石”之说启发了后人,到宋时米芾,利用水和墨的关系,创造了“雨点皴”,继之而来“拖泥带水”画法相继出现,一直延续到近代。直到五百年后,才由张大千以泼墨泼彩方式把中国山水画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人称21世纪,是中国水墨的世纪。
水墨的最高形式,是水墨自身物性的本质显现,是本土人文精神的展现。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画界奋发图强,努力研习,在画理画法等方面都有不同程度的建树。但在“形”和“象”问题上,却有不同看法。
有人说,“当代中国画”,最好的表现就是无表现,因为“曲高和寡”看不懂没有关系,依托物象造形,是不符合中国传统哲学精神的。老子说“大象无形”所以老子讲“无”,佛学讲“空”。
老子的“无”,是无中存有,有中藏无,无和有是互证互现,互补互明的辩证统一关系。所谓“大象无形”是指凡大象处处是形,前后左右,多角度、多空间都有象的存在。是物理形象和虚幻形象的统一。
人说未来30年,是中国绘画的决胜阶段,在这个阶段中,追求现代性是共同的,但要明白,现代性离不开对原初性的回归。
中国画说“六法”中,首先的一条是“气韵生动”。
什么是气?气是一种自然能量。
气在中国关联很广,如神气、精气、灵气、霸气、和气及气功等等。绘画中的气,是指画作中水和墨(色)在彼此交融连接中,构建图象产生的变化关系,同时又指整幅作品的方位、结构、布局、韵律及空间细节的安置与处理的层次组合,及所可能关联到的“画外之意”。
大墨大彩的创作,便是在气的作用下完成的。
大墨大彩,是在文人画“墨戏”的遗风影响下开发出来的。
首先,水和墨(色)在无目的、无规则、无把握、无预见的情况下,由瓢浇、碗洒的游戏行为中,不计得失、不计后果、不限分量、不限时间,随意落纸,在气能量的推动下,浸润发展,呈现出浓淡虚实、大小不等、各有千秋、各有色相的种种图块。这种开放式的自由操作,扫除了“意在笔先”的老套,获得了取之不尽、用之不穷,永远不会重复的造型方法。
但是,所成就的图块中,能选用者,通常只有一部分。而被选中者,每一件都有“天成”的原形存在。
这些“天成”的东西,只是人选的第一步,随后再与思维库中历年来储存的千山万水、名山胜景,古诗文中描写的大好河山,一一串联对比,寻找可供发掘的形象,在不断淘汰、剪裁、改造中,使无目的原始表现,走向目的,进而不断完善、丰富,达到目的。这是“无法而法”,是虚实互补,是有无相生,是快慢难料的,是在气能量作用下的开发过程。
对此,有如下三点体会:
一、要重视传统文脉,对过去的笔墨关系,要有彻底的了解,才能不走老路;
二、要重水象、墨象(色象)的特色,要玩物写形,以形参神,以神达意,不空谈形似;
三、要有当代文识观念。重视本土特色和个人风格。取法外来技巧,要改造,使之有自己面目,不能是装置,也不能是拼贴。